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帳篷表演饗宴-點燃「太陽馬戲團」中國熱的台灣之光
林永彪《星夢曲》 新譜亞洲魔幻風
京劇科班出身的林永彪,是近年來太陽馬戲團作品融合東方特技的主要人物,他把太陽馬戲團的工作經驗帶回台灣,為戲專綜藝團編導屬於東方的魔幻特技劇場《星夢曲》。林永彪說:「跟『馬戲』相比,『新馬戲』的創作走向,更加強調表演者的人性化與整體效果。技巧還是非常重要,但是,人更加被大大的突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帳篷表演饗宴-雄獅、飛車、天行者、與海盜的奇幻把戲
十月瘋馬戲,全台一起來!
跟著馬戲的腳步走,台灣從北到南,十月將有多檔節目,包括驚異的國際級傳統大馬戲團,及各大遊樂園的主題式表演。一場接一場的瘋狂饗宴,挑動觀眾感官神經。 傳統馬戲團-猛獸與飛人的驚奇國度 莫斯科大馬戲團 中山足球場將出現一座紅黃相間的俄羅斯風帳篷,進入帳中猶如踏進異次元:莫斯科大馬戲團的摩托秀、超快體操,節奏感十足的6:1樂隊強烈衝擊感官神經,高難度特技以及獅子、大象、狗狗精采表演,一起將觀眾拉進一個神秘世界。 馬戲團的天行者Laszlo Simet將在全長二十公尺、高九公尺的鋼索上跳繩、越過他美麗的妻子Olga,像是西洋版的孫悟空般手拿金箍棒,演出一場高空鋼索秀。 莫斯科大馬戲團於十月六日至十二月七日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巡迴演出。洽詢電話02-33939888 網址http://www.ntch.edu.tw/。 空中飛人大馬戲團 結合各國空中特技家族,挑戰危險極限:〈七人金字塔〉為七人疊成金字塔狀走在高空鋼索上;向死神宣戰的〈死亡之輪〉於僅可容納十人的鐵球中,兩台重型機車高速競飆;在高達十三公尺的〈飛天大轉輪〉上追趕跑跳;〈彈跳翹翹板〉與優雅的空中雙人芭蕾、空中接人。節奏緊湊讓人忘了要呼吸,還有小丑空中搞笑秀,舒緩緊繃神經,讓心臟頻率回復正常跳動。 空中飛人大馬戲團於十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兩天在台北小巨蛋演出。洽詢電話02-23419898網址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06698。 遊樂園表演-海盜冒險與小丑吞劍奇技 小人國主題樂園 小人國的《小丑嘉年華》帶來復古風。咻一聲!一個個圈圈從小朋友的頭頂往下套進身體,精準地像是受到遙控般「圈無虛發」。漢朝時就有記載的吞劍、民間的騎獨輪車轉盤子,都由台灣雜耍藝人扮成華麗逗趣的小丑來詮釋這些古老的技藝。周六日一天演出四場。洽詢電話03-4717211~6。地址:桃園縣龍潭鄉高原村橫岡下60-2號。<
-
目擊排練場REHEARSAL TIME
在「月光」中,尋找更美好的人生
這個由「挑匣求婚」和「割肉償債」雙線交織而成的劇本,以往的詮釋多半以猶太商人夏洛克作為故事軸心,但此次馬汀尼選擇讓不惜為朋友犧牲性命的安東尼歐和試圖掌控自己愛情的波霞成為全劇核心,「我想讓觀眾看到這兩個世故的男女是如何面對問題、化解問題的。而所謂的問題,不僅在於表象的挑匣、割肉,更有他們內在所感受的失落與孤獨。」
-
藝視窗 News
金光布袋戲 創造了台灣戲劇史上最精采的一頁
金光布袋戲 創造了台灣戲劇史上最精采的一頁 最能代表台灣精神的意象是什麼?今年初,新聞局票選台灣意象,布袋戲擊敗台北101和玉山,成為最具台灣意象的代表作品。即日起到明年一月十四日,台北偶戲館邀集全國最知名的布袋戲劇團,策劃了台灣「金光布袋戲」特展,要讓大家認識最具台灣本土特色的布袋戲文化。 台北偶戲館這次共展出三百尊一九四○到七○年代最具知名度、造型奇特的金光戲偶,兩百件難得一見的幕後道具、文本、服飾、兵器,還有國寶級金光戲檯彩繪大師 陳明山為展覽創作的獨特螢光色彩三十呎大戲檯。活動洽詢:02-25287955,或上網www.pact.org.tw。(廖俊逞) 許常惠回顧展 巴黎「外國文化週」參展 過世已逾五年的音樂家許常惠,早期策動台灣的「民歌採集運動」,對振興民族音樂貢獻良多。文建會特別策劃「台灣民族音樂領航者──許常惠回顧展」,以許常惠 的一生回顧為內容,赴法國參加巴黎第五屆「外國文化週」展出。。這項活動將自九月二十八日起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展覽廳展出一個月,將與三十多個國家的活動 共同舉行,開幕當晚並在巴文中心演藝廳舉辦紀念音樂會。(廖俊逞) 台大「現代劇場研討會」 議題回歸創作本體 延續文建會分別於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九年舉辦的兩屆「現代劇場研討會」,「二○○六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由台灣大學主辦,十月七日到九日舉行。今年研討內容 回歸創作主體,兩大主軸:理論與實務全面研討、台灣本位vs.國際視野,希望從創作面及生態面總結台灣劇場近二十年發展,尋找一個與國際相互觀照,又有主 體美學與創作觀的未來發展願景。在技術劇場部分,近十位學養與實務兼具專業人士均發表論文,質量與編導創作論述幾乎等量齊觀。除了研討會,台大亦邀請賴聲 川及聶光炎兩位執劇場牛耳的大家發表專題演講,詳細議程洽台大網站http://ccms.ntu.edu.tw/~theatre/。 (廖俊逞) 林懷民為芭蕾天后西薇.姬蘭編作獨舞《莎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羊、羊駝、駱馬、駱駝
她笑得很開心,不時羞赧地拿起枝葉草梗遮著臉。我們也很開心,一直對著她的羊駝駱馬傻笑。朋友又爭論起來,不斷翻看手邊僅有的資料,試圖釐清到底哪隻是羊駝哪隻是駱馬也許過於吵鬧騷動,一隻羊駝(或駱馬?)突然生起氣來,皺著鼻子發出如嬰兒般嗚咽哭聲,然後朝我們噴出口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簡立人 低限設計,洋溢甜蜜生活
在劇場舞台上的氣氛推手──燈光設計師與舞台設計師,在面對「家」這樣私密的概念時,究竟如何操弄光影或舞台元素以營造居家風景,或許會是觀眾們欲加探索的面向。深入設計師的「家」,觀察冷峻的美學是怎麼在親密的家中被實踐,「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帶您進入真正地發光發熱的樂活才人世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賴雨農 望海樓中樓,光影的華麗舞台
賴雨農小檔案 ▲台北國立藝術大學劇場燈光設計畢業,紐約Parsons學院燈光設計碩士。國際燈光設計師協會會員。 ▲近期劇場燈光作品:《賢治》、《房間》、《人漁的願望》、《包法利夫人們》。 ▲室內燈光設計包括Louis Vuittion(台灣)、ESPRIT(台灣)、台北101辦公室等。 ▲與建築師許育嘉合組「十瀚建築設計」,並成立個人的燈具品牌「十聚燈光設計」。 遠離城市的淡水八里,遠眺台北港不造作的一百八十度景觀,這是燈光設計師賴雨農的家,「每天看到這個安靜的景觀,才有回家的感覺。」在紐約就讀建築照明,賴雨農與建築師許育嘉組成了「十瀚建築設計」,並成立個人的燈具品牌「十聚燈光設計」,作品遍佈劇場、商業空間,而賴雨農的家就是創業之作。 兩層樓高的落地窗引進室外光 在關渡台北藝術大學念戲劇系時,意外發現八里這一帶的特殊景觀,面對台灣海峽,右倚淡水河,眼前是台北港的輕工業區,低調又有後工業的獨特氣息,於是一住就是十年。前年遇上樓下有意出售,藉機將上下樓各二十六坪的空間重新整修,打造賴雨農夢想的樓中樓之屋。被主人形容為「任性的堅持」就是陽台上兩層樓高的大片落地窗,為了維持完整景觀不願妥協尺寸,因此要特別出動吊車來裝設。 「可不可以有一種理想的家,當建築完工,室內設計也同時完成,回歸建築本體,把設計規模降到最低。」賴雨農說。顛覆空間配置、實驗材質、降低修飾是空間的最大特色,一改一般樓中樓的空間規劃,二樓是入口、廚房、餐廳等公共空間,工作室、臥房等私密空間則設置在樓下。進門首先踏上有原始感、不造作的水泥粉光地板,這是賴雨農材質實驗成果其一,隨著時間與溫度自然的均裂,是意外的驚喜,抬頭一望,在管線外露的天花板下是開放式廚房,與面向戶外景觀的餐廳與客廳,連成一氣的格局方便主人在準備料理時與客人互動,透明壓克力餐桌椅與白色料理台呼應,增加空間穿透感,而賴雨農發揮燈光專長,只用溫暖的白熱光源,沒有裝飾,讓燈光自己說話,兩盞長型的訂製燈具巧妙連結兩個空間,延伸出摩登未來感。 清靜白牆,讓光影成為空間的主角 較窄的料理台,刻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黃怡儒 巷弄翻書浪 訂製綠洲劇場
黃怡儒小檔案 ▲英國中央聖馬汀藝術暨設計學院敘事空間藝術碩士(MA SCENOGRAPHY)。 ▲曾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世紀當代舞團、創作社劇團多次合作,二○○一年跨足商業展場設計,目前為「光助大房」設計公司負責人。 ▲近年代表作:二○○五年台北國際書展、約翰走路黑牌、綠牌品酒會、LV旗艦店開幕時尚秀等。 卡爾維諾的文學作品《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以輕、快、準、顯、繁討論未來的文學品質,不過這五個想法也是舞台設計師黃怡儒對室內設計的想像。從LV、Johnnie Walker、誠品、大小劇場,黃怡儒操刀的展演空間不計其數,他擅長用平凡的材料,做出令人驚豔的作品,在有限空間創造無限,在城市都會移植大自然綠意,熱愛實驗嘗鮮的他,相信「不管任何主題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原始的想像,就是簡單。」 為愛書找一個家 在英國聖馬汀攻讀敘事空間設計,短短一年間又跑去瑞士學影像、布拉格讀歌劇設計,位於通化街的工作室取名為「光助大房」,簡單明瞭說出設計師的好玩個性,以及對光的要求。愛書的黃怡儒當初純粹只是要替書找一個更寬廣的收納空間,因此工作室的首要設計重點,就是一面很大的書櫃。黃怡儒幸運地在綠意盎然的通化街巷弄,找到一間四十四坪的四房老公寓,從裡到外,黃怡儒靈活運用光線、色彩,說一則海與森林的愛情故事。 從巷口遠遠就望見刷上土耳其藍外牆的工作室,推開同色系、中式雕花的木門,沒有人不會被眼前戲劇性十足的「書浪」擄獲,整面橫貫前後空間,包括房門在內,一路延伸至天花板的木頭書櫃,被黃怡儒稱為是「書的海浪」。與大門對稱之處是一個挖空的大拇指豎立造型,設計師笑說:「一進門就看到『讚』的手勢,心情會很好。」原木色的書架上依照建築、室內設計、純藝術、文學、攝影時尚等分類,穿插黃怡儒旅行世界各地的戰利品、趣味公仔等等。 盎然綠意與燈影共舞 從大型傢具到水晶燈、抱枕等傢飾配件設計,黃怡儒不假他人之手,海浪書架前面點綴兩盞大型訂製水晶吊燈,一點亮牆面上就有如波光的投影,加上冷氣或微風吹拂,光影隨之晃動,彷彿舞動的樹影。橄欖綠的牆面空間,點綴大量大小型
-
藝@書
陳玉慧《我的抒情歐洲》 凝視歐陸人文的第三者眼光
大學時代讀的是中文,八○年代遠離台北到巴黎學習戲劇,參與劇場工作,也在早期台灣劇場編導過多齣舞台劇,而後移居德國,一方面擔任新聞特派員,一方面也不停輟文學創作。陳玉慧是是作劇場的人,跑新聞的人,也是寫作的人。在編舞家林懷民眼中,她是當代最動人的散文家,「她的感思與文字總讓我悸動,讓我在煩碌的生活中,重新找回人的感覺,想起『靈魂』這回事。」 雖然旅居歐洲,但陳玉慧卻總用「訪客」的眼睛來打量自己的所在,觀察記錄歐洲藝術生態、社會現象。她的散文中,從來有一種旁觀的態度,冷冷的眼睛,但不冷的心;而如今,她要自己更像旁觀者,雖然有時還是忍不住主觀地寫起內心思維。那種第三者的寫法,試圖客觀地陳述每一個人的外在形象、肢體和語言,因為正如她所說,外在行為正是內在思維的反射,記錄外在便是顯露內在。 最新的作品《我的抒情歐洲》(大田出版)收錄她近年發表於本刊的專欄文章,在她的筆下,不論是耳熟能詳的作家、激進的劇場導演、前衛編舞家,透過她那平淡真實的筆調,每一個人每一個故事看都如此精采動人。在這些創作者那不安、自我、孤獨的靈魂背後,無論隱藏的是混亂迷惘的掙扎,或者是才華洋溢的美麗境界,都帶給讀者無限的共鳴、衝擊與繆思。(廖俊逞) 米雅斯《在妳的名字裡失序》從三角關係看自我認同 看似典型的三角關係,深入了三人的自我認同。被譽為「左手寫專欄,右手寫小說」的西班牙作家米雅斯以「小說中的小說」說故事,探討生命的迷惘,對愛情對年少的緬懷。揭露的過程也充滿懸疑性,營造出虛幻與現實之間彼此不斷的交替變化。文中一切的演出前仆後繼、相互呼應,結構嚴謹,技巧高明。《在妳的名字裡失序》(圓神出版)一書不僅為米雅斯奠定其「暢銷優秀作家」的地位,並受歐亞各國喜愛,已有十種譯本問世。其他著作有《這就是孤獨》、《意亂情迷的出軌》。(廖俊逞) 《表演藝術達人秘笈》破解看表演難題! 看表演要穿禮服嗎?如何省錢看表演?聽音樂會怎樣才不會拍錯手?在劇場裡面不能拍照吃東西嗎?看表演時打瞌睡怎麼辦?實驗劇場真的都讓人看不懂嗎?想要解決看表演的疑難雜症,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的《表演藝術達人秘笈》一本全搞定!全書區分為「看表演」、「
-
藝@CD
重現光芒的古巴音樂傳奇-貝波.瓦地斯
古巴的音樂總是讓人驚艷,尤其近年來許多藝能達人重新被發掘聆聽,簡直就是從歷史的沙泥中重新淘洗出璀慘的珠玉,身兼作曲家、製作人、鋼琴演奏家與樂團團長,目前已經近九十高齡的貝波.瓦地斯也是珠玉之一。他是古巴爵士樂黃金時期Big Band靈魂人物之一,曾因革命流亡瑞典、在飯店演奏鋼琴維生,近幾年不但重新受到全球樂壇矚目,並成為五座葛萊美獎得主。
-
藝@電影
快樂又痛苦的影展季節開跑
十月起,又是影迷暨快樂又痛苦的影展季節,樂的是看到許多好片,痛的是荷包為看片大失血。在金馬影展大廟會之前,為大家推薦「女性影展」與「紀錄片雙年展」之不得不看!讓大家錢花在刀口上,讓影迷過得暨快樂又不會太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把「愛丁堡藝穗節」從想像中拉出
近年屢屢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目標的英國,不為恐怖主義所屈,盛夏的藝術節慶依然綻放繽紛。今年的愛丁堡藝穗節恰逢六十大壽,在英國甫完成戲劇碩士學業的香港劇評人陳國慧,趁此機會到藝術山城愛丁堡「朝拜」,看見豐富多彩的實驗作品,發現英國表演藝術界也吹起「日韓風」,異國情調又逗趣娛樂的日韓演出票房一片蓬勃。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玩偶之家─娜拉》
十月份各大大小小藝術節一起登場,戲劇、舞蹈、馬戲如花火般接連迸放,一時讓台北較諸世界各國際都會亦不遑多讓。「德國狂潮」系列當然個個不可錯過,「新舞風」的巴西古朋舞團我早在坊間DVD見識其流麗深情的丰采,這次來台當然也令人企盼。 但如果你的時間或荷包有限,只能擇一觀賞的話,我還是要推薦來自柏林的《玩偶之家─娜拉》,一瞻歐陸「導演劇場」三十年來平地起高樓的豐碩成果。劇本不難找,讀過劇本再看戲,更能體會導演之犀利大膽、演員之不設退路,保證更加樂趣無窮。歐斯特麥耶以肢體和場面調度挖掘人物真實關係的本領,以及直指要害的詮釋觀點,有如一堂紮紮實實的劇場課,足以讓眾多把矯揉做作當優雅的導演、軟吞吞還以為在演內心戲的演員,徹底醒悟,也可為台灣向來用「寫實」掩飾創意匱乏的設計,下一劑猛藥。能看到這樣一齣易卜生,觀眾和劇作家,可都賺到了。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德國製造 MADE IN GERMANY
不只是歌德、席勒和布萊希特 不只是巴赫、貝多芬和布拉姆斯 不只是啤酒、豬腳和黑森林蛋糕 不只是賓士、寶馬和包浩斯 除了經典德國,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帶你看看不一樣的當代德國 理性與感性的完美融合 嚴謹與瘋狂的極致交織 傳統與現代的驚艷再生 穩踞建築、設計與科技產業的龍頭 德國風格為何持續在全球延燒?它又如何傳承工藝的精準表現,淬煉出令人驚嘆的舞台形式,成為引領表演藝術潮流的重要先驅? 本刊邀請多位德國達人帶路 解讀政治情勢、生活型態、建築、當代藝術、旅遊等文化面向 剖析當代劇場、音樂、舞蹈、電影和文學等美學趨勢 還有十大城市、一百個不可不知的關鍵詞 讓讀者全方位掌握當代德國,快速成為德國通! 延續世界杯足球賽所引爆的德國狂潮 「二○○六兩廳院世界之窗─德國系列」也將聚焦德國 九檔最具分量製作匯聚台灣,體驗與德國零時差的藝術感動 本刊獨家專訪編舞家莎夏‧瓦茲、新銳導演卡斯登穆勒等重量級藝術家 讓讀者親睹即將來襲的德國狂潮!
-
舞蹈新訊 秦Kanoko以舞踏身體凝視歷史
《天然之美》為樂生院請命
一九九八年首次踏上台灣土地,日本舞踏藝術家秦Kanoko找到現代化日本所失落的認同和歸屬感,認為藝術不該脫離生活的她,於是決定落腳台灣,將舞踏扎根在這塊土地上,探觸台灣人的身體性。去年,秦Kanoko正式成立舞踏團體「黃蝶南天舞踏團」,以「台灣舞踏的可能性」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創團作《瞬間之王》控訴消費主義當道的社會,而今年,則以《天然之美》關注樂生療養院拆遷的問題。 《天然之美》原為民間歌謠,誕生於日本接受西方思維的明治時期,這是一首由馬戲團或街頭藝人演奏,帶有悲傷氣氛的曲子,以簡單詞句歌詠失落的自然之美。秦Kanoko表示,這首歌是日本近代化的代表產物,同樣的,「樂生院」也是一九三○年由日本政府為了邁向「近代化」,所設立的痲瘋病患隔離機構。因此,秦Kanoko透過歌曲存留在心中的憂傷印記,對照樂生院長期被遺忘、受文明迫害的院民身體中的悲哀,創作這支舞踏作品。舞台是一座八角型的納骨塔,舞者身體成為樂生院逝去靈魂進住的所在,用舞踏塗白的身體喚起被封凍的記憶。(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誠品戲劇節 《文生.梵谷》《小船幻想詩──為蒙娜麗莎而做》《變成雲的男人》
賴聲川在他的《創意學》中說,有創意的難題才能激發創意的解題方式。今年誠品戲劇節拉攏劇場和美術對話,就是一道精采的難題。三位解題導演各有獨特風格:擅長語言遊戲的王嘉明要探測濃重熾烈的梵谷,實驗現代崑曲的戴君芳要揭發達文西的雌雄同體,以超現實意象取勝的郭文泰,更是名正言順地幫超現實大師馬格利特作潛意識導覽。這幾位偶像級畫家遭到跨界粉絲膜拜頂禮與解構凌遲,是不可不看的盛事。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舞蹈新訊 在空間與空間的交界上跳舞
驫舞劇場舞出《樓梯》的另類狂想
由清一色男舞者組成的「驫舞劇場」,去年才正式成軍,就吸引一大票忠實粉絲,創團演出《M DANS》不僅票房亮眼,作品也頗獲好評,儼然形成一股令人不容忽視的舞蹈新勢力。今年新作《樓梯》用「命題作文」的方式,以「樓梯」為舞台上主要物件,改變跳舞的空間與方式,編舞家陳武康、黃翊、楊育鳴、蘇威嘉、周書毅等人共同創作,或延伸想像或另類解讀。 藝術總監陳武康說,樓梯可以喻作生命旅程,青春正盛之時,衰敗死亡也如影隨行,彷彿踏在樓梯最高處旋即墜落。楊育鳴以虛寓實,在燈光切割出的區位裡,有人拼命想往上爬,有人則對高處怯懦不已,但彷彿都有股力量牽制、操控,像是不得已的人生處境。蘇威嘉運用樓梯危險的空間特性,創造不穩定的動作質感,兩名舞者在狹小空間不斷反覆纏繞,象徵兩人關係沒有出口的僵局。樓梯也是空間和空間的交界,最年輕的編舞者黃翊捕捉其模糊曖昧的空間感,以超現實手法,將影像和真實空間時而切割時而並置,形成蒙太奇的拼貼趣味。此外,這次演出特別邀請紐約Ballet Tech舞團的編舞家Eliot Feld,為他們量身訂做一支十分鐘的小品,在史蒂芬.賴克的極限音樂中,以上下樓梯的純粹腳步動作,變化出豐富多樣的身體運動。(廖俊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南人劇團《利西翠妲》
「經典再詮釋」已不再是新興風潮,而是理所當然的趨勢。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以跨文化戲劇見長,將當代元素及本土文化注入古典文本,其作品可見學院的根基亦兼具前衛的創新,跳脫傳統設限的詮釋觀點,在不悖乎文本的情況下,用新手法提出新見解、新思維、新視界:《馬克白》轉為三個女巫的嬉戲樂園,也第一次讓我見識台灣劇場長久未見的視聽饗宴;《哈姆雷》成為檢視劇場及扮演慣性的場域,足見導演借物說理的本事。這次的希臘喜劇《利西翠妲》最為人所知的妙想就屬「性罷工」了!又將在億載金城登場,塑造環境劇場的氛圍,是否將啟發觀眾對於戰爭與和平的共鳴?將是繼《安蒂岡妮》之後,再度挑戰古希臘文本,這次又會給觀眾怎樣的視聽驚喜,讓人拭目以待。 文字|吳政翰 24歲,目前服役中。台大戲劇系第二屆畢業,「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會員,曾任「國藝會表演藝術行銷平台」藝術評論專員、台大教學助理等。
-
戲曲新訊 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 開鑼拚戲囉!
唐美雲、廖瓊枝新詮老戲 透視三地創作實力
「什麼是歌仔戲的本體?」二○○六「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邀請台北、廈門、新加坡三地的歌仔戲團,針對「古戲新詮」進行創作,戲後並安排論壇講座,讓演出和學術研討結合,共同探索歌仔戲的傳統為何。藝術總監蔡欣欣表示,兩岸三地歌仔戲交流,源起於一九九五年在台北舉辦的「海峽兩岸歌仔戲研討會」,十年來由不同城市輪流承辦,今年首度採用「指定命題」形式,讓參與團隊針對同一題目進行對話。 今年藝術節陣仗不小,廈門歌仔戲團派出近七十人的龐大陣容,新加坡則有福建公會薌劇團、新加坡戲曲學院近五十人來台交流;台灣由唐美雲歌仔戲團打頭陣,演出改編自《宋宮祕史貍貓換太子》的《金水橋畔》,將外台十本大戲濃縮為一晚演出,唐美雲和七十二歲高齡的廖瓊枝再度攜手。另外推出十二場「實驗小戲」,以歌仔戲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為實驗主體,邀請明華園天字團、春風歌劇團、陳美雲歌仔戲團,以及結合歌仔戲與偶戲的納豆劇團,實驗劇場拼台呈現。(廖俊逞)
-
親子新訊 朱陸豪、趙自強跨界助陣
音樂頑童張正傑為「大提琴找新娘」
自幼便活躍於音樂領域,國內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將為小朋友設計一場跨界音樂會,以生動活潑的故事來吸引親子參與,一改古典音樂會的嚴肅調性。這場名為「大提琴找新娘」的獨奏會,將透過大提琴著名的小品,不同樂器的身形、重量、相貌,帶動小朋友認識樂器的種類與屬性特色,為主角「大提琴」找到身心靈相屬的另一半,同時開啟一個輕鬆、直接、有趣的學習平台。 音樂會將以聖桑的《天鵝》、玻凱利尼的大提琴奏鳴曲、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G弦之歌》及德布西的大提琴奏鳴曲等名曲與趣味擬人化的主題故事作為結合。張正傑並找來了戲曲界美猴王朱陸豪、水果奶奶趙自強加入演出,精采跨界、逗趣機鋒的背後,聆賞大提琴小品的交會、經典的邂逅。(盧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