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流行音樂劇/台灣篇
創作人說話 果陀劇場導演 梁志民
「我覺得我就像實驗室,喜歡將將不同的東西加在一起,看看會有什麼不同。」果陀劇場梁志民如此比喻他嘗試不同音樂類型加入音樂劇的創作歷程。從十二年前《大鼻子情聖-西哈諾》至今,他已將近古典、搖滾等近十種音樂類型丟入他的戲劇實驗室裡,創造出多樣的音樂劇面貌。 從小抱收音機寫功課,音樂敏感度超高 梁志民在二○○二年推出以一九二、三○年代老歌為音樂主題的《情盡夜上海》,籌備時他對老歌的熟悉度,讓蔡琴驚訝不已。梁志民說:「那是因為我自小沒有收音機就沒法做功課,小時候就是抱著唱盤、收音機長大。」而且他自認很能掌握音樂旋律、調子,往往一首曲子,他聽過一、兩次,就再不會忘了。對於音樂的敏感,讓他在處理音樂劇時,更如魚得水。 成立果陀前,他在倫敦看了《貓》等音樂劇,決定要將這樣的表演型態帶回台灣。劇團成立初期,推出的多是舞台劇,他在工作中與音樂家吸取經驗,直到他認為時機成熟了,《大鼻子情聖-西哈諾》就此誕生。吸收經驗後,第一個試驗品,帶入的是音樂家張弘毅的古典樂風,從此音樂劇與果陀、梁志民三個名字再也無法分開。那一年,梁志民才三十歲。 從搖滾、拉丁,玩到藍調和RB?! 如果仔細回想果陀的歷史作品,從搖滾的《吻我吧娜娜》、拉丁的《天使不夜城》、取材原住民音樂的《看見太陽》,每齣戲就是一種獨特曲風。因為,這不只是梁志民自己的實驗,張雨生、鮑比達、陳國華、蔡琴、陳樂融等人,每次都為帶給每個實驗新的素材。剛創團時,台灣沒有人寫音樂劇劇本,寫歌詞起家的陳樂融,架出音樂劇的劇本骨架。被梁志民形容為天才作曲家的張雨生則是以搖滾,一新國內音樂劇的耳目。蔡琴更是從欣賞、享受音樂劇,甚至從果陀開出截然不同的演藝生命。 梁志民說,不同樂種的結合實驗,並非隨機發生,而是他從開始做音樂劇,便決定好的創作方向:「我的音樂胃口很大,不排斥各種形式,只是希望有能抓出一個架構一種線條。」他的實驗室裡已採用過搖滾、爵士等素材,他說接下來的「實驗品」說不定也可以有藍調和RB。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舞者、編舞家到舞團藝術總監
台灣芭蕾王子,閃耀歐陸舞台—余能盛
他二十二歲才開始習舞,卻在歐陸一路從舞者、編舞家進而擔任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被視為在德語系國家成就最頂尖的台灣舞蹈家余能盛,他如何以精湛的技巧與舞台的魅力征服歐陸的舞台?如何讓自己融入西方的文化社會、進而轉化為創作的內力?八月他將帶著歐洲舞者與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演出新作《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讓台灣觀眾可以再一次體驗這位「芭蕾王子」的編創丰采!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輕鬆口吻嚴謹態度 播灑音樂種子
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ABQ)的訪台,在古典音樂界裡刮起了一陣旋風。其極盡完美的演出卻又即將解散的訊息,令樂迷們既讚嘆又不捨。尤其是最後在舞台上增設座位的首例也引起紛紛議論。在這樂迷們引頸企望卻也意猶未盡的音樂會背後,所給予音樂學子們直接與最深刻影響的,該算是大師班的精采教學!
-
舞蹈
空氣中,異質元素的濃密對話
《人體書頁》裡,音樂、燈光、空間、時間均以一種物質般的存在,與舞者的身體進行對話。在他獨舞的尾聲,勅使川原自書牆中抽出一張張泛黃的紙頁,丟入空中。四處翻飛的書頁攪亂原本安靜的氣流,他迴轉其中,然後以手輕撥胸前,彷彿抖落一身空氣的碎片。
-
戲劇
Size L 的堅持
此刻出現的《踏》、《三》與《約會》等戲,不僅讓人欣喜地看見徐堰鈴定期而密集的創作發表之外,也將女同志情感文化的藝術表現,帶向了更怡然自得的遊戲境界,這是開心?娛樂?還是歡喜?也許還是回到了一個簡單的訴求:女同志們早就悶壞了,有戲看就很好了!
-
音樂
簡文彬vs.NSO的美好休止符
簡文斌指揮後期浪漫樂派德奧標題音樂與歌劇向有心得,在其彈指之間,結構龐大,語彙複雜的史特勞斯,皆能迎刃而解,交代清楚;且更能不拘小節,醞釀音樂應有之走勢,邁向全曲真正之頂峰。這點相信在場聆聽之觀眾,無不感受到其「英雄」之氣魄,此時簡文彬也為自己畫上美好的休止符。
-
音樂
走上「絲綢之路」 匠心獨具的每一步
怎樣在有限的音樂廳裡伴隨著音樂帶領觀眾穿梭時空?NCO所開闢的「情境式音樂會」從曲目的安排、舞台的設計、演員的服裝到戲劇的設計等,不僅充滿了用心,更顯現著令人欣喜的野心!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堅持手工業,抑或邁向高科技?
當「數位」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科技,一向強調文化、創意與風格、因而很「手工業」的劇場,是否也已經邁入「數位」的世界?嚴格說來,在台灣,數位科技成為表演元素是二○○○年以後的事,這個正在發展中的科技趨勢,如何影響台灣的劇場設計,以及創作者的劇場思維?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如戲之場,就在PQ布拉格
國際劇場設計界的奧林匹克盛會PQ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今年六月中盛大開幕,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參展作品,在布拉格這個本來就很像劇場佈景的城市,展現繽紛多彩的創意。台灣團隊這次是二度參展,並獲得「劇場技術」金獎。與台灣參展團隊同赴布拉格的戲劇學者、劇評人王友輝,特為本刊撰文呈現第一手的展場盛況與現象觀察。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PQ國家館台灣參展作品觀察
科技友善的一代,在匱乏中尋找設計生命力
從這次參與PQ大展的台灣代表作品中,國家館策展人王世信觀察到,台灣的作品裡,產業生態主導了設計的思考和走向,資源的匱乏讓設計創作者展現出另類的生命力,尤其是中小型劇場在非鏡框舞台的另類空間的設計,更是令人眼睛一亮。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PQ學生館台灣作品觀察
訓練體系多元,展現繽紛的劇場景觀
從第一次只有北藝大劇場設計系學生參展,到這回第二次新增台大、中山大學等劇場設計相關科系的參與,PQ學生館台灣參展作品的策展人簡立人指出,除了在質與量上有大幅的提昇,更可看出國內相關訓練體系的多元、對學生設計作品的影響,呈現出豐富繽紛的創意。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他們,讓你看到「好的設計」!
台灣劇場設計環境雖然艱困,但仍有前仆後繼的藝術人才甘願投入,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展現創意的爆發力。藉由這次介紹PQ國際大展的機會,我們也來看看幾位正在台灣劇場裡On the Go的設計師,如何思考與創作他們的舞台。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光影萬象 示現佛陀智慧
進念.二十面體的多媒體劇場《華嚴經》
佛經《華嚴經》被譽為群經之王,是佛陀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初成正覺首次宣講的佛法,首先展示佛境的莊嚴華麗,繼而講解因緣法,及修行成佛的階段。特別的是,此經不是用聲音語言演說,而是佛陀以全身放光演繹而成。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的多媒體劇場《華嚴經》,正抓住「光」為重要媒介與象徵,深沉又奪目地展現心與世界相容自在的境界。
-
藝視窗 News
國際創意舞蹈營 將在北藝大舞動
【台灣】 國際創意舞蹈營 將在北藝大舞動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了培育專業舞蹈人才,提升舞蹈創作素質,委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舉辦「2007國際創意舞蹈營」,將於8月6日至25日假北藝大校區舉行。本次將設計三大研習營:一是拉邦舞譜及教師認證研習營,二是亞洲新銳編創工作坊,三為舞蹈專業深造課程研習營。「2007國際創意舞蹈營」今 年將提供國內外優秀學員全額獎學金,包括提供十位亞太地區優秀學員與五位台灣優秀學員全額獎學金,甄選方式是準備一篇自傳及兩封老師推薦信,由專業舞蹈教師評估選定。全程參與「亞洲新銳編創工作坊」並參與演出的學員,也將頒發獎金一千元。目前已開放報名,報名方式可採網路報名、傳真報名與現場報名。詳洽 02-28938778溫先生或參網站taipeidea.tnua.edu.tw/(周倩漪) 兩岸當代舞蹈論壇 探討兩岸舞蹈發展 2007兩岸當代舞蹈論壇,將於8月20日至30日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及天母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類型有中國古典舞教學研習營、兩岸當代舞蹈論壇、及研究生舞蹈 研究講座。內容包括半世紀兩岸舞蹈發展、舞蹈評論、身心學、雅樂舞動態功能之探究、舞蹈科學、舞蹈資優教育等。大陸學者李正一、羅雄岩等,台灣學者陳玉秀、郭靜姿等,及韓國學者金末愛皆將參與。報名論壇講座或研習之截止日期為7月15日、詳閱網址web.tpec.edu.tw/dance /default.htm(周倩漪) 歌仔戲外台匯演 宜蘭傳藝中心登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07年外台歌仔戲匯演」將於7月14日至18日登場,活動今年首度移師宜蘭傳藝中心舉辦,希望藉由歌仔戲帶來觀光熱潮。入選出的五個外台表 演團隊,包括台南「秀琴歌劇團」、高雄「春美歌劇團」、南投「明珠女子歌劇團」以及台中「新藝芳歌劇團」、「國光歌劇團」,將分別帶來《范蠡獻西施》、 《古鏡奇緣》等劇。詳洽:03-705815分機2062,或上網查詢www.ncfta.
-
藝術家的OFF學
被太陽曬黑的子民(下)
她突然拿下唇上的陶製唇盤,揣到我懷裡,比出十支指頭希冀可以賣我十Birr,我看著她下唇組織間巨大晃動的圓洞,頓時愣傻。據人類學者考證,Mursi族少女約二十歲時,就開始在下唇切割洞口放入自己燒製彩繪的陶盤,隨著切口的不斷拉扯延展,不斷變換唇盤尺寸,最大可達直徑十五公分,唇盤愈大女子嫁娶聘金愈高,最高可換五十頭牛。
-
一本藝術經
郝明義 閱讀的藝術家
這個名字,只要是愛讀書的你,一定有聽過。他是大塊文化的董事長,目前最新力作是網路與書(Net and Books)出版事業,十數年前以《EQ》一書掀起國內上EQ狂潮,爾後支持圖文工作者幾米向世界以繪本發聲,郝明義就是這麼不斷地跨出永不重複的腳步,最新的著作《越讀者》更點出了閱讀的基本態度,究竟該選義務還是責任。
-
專題
黃韻真、「弟弟」與其他的狗兒們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號演奏家黃韻真,這輩子與動物分外有緣,不是在路上撿動物救動物,就是為動物治療花一大筆錢林林總總,讓人聽得驚嘆直問怎麼會這樣,黃韻真卻說出了個令人無以反駁的答案:「你知道法國號嘛,以前稱為獵號,就是打獵用的!我上輩子一定是個獵人,我欠動物的債!所以我是個到現在都還是在還債的獵人!」
-
專題
魏光慶與ㄅㄛ ㄅㄧ
同時於劉鳳學新古典舞團擔任舞者,並自辦谷慕特舞蹈劇場的魏光慶,是位爽朗瀟灑的阿美族舞者,原住民天生對肢體的擅長,他全都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在舞蹈中;魏光慶的舞步,撼動著觀眾的心弦;而他家中的愛犬,則撩撥著魏光慶心底的溫馨柔情。
-
藝@書 記錄姚坤君演繹《求證》的過程
《演員功課》
記錄姚坤君演繹《求證》的過程 《演員功課》 姚坤君著 書林出版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演員?演員的基本功課是什麼?演員要透過什麼樣的技巧與練習,才能真正細膩且深刻地詮釋劇中人物?這些問題不僅是想要從事表演工作的年輕學子,希望獲得解答,成熟演員也必須在面對不同文本時,不斷地自我探索與詰問。綠光劇團前年推出David Auburn的《求證》Proof,吳念真說,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劇本,這劇本是成就了劇作家、爽了觀眾但絕對可以整死演員。劇中女主角姚坤君,將演出過程詳實紀錄成《演員功課》一書,透過解讀文本結構,深入分析角色的內在世界,並以實例說明演員詮釋角色時,如何透過各種練習克服表演障礙,提供演員表演時的重要提醒與參考。(廖俊逞) 攝影家許培鴻的人生大戲 《牡丹亦白》 許培鴻著 相映文化出版 青春版《牡丹亭》巡演近百場,文學家白先勇從古典召喚出的這股「美」的力量,淋漓盡致地展現崑曲藝術,同時也將崑曲帶到歷史新高點。攝影師許培鴻在白先勇的大力支持下,歷經三年的創作累積,萃取出一份最細緻的後台創作。這本影像集,每張獨一無二的照片都是感動,台上台下,從小演員到主角,從化妝到貼片,從舞台搭設到拆台,從演出到閉幕,每個畫面背後都蘊藏著許多故事。許培鴻自述,如果每張照片都代表著一齣戲,那麼後台也同時進行著許多戲碼,活生生的戲。而三年,不算長,但是三年記錄一部戲,那可是一部人生大戲。(廖俊逞) 寫他人也寫自己,桑塔格的精神自傳 《土星座下》 蘇珊.桑塔格著 陳思逸、陳耀成譯 麥田出版 集評論家、小說家和舞台劇導演於一身的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被譽為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學家,這不僅僅是由於她的聰明才智,還有她作為一
-
藝@電影
眼盲,仍能聽見人生的天堂
《聽見天堂》是一部關於夢想與勇氣的動人電影,在坦然面對身體上的缺陷並建立起自我認同後,進而向社會既有體制抗爭的故事。根據義大利著名盲眼電影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經歷改編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