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台下傳真LETTER FROM AUDIENCE
哀傷「風景」的漸行漸遠
《在高處》並不是一支「好看」的舞蹈,因為「唯美」與「和諧」並不是編舞者的企圖,「真情」與「對比」反而是整支舞的基調。一開場,快速閃爍的鎂光,已告訴觀眾強烈的反差,分成五段的作品,伴以冷熱交替的音樂,為視覺服務吶喊、輕彈。撕裂的表情、拉扯的肢體,跌落坐起,用最賁張的熱血在冰冷的佈景前,冰火共存。觀眾的背脊不禁拉直,離開椅背,將腦兒懸掛高處,看完三十分鐘的舞作。 《在高處》潑灑戲劇張力 相信習慣看雲門跳舞的朋友,一定會對這突如其來的「跳法」感到驚愕。我個人認為舞蹈本來就不是講故事的好工具,但是它的煽情功力卻是一流,伍國柱把這樣的戲劇張力潑灑得狂野不羈。難能可貴的是,以一群專業舞者用非舞蹈慣性的身體,來完成整支作品。 在前四個段落中線索清晰可尋,形式完整,結構穩固。較遺憾的是,結尾持手電筒的表現手法,稍嫌突兀無力,如果與開場時的強烈閃光呼應,將使手電筒的微光更顯憔悴,畢竟音樂與身體所能製造的對比與衝突,皆已招數盡出,若要以燈光作結,何不首尾映照,讓大幕漸下的過程中,遮斷不停閃爍的鎂光,豈不妙哉有力? 前面提到用舞蹈講故事並不討好,但是林懷民總是能用身體舞文弄墨。特別是以作家陳映真的小說發展成舞蹈組曲,這並不是一般編舞者願意嘗試的方向。相信大多數觀眾對陳映真先生並不熟悉,林老師以其文章入舞,自然是基於其自身的背景與感動,轉化以自己熟練的工具─舞蹈再現。《陳映真‧風景》讓我們在七十分鐘內再度重溫這塊土地上與我們骨肉相連的情愫,再次嗅到台灣的悲,台灣的俗,還有台灣人認命的甘草性格。適時出現的輕鬆幽默,像火柴燃燒一樣地短命,安慰深不見底的歷史悲情,也讓喘不過氣的觀眾獲釋鬆眉,展顏微笑。佈景投影的應用也恰如其分,色調淡雅,微略失焦的搖曳,不致吞沒舞者的細緻表現。 《陳映真‧風景》寫實與舞蹈隱喻取捨不易 其實以林老師的老練與殊榮已無須再錦上添花,但我認為在動作語彙上,《水月》之影,導引之勢,仍呼之欲出,教人很難不有所聯想,動作設計上落入舊作的框架內,顯得與本齣舞作,稍嫌不融。另外,春美女子樂隊不跳舞還好,一跳舞便顯得優雅有餘,土俗不足,當赤腳的現代舞已成古典制式傳統,建議不如讓女子樂隊寫實地穿上廉價的白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新移民 Republic of Arts
一座花園裡如果只種了一個品種一個顏色的玫瑰 美則美矣,但似乎單調了些 多少植物專家用嫁接、基因改造等等方法培植育種 為的不就是要讓一座花園繽紛多彩? 在對創意索求無度的藝術國度裡 更是不可能容忍純粹與單一 新的藝術家、新的視野、新的思考、新的形式 一次又一次 讓藝術的花園綻放奇花異卉 不管是來自中國泉州的王心心 還是來自荷蘭的羅斌 抑是來自俄羅斯的法立德與艾蓮娜 她╱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台灣 也在這裡展開藝術之路 與台灣的藝術家對話、激盪 嶄新的藝術未來,是否就此展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管女兒王心心
離鄉背井的孤寂,王心心總是藏在心裡,不輕易表現出來,但每每唱起《王昭君》中的〈山險峻〉:「虧阮一身來到只,只處無興又無采,四目無親,舉目無親今卜怙誰人通訴起, 」,王心心總是隨著唱詞在心裡喊著「爹媽恁值處,袂得相見,阮袂得見媽恁一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郭德堡與天鵝湖的約會
不管是穿tutu,或是不穿tutu的 不管是穿硬鞋,或是不穿硬鞋的 都來赴這場難得的約會吧! 那從群山環繞的瑞士來的 帶著金屬色澤的舞步 要讓巴赫與郭德堡活過來 親眼看見很難讓人失眠的「真人音符」 那從冰冷北國俄羅斯來的 帶著四個世紀的燦爛皇冠 也要讓天鵝湖公主與胡桃鉗王子 在亞熱帶的台灣翩翩起舞 屬於芭蕾的秋天即將到來 蘇黎世芭蕾舞團與俄國基洛夫芭蕾舞團 帶來風華絕代的舞姿 他們的故事 即將展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升溫中的混血活力
台灣外籍聯姻的普遍,正在改變新的人口結構與文化面貌。而隨著兩岸的文化交流,也將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藝術家,在藝術的國度裡創造不可限量的結合潛能,我們是不是已能接受「混種」與「移民」,在未來的台灣藝術發展上將是新競爭力的重要基因?
-
舞蹈
台北越界《天籟》 超級大越界
台北越界舞團的秋季製作《天籟》,不但跨界將音樂家拉上了舞台與舞者共舞,在音樂方面,同時運用到中西音樂的搭配,南管與巴洛克音樂的組合。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爵士樂救了史匹柏
近期的《落日殺神》與《航站情緣》不約而同提到了爵士樂,前者寓教於樂,展現人性的麻木與生命的冷酷,同時還有爵士樂的機智問答。後者原本看來創意平平,但一張五十九名爵士樂手的合照,不但說明了男主角為何來到美國的原因,也救了史蒂芬‧史匹柏這部電影。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台灣皮蛋夾義式蕃茄
朋友邀請我去長安東路上的一家餐廳,意外地讓我體驗了一次舌尖上的「混血」經驗。道地,不是這家餐廳自豪的重點,年輕主廚端出來的台灣皮蛋夾義式蕃茄的冷盤沙拉,韓國泡菜和著乳酪的香醇微辛,風味特殊得讓人咋嘴拍案。 混血,帶來新風味。文化的混融則帶來創新的可能性。 一個人的出生源地確實重要,但重點則是他帶著他的根與其他不同文化所發揮的綜效(synergy),藝術生命也可能因此不同。台灣是三百年來一次次移民歷史的積累,但現在卻往往忽略發生在島內的移民現象,只注意從台灣出去的移民,卻看不見從各地走進台灣的新移民。 這一期我們製作「藝術新移民」的專題,選擇了來自福建泉州的南管演奏家王心心、在台灣築起偶戲大夢的荷蘭人羅斌,及從寒帶俄國來到亞熱帶南台灣的高雄市交響樂團團員法立德及艾蓮娜四個人。他們少則在台灣待了三年,多則待十四年,王心心當年因婚姻而踏上台灣,如今卻要為南管的新出路而留在台灣;羅斌對台北最初的印象是怪、醜、亂,但這位「阿逗仔」卻把布袋戲的傳承與創新變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來自最遠的烏克蘭,在高雄生活了七年的法立德不談鄉愁,他說:「所有的『文化隔閡』都令人興奮!」Republic of Arts,在藝術的國度裡,他們的台灣經驗正在積累中。 另外,十月、十一月的芭蕾演出令人炫目。十月的蘇黎世芭蕾舞團以純淨與優雅的極致表現,帶來經典的現代芭蕾作品《郭德堡變奏曲》,作品反映出現代建築般的金屬色澤與線條,是一支看聽俱佳的經典;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則終於要在十一月造訪台灣。基洛夫舞團被形容為「俄國古典芭蕾之最」,從其前身「帝國芭蕾舞團」創立算起,迄今已經跨越四個世紀,上世紀以來,你可以叫得出名字來的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瑪可洛娃幾乎都來自這個芭蕾搖籃。 九月中旬來台的e世代當紅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在台灣擁有不少樂迷,樂迷們想知道在音樂之外,約夏‧貝爾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我們的特約作者帶回了答案。
-
歐洲人文筆記
寫給碧娜‧鮑許
鮑許是詩人,她以舞者的身體寫詩,她創造女性形象,不管是吸血抽煙穿高跟鞋或者著長身華麗禮服,都具有一種天才般的感性,她也能把社會儀式編成蛇形運行,或者把形狀和物質映入舞作,她是那麼專注感官,她也那麼浪漫。她的靈魂之語說話時,我們看到了世界。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我們也不管是否經過三年拜師、五年出師,或者是否練就什麼「說、學、逗、唱、捧」等相聲的基本動作,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在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累積的經驗 ,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地、也沒什麼壓力地,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
-
藝數魔法室
會講話的節目手冊
與其我們每次花下大筆經費去作觀眾開發,或許應該是回頭來想想我們在觀眾經營上,花了多少功夫?除了演出前兩個月寄發文宣品,或是票房告急時的催票電話之外,我們做了什麼?
-
音樂招風耳
德弗札克,從小就在你身邊
偉大作曲家群像裡,神祕、瘋狂、背德的天才幾乎是主流命格,只有德弗札克與海頓最健康,最有逆來順受的個性。倘若德弗札克曉得自己的小品,被當作幼稚園遊藝會雨傘舞、俚俗布袋戲、乃至火車過站「當心水肥」的戲謔配樂,恐怕不會在意,甚至會心一笑。
-
特別企畫 Feature 悠悠南管 伴伊天涯遠唱
南管女兒王心心
懷抱琵琶,幽幽吟唱南管清音,身形古典,眉睫含情帶愁這可能是南管藝術家王心心予人最深刻的印象。出身南管故鄉的福建泉州,從小聽著唱著南管長大的她,也因為南管,遠嫁來台,歷經生命周折,卻也在藝術上綻放異果,一張以南管吟唱唐詩的專輯《静夜思》贏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南管,畢竟是她永遠的心靈故鄉。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馬可波羅
「大稻埕偶戲館」館長羅斌,因為從小聽身為遠洋船長的祖父說航行東方的見聞,促成了他日後學中文、到中國留學,甚至來到台灣構築他的偶戲大夢。台灣的傳統「尪仔」,則在他融合東西故事與現代劇場手法的創作中,展現了新生命。為什麼願意駐留在台灣這麼多年?羅斌覺得,其實在荷蘭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亞洲更適合他。而他尤其喜歡台灣的「吃」,他相信「台北的藝術家在廚房上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台灣艷陽下的俄國提琴手
他們來自古典音樂傳統深厚的俄羅斯,漂洋過海,落腳在艷陽高照的高雄,繼續拉著提琴散播優美的樂音。然而,在琴聲之下,他們如何適應文化差異甚大的台灣?又如何在台灣安身立命?高雄市交響樂團的中提琴首席法立德與小提琴手艾蓮娜,為我們說出他們在台灣生活的心情與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聽」見現代芭蕾的抽象之美
音樂家巴赫的名作《郭德堡變奏曲》,要怎麼用芭蕾來跳? 蘇黎世芭蕾舞團堪稱是傳承巴蘭欽芭蕾精神的歐洲指標性舞團,舞團藝術總監史波爾列將音符轉化,身著銀白、藍色、橘色舞衣的舞者,穿插對應出不同的排列組合,展現出抽象的音樂性魅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間天堂裡的芭蕾舞者
在湖光山色、一大片天藍水藍包圍下的的蘇黎世城,三十餘萬居民享受著人間天堂般的美景;而隸屬於歌劇院的蘇黎世芭蕾舞團舞者,就在這樣的美好環境下,享受她們摯愛的舞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俄羅斯的璀璨寶鑽
基洛夫芭蕾,跨越四個世紀的神話
令國內芭蕾愛好者引頸多時,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基洛夫芭蕾舞團,終於要在今年十一月造訪台灣。這個從其前身「帝國芭蕾舞團」創立算起,迄今已經跨越四個世紀的舞團,被稱為「俄國古典芭蕾之最」,更是許多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瑪可洛娃等的娘家。可是你知道「基洛夫」之名從何而來嗎?這麼多經典舞碼與熠熠巨星又是怎麼誕生的?「基洛夫神話」在此開講!
-
藝號人物 People
一場晚了二十年的獨奏會
廿七歲回國,奮鬥廿三年,卸下兩廳院藝術總監之職後,跨入五十歲的人生門檻之前,朱宗慶將實踐自己的人生第三場音樂會之約,這場晚了二十年的獨奏會,如久釀未開的陳酒,主角的心境由拚勇鬥勁轉為圓融寬廣,「不再想證明什麼,也不再想求什麼。音樂,就讓它好玩吧!」他說。
-
藝號人物 People
e世代小提琴家約夏‧貝爾
身為e世代小提琴家的他,興趣廣泛,打網球、高爾夫、電腦、電玩通通都玩,尤其是最新的電視遊樂器,不管是PS2還是XBOX他通通都有。此外,他也協助MIT的電腦工程師,研發適合小朋友學習作曲的電玩軟體。這位新世代小提琴界的偶像明星上月三度訪台演出,臨行前並接受了《PAR表演藝術》的專訪。得獎無數平步青雲,縱橫樂壇二十年,且相繼獲得奧斯卡與葛萊美獎的榮耀加冕,可謂正處於個人音樂生涯的巔峰狀態,而今年他才三十六歲,人生非凡的黃金時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