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里程碑 Milestone
近二十年來逝世的藝術家及重要大事
近二十年來逝世的藝術家及重要大事 05 17 1978PHILIPS電器公司宣佈CD正式上市,從此音樂播放的媒介正式進入雷射唱 片時代 07 10 1979波士頓大衆管弦樂團之指揮費德勒(ARTHUR FIEDLER)逝世,享年84歲 01 05 1979爵士樂團領導人、貝斯手 作曲家明格斯(CHARLES MINGUS)逝世 01 31 1979爵士電吉他手GRANT GREEN逝世 10 22 1979許多當代作曲家的老師NADIA BOULANGER逝世於巴黎,享年92歲 08 25 1979爵士樂團領導、鋼琴家、編曲家STAN KENTON逝世 09 18 1979俄國波修瓦劇院的芭蕾舞者LEONID VALENTINA KOZLOV投奔自由 09 15 1980美國爵士鋼琴家BILL EVANS逝世 12 08 1980披頭四合唱團團長、搖滾「知識分子」JOHN LENNON逝世 1981出生於1926年的管風琴家兼指揮家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逝世 05 11 1981韋伯音樂劇CAT首演 08 14 1981奧國指揮家貝姆(CARL BOHM)逝世 03 29 1982著名的音樂敎育家、作曲家卡爾.奧夫(CARL ORFF)逝世 10 16 1982男高音摩納可(MARIO DEL MONACO)逝世 12 20 1982
-
里程碑 Milestone
葛瑞派里神弓弦斷,曲未終
當曲風昻揚、弦音明亮的I Hear Music小提琴演奏版本,仍在全球各個角落激勵著所有失意的人,讓聆樂者內心充滿希望時,而這首曲子最佳的詮釋者:爵士樂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被稱爲「神弓」的史蒂芬.葛瑞派里Ste-phane Grappelli,已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因疝氣病症辭世,享年八十九歲。 不只多數爵士樂評家、更有許多歐美古典樂評家都盛讚史蒂芬.葛瑞派里技藝超群,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九〇八年。他成名於一九三四年加入歐陸即興樂團(The Hot Club of France),此樂團當時不但紅遍歐洲大陸,更成爲少數受到美國爵士樂界肯定的歐洲樂團。當葛瑞派里一九六九年到新大陸演出,出現在「新港爵士節」時,他瀟灑的琴音完全擄獲了當時仍然非常不容易打入的美國爵士界,樂評更一致給予非常高的評價,此後終其一生,不論葛瑞派里與何種樂器演奏者合作、錄音或演奏幾乎都成爲即興弦樂界的常勝軍、小提琴典範。 史蒂芬.葛瑞派里自學而成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融合古典學院派的長處與即興音樂的自由隨興,使得他能輕鬆優遊於各個不同的音樂領域。在他超過七十年的演奏生涯裡,更與各種特殊音色的樂器演奏家展開美妙而富新意的合作,最爲人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與吉他大師Django Reinhardt的「廣泛跨界」(樂風橫跨爵士、古典、拉丁音樂)弦樂對話。他與前衛鐵琴手蓋瑞.波頓(Gary Burton)晶瑩剔透的合奏也被樂評家稱爲「不可思議的音色組合」。一九七三年他與古典小提琴大師曼紐因Ye-hudi Menuhin合作,以雙小提琴對奏的方式錄製的作品,讓《留聲機雜誌》 Gramaphone大爲驚艷,許多古典樂界的小提琴家更對其跳弓、顫音的運用群起模仿,小提琴明星帕爾曼與爵士鋼琴大師奧斯卡.彼得森錄製二重奏專輯Side By Side時,還虛心向葛瑞派里請益小提琴演奏爵士音樂的要訣,葛瑞派里「即興小提琴宗師」的地位不言可喩。 葛瑞派里不但和藹可親,更對提攜後輩不遺餘力,他與另一位小提琴手Jean-Luc Ponty、矮小身形的鋼琴天才米榭.派卓希安尼(Michel Petruc-ciani)都因爲合作而成亦師亦友的忘年之友。他持琴弓的力道至晚年仍然強韌,活潑的跳弓、寫意的樂風,不但能讓樂迷直接感受到他畢生對音樂的熱愛,更在在都讓樂迷在聽聞他的
-
歐陸劇場
「裡外不是人」的甘苦點滴
有一幅漫畫,畫了個動物園關了一隻大象、猩猩,和一個手執波西尼亞國旗的人,旁邊還有觀光客圍觀。這不是笑話,是事實;大家對波西尼亞最感興趣的一件事無非是:「戰爭的時候怎麼辦?你們躱在哪裡?好可憐」。「亂」戲劇節節目策劃尼皇Nihad Kresvlja-kovic表示,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本著要把事實公諸於世的心情製作每一齣戲。而「說」了五年之後,結果卻是不願一再重提往事。「我們被圍攻地很累,大家都想休息,所以我們決定辦一個國際性的戲劇節來鼓動整個環境。」 戲劇節籌劃的時間很短,只有四個月;但這次的「亂」戲劇節並不帶有任何意義和色彩,也不需要任何主題,更不談戰爭。休諾斯基金會Soros是主要的贊助單位,由政府文化部和市政府協辦,票價很便宜,一張票五馬克。節目從晚上七點安排到凌晨,半夜的戲也都爆滿,參與的觀衆非常熱烈,對節目也很滿意。 籌辦戲劇節最累的就是接待工作,其中有一位義大利女高音很難伺候。由於主辦單位沒有用車接她去劇院表演,便對主辦單位大發脾氣,然而旅館到劇院走路只要一分鐘,諸如此類的事件實在一言難盡。 「對於最難安排的住宿問題,我們已經盡了力;因爲大部分的房子都被戰爭破壞了。」 尼皇希望得到台灣或其他亞洲演出團體的資訊,更希望各國的劇團都可以參加下一屆的戲劇節(註)。 註: 「亂」戲劇節的通訊處是: International Theater and Film Festival Mess Sarajevo Marsala Tita 54/1, 71000 Sarajevo, Bosnia Hercegovina Tel:(387 71)200-392 Fax:(387 71)211-792 E-Mail:mes _sa@zamir-sa.ztn.apc.org
-
即將上場
鞋子兒童劇團新春巨獻
《年獸來了》和《老鼠娶親》是鞋子兒童劇團特別爲小朋友設計的中國戲碼,希望新生代在接觸白雪公主、灰姑娘等西方童話之外,還能多了解屬於中國的、溫柔敦厚的民間傳說。 《年獸來了》是講在古早以前,「年」是一隻沈睡的怪獸,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到歲末時候就會醒來吃人!有一天,一位老神仙化裝成乞丐,來到這個被年獸侵犯的村莊,並把趕走年獸的方法傳給老婆婆,好不容易年獸保證不再出來害人,村民終於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老鼠娶親》則是關於一個老鼠爸爸,看著自己的女兒越長越漂亮,心想一定要找一個最了不起的新郞才能匹配自己的女兒,便找了老鼠媒婆來幫忙。媒婆亮出了全村靑年的老鼠名單,鼠爸卻不要把女兒嫁給怕貓、怕太陽的鼠輩,於是決定爬山涉水去找最偉大的女婿。
-
即將上場
周幼雯大提琴獨奏會
現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大提琴手的周幼雯,將邀請她的好朋友們共同推出一場大提琴的饗宴,包括同爲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曾世偉與呂世傑,還有鋼琴家郭姿妤。 此次演出的曲目包括原是海頓專爲中古音提琴這項樂器所做的,後來才被改編成爲三把大提琴的嬉戲曲;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於一九一五年所寫的大提琴奏鳴曲,由三樂章所構成,整首作品洋溢幽默與諷刺,隨著瞬息萬變的氣氛轉換,由大提琴主導,鋼琴伴奏;與德布西曲風採對立形式的法國作曲家浦朗克,作品以精緻淸晰的線條進行,這次演出的奏鳴曲是於一九四八年所完成的,當時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這首作品中,充分表達浦朗克對於法國美好時光所持有懷舊的回憶。其他的曲目還有馬悌努的《羅西尼變奏曲》與朴佩的《安魂曲》。
-
即將上場
陳欣意豎琴獨奏會
目前尙在南加大音樂研究所攻讀豎琴演奏博士的陳欣意,這次邀請兩位國內獨奏家:江淑君(長笛)與王德君(大提琴)共同推出音樂會。 在這次的音樂會,陳欣意將帶來很能展現豎琴優美音色的作品,除了印象派大師德布西的兩首舞曲外,還安排兩位西班牙的作曲家阿爾貝尼士的前奏曲與葛拉納多斯的西班牙舞曲第一號《東方》,另外還有當代的台灣作曲家蕭泰然的--《夜曲》《情歌》兩首作品。民族風味濃厚向來是蕭泰然作品的一大特色,通俗優美的旋律,引起樂迷的聆賞共鳴。至於下半場,陳欣意所推出的曲目則是韓德爾的豎琴協奏曲。與同期的巴赫不同的是,韓德爾的作品有入世的精神,豐富通俗的音樂語法,不僅發揮器樂本身的技巧與特性,更能爲時下的大眾所欣賞接受。
-
即將上場
林坤陽舞在「麒麟的花園」
現任美國瑪麗安東尼舞蹈劇場駐團編舞家及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兼任敎師的林坤陽,與曾任雲門舞集首席舞者及排練助理的楊美容、台北室內色蕾舞團藝術總監蔣秋娥,及曾任紐約瑪麗.安東尼舞團之舞者王如萍及藝院在校生,演出六支風格獨具的舞碼。〈麒麟的花園〉是一支充滿空間性及神祕性的舞蹈,近乎裸體的林坤陽,宛如靑深色的釉彩,呈現獨有的表現方式;〈祭〉是關於祭典儀式與重生的獨舞。Sweet,Racked,Meat則是關於蜜餞、慾望與肉體構織初嚐禁果後內在的矛盾;〈月舞〉則是一支剛柔並濟的舞;〈幻夜〉運用古典芭蕾之硬鞋,結合現代舞的編舞手法,極盡動作之可能性及舞者之足尖鞋功夫;Tabula Rasa則爲瑪麗.安東尼以八一高齡創作出的近作。
-
即將上場
中國旅程'98預備起程
繼去年的「中國旅程97」的成功,今年榮念曾再次策劃這個大型劇場交流節目,把規模擴大一倍,邀請來自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溫哥華、紐約和香港的十二位跨媒界華裔藝術工作者,包括電影、電視、舞台導演和視覺藝術家,在九七後第一個農曆新年前夕,吃一頓冷暖自知的年夜飯,一起踏上五百年前由馬可波羅開始的中國旅程。十二位兩岸三地曁海外華人名導演將各創作一齣以京劇場面一桌二椅爲基礎,二位演員合演的折子戲,十二齣戲分爲兩套節目,每晚各演六齣折子戲。 節目一參加的導演有林兆華、蔡明亮、張平、張獻、王純杰、邱金海;參加節目二的導演有王景生、田壯壯、賴聲川、黃柏武、林奕華及魏瑛娟等。 此次演出門票已於十二月二十二日起在香港藝術中心票房及各城市電腦售票網公開發售。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1998經典音樂會
動人的音樂,可以是醉人美好的旋律,可以是憾動人心的節奏,或者,它是發人省思的哲理;甚至是大膽刺激的創意。朱宗慶打擊樂團將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一、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打擊樂史上的經典作品。 在這場音樂會中,朱宗慶打擊樂團精心挑選了六首打擊樂發展史上重量級的作品,包括由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約翰凱吉,以哲理式思維和強烈節奏創作的《構造III》;音樂工程師艾德加華利斯所作,音樂史上純粹打擊樂的第一首合奏曲《電離》,以及亞尼斯塞納奇斯《七星》作品中最具爆發力的樂章〈皮革〉,和史帝夫萊赫的極限音樂代表作品《六重奏》;此外還有兼具環場視聽效果,考驗演奏者默契的《接招》,以及原始主義色彩濃厚,融合了宗敎儀式、祈願舞蹈的《歐滾貝達格里斯》。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即日起接受申請 一九九八年度的「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即日起接受申請,贊助台灣的藝術家、學者赴美硏習,申請截止日期爲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由美國的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和台灣的中美亞洲文化基金會(Sino-American Asian Cultural Foundation)聯合設立,目的在促進台灣、美國和亞洲國家之間,在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方面的文化交流。 一九九八年度的「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獎助項目包括: 1.「亞洲文化協會藝術專家獎助」:提供若干個賛助名額供台灣藝術家、學者、專家赴美做一至十二個月不等的硏習創作、考察訪問。 2.「亞洲文化協會/赫德蘭藝術中心獎助」:提供一個獎助名額,供視覺藝術家前往美國舊金山的赫德蘭藝術中心做爲期五個月的創作、硏習活動,第六個月則安排前往紐約市參觀訪問。 有意申請者,請在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前將「硏習計畫簡介」傳眞或郵寄至亞洲文化協會,文長以三百字爲準,扼要說明擬進行之硏習創作、考察內容、時間地點。洽詢專線:(02)27185185 (編輯室) 「大家相招來看戲」開鑼 去年三月文建會首度策劃主辦「好戲開鑼作夥來」活動,爲延續並擴大此項活動,今年的「大家相招來看戲」共有三一八個專業團體參加表演,已於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起展開,今年四月二十五日結束,爲期約半年、共有一百六十場演出,分傳統戲曲、現代戲劇、音樂、舞蹈等類型態,包括果陀劇團、小西園掌中劇團、當代傳奇劇場、朱宗慶打擊樂團、漢唐樂府、紙風車劇團、光環舞集舞團、舞蹈空間舞團等團體,都將參加巡迴演出。除演出外,也將在全國舉辦二十場分區座談會,安排不同主題,邀請相關學者、藝文工作者、學校敎師、學生或民衆參與。 詳情請洽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02)27237545。 (編輯室) 〔美國〕<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五十期至六十期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國外作者】 坂場順子/尋找英文「狂言」劇的可能──土居由理子訪問錄 44 第五十期 Didier da Silva 林說俐譯/不明的符號 82 第五二期 孫得吉凡 林亞婷譯/奧修與奧修中心 60 第五五期 孫得吉凡 劉春玉譯/舞動與靜心-奧修(Osho)-戈齊福(Gurdjieff)神聖舞蹈 59 第五五期 西村博子 謝安譯 傅裕惠整理/讓「夢與想像」包容「挫折與絕望」 31 第五九期 賽德唐寧 謝韻雅譯/展現年輕編舞者的「不滅意力」──葉景雯與余秀靑聯合舞展 96 第五二期 【國內作者】 【四劃】 王也民/時候到了。那又怎樣! 30 第五五期 王光哲/打擊樂新銳雅痞─沙弗利二重奏 34 第五七期 王安祈/改扮與分飾──演員、角色、劇中人三者關係 76 第五三期 王亞玲/一場更癲狂的「失樂園」──評《天國出走》 91 第五二期 王亞玲/世紀末沈重的和聲 61 第六十期 王昱峰/不同的詮釋,不變的救贖──觀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87 第五二期 王凌莉/對觀衆的過度期待──評舞蹈空間《超時空封神榜》 94 第五二期 王凌莉/台灣外交,遞張「文化」名片吧! 54 第五七期 王凌莉/飛躍舞蹈二十五年──廖末喜的綠色禮讚與哀悼 16 第五八期 王凌莉/舞向心靈擁抱生活 45 第六十期 王海波/五淨過臺灣──尚長榮孟廣祿李欣景榮慶宋昌林 36 第五一期 王 琄/三個女人的「藍」、「紅」、「白」故事──組合語言春季公演 60 第五四期 王婉容/方法演技的精湛演出:《四種面貌》 47 第五四期 王婉容/揭開方法演技的神祕面紗 39 第五四期 王婉容/發現亞歷山大的技巧 43 第五四期 王瑞靑/天境的樂器在人間 95 第五九期 王慧娟/「移花接木
-
焦點
越跳越美麗 台北越界新製作「蝕」
繼去年與黎海寧合作《天國出走》之後,台北越界舞團有了「新」的編舞家,林懷民「胡裡胡塗地」答應要爲他們編舞,這群雲門「老舞者」倒是跳得很開心。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鋼琴師」David Helfgott在台北練琴
-
藝問藝答.藝搭藝唱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近幾年來,許多人嘗試將舞台劇與其他媒體結合呈現,產生了舞台劇「電影化」與「電視化」的結果,然而這種結合除了是用攝影機將舞台表演攝錄轉播之外,似乎見不到有什麼具新意的創作。請問您個人對這些實驗性的結合做法,有何評價?您認爲這些做法還有哪些可以突破改進之處?又,您認爲在這種泛媒體的時代中,身爲戲劇表演之母的舞台劇,應如何自處,並開創出新的格局? (台中.劉淸彥) 答:舞台表演結合了電視電影或現場攝錄轉播或幻燈,這是時代趨勢,客觀來說沒什麼對錯,但是當然有好壞之分,看導演的結合判斷是否成熟。有時是喜好作怪,有時是基於沒有自信、怕自外於潮流顯得不上進,有時是不了解自己樸素的舞台已有自足的魅力。當然,在這些壞例子之外也有許多好例子。 每齣戲都是一個「體」,不相干的元素放進來總有爲難之處,融爲一體是個愼重,且要花時間的工作,而我知道絕大多數本地的導演都在演出前一天彩排時才看到那個科技媒體的出現。我以前作品中好像一直不曾使用過多媒體,舞台衆多元素中我較偏愛「人」本身,不習慣在「人」身上裝飾過多。 面對這樣的泛媒體時代,舞台劇大可以與它愉快的結合;只是我說過了,要愼重。如果創作者拒絕這樣的結合,那麼相形之下,舞台劇的特點就該更淸楚明確地凸顯出來,即「表演」本身。台灣的舞台劇還在起步,不論編劇、導演或演員,前面的路還很長遠,要達到所謂「新的格局」還有很多事要做。離開包裝,「體」本身的能耐美醜會更被期待,更被要求。我反而認爲這是更純、更好的事。 文字|金士傑 演員
-
台前幕後
到比利時「打造」凱瑟琳.迪拉薩
法語民謠詩人凱瑟琳.迪拉薩,訪台後對台灣歌謠產生濃厚興趣,透過這次前往比利時製作唱片的幕後筆記,了解她如何融會詩樂與台灣阿美族歌謠。
-
台前幕後
中德共創新歌劇
台北音樂季登場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里迪妾》,是一次中德藝術的交流實驗,由德特蒙歌劇團和台北市交響樂團共同合作。舞蹈的部分由旅德多年的林美虹編舞,中德舞者同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地有情 樊曼儂「美」的追尋
樊曼儂說「要享受好的旅遊品質,要先照顧自己的身體」,如此實際的旅遊行家,最令她著迷的卻是中國江南的性靈之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邊走邊唱 王海波的「走穴」之旅
邊走邊唱的日子讓王海波不太懷念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異同,倒是對山東餃子、白菜火鍋、蒜苔,印象深刻,她的旅遊經驗雖未必實用,但是闖南走北卻也見多識廣,新奇有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行遍天下 曾永義的考察之旅
早年遊學,旅行方式豪情萬丈;升格酒黨黨魁之後,帶團至對岸,則是「逢縣吃縣,遇府吃府」。曾永義玩遍大陸勝地,卻說「北京烤鴨不如台北寧福樓」、「金門高粱冠天下」,且看他如何評比!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越布拉格
舊城廣場是多數觀光客一睹布拉格丰釆的優先選擇,這裡是全城的精華地,最足以展現布拉格建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