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舞蹈
冷面笑匠式的幽默 舞蹈空間演出《西遊記》
《西遊記》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早就滾瓜爛熟。面對一個如此「熟稔」的題材,大部份人是提不起興緻的,覺得好像變不出什麼新的花樣。然而看著一幕幕帶著彭錦耀「冷面笑匠」式的幽默,精心設計改良的新潮版《西遊記》,卻讓你不想笑都很難。
-
舞蹈
由繁入簡,由簡入深 「多面向舞蹈劇場」五周年回顧公演
四支取材迥異的作品中,不但可窺見編舞者在舞蹈議題取材或角度上的流轉,同時亦顯示該團「多面向」的名符其實及致力於「舞蹈劇場」的企圖。
-
音樂
意猶未盡的演出! 蓋瑞.歐森演奏布拉姆斯與蕭邦
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前兩樂章在緩和的速度與冷靜的節奏上漫步著,唯在歐森巨靈大掌間或彈出穿牆的音量,爲樂曲帶來必要的高低起伏。但不多久史坦威鋼琴的高音部已不勝負荷、大爲走音,只見歐森不時無奈地向右手望去。十日的蕭邦升c小調詼諧曲在彈奏放慢的對比主題時,所釋出春澗流泉般水汪汪的音色,在歐森千錘百鍊的大手下應留有相當施展空間的高潮處,反而有〝play it safe〞、令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
現代戲劇講座
未完成的宏圖:從台北看現代戲劇
在這個最後的講次中,我將扼要地談談中國/台灣現代戲劇的流變──畢竟,瞭解我們戲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我們閱讀西方現代戲劇最主要和深沉的目的之一。
-
專欄 Columns
一九九四的舞台
就文化環境來說,有藝術家走上街頭爲「中華舞蹈社」的保存而請命,有「表演藝術聯盟」成立以形成建言力量;在演出領域的拓展來說,戲劇界連番「輸出」,國內小劇場和舞蹈形式的演出日趨多元整體來說,我們在這一年看到表演藝術界高度自發性的活力,比票房統計上所能歸納出的「未必不景氣」還敎人振奮。
-
專欄 Columns
民衆劇場之外
亞洲國家劇團在台北集會雖然新鮮,但似乎沒有給台灣帶來舉行「國際性」盛會的喜悅與「重返國際舞台」的徵象,他們的表演似乎也不易與台灣的社會文化產生明顯的互動。
-
專欄 Columns
有線頻道中,藝術能有「一線」希望?
近年台灣「第四台」的發展軌跡不難令人發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實證,現在有線電視科技的發達也只強化了這種推論的正確性。有線電視的功能包括新聞、資訊、娛樂、購物、文化、敎育和公共服務,台灣這方面的發展卻多所偏廢。
-
文化政策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由文化環保促進會針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座談會,在第三場的討論中,表演藝術界熱烈發言,期待成立一個「聯盟」,以相互幫助、有效監督未來基金會的運作。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家劇院節目企劃案甄選 國家劇院爲企劃明年國內表演,舉辦兒童節目和中國舞蹈節目甄選。國家劇院計劃選出一齣適合六至十三歲兒童觀賞的音樂、舞蹈或戲劇演出,參加甄選者必須是各縣市敎育局登記立案的表演團體,獲選的團體將於明年四月一至九日,在國家劇院演出四至五場。企劃案收件截止日期爲五月五日。 另一項中國舞蹈節目甄選,將選出以中國古典舞蹈、民族舞蹈或民俗舞蹈爲體裁的作品,參選者除必須在敎育局登記立案外,編舞者也需曾公開發表過中國舞蹈作品。預定檔期是明年三月二十六至三十一日,計劃在國家劇院演出三到四場,甄選期限爲五月三十一日。有關兩項甄選的詳細辦法,請洽詢(02)397-6339國家劇院企劃組第三科。 (編輯室) 皮影硏習班接受報名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將於二月二十二至二十六日舉辦「北部社會民衆皮影戲硏習班」。這項活動將由復興閣皮影戲團團長許福能授課,凡年滿十六歲者均可報名參加,預定招收學員二十五名。本活動除免學費外,硏習材料、工具都由主辦單位提供,並於課程結束後頒發結業證書。意者請洽(07)626-2620 (編輯室) 〔大陸〕 大陸二十世紀經典舞作評選 一九九四年底,北京舉辦了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作品的「金像獎」頒獎大會。這項活動由中國文聯、中國舞協主辦,旨在弘揚民族舞蹈文化傳統,表彰傑出的舞蹈藝術家。獲獎者有吳曉邦、戴愛蓮等前輩舞蹈家,也有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一代。三十二齣獲獎作品中有音樂史詩舞劇《東方紅》;《小刀會》、《絲路花雨》等6齣舞劇;《紅綢舞》、《荷花舞》等12支群舞;《牧馬》、《水》等9支獨舞;《艱苦歲月》等4支多人舞。這些作品反映了大陸舞蹈事業的成就和現代創作的審美取向。 (蕭勇) 第八屆音樂作品獎揭曉 中國大陸文化部、廣電部、中國音協聯合主辦的第八屆全國音樂作品
-
活動看版
圓舞曲──維也納風情
二月份《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主辦的「音樂會導聆」講座,由顏綠芬針對國家音樂廳交響樂的「春之聲初春音樂會」,講解圓舞曲的美麗與演變。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卡里古拉 卡繆著 桂冠圖書公司 1993年初版 92頁/平裝 NT$I50 桂冠圖書提供 大概是受了英美文學系常用的「諾頓」(Norton)敎科書的影響,台灣的劇本出版(不管是本土或翻譯)流行在書前請學者專家寫篇「導讀」之類的東西,或者附錄一些評論的文章,「敎育」姿態十足。從前大學話劇社必備的一套綠色封皮的「淡江譯叢」翻譯劇本,相信是許多大學生接觸西方戲劇的入門,可是也是揮之不去的夢魘──翻譯太差啦!那套「譯叢」後來絕版了,現在似乎桂冠圖書有意代之。的確,精美的印刷,更精確、更口語化的對白(除了太多的語尾助詞「啦」、「哩」)可以看出台灣劇本翻譯的進步;然而書中竟然遍尋不著譯者的名字,也沒有任何的注釋(例如最基本的,根據哪一個版本翻譯),讀者閱讀此翻譯劇本時最好如履薄冰。 小偷嘉年華會.美狄亞 讓.阿努伊(Jean Anouilh)著 詹玲玲、林雅珠譯 桂冠圖書 1994年初版 146頁/平裝 NT$200 桂冠圖書提供 同樣是桂冠出版,此書倒有譯者姓名。 不懂法文(或英文)的讀者可以讀讀《美狄亞》(Mde),看阿努伊如何以現代的觀點重看(重寫)二千年前的希臘悲劇《美狄亞》(Medea)。合唱隊被刪除了,最後美狄亞也沒有坐馬車昇天,而是在大火中自殺身亡。沒有Deus ex machina。現代的觀點。 Dance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Janet Adshead-Lansdale、June Layson編 Routledge 1994再版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第十二期至二十六期 作者索引
【外國人】 Dunning, Thed/關於《這五百年──丹尼絲寫給哥倫布的一封信》 92 第十五期 愛因斯坦等/這一波的「下一波」 38 第十六期 Jaivin, Linda/原始與現代彩雞的澳洲 17 第十二期 Smelysnsky, A./尋找演員的靈魂──史坦尼及其系統 12 第十七期 大野一雄/死海 5 第二一期 大野一雄/睡蓮 14 第二一期 元藤燁子/光明與闇暗間的色澤美學 10 第二一期 【三劃】 于復華/戈巴契夫旋風到兩廳 88 第十九期 于善祿/從《過渡愛情1001夜──一個新娘五個尪》講起 87 第二十期 于金城/取之於自然的《沉默的杵音》 74 第二五期 【四劃】 王浩威/沙德:性倒錯與大革命 98 第十二期 王浩威/不是解放,是壓抑──山海塾《卵熱》 5 第十八期 王浩威/找尋自己觀衆的劇場──評《亞洲的呐喊》(上) 84 第二四期 王浩威/找尋自己觀衆的劇場──評《亞洲的吶喊》(下) 83 第二五期 王亞玲/戲看人間情愛 56 第十二期 王亞玲/訪雲門舞集四位女性編舞家和鋼琴家 16 第十五期 王亞玲/裸體和表演藝術 11 第十九期 王亞玲/春寒戲料峭 108 第十五期 王世昌/戲看人間情愛 56 第十二期 王世昌/試刊號至第十一期目錄索引 105 第十二期 王立德/紐約音樂遊 32 第十二期 王立德/羅斯托波維奇、巴倫波英、阿胥肯納吉的指揮生涯 12 第十八期 王墨林/三島由紀夫的文學與戲劇 100 第十二期 王墨林/肉體的叛亂──舞踏家土方巽 6 第十六期 王墨林/是壞廚師還是壞廚房──骨迷宮之後 21 第十九期 王墨林/從「加料節目」反思香港藝術節的文化性 86 第十九期 王墨林/我從布魯塞爾回來以後 56 第二二期 王墨林/寺山與殘酷劇場 18 第二五期
-
系列專題
94回顧
上期,本刊爲讀者做了「新聞事件」及「演出票房」年度回顧。這一期則將以歷史的角度,審視京劇和歌仔戲在台灣的變遷發展。另一方面,台灣音樂界長期處於本土低於外來的現象在去年有了明顯改變外來節目的票房由長紅直落谷底,本土節目反露曙光,處處展現旺盛活力。歲末之際重新審視過去一年音樂走向,希冀能爲台灣音樂把脈,並提供另一種音樂思考。
-
紐約
《殘酷生活四景》速描
序幕 觀衆進場時,阿錫與一名身上穿過八支細針的裸體女子已經站在一座類似拍賣場(或神壇)的T字形高台上,台上兩側各放置一堆拐杖;舞台兩邊分站一位身穿吊帶褲的男裝演員(其實是由女性擔任)。配樂是由電子合成器所製造出的「噪音」。 節目開始。身著女裝並且裝有隆起胸部的阿錫朗誦一段他小時候聽來的故事:沙漠中有淌血的聖女之後,阿錫拔掉女子身上的「箭」,女子面有「眞實的」痛色,阿錫以紅色的披風將女子包起來並抱離舞台。 第一景 T字形高台變成脫衣女孃的伸展台,在兩名「眞的脫衣舞女郞」在台上慢慢褪盡衣服之後,台下的兩名「觀衆」和換成工人服裝的阿錫對兩名裸女又親又碰。此時,一個男扮女裝的黑人著比基尼裝進場,三位「觀衆」脫光「他」的衣服然後黑人被架至面對觀衆的靠椅上。阿錫手持乙㶬噴槍消毒一把美工刀,兩名「觀衆」此時穿上圍裙將原本橫跨於觀衆席上的繩子拉起。在以碘酒淋過黑人背脊之後,阿錫用美工刀在黑人背上劃下十二刀;他以大張紙巾印在黑人背後,血又印到紙巾上。兩名「觀衆」接過一張張的紙巾掛到繩子上,在觀衆頭頂快掛滿紙巾之時,繩子被收掉、紙巾也被收掉。 第二景 三名著皮衣的演員坐在左舞台的高椅上,三名全裸或僅以小布遮住「第三點」的男女低頭爲他們擦鞋。此時,一名護士打扮的女子攙扶一位全裸而陰囊腫得有壘球大的男子出場,男子手上還揷著食鹽水管子。「護士」朗誦一段阿錫緬懷一名因AIDS而死的好友的短文,之後所有的人離開舞台。 第三景 阿錫躺在右舞台的床上,在翻轉無法成眠之後,他拿出一個小盒在自己左手手腕陸續揷上十幾根類似針灸用的細針後再拔出;然後他以細針挿入額頭再拔出,此時他已血流滿面、配合著大音量的「音樂」做著動作。 第四景 阿錫身著類似神父的服裝出現於後舞台,他並發表一篇〈喊哈利路亞的四種方式〉的短文。同時間,舞台兩側放上兩座花壇與蠟燭台;三名裹白紗的女子站上高台並脫下白紗。她們三人都僅在私處穿上類似皮草的白色底褲,
-
文化政策
美麗的拼圖或傷心的混亂?
南方朔書面發言 「藝術世界」是個「複雜、相互依賴,藉著約定俗成而廣泛使藝術家參與的網路」。因此,藝術世界的事務,最重要的必須是:㈠創造約定俗成的規範。㈡必須讓藝術家廣泛參與。㈢必須掌握其複雜性而進行細緻的運作。當國家藝術體制的運作違逆了這樣的標準,美麗的拼圖即可能變成傷心的混亂。 當今世界兩大文化國美國與法國的文化體制運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即可作爲我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運作時的參考。在美國,它於一九七○年代末至八○年代初之間曾推出「廣泛就業暨訓練法案」(CETA),其中列有「在地藝術家」(AIR)的輔導計劃,動支經費高達二億美元以上,結果証明績效惡劣。而一九六七年以來,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EA)開始成立並運作,以九三年計,預算支出達一億七千六百萬美元,但長期以來,該基金會卻始終陷於政治衝突的陰影下,九○年甚至發生「美國藝術聯盟」(AAA)以及「美國藝術家協會聯會」(NAAO)至華府集體示威的不幸變例。至於法國文化部,九三年預算高達廿三億美元,爲全球第一文化大國,但其大量進行巨型硬體建設,資源分配形同「人人有獎」,反而造成「法國文化支出增加、藝術創造凋萎」的惡評。 其中,「在地藝術家」計畫失敗的原因爲: ㈠計畫的執行由各州市的官僚體系運作,從藝術家的選拔、面談、契約簽訂,均充滿官僚主義習性,這是外行官僚領導藝術家的弊病。 ㈡當代藝術日益分殊,藝術家對主體自由的認知日益強烈,無論繪畫、雕塑、表演藝術,甚至文學,其風格也愈來愈不受地方官僚喜好,這意謂著共識已更難達成,藝術家的心靈遂吿受傷。 另外,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方面,情況亦同樣惡化: ㈠政治介入太多,以致發生眾多成員集體杯葛該基金會,及遊說某些申請計畫的情形。 ㈡基金會主席必須面對各種政治及意識型態的壓力,以致於許多專業評審委員小組所審定通過的案件亦被攔置,造成藝術界普遍傷心。 ㈢從基金會內部開始,對各類前衛性的、具有爭議性的藝術題材及表現方式未曾達成具有說服力的共識,以致於由內到外,長期陷入見解不同的衝突中。 ㈣基金會所屬的各專業評審小組,在進行實質申請計畫的審査時,對某些涉
-
即將上場
屛風表演班《太平天國》
邁入創團第八年的屛風表演班,其作品風格中的鮮明時代感,不但成爲該團的特色,也成就該團引人入勝的魅力源頭。科幻喜劇《太平天國》,將再次緊抓時代脈搏的劇情鋪陳,帶領觀者向歷史借鏡、探索未來的命運! 談起《太平天國》的創作緣起,李國修表示,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太平天國雖只是數行的文字記錄,然而這個奇蹟般的國度,自建國到傾滅的十八年中,最是一針見血地道盡中國人致命的悲劇因素:在苦難中激發團結的堅毅性格,卻在安逸中汲營各自的權慾鬥爭。這些悲劇因素,在各朝各代中屢見不鮮,成爲中國人命運的最大絆脚石! 屛風表演班的《太平天國》,由一名憂心台灣局勢而逃婚的現代靑年(曾國城飾)出發,他爲了澈底放下對未來惶恐不安的包袱,竟逃進了歷史中的太平天國。他不但發現歷史記錄背叛了事實眞相,更激起他竄改歷史的慾望。而潛入現代的歷史人物「東王」(李國修飾),在見識了台灣今日的亂象之後,頓悟了自己因戀棧權位所犯下的錯誤,決心力挽狂瀾。歷經重重困境的克服,歷史結局卻終未改變,時間仍舊走入1994年的台灣,另一個王爭王的時代。
-
即將上場
紙風車劇團《小小人國奇遇記》
甫成立即活躍於兒童劇場的紙風車劇團,一月份又將推出新戲挑戰觀衆的想像力。 《小小人國奇遇記》帶有結合音樂、戲劇、舞蹈元素的濃厚色彩。整場演出分成三部份:《奇妙的身體》藉由不停地走路、刷牙、跳躍、打字、切菜的動作,在強烈有趣的音樂節奏中,表現生活中有趣的小細節,以及個體與群體間相互關係的微妙性。 《小小人國奇遇記》敍述格列佛再度回到小人國,但這次他遇到了瑪丹娜等人,和上一次所認識的可愛小人們完全不同。紙風車劇團將以造型特殊的「雜物偶」,邀請觀衆同遊新版小人國。 《發條紅髮ㄉㄡˇ ㄌㄨㄟˊ ㄇㄧ》則表現兒童夢幻繽紛的想像世界,是一個描述孩童內心夢幻世界的兒童歌舞劇。
-
即將上場
中國京劇院
這次在國家劇院的演出是中京第三次來台,由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李世濟領銜,與著名楊(寶森)派老生新秀于奎智、著名武旦表演藝術家劉琪等主演聯袂來台獻藝,是一個突出藝術流派的組合。 李世濟是當前程派藝術第一代傳人中唯一仍率團活躍在京劇舞臺,並深爲觀衆歡迎的表演藝術家。她受程硯秋先生的親傳,後又結合自身的條件特點,獨闢蹊徑,銳意創新,針對不同劇目,進行不同的藝術處理與開拓。有則原腔原味,迂迴婉轉,醇厚動聽;有則大膽創造,韻味雋永,引人入勝,被譽爲「具有極高的藝術凝聚力的新程派」。 中京還擁有各個行當的著名演員;演出劇目則包括程派名劇《鎖麟囊》、《六月雪》、《文姬歸漢》、《梅妃》、《牧羊圈》、《祝英台抗婚》和傳統劇目《奇冤報》、《打金磚》、《天空斬》、《擊鼓罵曹》、《扈家莊》《打焦贊》、《李逵探母》等。琳琅滿目,風格迥異。
-
活動看版
推廣戲劇敎育從國小做起
台灣的兒童戲劇推廣約在十五年前才邁入一個新局面,隨著幾個兒童劇團的成立和演出,漸漸帶動家長陪孩子看戲的風氣。時至今日觀衆群雖有所成長,但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尙未達到普及的地步,兒童觀衆的替換率也很高。「小小劇場生活營」是戲劇課程正式踏入國民敎育體制的第一步。
-
即將上場
比德李程與劉美貞聯合音樂會
素有「李斯特傳人」之譽比利時籍音樂家比德李程,去年十一月應馬可波羅唱片公司之邀,與上海愛樂交響樂團合作灌錄其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龍年在中國》,以及獻給其台灣鋼琴家妻子劉美貞的鋼琴與交響樂幻想曲《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在上海音樂廳首演,全場幾乎座無虛席,一千多名中外觀衆莫不沈醉於比德李程的作曲、演奏才華之中;即興演奏部分,更是令全場大開眼界,猛喊安可。 比德李程從一月起在全省各地舉行巡迴演奏。演出內容除了蕭邦、李斯特等音樂家的作品外,還有他中國風格的作品《中國市場》、最拿手的即興演奏,以及難得一見由比德李程和妻子劉美貞共同演出的四手連彈。一月八日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則加入《慈禧太后》和改編自華德狄斯耐膾炙人口的一些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