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英國篇
保持距離? 英國政府「給」的藝術
倫敦,在一般遊客的眼中閃耀著的也許只是舊日帝國餘暉,但對於藝術老饕來說,它就像一個發出陳年酒香的老甕,醉人的藝術氣息不斷地自百年的酒吧、不起眼的紅磚劇院裡散發出來,飄散在街頭巷尾。每天上百場的演出,不論露天、室內,下午場到通宵達旦令人目不暇給,在外表灰暗的城市中隱藏著的文化熱力是英國人的驕傲,也因此英國人對加入歐市文化部的推動及開放藝術市場猶豫再三,「當一切都統一了,除了文化之外還有什麼可以保留國家的特色?」
-
劇場偵測
景氣「紅燈區」 英倫小劇場危機重重
倫敦西區新上演的兩齣歌舞劇《爲你瘋狂》(Crazy for You),及《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再度掀起戲劇熱潮。隨著英鎊貶値,歐洲、美洲、亞洲觀光客大批湧入,倫敦大型歌舞劇戲票,更是一票難求。民間私人戲票經紀商(ticket agent),甚至賣出四倍高的黃牛票。反觀以純戲劇或實驗性爲主的小劇場(戲劇、舞蹈、音樂等小型表演場地)的命運,就不似以歌舞劇爲主的劇院幸運。根據英國政策硏究學院調査小組(Policy Studies Institute)最新報吿顯示:今年戲劇人口比一九九二年多出四分之一,但皆爲歌舞劇觀衆;現代劇(modern drama)及喜劇(comedy)的人口反而只是一九八七年同類型戲劇人口的一半。 面臨經濟蕭條、房租和物價上漲的影響,龐大的赤字與透支,小型劇場莫不自求出路,改變目前營運政策,來面對這不知還要承受多久的危機。 政府補助預算縮減 倫敦自治區補助金計劃處(London Boroughs Grants Scheme)是與倫敦地方政府局(London Local Authori-ty)及倫敦藝術局(London Arts Board)並列的三大主要劇場補助單位,也因其本身經費遭到英國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刪減,而凍結其補助經費長達四年之久。倫敦藝術局一位官員Robert Gordon說:「只靠我們補助生存的表演場地,是不可能挽回如此大量資金不足的局面,我們必須減少我們的補助金」,「我們也面臨極大的壓力,我們自國會得到的預算基金,明年也將削減。目前我們所發出的一英鎊等於是我們將來所需的十英鎊,所以刪減補助是勢在必行的!」 倫敦各地區政府,只有西敏寺市(Westminster)增加其預算,其它地區,已確定平均將削減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經費。 私人及基金會贊助熱情下降 私人贊助的比例也下降。依賴贊助及補助爲生的劇場不是縮減人員就是薪資凍結。以格林尼治少年劇團(Greenwich Young People's Theatre)爲例,由倫敦敎育局(Inner London Education Authority)補助的一百五十萬英鎊已降至十九萬英鎊,人員也
-
書介
《白宮音樂選粹》 打開白宮主人的政治音樂盒
白宮音樂會的歷史,反映出歷屆美國總統不同的音樂品味。在音符的呈現之外,官場中的音樂在政治舞台上另有其驚人的工具價値。
-
書介
《二十世紀法國戲劇》備忘錄
在國內鮮少的表演藝術專業書籍譯著中,「歐洲百科文庫」新出版的《二十世紀法國戲劇》塡補了一個明顯的空缺。除了對重要劇作家及作品的述評之外,對整體戲劇風潮的流衍也有淸楚的勾勒,是一本易讀、好用的入門書。
-
書介
話劇史的新編 《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讀後
馬森敎授這本二十餘萬言的現代戲劇史新著,指出台灣做了二度西潮的先鋒;由於作者身在列中,且也參與寫作「新潮」劇本,因而說得十分眞實。
-
音樂
聽薛偉小提琴獨奏會
演奏家最困難之處,是在登上世界各個不同的舞台時,能以豐富的經驗,調整自己演奏的方式,呈現出最完美的樂聲。首度來台的大陸小提琴家薛偉,於全場四支曲目的表現上,快速調適,漸入佳境,相當動人地展現他纖細音色的特性。
-
音樂
安倍圭子的四根棒子
有份量的木琴(marimba)音樂會在台灣十分罕見;安倍圭子四根飛揚的棒子,充滿動感地以木琴表現了日本現代音樂作曲家伊福部昭的〈協奏曲式的讚美歌〉。
-
舞蹈
解構北管,分析驚奇
抽象簡化了的八仙北管身段中,突然跳起華爾滋般的雙人舞;北管老藝人在現代舞蹈的舞台上醒來,洒掃、自述生平,上妝、來一段〈探監〉。經歷一場《北管驚奇》,觀衆的反應是
-
舞蹈
《北管驚奇》的形式與風格
變奏(variation)在西洋古典舞劇中是編舞者在重新詮釋上最具創意的一部分,但仍是在旣有的窠臼下展現出來。而《北管驚奇》的「變奏」却是在強力的解構和重組中,在傳統戲曲和現代舞的統一和不統一間,尋求另一個平衡。 在〈扮仙趣聞──出將入相云云〉中,陶馥蘭打散北管戲最固定的形式「大醉八仙」,保留了出將入相兩扇象徵性的門扇與代表八仙特徵的道具,以及灑糖祈福的儀式,並刻意把檢場及穿幫鏡頭加入其中,重組了最具生活化及舞台上最想遮掩的細節。在舞蹈形式上,大量採用了瞬間重心轉移和柔性圓形運作的對比動作,在突兀間尋求共通點,亦如同在北管和現代舞間尋求意識上的連繫。服裝的搭配亦運用對比和溫差,把華麗俗艷的北管色調,溶入高貴風雅的基調上。 〈作戲軼事──歌舞戲夢種種〉採用電影和小說的倒敍法,場景的轉換在生活、情愛和一連串的重覆動作中發生,表現北管老藝人王金鳳雖然每天演出不同的戲碼和劇情,但下戲後的生活却是如常人般有著用餐、祭祀和情愛。兩組主題雙焦點的形式,藉王金鳳和現代舞同台展現。這兩條線時而平行,時而交錯,時而像照鏡般的對稱,將王金鳳的生活跳脫到現代舞者眞實的生活面。如果這兩條線單獨抽離獨立表現,則舞台張力及說服力似嫌不足;妙的是兩者的契合,看若無關,却有所相繫;相背相離,却又合成一體。王金鳳就在扮演自己,無須矯飾,天生的戲感在簡單樸實的動作中展現出來。 主動作軸沿著王金鳳的故事發展下去,拼貼式的轉換在序幕中更迭,帶過了芸芸眾生皆有的共同經驗。燈光的轉換不僅帶出了場景的深度亦巧妙的變化場景,偏暗的色調主宰了整個空間的情緖,即使一些大動作的發生亦不致使整個情緖產生重大轉折。在這樣的基調下,〈作戲〉隱隱道出了北管藝人的沒落和辛酸。 我們無法將《北管驚奇》這種後現代主義式的表現手法定義爲「進步」或另一個「原始」的開始,也許是另一種「抽象原則式」的組織:將音樂、舞蹈、燈光、服飾、甚至舞台等元素放在一起,作成實物及意象的交會。如同把板凳和竹掃帚放在一塊兒,它們不見得僅是家中陳設的一部分,還另有抽象的意義。就像逐漸式微的傳統藝術在現實緊湊的生活中給現代人的感覺。 文字|李斌榮 舞蹈工作者
-
戲劇
一場精緻美味的《天鵝宴》
題材的新鮮感,大量背景音樂及唱部,細膩的身段及巧妙的台諺,構成《天鵝宴》的藝術性。在肯定民間藝人、藝團對本土文化的貢獻之外,還要能使他們提昇戲劇的藝術性,我們的文化之根才不致被西式美學觀所斲傷。
-
戲劇
莘莘學子看《孫臏和龐涓》
現代人對國劇的印象是,它背負了歷史的包袱,刻板、嚴肅及敎條意味濃厚。《孫臏和龐涓》則以人性化的角度來體現命運,將人性之間的矛盾,義利之間的衝突,藉劇中人物表達,使人自省。本文係由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四年級全體同學,就該劇之演出,分從情節處理、人物刻畫、演員表演及舞台效果等廣泛討論並加以整理。
-
戲劇
Our Town與《淡水小鎭》之間
今年三月果陀劇場推出改編自懷爾德Our Town的《淡水小鎭》。早在演出月餘前,隨著宣傳品(一幀五〇年代背景的劇照及感性文案)的四散,《淡》劇流溢出一股淡淡的鄕愁與期待。然而,落幕之後,鄕愁與議論交錯本文係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敎授鍾明德與知名影評人黃建業的對談討論,從他們的談話中,可一窺《淡》劇所碰觸到文化殊異、改編劇本、導演風格的問題。
-
戲劇
「臨界點」的臨界點
《平方》是一個沒有動作的戲,演員的肢體、聲音不具指意性;然而,高度美感設計的服裝和道具,爲什麼不隨著其他劇場元素一起崩潰呢?「臨界點」從地球飛離,而《平方》會是它投入黑洞的臨界點嗎?
-
戲劇
《雷雨》中的困境
「我一個人有罪,我先走錯了一步都讓我一個人承擔吧」似乎,從序幕開始,《雷雨》就在尋求一個悲劇的救贖;而在編導的詮釋下,也從序幕起落入重重錯置的困境。也許,周家大屋才是雷雨蒸熱的氛圍中,無可救贖的生命的「困」境。
-
戲劇
怯於面對生命的不堪 《雷雨》、《米蒂亞》與無措的觀衆
四月在國家劇院先後上演了兩齣戲:曹禺的《雷雨》和日本蜷川劇場的《米蒂亞》,這兩齣戲其實有著相互疊映的關係,對用心的觀衆來說,也正是學習到現代劇場與古典悲劇如何交融的一個機會。但是,這兩齣戲同時都被許多台灣觀衆粗糙地認爲沒有可看性而丟到思維之外;這不僅是曹禺與蜷川的遺憾,更是台灣戲劇工作者的損失。
-
專欄 Columns
別忘了觀衆是誰!
劇本爲何而存在呢?除了觀衆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存在的理由。
-
專欄 Columns
以藝術爲休閒
一個在氣質上眞正成熟的民族,具備了相當的藝術修養,才可能以藝術的欣賞爲休閒活動,並達到完全休閒的目的。
-
專欄 Columns
仿古樂舞觀光秀 談大陸的大型仿古歌舞
《仿唐樂舞》曾在一個月之內演了三十場,《唐.長安樂舞》到一九九二年初已演出二千一百場,恐怕百老匯的歌舞劇都要甘拜下風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美國] 紐約愛樂一百五十年 紐約愛樂管弦樂團四月在指揮大師寇特.馬祖爾(Kurt Masur)的領導下,飛越大西洋到歐洲十個城市作巡迴表演,以慶祝樂團成立一百五十周年。 寇特.馬祖爾在出任紐約愛樂團音樂總監之前,一直出掌萊比錫布商愛樂團,這次率紐約愛樂團越洋西征,特別於四月八日在德國萊比錫舉行樂團第一萬二千次的音樂會。 (周凡夫) [台灣] 「雜交」式的發表會演出 標榜「衆聲喧嘩」的文化論述雜誌《島嶼邊緣》季刊,第六期和「身體氣象館」合作,推出「身體氣象專輯」,並於五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彩田藝術空間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表會,包括幻燈、演唱,及「臨界點劇象錄」演出新戲《平方》的片段。 台灣小劇場最近頻頻在不同的文化活動中變貌出擊,三月二十八日在台北誠品書店舉辦的《現代詩》新作發表會「抒情的嘉年華」便動員了「河左岸」、「台灣渥克」、及「太古踏舞團」的蕭賀文,以環境劇場方式作詩的演出。策畫《島嶼邊緣》發表會的王墨林表示,台灣文化太注重「血統論」,需要各種「越界」的「雜交」,來激發活力和生機。看起來這些「有機」的活動正方興未艾。 (吉訶德) [大陸] 俞麗拿基金會成立 著名小提琴家兪麗拿在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下,在上海建立了一項以其名字命名的小提琴藝術基金會。基金會之目標在於培養有才華的小提琴學生,協助其參加國內外的音樂比賽,和加強敎師對這些學生的贊助。 兪麗拿表示,此一基金會希望國內外各界人士給予支持與資助,初步計劃每三年由基金會主辦一次全國性的靑少年小提琴比賽,在基金會成立後,兪麗拿還於三月間與兩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年幼學生,舉辦了一場爲基金會籌款的音樂會。 <p align="right"
-
台灣戲劇
竹脚當做皇帝殿.逍遙涼樂勝神仙
明華園將新編歌仔戲推上了聲光華美的劇院舞台,蘭陽戲劇團爲傳統歌仔戲搭造了更合身的野台,在我們對戲劇的視野日益拓廣時,源自台灣本土的歌仔戲也精神抖擻地唱出新調。到底台灣戲劇的未來在野台還是在內台?在前台還是在後台?在精緻的修編,還是變異中求存?歡迎你來看一台好戲,瞧一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