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慶典之後的靜心沉澱 依然閃亮耀眼
結束繽紛燦爛、持續了一整個樂季的卅周年慶典,國家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選擇靜心沉殿,以三首莫札特晚期作品回歸自然,代表著樂團不浮誇、真誠面對觀眾的信心與決心。話雖如此,但樂季中的節目看來依然相當閃亮:經典樂章、演奏名家都不缺,更有多首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委創作品,加上活潑的電影系列與歲末跨年音樂會,最後以華格納歌劇收尾怎叫樂迷不動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兩款樂音一次享有 多元曲目驚喜不斷
甫結束世大運開幕式的表演,表現備受讚賞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馬上緊接著展開新樂季的籌備。一如前幾年的多元豐富,首席指揮瓦格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而在十一月的美國巡演中,則安排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的新作《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還有德弗札克與柴科夫斯基作品,要讓美國觀眾看見台灣的精采與功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兩大系列挑戰經典 歌劇美聲悅耳饗宴
持續練功與挑戰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前者繼續挑戰馬勒,並加碼華格納、布魯克納和理查.史特勞斯,後者重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等德奧經典。而歌劇與聲樂推廣也不鬆手,除了兩場浦契尼歌劇的音樂會,更將在聖誕節時邀旅義女高音朱苔麗合作,演唱多首著名的宗教曲目。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高雄市交響樂團
從十九世紀傳統出發 巧思選曲與樂迷分享
十九世紀形成、以管絃樂團編制為主的「序曲協奏曲交響曲」模式,高雄市交響樂團這次套用在新樂季的開季安排上,先演出韋伯歌劇《歐依莉安特》序曲,再演出布拉姆斯《A小調小提琴及大提琴雙協奏曲》,然後是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更邀得小提琴名家胡乃元助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這個樂季,我想看的西樂節目是……
莫札特、馬勒、布拉姆斯、布魯克納這麼多西方音樂巨擘的作品,加上台灣原創新樂,台灣的交響樂團樂季繽紛又多元,本刊特邀四位賞樂達人,告訴大家他們心目中的最愛選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打破既定印象 既新又潮更活潑
攤開臺北市立國樂團新出爐的樂季手冊,可說是亮點不斷!除了以《十二生肖》精采開季、邀到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擔任本樂季駐團作曲家、與指揮簡文彬合作「雙樂團、雙指揮」音樂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破天荒地以「武俠」為主題設計系列節目,讓國樂加入武俠電玩與科技藝術,吸引年輕族群參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灣國樂團
探過去、望未來 樂說台灣故事
新樂季中,臺灣國樂團仍不間斷地「樂說台灣故事」,除了再度搬演述說「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一生的樂劇《凍水牡丹》,下半年仍有兩位台灣中生代指揮家顧寶文與劉江濱分別規劃台灣主題演出,而創造未來的新秀,也將有專場選秀音樂會,讓音樂台灣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高雄市國樂團
名家新曲喜相逢 場場意猶未盡
下半年,高雄市國樂團以「名家經典系列」為樂迷送上豐富的國樂饗宴,邀請在樂壇上具有代表性的指揮、作曲家與演奏家等好手為觀眾帶來多彩絢爛的呈現。其中「風雲際會」與「七彩大地」,除了有名家親臨,更有多首台灣首演、甚至世界首演的新曲,讓南台灣樂迷有機會搶先聆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這個樂季,我想看的國樂節目是……
走出傳統的國樂團隊,在演出的規劃上愈來愈多樣化,如何從中挑選著實令人傷腦筋!本刊特邀兩位國樂達人施德玉與鄭翠蘋,為讀者分享她們的精心選擇。
-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文活力精采匯聚 「鐵玫瑰」中繽紛綻放
桃園市文化局官方主辦的「鐵玫瑰劇場」自二○一二年開辦至今,六年來已有口皆碑,廣納各種藝文表演、廣邀全台優秀團隊參與其間。今年,鐵玫瑰不只在桃園展演中心「鐵玫瑰劇場」內綻放,位於中正路上另一端的「桃園光影文化館」演藝廳也一同開花,在相對小型的表演場地中,到訪的親子觀眾、大人小孩,都能在此一同感受較大型劇場更為親密、貼近、細膩的現場演出魅力。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劇院改變了什麼 什麼改變了劇院
根據兩廳院的文獻,中正紀念堂、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的興建,皆是為了紀念過世的總統蔣中正,而最後選取黃瓦紅柱的廟堂式建築風格也反映了那個「中華文化正統」的大時代背景,還曾聽過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三樓本保有為高官保留的貴賓室空間,經蔣經國指示拆除後,才有了後來的黑盒子實驗劇場。這是第一個由官方管理的「黑盒子」劇場,九○年代重要的現代舞蹈家、劇場工作者莫不從這裡出發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歸初衷建新軌 扶植藝術不斷電
自一○六年度起「分級獎助計畫」評鑑案,業務由文化部轉交國藝會辦理,之後評鑑和評審的機制,也將進行適度的調整。以財團法人身分,發揮臂距原則,進行藝文補助等專業事項,本就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廿一年前創立的初衷,之後補助業務全責交由國藝會執行將有何新氣象?對演藝團隊及表演藝術生態影響深遠的「分級獎助」計畫,董事長林曼麗表示,國藝會對此進行全面審視,目的要整合國家的補助資源與政策,以建立一個更好的補助制度,讓藝文團體能夠在一個正面循環的生態中發展。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首點滴 藝術與社會鴻溝仍在
「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施行評鑑制度以來,過去十五年的計畫評鑑主持人均由文化評論人林谷芳擔任。「分級獎助計畫」評鑑案自始至今,歷經多次沿革改變,也牽動著台灣各表演藝術團隊的發展與生態。透過本次訪談,林谷芳以前計畫評鑑主持人的經驗與文化評論人的視角,剖析「分級獎助計畫」長期對於台灣文化環境產生的影響,及其所面對的機會和挑戰。
-
藝視窗 News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
【台灣】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 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開始受理推薦,受理推薦時程自即日起至9月25日止。行政院文化獎受獎人提名範圍包含:文學、電影/影像、美術、工藝、博物館、文化資產、音樂、戲劇/戲曲、舞蹈、歷史、文化創意產業、流行文化等各個領域。相關推薦提名規定及書表可向文化部索取或至文化部官網新聞與公告下載,網址為www.moc.gov.tw。 傳藝金曲獎頒獎 各獎項得主榮耀誕生 第28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8月26日晚間在臺藝大的臺藝表演廳登場,所有得獎者也同步出爐。此次獎項分「出版」與「戲曲表演」兩大類,其中出版類特別獎頒給國寶級北管藝師邱火榮,戲曲表演特別獎則頒給布袋戲藝師許王。今年的「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由《北管亂彈戲》專輯獲得,「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由《英雄.命運赫比希與國家交響樂團》專輯獲得;戲曲表演類中,唐美雲歌仔戲團以《風從何處來》獲頒「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則由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王魁負桂英》的張孟逸獲得。其他相關訊息與全部得獎名單,可參傳藝金曲獎官網tmiplantfrom.ncfta.gov.tw/gma/Home/28。 2018國家兩廳院年度計畫《葉瑪》九月初展開演員甄選 兩廳院去年邀請國際戲劇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希臘阿提斯劇院(Attis Theatre)藝術總監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執導《酒神的女信徒》一劇,以獨創肢體與聲音能量的表演系統,打破演員身體極限,讓演出備受矚目。2018年,兩廳院將延續與特爾左布勒斯的合作,預計在2018年推出兩廳院年度計畫《葉瑪》Yerma,即日起展開演員甄選報名,報名截止日為9月8日。 《葉瑪》一劇預定於2018年10月25日、27日於兩廳院藝文廣場演出,預定排練期間為2018年8月21日至10月24日。演員甄選時間為2017年9月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國王不自拍
亨利五世的人格魅力,來自他的勇者無敵。《戰爭之王》中,他抹黑了臉,走進戰壕,混在士兵之中聽取自己在他們心裡是怎樣的君主。你別說,戴安娜當年擁抱愛滋病人,(象徵式)走進地雷區宣傳拆除地雷等媒體活動,還都帶有王者風範,反而在鏡頭前眼睜睜否認有負妻子的查爾斯,更像是《戰爭之王》中常常對著鏡子顧影自憐的理查三世。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八月,臺北世大運的開幕演出驚豔眾人,也讓表演藝術界感動不已。精采的節目看得到,然而看不到的功臣之一,還有讓現場氣氛洶湧激昂的交響篇章,那就是由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親自率領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身為市民的交響樂團,他們絕不僅屬於音樂廳舞台,而是步下殿堂,用音樂向下扎根。不但到國小校園表演、介紹樂器,更讓孩子的小手碰觸樂器、發出屬於自己的琴聲。更特別的是,在導演與聲樂指導的協助下,可以上台演出一場音樂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就讓我們一窺究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踏入校園撒種 灌溉音樂種子
除了在音樂廳殿堂中演奏動人的樂章,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與團隊,也在不同的地方散播音樂能量與美好。透過「音樂進入校園裡」與「樂器學習圓夢計畫」,他們除了帶著樂器進入校園與學童們進行親切的「第一類接觸」,也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樂器的演奏,更深入了解音樂的美好,樂團期待在這樣的計畫中,讓音樂成為孩子們一生共同行路、分享感受的夥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唱跳之間親近藝術 讓孩子得到一生的寶藏
在前團長陳樹熙扣合城市文化政策的策劃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的「國小學童音樂劇」計畫,將音樂劇演出降低到更年輕的世代,選擇了台北市的銘傳、麗山、富安、太平四所國民小學的學童,在上下學期演出兩齣音樂劇。在歌唱詮釋指導魏世芬統籌指導下,孩子們歡欣鼓舞地享受旋律音符、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並且讓小小的創意像雪球一樣滾動、發酵,誰能說兒童不能駕馭音樂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水墨藝術的當代想像
水墨是東方特有的藝術類型,傳統以毛筆、墨、紙絹等為媒材,在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最近的兩個展覽:國美館的「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台灣水墨」與高美館的「水墨曼陀羅」不約而同梳理水墨的發展,一方面呈現藝術家利用現代科技與新的觀看方式,為水墨開啟截然不同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也省思水墨的當代處境:當水墨不再強調「筆墨」美學時,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真切走過的生命影像
創辦迄今十年,以「一年十部,十年百部」來積累紀錄片創作能量的CNEX,今年也達到了百部的目標。「2017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將於九月下旬啟動,以「承諾與承擔」為主題,從家國烽火、社會現場到人生風景,凡真切走過的,讓紀錄片的影像銘刻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