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林秉豪 滑著工作椅 在不同的角色中轉換自如
身兼多種身分的林秉豪,有一張大大的書桌,電腦、畫筆、顏料速寫本都放在桌邊,空出超過二分之一的桌面留著畫畫、擺放參考資料。美術出身的他,喜愛紙的質感,他說說:「因為可以保存,所以喜歡手繪。」豐富的圖稿,是他積累的創作成績,而在這張書桌前,他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畫畫,優遊在自己的創作世界,在不同的角色中轉換自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腦殘山水 破除水墨傳統的鬼魅
早年以顛覆批判的行為藝術與攝影聞名的姚瑞中,近年居然拿筆畫圖,畫的還是「山水畫」!但用原子筆畫的山水谿壑,姚瑞中不改惡搞風格,在展覽「腦殘遊記」中,他將過去針砭政治、歷史所做的行為與影像攝影融入繪畫,揶揄當年的揶揄。他還加入當代視覺語彙如視窗和漫畫對話框,破除傳統水墨的結構,「台灣的水墨不能被中國傳統的鬼魅籠罩,即使是繪畫,我還是在談認同的問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主題影展正發燒 搬演人生百樣情
時序進入十月,也踏入了影展的熱季!三檔小而澎湃的主題影展:「國際酷兒影展」、「國際女性影展」與「國際民族誌影展」,分別都有幾部與表演、音樂相關的影片,隨著歌聲與戲劇舞台鋪展開來的人生故事,正宜在秋光中沉浸欣賞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學會聆聽 放鬆心情也培養專注
世事變化萬千,浮沉於世的我們,如何找到安定專心的方法?聽音樂,無疑是個有幫助的方式,這兩本CD書,《不是說好了嗎》透過可愛繪本與優美音樂,讓你學習沉思、體悟與想像,《專注力 效率UP!》,教導你如何藉由聆聽音樂來訓練專注力,以發揮才能、提升效率。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Cross Life 迴》 輪迴重生中的人生功課
如果人類出生就注定終將死亡,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一生?人體舞蹈劇場今年再次挑戰生命議題,以《Cross Life 迴》為主題,靈感源自於美國精神科權威醫師Brain L. Weiss在《紐約時報》的暢銷著作《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Many Lives , Many Masters,挑起了人們對生死、輪迴的好奇與迷惑。 《Cross Life 迴》由兩大軸線交互串連而成,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度中,看見同樣的生命歷程:出生、友誼、愛情、工作、衰老、死亡。整個作品將分為十個段 落,包括了〈期待/臍帶 Expectation/Umbilical Cord〉〈錯位 Exchange〉〈歌頌 Celebration〉〈謎 Mystery〉〈緣分 Attachment〉〈誰是老大 Who is the Boss〉〈物換星移 Time Flies〉〈凋零 Fading〉〈終點 Death〉〈循環 Circle〉。藝術總監俞秀青希望能夠透過舞作傳遞「輪迴」帶給她的體悟,透過舞台裝置、多媒體影像、戲劇與舞蹈的方式,經歷一段段生命之旅,在不斷的 輪迴重生之間,探討人類生命的真諦,這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人生功課。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以舞療癒 三位新生代編舞家的「自我對決」
舞蹈家們在舞台上的「自我對決」會是什麼景況?組合語言舞團新銳創作展「ID迷藏」便邀請了台、美三位優秀新生代創作者,以舞蹈治療的觀點,檢視生命中的陰暗角落,並展開自我內心的對決與質疑。 三位編舞家分別是來自台灣備受肯定的新生代創作者田孝慈、在美國創立 Yung-LiDance 的陳詠俐與美國紐約著名舞團Kate Weare Dance Company擔任排練指導的 Doug Gillespie。 陳 詠俐的《潛行》來自社會心理學家艾美.庫迪(Amy Cuddy)的「姿勢決定你是誰」理論。舞者藉由姿勢,假裝為自信有力的模樣,再透過不斷持續的運作,直到內化為身體的一部分,成為真正的自信。田孝慈的 《洞》則從內省的角度出發,檢視與探索自身生活中所出現的「情緒」與「漂浮感受」的狀態和行為發生的原因,演繹生命黑暗洞穴可見的靈光。Doug Gillespie的ECHO則是一場內心的心靈對決,聆聽到心靈裡那些微小的回音,透過獨舞的肢體表達內心掙扎、對抗、衝撞到協議的過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桑吉加《那一年 這一天》 西薇.姬蘭告別舞台世界巡演
十月第一個週末的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將上演藏族編舞家桑吉加的經典作品《那一年 這一天》。○九年曾在香港觀賞過首演版,記憶猶新。這支結合舞蹈、影像與大型舞台裝置的作品,展現桑吉加強而有力的大器風範,與流暢繁複的肢體語彙。從舞蹈結構看出桑吉加受到編舞大師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的薰陶,靈活地將對位法(counterpoint)發揮於舞作當中。再加入舞者的獨白,以及作曲者李勁松於現場調控的抒情音色,傳達了少見於佛塞的人情溫暖。 同一週末上演的芭蕾名伶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的告別舞台世界巡演,更是不容錯過。今年暑期在雅典歷史悠久的戶外劇場有幸觀賞,從開演的日落到終場的星空,四首姬蘭精挑的舞作,都來自她長期合作過的知名編舞家,包含佛塞、阿喀朗.汗(Akram Khan)、羅素.馬利芬特(Russell Maliphant)及馬茲.艾克(Mats Ek)。印象最深刻的,是馬利芬特為姬蘭與另一位外型與舞藝相似的女舞者新創的雙人舞,燈光設計搭檔霍爾斯(Michael Hulls)巧妙的光影互動,使舞台畫面生動許多,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
音樂新訊
法國小提琴大師普雷 為北高兩地帶來精采演出
被譽為小提琴法比學派正宗傳人、一九五六年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首獎的法國國寶小提琴大師傑哈.普雷(Grard Poulet),長年來以他的弓法、顫音表現、層次豐富而細緻的音色與質感為人津津樂道。優異的琴藝使得樂評毫無保留地稱讚他的演出:「富有優美的音樂表情,自然地帶出作品本身的魅力。」此次來台,他將分別為北高兩地帶來精采的演出。 來訪的首場演出中最值得注意的曲目,就是德布西的小提琴奏鳴曲了。本曲是德布西在過世前一年所完成的,並且親自擔任樂曲首演的鋼琴伴奏,而首演的小提琴家,正是普雷的父親赫赫有名的小提琴暨指揮家卡斯頓.普雷。由於父執輩深厚的交情,德布西在他家中留下的美麗回憶,以及他們對音樂的想法、演奏方式、還有優雅的幽默感,都深深影響了他。因此這首樂曲不但對他意義重大,由他來演奏,也將是最貼近作者的詮釋。近年來普雷教出的高徒包括法國當紅的小提琴家卡普松(Renaud Capuon),及國內的蘇顯達教授。因此此次來台,他也特地在高雄與蘇顯達合作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並且與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合作韋瓦第的《四季》。
-
音樂新訊
維也納愛樂再訪 指揮艾森巴赫一秀鋼琴功夫
來自古典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愛樂,總部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每年的新年音樂會及美泉宮的夏季音樂會,更是古典音樂界的一大盛事。成立一百六十多年來,樂團已經成為歐洲傳統古典之聲的代表,加上從一九三三年起,樂團不設首席指揮,所有決策均由團員以民主程序決定的做法,又為他們增添了另一種獨一無二的氣質。 睽違十一年,維也納愛樂將由指揮家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領軍,再度到訪台灣。剛過七十五歲生日的艾森巴赫是位兼具指揮與鋼琴演奏才華的音樂家,是現今在世、仍活躍在台上的少數大師之一。他曾陸續擔任過蘇黎世音樂廳樂團、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及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自身更是一位莫札特權威。此次與維也納愛樂合作訪台,將帶來拿手的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序曲、《交響協奏曲》、柴科夫斯基絃樂小夜曲及浦羅柯菲夫第一號《古典》交響曲以饗樂迷。特別的是,他除了指揮之外,更將親自上陣演奏鋼琴,讓觀眾在欣賞維也納愛樂的演出外,也能親聆他精湛的琴藝。
-
音樂新訊
馬友友與凱薩琳.史托特 紀念友誼共奏「生命之歌」
今年,享譽國際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就將近入耳順之年了。六十歲,讓他思考著未來會是如何?還有回顧一路走過的足跡。經過一番醞釀,甫於今年九月發行的專輯《生命之歌》Songs From The Arc Of Life,便是他向所有愛好他的樂迷所宣布的答案。本張專輯可說是馬友友與英國鋼琴家凱瑟琳.史托特(Kathryn Stott)合作屆滿卅年的友誼記錄。兩人從馬友友廿多歲時相識,一路分享音樂的想法,因此在這重要的時刻,他與老搭檔攜手合作,收錄他們經常演出、卻從未正式錄音發行過並較為罕見的曲目在其中。 樂曲包括了西貝流士的《這是一場夢嗎?》、蓋得《嫉妒探戈》、德布西《美麗的夜》及舒伯特《聖母頌》等等。他說:「凱瑟琳和我多年來談論了不少,我們想錄製一張真正喜愛的音樂、傳遞生命背景的片段、童年、少年時期、青年期、中壯年,直到年老;隨著不同人生階段,這些音樂聽起來會有什麼不同?」如今,在專輯之外,樂迷也將有幸得以在十月聆聽兩人在台北、台中、台南三地的二重奏巡迴,聆聽專輯裡的精選樂曲,與他們共度一段時光,一起想像這些樂曲,在他們或自己的生命中,有過什麼樣的啟發?
-
藝術節新訊 衛武營玩藝節閉幕特別企劃
紙箱七十二變 讓我們一起蓋房子!
紙箱可以堆疊出多少變化?一隻動物,一座吊橋,甚至是一個巨大的建築物?法國藝術家奧立佛(Olivier Grossette)的作品,像小孩探索世界的樂高遊戲,用回收的紙箱構成大型建物。創作過程看似隨意、開玩笑般,即興創作,然而作品的規模與造型,卻能讓人嘖嘖稱奇。對奧立佛而言,遊戲是最主要的想法或軸線,概念只是用來理解太過複雜的現實。看他的作品,不需要理解現實,現實依舊複雜,並沒有簡化,只是換了個樣子。 衛武營玩藝節的開幕活動,由兩廣龍獅戰鼓團熱鬧開場,閉幕活動除了有「泰武古謠傳唱」的演出,也邀來奧立佛・斯考特與民眾共同創作,一起徒手建造一座巨大的建築物。這個烏托邦式的紙箱建築物曾為不同城市創作,這次特別為衛武營量身打造。這是一趟大人與小孩都能樂在其中的冒險,一群人首要的任務是想辦法軟化一大堆紙,另一群人則趕緊摺出形狀。不需要任何機具,只靠人類的雙手及力量建造出來,豎起的紙建築重現城市裡一個重要建築,每個人都是建造城市的人,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這座城市裡。
-
莎妹《踏青去Skin Touching》 展現女同戀日常生活切面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今年二十歲了,本週末將經典重現徐堰鈴初執導筒的作品《踏青去Skin Touching》,全劇探討戀人式的遊戲性格,展現女同戀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切面。
-
意境音樂劇場《落花無言》 哲思敦煌
以極具跨越與突破的實驗精神,專注於東方音樂當代詮釋的香港無極樂團,應2015第四屆香港週邀請,帶來意境音樂劇場《落花無言》,也為香港週的表演藝術節目揭開序幕。
-
唐美雲歌仔戲團《文成公主》 首度搬演西藏傳說
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度大戲《文成公主》,除了唐美雲、許秀年、小咪鐵三角精采演出,更邀請劇場編導王嘉明跨界執導,以及太陽劇團舞者張逸軍為這齣戲量身編舞,激盪出燦爛火花。
-
動見体《想像的孩子》 「後多元成家」的親子辯證?!
脫離法案的成立、跳脫制度,動見体編導王靖惇精心打造家庭三部曲最終章《想像的孩子》,以荒謬戲謔為基調,建構一場超乎人性的社會預言喜劇,帶領觀眾進入「後多元成家」時期。
-
與自然對話 《花神祭》舞出四季榮枯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本週再度在台北演出,其中,最末章〈冬枯〉演繹人與自然間的對話,是最精華的段落。編舞家林麗珍指出,生命的過程就像一場奇蹟,充滿冒險與無限可能。
-
「單簧管女王」莎賓‧梅耶再度來台 與北市交一同搖擺
單簧管女王莎賓‧梅耶應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吉博‧瓦格的邀約再度來台,帶來傳奇爵士單簧管家班尼‧古德曼委託美國作曲家柯普蘭創作的《單簧管協奏曲》,與北市交一同搖擺。
-
改編譚維義行醫故事 紙風車劇團演出〈後山天使〉
紙風車劇團九月上演的《紙風車幻想曲2015》,將呈現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譚維義感人的行醫事蹟,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表示,台灣人應向譚維義學習全心付出的態度。
-
臺師大表藝所原創音樂劇 十月起巡演兩岸各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自今年十月起,將和藝人李千娜、梁文音、林曉培等攜手展開音樂劇《懷疑愛・症候群》與《受不了,我就是瘦不了》的兩岸巡迴演出。
-
明華園總團《流星》 柔美小旦力壓群雄
成軍八十六年的明華園,本週將推出以小旦角色貫穿全場的武俠愛情偶像劇《流星》,並融入現代女性愛情觀,檢視陽剛殺伐的武俠世界,為明華園的江湖帶來一絲柔情與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