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視覺二重奏 聽覺雙人舞
馬克.莫里斯 讓你「看見」音樂「聽見」舞蹈
馬克.莫里斯被譽為舞蹈界的指揮家,他的舞蹈創作奠基在他對曲目的詮釋上,透過既內在又完整的方式,以整個身體與性格特質來呈現音樂。今年六月,他將率領馬克.莫里斯舞團及合奏團首度訪台,為觀眾獻上兩組經典舞作:「莫札特之舞」和「浪漫之舞」。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蹈」與「生態」的有機結合
《境/鏡》 從自然映照人性
喜歡大自然也喜歡跳舞的編舞家彭筱茵,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舞蹈」與「生態」兩個看似不相干的東西結合成作品,直到遇見同樣熱切關注環境議題的澳洲現代舞之母伊利莎白.陶曼,她的一句「自然是人生的一面明鏡」,讓彭筱茵豁然開朗。新作《境/鏡》中,從自然映照人性,讓舞者表現了萬物循環生長的正面力量,更突顯了自然的黑暗面與人為的影響。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致命的美麗 《莎樂美》 La Beauté Fatale——Salomé
「我想要」莎樂美甜甜地說:「他們馬上用個銀盤盛來」 (站起身來,微笑著)「約翰的頭!」 不管母親多麼震驚、繼父多麼極力想用珠寶江山轉移她的念頭, 「我要約翰的頭!」的語氣從甜美到狂野,堅定地在歌劇中出現了七次! 莎樂美,這個原本在聖經裡的無名人物,蒼白而沒有形象地存在著, 卻在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電影等轉換下,成了惡女的代名詞。 但究竟, 莎樂美的故事從何而來?作曲家又是如何看待女人? 女性情慾在音樂與文學下如何藉由莎樂美展現?角色的權力如何循環? 有女高音拒演,因為自己是「正經的女人」;但即將來台的女主角已演過兩百次! 本當是頹廢、淫穢的主題,為什麼NSO特聘的導演聯想到艾未未? 謎樣的女人,我們一起來解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聖經》中無名女 蛇蠍美人惑人心
莎樂美,這個原本在聖經裡的無名人物,由一個原本蒼白沒有顏色的形象,經過史學家有心的編輯,後人的想像,在藝術家、文人手下逐漸成形,成為一個有著鮮明形象和色彩的女子,從歷史人物走進故事裡,走進戲劇、繪畫、音樂裡,這個歷史上張冠李戴的過程,居然就這麼將錯就錯,成就了一個傳奇的人物,也成為藝術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美麗身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她的愛恨情仇 藝術家的奇想繆思
這個用銀盤承接著約翰人頭的驚悚畫面,因為是聖經故事,成為後來許多畫家描繪的主題。之後經由王爾德改寫,重新賦予聖經中毫無個性的莎樂美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她也有愛恨情仇,使她成為一個女性自覺的角色。莎樂美以其神秘怪誕的特質,透過文學、繪畫、戲劇、舞蹈、電影等等各種形式,不斷蔓生變形,成為藝術家們的繆思,透過他們的作品,讓我們探究那愛恨情仇的極致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愛與死交纏 散放極端之愛
莎樂美的血腥與色情,從文藝復興、巴洛克,跳躍到十九世紀的現代戲劇與音樂,從斬首意象的渲染,到聖人頭顱的悲劇性,莎樂美的人物典型,跳躍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慾的妖姬,在愛恨的情結交織中,散放誇飾慾望與嗜血的極端之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光明與黑暗並存 天使與魔鬼的化身
史特勞斯的歌劇可謂融合了交響詩、歌劇與聲樂的所有精華。他對女性的描繪和關注,不僅體現了對整體女性的讚賞和尊重,莎樂美和艾蕾克特拉更代表了女性悲劇性的一個側面,使女性「光明面」和「黑暗面」特質的呈現更具完整性。不論史特勞斯創作的出發點為何,他的音樂確實對女性心理結構和社會地位進行了最豐富、精采的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詩與樂互文層疊 立體鋪展感官慾望
王爾德劇本的形式與內容蘊涵詩意的音樂性,再經由理查.史特勞斯透過歌詞、調性、旋律、和聲、主導動機等手法的刻畫,突顯莎樂美的情慾抒發,而且在純器樂的〈七紗舞〉樂段,藉由舞蹈與音樂的交融下暗示莎樂美無法言說的情慾,最後進入音樂與戲劇張力的莎樂美獨白高潮,這些層層遞進的巧妙構思,在音樂與文學交融之下,成功形塑了莎樂美的情慾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寡廉鮮恥的義正詞嚴
說穿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莎樂美,非關愛情,無關占有,那就是存在於最幽微暗淡的一塊角落中,一種純粹的人性。莎樂美之所以驚世駭俗,並非因為這個白目女的寡廉鮮恥,而是她如此堂而皇之地做出了我們不願不敢也不能的行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世紀末的氛圍 織就她的神祕面紗
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是一部反映時代蛻變的歌劇作品,道出了「世紀末」德國現代主義中的「頹廢」精髓──死亡、神秘、畸形的愛戀、詭異怪誕的氛圍、驚悚駭人的舉動行為,全部在歌劇音樂中顯露無遺。歌劇中的莎樂美,她的任性、自我,狂傲、變態,赤裸地呈現在令人癲狂的樂響聲中,吸引人想一層層剝開她神祕的面紗,一窺這「致命的女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樂美」誰勝出? 歌劇女伶大PK
每位歌手的詮釋各有特色,很難抉擇誰才是最佳莎樂美。我們不渴望女高音要有性感迷人的扮相,也不奢望女高音得跳出火辣撩人的七紗舞。歌劇是一種提供想像的世界,面對理查.史特勞斯不合理的變態要求,透過眾家花旦的歌聲與演技,終究成為我們鑑賞不同女高音扮演莎樂美時的另類樂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樂美》精采曲目之不可不聽
主導動機帶路 管絃樂配器烘托情節
來自聖經的故事情節,改編自王爾德的作品,《莎樂美》為理查.史特勞斯贏得歌劇盛名。擅長以管絃樂配器來展現戲劇氛圍的史特勞斯,在這齣獨幕四場的歌劇中,精心創作了許多精采段落,且讓我們先一睹為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NSO版《莎樂美》導演
安東尼.皮拉瓦奇 在過去與當下間喚起認同
這次NSO邀請主要活動於德語地區的導演皮拉瓦奇前來台北重新製作《莎樂美》。雖然是他第一次執導該劇,但心中充滿想法。他將此劇架構在一九二○年代歐洲那樣的時空背景裡,希望能將當初挑動眾人神經的「現代」感,繼續傳達給廿一世紀當下的觀眾,搭起過去與當下間認同的橋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NSO版《莎樂美》女主角
妮娜.華倫 全方位呈現 奇蹟自然產生
在舞台上扮演莎樂美已超過兩百次的戲劇女高音華倫,即使已經攀登歌劇裡的「聖母峰」多次,但每次都以全新的感覺來詮釋,賦予角色啟發力、創造力、生命力。對華倫而言,舞蹈、語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鐵三角。全方位的立體呈現,奇蹟就此產生。從學習拍手到被別人拍手是一段漫漫長路。我們彷彿看到一位成功的音樂家,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地走向歌劇舞台的中央,用心付出,與我們同享那謙卑無私的喜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惡名到經典 NSO《莎樂美》精采登場
反映時代氛圍的《莎樂美》從上演第一天就成功地掀起了話題,但在首演距今一百廿年的今天,話題早已由昭彰惡名轉為絕世經典。脫穎而出的緣由也許無他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就是歷史長流中最主要的考量。
-
企畫特輯 Special
倫敦《卡門》首次離鄉,空運抵廣州!
要如何別出心裁地詮釋《卡門》這部樂迷最熟悉、上演率最高的歌劇,一直是各製作絞盡腦汁的難題。此次於廣州大劇院上演的英皇版確實有其獨特之處:贊貝洛擅於將歌劇的音樂文本與文字文本視覺化,該版本在肢體動作設計上尤其突出。除了專業舞者精采的佛朗明哥舞蹈、特技演員令人歎為觀止的特技及武打動作之外,主要歌者同樣有許多高難度的肢體呈現。
-
企畫特輯 Special 義大利歌劇天后
安東娜琪 一步一腳印站穩舞台的首席女伶
在舞台上,安東娜琪將各個不同的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在國際上,她以「歐洲文化大使」的角色巡演各地;在生活上,她更讓歌劇音樂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若說人生就是戲,那麼從出生、學習到一路走來的際遇,都成了她表演的養分,一步一腳印地,安東娜琪奮力堆砌出了自己的演唱坦途。
-
企畫特輯 Special
二○一四年,解除未來魔咒的歷史時機
《玫瑰色的國》的演出絕對不是在表述枉然的世代青春,個人與國家主體幻滅的惆悵,反而是以歷史審判預先到來的語調,鞭策並激勵我們當下的二○一四年必須義無反顧地反當前政府施政作為,不徒留來日的歷史悔恨。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體現到體感 台灣新身體語彙浮顯
即使創作者埋首個體的感覺世界,仍無法不為集體狀態所包覆網羅。但資訊滿載的一代,已難以囫圇吞嚥任何偉大意義的強力灌輸,而總東張西望,總是對無所不在瀰漫於周身的才感到真實。新的感覺結構召喚著新的創作能量,雲門2的新身體語彙雖不是一躍而出,至少是慢慢地浮顯當中。
-
演出評論 Review
隨機獨立演出 挑戰觀眾習性
長期以來,多數觀眾已習慣舞台上的演出元素,都是環環相扣的。此作直接顛覆觀者的刻板印象,並斬釘截鐵的告訴觀眾這場表演是各自獨立,且內容故意不相干,無疑震盪了許多人重新看待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