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舞台父子檔 互為羈絆的影子
吳念真,台灣最會說故事的男人,卻始終擺脫不了焦慮和憂鬱的影子。吳定謙,一般人對他最大的印象仍是「吳念真的兒子」,他在劇場多年,也參與各種演出、編導,但始終仍像是一道父親的影子。 吳念真歷經多次家人死亡事件,這些悲苦的經驗成了他創作的養分,而在這些家族重大事件裡,吳定謙一直扮演默默的旁觀角色,這種旁觀親人的苦痛,在他的生命裡生了根,產生微妙的影響。 父子兩人的創作題材常常圍繞著家庭,吳念真老練捉準觀眾悲喜的神經,吳定謙則是學院派出身,講求的是演員創作的空間,排練場上,老吳有效率,小吳則是勤寫筆記。 既然是父子,又關心家庭題材,兒子卻說老爸的日子很無聊,沒什麼值得好奇;老爸說,尊重兒子做為獨立的個體,會告訴你的事就會告訴你,不想說的秘密你也別問。他們倒是徹底把對方當成影子了。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表演臺灣彙編」出版及「@Theatre APP」
攀登雲端 搭建劇場與觀眾的橋梁
二○○八年全球金融風暴重創全世界,各國藝術補助遭受空間壓縮。二○一○年,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在「刪減藝術補助」、「創意產業升級」和「經濟加值」的話語混亂中,登台亮相。面對這樣的混亂困境,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意圖以「破殼育成」突圍。除了推出以「臺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eti-tw.com)典藏為基礎的雲端出版計畫「表演臺灣彙編」,進而發表推動表演藝術閱讀文化的「@Theatre APP」,串連表演藝術與觀眾間的距離。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幢幢自我禁錮的夢遊幽魂
英文劇名Crystal Boys(水晶男孩)暗示孽子晶瑩又脆弱的本質,而孽子之所以成為孽子,乃是因為受到父權宰制之社會的驅逐,所以他們渴望自由、包容與被愛,但在這個劇中小人物與大社會對立的戲劇框架下,此種渴望救贖的聲音似乎被削弱了,或者根本不存在。
-
新銳藝評 Review
貞觀之治變奏曲
《大唐風雲》描述唐初李淵諸子的王位爭奪和感情紛陳,以李世民和他引發的玄武門之變為中心,搬演帝王家是非。然而戲劇呈現只揀好的部分,略去負面;事件發展刪除太過,只見結果,無法完整發抒戲中人的慾望與愛恨情仇。服裝造型也未顧及時代特點,殊為可惜。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跨足劇場的獨立音樂人
黃大旺 把緩慢當成一種激烈
人稱「音樂活百科」的黃大旺以「黑狼那卡西」吸引一批忠實粉絲。自認有天生表演慾的他,除了創作音樂之外,也導戲演戲。個性奇特、單純又熱情,不以世俗標準看待事情,忠於自我,自然呈現。因為自身關係無法快速進入環境,也因此讓他在這些破綻、分神中,更透徹地看見世界的是非對錯其實從來不存在。於是,他把緩慢當成一種激烈的抗爭,以對照環境的快速轉動。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揮揮衣袖 戲留人間
張義奎導演,六歲進上海「囍臨堂」班(又稱張家班)學習京劇,終其一生,將全副心力都投入京劇中。雖然不識幾個大字,卻在擔任主排期間,將戲導得生動靈活,令人折服。一生懸命在京劇的張義奎導演,於二○一四年一月國光劇團歲末公演第一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教導我們的何止是戲,也開啟了我們對人的尊重。
-
藝視窗 News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國際】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台灣當代藝術中具有指標性的獎項之一「台新藝術獎」,至今已邁入第12屆,評選機制經大幅改變,首度將「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兩者合併,以不分類的方式進行評選,並由七位提名觀察人王浩威、李俊賢、林于竝、胡永芬、紀慧玲、陳泰松、陳漢金,全年度親臨展演現場、觀察眾議、獨立提名、撰文評論,日前公布15項入圍名單,老中青藝術家皆榜上有名,如張照堂、何曉玫、林文中、蘇育賢、牛俊強、羅智信等,當中也不乏跨國、跨領域製作模式,呈現了近年來的藝術創作、策展方向。 綜觀而言,本屆入圍作品維持以往「創新」、「人文關懷」兩個面相的特質,並更加重「藝術介入社會」的參與,將觸角深入近來延燒於台灣土地的動盪與壓迫,而格外讓人欣喜,比如蕭紫菡舞蹈劇場「土地計畫金磚上的遺民」為土地正義發聲;陳仕瑛《山地話》呈現不同族群的對立,高壓政權對人性的摧殘;蘇育賢《花山牆》將鄭南榕的自焚事件發展成一個有多重指涉的龐大政治寓言;高俊宏「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凝視礦災殘骸,歷史遺跡的現代性警示;而張照堂的「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橫跨進一甲子的回顧展,捕捉了台灣庶民生活與困頓,不只是攝影大師的生涯呈現,也厚實地展示了時代的切面,堪稱去年度不可錯過的重量級展覽之一。 6月份由包含國際專業人士所組成之決選會議,將評選出1名年度大獎,得主將於6月21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張慧慧) 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 金曲獎自民國79年開辦,原以「流行帶動傳統」的思維與策略推動,但「非流行音樂類」獎項在「金曲獎」的光環下顯得相對弱勢。雖在1996年第18屆起劃分為「流行音樂作品類」及「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並分別舉辦頒獎典禮,但為因應傳統表演藝術專業領域長遠發展,後者自今年起,轉型為「傳藝金曲獎」,移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 邁入第25屆,傳藝中心連結表演與出版領域,重新歸納獎項。特別考量台灣傳統表演藝術家長期缺發獎項的肯定及面臨人才斷層危機,增設「戲曲表演類」相關獎項。而由於傳統暨藝術音樂需有優秀且具經驗的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她寫作,因為她不想自殺
關於孤獨,她說,她終生一個人寫作,有時有人陪伴,有時沒有人陪伴,她和每個人都一樣,一路把孤獨掩藏到底。原來,她是這麼活下去的。原來她這麼活了一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紅舞鞋》排練
時間:二○一三年十月卅一日 地點:宜蘭演藝廳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難題永遠都在,重要的是改變心境
在「影像設計」這塊對於大多數台灣劇場人來說尚屬陌生的領域中,儘管前輩無法提供什麼技術上的幫助,卻願意給予時間讓王奕盛慢慢嘗試,有時他們看似無關的意見,也帶來不少解決問題的靈感。一手攤開過去曾參與的影像設計,從傳統戲曲到大型晚會,不同的演出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切入點,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人」本身。
-
企畫特輯 Special
巨靈的過場
如同廢墟裡的雜物反映了屋主的性格,工地上的瓦礫碎石也是某人留下的痕跡。不對,沒有任何人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毀壞,那必定是某種比人更巨大的東西,政府、國家、企業,或是這樣說吧,發展主義的巨靈。這麼說來,布魯克的話還是有幾分道理:這幕工地戲的真相,就是發展主義的巨靈一步步碾碎了紅毛港的聚落,我們見證了巨靈的過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玩文弄字 與西方世界對話
徐冰是在國際間享有知名度的中國藝術家,但多數作品尚未在台灣展出過,大眾是透過報章雜誌的引介熟知。六十歲前夕,北美館為徐冰策劃生平第一次大型回顧展,廿二組件展品梳理四十年創作歷程,包括《天書》、《鬼打牆》等巨型裝置代表作,一窺他「玩弄」文字,與環境、藝術對話的格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專業演員加持 學生作品也亮眼
今年金穗獎入圍影展共有五十四部影片,一般作品類有廿五部,學生作品有廿九部,各分為劇情、紀錄、動畫、實驗四類,加上有許多專業演員助陣,成績相當亮麗。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趟敲叩生命的探尋之旅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廿年來,多次進出印度,那些體悟也轉化成優人神鼓的創作靈感。印度,對某些人來說是聖土,一次又一次的印度行旅,對黃誌群來說,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走吧,走吧!直到自己變成街道,變成路
右手寫書,左手教書的吳明益,以《浮光》一書,爬梳攝影史並書寫個人影像史。書中以「正片」、「負片」的結構方式將兩者並陳,互相滲透與對話。他透過「負片」的人文抒懷,也將自己揉進了「正片」的脈絡之中。這是《浮光》最吸引人之處,看一名創作者如何誠懇面對媒材、面對自己與拍攝對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安可,再多來幾次!
欣賞完精采的音樂會之後,人人都期待如「甜點」般的安可曲。如今貼心的演奏家已經將它們完整打包,讓樂迷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將安可曲目通通帶回家。法國鋼琴家薩洛挑選了知名的巴洛克曲目;小提琴家希拉蕊.韓甚至廣徵安可曲目,親自挑選錄製。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蘿絲小玫瑰》 搖擺爵士的瑰麗夢境
舞台宛如一個立體繪本,在色彩瑰麗的夢幻房間裡,花朵偷偷從角落綻放、小碎花牆壁群起鬧革命、老鼠先生隨著老爵士樂搖擺、方糖在馬克杯中跳躍、花園 守護神專注的聽著廣播。在法國歐卜劇團(Cie Opopop)作品《蘿絲小玫瑰》中,主角蘿絲小玫瑰(Rosie Rose)生活在一個卡通般、既甜蜜又瘋狂的世界,伴隨著一九五○年代黑人爵士女歌手蘿絲.墨菲(Rose Murphy)溫柔纖細的歌聲,邀請大小觀眾,走入她的異想世界,共同感受超現實的歡樂夢境。 歐卜劇團傳承了法國傳統雜耍丑戲的表 演形式,擅長結合馬戲、肢體和特殊物件,並以燈光和音樂烘托氣氛。表演者Karen Bourre透過極富詩意的巧思,賦予傳統馬戲的經典技藝全新生命,展現身為雜技高手的才華。全場從球戲到帽子戲,從自己溜走的小陽傘到轉動不停的呼拉 圈,雖然沒有語言,卻有超越國界、超脫年齡限制的獨特魅力。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EX-亞洲劇團「亞洲創意實驗室」
四位新秀初登場 《iStory 4》說自己的故事
兩年前,一群對劇場懷抱熱情的年輕人,每週末聚集在苗栗受訓,從擦地板開始,接受包括印度武術、印度舞、太極導引等基本功訓練,如今他們首度站上舞台,要訴說自己的故事。這是EX-亞洲劇團「亞洲創意實驗室」,專為培訓專業演員而成立。藝術總監江譚佳彥說:「好的演員不應只是會表演的機器,演員應該丟出你自己的想法、看法,跟導演討論,互相激盪才能有好東西出來。」他強調,「我們希望培養出主動思考的演員。」 《iStory 4》是他們經過長期培訓後的階段呈現,每個人將自己的生命經歷轉化為舞台作品。想法來自於江譚佳彥在新加坡上課時,戲劇大師郭寶崑的一席話:「表演者如果不能認識自己,就無法表演。」演出由四個小品組成,四位創作者:吳融霖、賴麗婷、蕭景馨、劉唐成,從「自身」出發,探討在「藝術家」的身分底下,如何藉由誠實面對自己來挑戰不同的角色背景;更在創作過程中,藉由肢體、視覺、音樂、燈光等劇場語彙,將個人故事轉化為共通感動。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高雄春天藝術節─歐卜劇團《蘿絲小玫瑰》
高雄春天藝術節(KSAF)已邁入第五年,今年的美國現代舞大師比爾.提.瓊斯、加拿大瞬間劇團、德國佛洛茲劇團、法國歐卜劇團等各種節目都非常令人期待。 來自法國的歐卜劇團以五○年代黑人爵士女歌手蘿絲.墨菲(Rose Murphy)的溫柔纖細歌聲貫串全劇,而復古又卡通風格的舞臺,到處充滿著驚奇的小機關,帶來了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此團擅長以馬戲與肢體結合特殊的小道具、運用富有巧思的光影變化,並且配合淘氣逗趣的雜耍戲法和俏皮的肢體動作,將一齣不可思議的夢幻遐想劇表演得維妙維肖!兩位演員完全不靠語言輔助,展現了法式幽默的小戲新風情,帶領觀眾進入一場超現實的歡樂夢境,值得闔家觀賞。
-
音樂新訊 TCS經典人聲
「品味.Renaissance」 如咖啡般豐富動人
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從宗教桎梏中解放之時,樂觀、主導、以人類意志為先決的眼界,一舉開拓了絢爛亮麗的文明榮景。這樣的過程在台北室內合唱團的巧思下,被濃縮在一只咖啡杯中,「品味.Renaissance」將以人聲無伴奏合唱引吭歌頌文藝復興音樂的黃金時代。 一杯咖啡的口感層次,從視覺、嗅覺、味覺多面向豐富了感受經驗,而「品味.Renaissance」演唱曲目也綜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聖樂及當時歐陸各地的俗樂,以多元面貌的十數首人聲合唱讓聽眾一次體驗。近年來致力於現代音樂成績斐然的台北室內合唱團,將發揮他們久違的拿手好戲演唱文藝復興的經典作品,並且邀請咖啡達人蘇彥彰加入對話。於是,教會中的聖樂經文歌頌禱,就像奶泡純淨潔白,綿密而趨於精神合一;而橫跨西義德法英等國的田園牧歌與香頌,如同來往舌尖喉頭的醇厚滋味;透過不同地域的社會俗樂,民情風貌與活力生動體現,時而微酸苦澀卻又回甘。讓聽眾身兼饕客,從咖啡品味出發,提升至文藝復興崇高的藝術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