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珍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文建會主委從「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談文創政策的未來
盛治仁:過去都只看創作這端,現在也同時要看消費者這端
去年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順利在立法院通過,今年也就成為台灣的「文創元年」。除了日前已完成「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的簽約,十月文建會也將在華山創意園區舉辦首屆的「華山起藝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期待能長期經營為表演藝術市集,擴大表演團隊的市場能見度。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請他一談舉行「華山藝術生活節」的想法與願景,以及近期文建會在文創政策上的規劃方向。
-
專題
肢體律動 引你看見身體的風景
身體的律動課程,不是「舞蹈班」,不學芭蕾也不學現代舞,而是帶著你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享受和身體談戀愛的愉悅。雲門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生活律動」課程,讓三歲到八十幾歲的人找到「玩身體」的樂趣;無垢舞蹈劇場的「輕鬆玩」課程,則把舞團訓練的內容轉化為有趣的活動,讓大家能在輕鬆的肢體開發中,增強對身體的自信。身體的律動課,讓人人都可以是一輩子的舞者。
-
其他分類
生命永續 藝術璀璨—2010台灣國際藝術節
兩廳院2010年台灣國際藝術節(簡稱TIF)即將展開,今年的規模尤甚於以往,不但反映了「科技與藝術」的主題,更彰顯出藝術家們對於人類普世價值及地球多樣性生態的關懷,精采的藝術盛宴於二月十九日登場,請勿錯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六:兩廳院的行政法人化
轉換身分制度鬆綁 打造台灣與國際的接軌
二○○四年三月一日,兩廳院成為我國第一個行政法人機構,從此得以正名,合法獲得國家經費的保障,不受公務機關人事、會計法規的框限,又有更具彈性和效率的優勢,可以更為自主進行長遠的節目發展規劃,也能發展國際劇場合作計畫,讓台灣表演藝術界能夠更有機會與國際接軌,增加文化競爭力。
-
專題
阮淑祥 擁抱藝術人生,播散藝術熱力
The Joy of Art is the joy forever ! 對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阮淑祥而言,詩人濟慈的這句話,恰恰道出了藝術在她心目中的角色與分量。從跳舞、編舞、聲樂、演戲、導戲、寫詩、攝影,只要是和藝術沾得上邊的活動,她都顯得興致勃勃。談到藝術,阮淑祥謙稱自己只是個愛玩又大膽的「素人」,然而隨著台灣大哥大戶外音樂會五年來的經驗累積,這位「素人」也開始擁有自己的一本藝術經。
-
藝號人物 People
簡立人 恰如其分 溫柔而堅定的光影能量
寬闊的肩膀、壯碩的身材、溫暖的性格,這就是學生們暱稱的「大簡爸爸」簡立人。他帶給大家一種安全感,無論是在舞台、學校、家庭,都是那麼足以信賴。最近甫於韓國首爾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大賽(World Stage Design 2009)燈光設計類銀獎的他,除了高興外,也感到在專業領域上的責任愈顯加重。不僅在教學、創作、興趣外,更清楚瞭解到未來自己要走的方向。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那煙舞中的身影
碧娜.鮑許曾隨烏帕塔舞蹈劇場於一九九七年與二○○七年兩度來台,於國家戲劇院演出《康乃馨》與《熱情馬祖卡》。對於曾經接待過她的兩廳院工作人員而言,碧娜所劃下的短促人生休止符,不但是個驚嘆號,也是一串串綿長回憶的開始。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留住大師「筆跡」 回想藝術精彩
大師簽名陶盤 留駐鶯歌陶瓷博物館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想,讓曾到訪兩廳院的藝術大師簽名留跡的陶盤,將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結束後,贈予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接手保管、典藏,未來將不定期在兩廳院和大家見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
傾聽名家與經典 管樂歌劇菜色新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已從八月九日開幕的「台北市音樂季」展開新的樂季演出,團長徐家駒舉出該團這個樂季的節目特色,就是器樂演出多樣,尤其是管樂,包括日內瓦金牌小號名家安東生、偶像薩克斯風名家須川展也,以及單簧管大師保羅.梅耶都相當令人期待。而固定演出歌劇的北市交,今年也推出新菜色,浦契尼《強尼.史基基》及費拉里《蘇珊娜的秘密》,都是台灣難得一演的劇碼。
-
即將上場 Preview 暑期親子節目精選
藝術不放假 親子歡樂一夏
放暑假囉!讓孩子們拋開成績單,帶他們補修幾堂快樂的藝術學分吧!今年的七、八月,不但音樂、戲劇、舞蹈各領域都推出了精采的親子節目,還有號稱「藝術大補帖」的台北兒童藝術節,足夠讓小朋友在暑假期間好好充實一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零起步,「打」出獨一無二!
從「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看藝術節的品牌經營, 二○○八年五月,第六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TIPC)即將展開,在這樣不景氣的年代,台北國際打擊樂節能以民間主辦之姿,昂首走過十八年,格外引人注目。台北打擊樂節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典型,幾乎無法被複製拷貝的品牌呢?本文藉由TIPC的創立過程、內在特色與故事,探討藝術節品牌經營的成功模式。
-
專題
簡志忠
身為出版人,近來卻跟著紙風車劇團「319鄉村藝術工程」南北跑的簡志忠,認為公司是個「道場」,大家來修集體禪,沒有禪師,彼此互相影響。上班時好好上班,休假時用力玩,看看世界之美。「出版事業是心靈事業,如果能因此讓同仁的氣度更加恢宏,對公司也是一大利多。」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五:出版人王榮文的華山新時代
華山來論劍 創意起擂台
從老酒廠、藝文特區,到今天正式成為「華山創意園區」,走過九十年的歲月,華山這塊場域將蛻變成為眾人競飆創意的擂台。新任擂台主、遠流出版社創辦人暨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豪邁邀約:「我在執導一齣酷華山大戲,把自己定位成製片或導演,歡迎各界一起來此飆創意。」
-
專題
張碩修 Comedy Club裡繼續實驗小劇場
師大夜市附近的泰順街上,最近開了一家有趣的Club,偌大的空間裡,最顯眼的是一個小小舞台,好萊塢電影裡面常看到的脫口秀場景,就在這個舞台上演,台上的人講笑話,台下的人聊天吃東西,有時聊天有時看看台上,很Free的美式氣氛。此店的「藝術總監」正是大名鼎鼎的前台灣渥克劇團團長──暱稱為Social的張碩修!
-
專題
陳逸書 奔馳在電腦與舞蹈之間的「超人」
白天,他是個規規矩矩的上班族,戴著斯文的眼鏡,勤奮地在電腦前工作。 晚上,他進入一個充滿鏡子的大房間,換上貼身的衣褲,勤奮地舞動身體。 這不是電影《超人》中的變裝情節,而是新古典舞團舞者陳逸書的真實生活情景,說他是「超人」,其實也蠻接近了。
-
親子 老爸老媽必讀之夏日密笈
藝術出招!暑假兒童歡樂大預言
「天靈靈,地靈靈,讓我暑假玩不停」這不是廟宇香客的祝禱,也不是流行歌手的宣傳,而是一群頑皮活潑的小朋友,虔誠地向上天祈求,希望擁有一個歡樂的暑假。一向慈悲為懷的本刊,特別順應「童」意,預言了一系列好康的暑假兒童藝文活動,爸爸媽媽只要按表操課,立刻就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活菩薩!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
陳郁秀:因為藝術,我和兩廳院結下二十年不解之緣
這二十年來種種歷程,讓我和兩廳院有無數次的相遇,也因此始終維持著一種微妙的熟悉感,其間或隱或現卻關係不斷。今後我將順著這份因緣,帶著一貫的使命感繼續努力,有朝一日把兩廳院營造成一對通往國際最美麗的台灣藝術之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回顧與前瞻-為表演藝術「開拓視野」,就要比大眾的眼光再前進一點
如何開發新節目?就要看創意!
外貌威嚴又華貴的兩廳院,看似「老成」,其實也不過剛要迎接二十歲的成年禮,本刊特地專訪兩廳院的大家長藝術總監平珩,一談兩廳院的「生日願望」。平珩指出,她希望兩廳院的形象可以至少是「五十歲的外表,三十歲的活力」,能夠更親民,可以瘋狂,也可以優雅,而且是一種品味的象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賴聲川:它是我「永遠的家人」
我和兩廳院的「第一次」,其實是個可怕的回憶! 一位外國導演曾對我說:「一個新的劇場,五年之內都不能去碰它!」我想他是對的。一九八七年,我應邀為兩廳院的開幕季製作《西遊記》,這是當時國內首齣現代音樂舞劇,其宗旨是「透過戲劇方式來呈現兩廳院所有舞台設施」,於是,我認真地在舞台上搭了一個三層樓的建築、七個壯觀的場景,除了主角吳興國外,還有兩百多個角色,而旅美音樂家陳建台所譜的樂曲,也動用了八十人的樂團,結合了國內表演藝術界傑出人士,總製作經費高達七百萬元。 但當時兩廳院對於國內團體演出卻有許多僵硬不合時宜的規定,例如裝台時間只有三天(紐約市立芭蕾舞團卻可以十二天)、經費核銷程序繁複、舞台機械使用動輒得咎等等,除了讓我身心俱疲外,還負債累累,真是哭笑不得。 說實在的,兩廳院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劇場,它是根據十九世紀德國歌劇院所建造,再搭配中國宮殿式的外觀。對於劇場人來說,它的舞台鏡框裁口太大,第一排觀眾距離舞台上的演員太遠,不符合現代劇場的「親和」要求,所以我一直覺得兩廳院不好用,它讓我覺得太冷,演員無法和觀眾產生熱切的互動,這個想法直到一九九○年才被打破。 一九九○年一月,表演工作坊在兩廳院加演《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這是一齣成熟的劇碼,由金士傑和李立群主演,記得當時觀眾從頭笑到尾,笑聲之大,幾乎把水晶燈都給震動了!我們一共加演了四個晚上,場場震動,說也奇怪,震動過之後,我突然發現兩廳院的質感變了!從此之後,兩廳院的劇場就變得很好用了。 《這一夜》之後,表坊又陸續推出許多新劇碼在國家戲劇院首演,在劇院演出變得愈來愈舒服,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他們居然都能接受。像二○○一年的《等待狗頭》,我搭了一個通道從觀眾席延伸到舞台最深處,而戲就在這個通道上進行;到了二○○五年的《如夢之夢》,我甚至打破了鏡框舞台格局,取消了一樓的觀眾席,讓觀眾在台上看戲(也成為戲的一部分),而且演出時間長達七小時。這些創意在國外劇場都不一定能接受,但是兩廳院卻願意嘗試,而我在得到尊重的同時,也無不竭盡所能來回饋劇場與觀眾。 明知道劇場不完美,但是台灣劇場界也就這麼蠻幹下去,而兩廳院也敞開心胸,欣然接受,對照國外劇場的謹慎保守,一股驕傲感便從我心裡油然而生。二十年了,兩廳院對我來說,就像是個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朱宗慶:這是我的夢想發源地
兩廳院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今年終於滿二十歲,是個小伙子了!對於我或是藝文界而言,它是個築夢的地方,給予許多人挑戰,而許多的專業也在此誕生。 二十年過去了,但我的印象仍然深刻!一九八七年的十一月廿五日,朱宗慶打擊樂團應邀於兩廳院開幕季演出,當時樂團才成立第二年,團員們和我都非常興奮,第一次站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就像是站上了國際舞台一般,讓我們得到很大的鼓舞,因而激發樂團挑戰全世界舞台的決心!從此以後,兩廳院便成為我的夢想發源地,有太多的「第一次」在兩廳院發生。 樂團在兩廳院首演世界知名的打擊樂作品及台灣作曲家的作品,此後年年發「聲」! 結合音樂、燈光、戲劇、舞蹈的「音樂劇場」在此誕生,從一九九一年起,每次都挑戰著觀眾的聽覺與視覺,以及對創新事物的敏感度。 台灣有了自己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一九九三年,來自各地的打擊樂高手齊聚兩廳院,此後,他們像候鳥一樣每三年即來此停泊,「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也成為國際知名的打擊樂盛會。 正因為兩廳院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神聖」,所以每次一進到兩廳院時,總會莫名其妙地緊張起來,彩排時罵人更毫不留情,現在想想覺得很有趣。我想這都是因為期許自己要在這麼專業的舞台上,展現最佳的一面,所以才會格外戰戰兢兢、要求完美吧! 就我個人而言,兩廳院還有另一個難忘的「第一次」經驗。一九八九年,當時的劉鳳學主任邀我至兩廳院擔任顧問兼規劃組長,在這由學校借調至兩廳院的一年之間,我實際參與節目規劃及藝文團體及劇場的服務,看到了台灣許多優秀的藝文團體展現無窮的希望,也看到兩廳院的重擔──它不只是劇場,更是文化重地! 二○○○年三月三十日,距離「第一次」從事兩廳院行政工作的十一年後,又回到兩廳院擔任主任,在三年五個月的任期中,兩廳院在組織定位中掙扎,為了擺脫傳統公務機關經營劇場的束縛,我們推動組織再造,克服重重困難,轉型為行政法人,此外,我們也打開圍牆,並且讓服務內容更貼心,讓觀眾們發自內心地認為「這是我們的兩廳院」。回首來時路,雖然過程極為艱辛,但今日看來都是值得的。 兩廳院是國家的驕傲,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與世界其他劇院競爭,二十年不算短,在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