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禎
-
焦點
又見昭君,又見王龍 排戲側記
〈梧桐雨〉別離淚漣漣,怎忍拾漢宮帝輦?無端毛賊弄朝權,漢劉王忒煞軟弱。文官濟濟全無用,就是那武將森森也是枉然。卻叫奴紅粉去和番。臣僚送,於心怎安,於心怎安? 家常服,無妝,只一把扇,只一坪方寸間。她一亮相,一吐音,一蹲身,一甩袖素表淸唱,更敎人看全了她的眼神、她的氣韻,她的藝骨,她絲絲入扣地化入昭君的生命情境。不是在舞台上,也沒有場面,綠葉未到,光桿牡丹,竟是這般淸新高華──顧正秋女史。 復興國劇團此次搬演〈昭君出塞〉,是不敢輕付登台的。出於晚輩懇請,出於前輩對戲的深愛,願意傾藝傳授,四十年來無出其右的靑衣祭酒顧正秋,正是促成這齣戲在薪傳的實質意義上,再現舞台的關鍵。又適巧,最初與顧正秋配戲演出的孫正陽,因受邀來台公演,復興乘天時地利人和,請到二位前輩同時傳藝指導〈昭君出塞〉。 「十四歲,我和孫正陽在上海戲曲學校坐科的時候,我們就演過這齣戲。」 「打從學校起,我一直跟著我這大師姊演戲,只差沒跟她來台灣。」 可從兩位前輩在傳藝敎戲時所演示的唱作並轡,歌舞頡頏,其嚴絲合縫的準確和默契,一點也看不出相隔四十年了,而其實早在前年,顧、孫師姊弟即重逢於國家戲劇院,登台演出從〈冷宮〉到〈昭君出塞〉。 「亮相,不要蹶起屁股,不好看。肩膀擺平,腰桿拉直,上身要重,心裡頭要沉。走步的時候,身子不要幌別挑起眼皮瞪眼睛,不美。」夏禕、楊莉娟跟著學扮昭君,只第一闕唱段〈梧桐雨〉,她一遍一遍自扮昭君,又一遍一遍端詳學生扮昭君,一次又一次的去扶正她們的扇,擺平她們的肩,調整她們的角度,她們的位置 對於顧正秋而言,《漢明妃》這齣戲是她必賣滿座的拿手好戲之一,當年她隻身在台灣領軍顧劇團於永樂戲院連演四年,據說逢到劇團發薪的日子,掛牌《漢明妃》一定座無虛席滿堂彩。這齣戲曾經連演一個月,觀衆日日見昭君即唱即做,即動即舞,下腰、臥魚、翻袖、蹉步抖扇幽幽說怨唱恨,卻是蘊藉非凡,不露一絲火氣的中平,無怪看多也不厭。 「不需要誇大,身段是圓的、柔的,眼手一塊兒。」「欵,不要急,有定點的,眼睛左右轉得靈
-
焦點
鳳隻鸞孤非弱水
戲曲舞台上多少文武、智慧双全的紅顏,經由演員/角色/人物而成爲歷演不衰的經典。尤其〈昭君出塞〉這齣戲曲前輩藝人不畏煩難的傳藝指導,更證明了戲台上的美好紅顏永生不老。
-
焦點
側記沈斌 武生導文戲
看上海崑劇團演《長昇殿》時,並不識沈斌其人,這次爲《釵頭鳳》而訪,初見,恍如見到某綠林好漢,雖然他衣著時裝,但直覺他──頭髮根根直杵,是個五花大綁、怒目瞪視的短打武裝人。 我其實有一點驚到。 還好,他的笑意看來訥實;後來,他是滔滔不絕,連說帶比劃的表演。 果不其然,他十二歲進上海戲曲學校,攻武生。在校期間他演《林沖夜奔》,他演《界牌關》,把蓋春來親授的羅通臨死前的「前仆變僵屍」,演得叫師生刮眼。畢業後逢文化大革命,沈斌在幾齣京劇樣板戲裡演武兼技導,到一九七八年入上崑劇團擔任演員及技導。 戲曲導演這條路是他看書自修,以「農村包圍都市戰術」建立起導演實踐條件的。一九八三年起,他爲婺劇導《鐵靈關》、爲豫劇導《西湖公主》、《周公輔政》,錫劇《白蛇前傳》、紹劇《渭水之戰》、淮劇《血染白綾》。在這些地方劇種裡他翻筋抖雲,以武的基礎大肆實驗導演手法。在《鐵靈關》中,以兩個表演區將劇中雙受審、雙起解、雙受杖、雙出征、雙跪城作對比式展演;在《西湖公主.巫山尋妻》中,爲懇求神女指路,他設計演員「雙足跳起在空中轉體一百八十度;雙膝跌跪,再單膝交替跪走前扑,繼又轉體三百六十度,跪轉甩髮;最後頭撞巨石,硬僵屍倒地」,這一段光是用閱讀的已經足敎人手軟屛息了。 「快節奏,大停頓,作人物形象雕塑」他口出絕招。 一九八六年上崑爲莎劇節製作《血手記》,在黃佐臨藝術指導下,沈斌與另二人組成導演組合作。這齣戲的影帶版早已風靡台灣,尤其劇中三女巫(丑旦)一高二蹲矮步的表演,以及計鎭華(馬佩/馬克白)借京劇麒派撣鬚,彈鬚,捋鬚的一連串表演動作,表現內心的矛盾和恐懼,再及張靜嫻(鐵氏/馬克白夫人),暴斃前狂洗血手的身段,都爲此地戲迷所津津樂道。 以下,這個拚命武導開始浸入到文戲的戲壜子裡去了。 《血手記》的成績,使沈斌得戲曲前輩李紫貴賞識,收爲徒,並推薦到中國戲曲學院短期進修戲曲導演。一九八七年上崑名作《長昇殿》是他拿到戲曲導演證照的第一齣有照作品(他笑稱是駕駛執照)。八八年之後,他成爲上崑專職導演,《占花魁》《甲申祭》《新蝴蝶夢》《十五貫》都是沈斌導演作品。 聽他一一道出:「鄭拾風是我的文學老師,李進、黃佐臨、李紫貴是我的導演老師,上海京劇
-
焦點
釵可斷,愛難催
國光戲團這次不演京戲改唱崑曲,推出的是不同一般才子佳人的《釵頭鳳》,除了華文漪精緻的表演外,也希望看見整體的用心。
-
交流道
戲曲現代化的心腹對話
「中國人的藝術與整體生存型態太緊密了」,乃至一九九七年二月,假淮劇《金龍與蜉蝣》來台演出,兩岸編導仍有唔聚,吐露各自在戲曲現代化實踐中的心語,這或可許爲是歷史的推演吧。
-
十年演藝
曲滿戲足癮到頭 戲曲十年路
從一九八七至九六這十年間,在禁制中解套的傳統戲曲各劇種,再度肆放活力。傳統演示者愈形精練,現代演示者更加多元精緻,曲樂更加豐富。加上大陸團頻頻登台,老戲迷連連沉醉在流派藝韻中,好不滿足。光復之初及遷台初時的熱絡氣氛,依稀再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瀏覽國家兩廳院
黃瓦重簷、紅柱彩栱的國家音樂廳及國家戲劇院,自民國七十六年完成啓用以來,其多彩輝煌的宮殿式建築,成爲台北都會醒目的地標之一。除了雅好表演藝術的民衆經常進出欣賞表演之外,兩廳院更是文化之旅必到的景點,這兩幢國家級表演殿堂的內部設施成爲中外佳賓遊賞的焦點。
-
台前幕後
《慾望城國》十年
今年是當代傳奇劇場創團十周年。十年前「當代」第一齣作品,改編自莎士比亞《馬克白》的非傳統京劇《慾望城國》,將再度──第三十五場搬演。身兼導演、藝術總監及主演的吳興國回首這出發的第一步,「每一部分都是第一次」,也是回味無窮、永遠可資反芻的酵素。
-
世藝之家
郞奏樂來,妹作戲
作爲演員,鄭美妹生命的外放與內收,正合上戲曲表演的運勢。在採茶戲由三角小戲轉化成大戲的高波中,美妹娶了陳慶松,圓滿地在表演與家庭間完成轉舵。到光復後戲曲的二度高波中,鄭家自組「慶美園」,祖孫三代前場又後場的旣趕上內台好風光,繼而跌進到電台兼賣藥。戲籠封鎖沉寂二十多年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成立時已是踏在必須力求保存及傳習的關口上了。
-
焦點
梅派新戲《龍女牧羊》
《龍女牧羊》是梅蘭芳晚年留下的一齣未完成劇目,透過幾位曾經親炙梅藝的先生,透過再傳弟子魏海敏的領會實踐,希望能俱足表演一齣是梅派藝術的《龍女牧羊》。
-
世藝之家
郞奏樂來,妹做戲
陳家八音班到陳慶松時代進入盛世,在與採茶戲第一小旦鄭美妹結褵成親之後,陳、鄭一家即與客家八音及採茶戲同舟共命。潮起潮落,撐篙擺渡;長長一聲欵乃,過時艱。
-
名家訪談
來一段花臉對腔 陳霖蒼與王海波對話
五月間甘肅省京劇團來台演出新編歷史劇《夏王悲歌》及現代戲《原野》,挑樑擔綱的名淨陳霖蒼在接連五天的吃重表演中,抽空與海光出身、年初得到亞洲傑出藝人獎的王海波短暫敍話。兩岸名淨素面相談,一仍是花臉情致:神采奕奕,話語鏗鏘有勁。
-
名家訪談
翹翹板上的女小生
在京劇、在越劇的小生行當中,她們各坐第一把椅,在共話女小生的舞台表演時,她們好似坐在翹翹板上,一頭兒輕,一頭兒重。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紅著長大的安安──楊麗花
四歲開始在歌仔戲野台上跑龍套,還沒什麼名氣;七歲跟媽媽同台演《安安趕雞》,嘿,小生小旦閃閃去,紅起一個小安安,阿公阿媽,爸爸媽媽,大小囡仔都是來看小安安的。 安安上小學,可是心還是出牆在野台上。第一次挑樑演《陸文龍》就更紅、更亮了,這時安安已長大──十六歲,阿公阿媽、大人小孩都是來看舞台上的俊扮小生楊麗花。 安安怎樣紅起來的,不明白;楊麗花的迷倒大眾,是她寒寒暑暑、風風雨雨的努力追求、堅持得來的── 幼小時候很淸楚的一個心願,一直當頭明亮:「我從小跟媽媽在戲班裡過生活,媽媽在台上演戲時,我就在台前看。媽媽是扮『小生』的,不論演什麼,都有一種和台下很不一樣的神采,我常常看入迷,就想,將來長大,我一定要像娘一樣演『小生』。」 (本刊編輯 胡惠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愛唸書,愛上台──王海玲
七歲時吵著要學芭蕾,很耐性、很堅持的學了八個月。第一次要上台跳芭蕾了,興奮得不得了,可惜,病了,不能梳起巴巴頭上台舉手踮腳,芭蕾劃了個句點,河南梆子卻將她帶上舞台,年復一年,長演不歇,興緻也愈演愈熾。 這一生的路,這一生的表演能量,都來自小小時候就萌生、就洶洶湧湧的表演欲,「我不愛唸書,從小就羨慕人家在台上表演。」學芭蕾爲了上台,學河南梆子也爲了能上台表演,多苦都不怕,注定了她要成爲一個舞台上的表演藝術家。 她是前飛馬豫劇隊、現國光豫劇隊的當家台柱──王海玲。也是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代豫劇傳薪者。 (本刊編輯 胡惠禎)
-
人物點描
豫劇兩皇后─張岫雲、王海玲
「水上策飛馬,灘頭建奇功」。近四十年在台灣已建立穩固灘頭堡的飛馬豫劇隊,是台灣唯一的豫劇專業表演團體和人才培訓基地;而令河南梆子在此間梆響腔傳,連年登演的關鍵人物,是飛馬的前後兩位豫劇皇后張岫雲和王海玲。師生倆一獲終身藝術成就奬、一得傑出藝人奬,誠是實至名歸。
-
台灣行脚
不許戲斷弦 宜蘭地方戲曲的傳薪
寶島之上,位於東北海隅的宜蘭,素有戲曲之鄕的美譽。北管戲在此最盛,歌仔戲發軔於斯土,薪傳奬宜蘭得最多。從急管繁弦戲不落日的農業社會走來,終也瀕臨人去藝隕的邊際。在地方文化意識的驚醒之下,抓緊老藝人、中生代、新生代的傳薪時機,讓戲與藝的命脈庚續長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紅氍毹上的舊羽新知
徐露:一對一的京劇敎學是非常精緻細膩的。 朱陸豪:唱對了,做對了,打,敎你記住;唱不對,做不對,打,你怎麼學不會。 柯基良:團員在吸收學習的課程中,在無壓力的狀態下,把心情調適過來。
-
活動看版
兩岸歌仔戲學術硏討會及實驗劇展
今年六月福建漳州薌劇團來台作全省巡演,這是繼民國三十七年廈門都馬劇團之後,第一個到台灣來演出的歌仔戲團體。相隔四十餘年之後的再度會晤,自然引起兩岸歌仔戲交流的話題。在文建會策劃主辦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訂於本月承辦多項海峽兩岸交流活動及實驗劇展的演出,以結合理論與實務,做進一步全面深入的關照。
-
台灣行脚
科學新竹出文化好筍
在尖端科技和常民生活之間,新竹露出文化的好筍,淸大、交大、市立文化中心所舉辦的各種類型的藝術活動,持續在為新竹地方文化積累著素質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