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歡
-
里程碑 Milestone
舞台大寫意 黃佐臨和他的寫意戲劇觀
大陸劇界有「北焦南黃」之譽的兩大巨人,北京人藝的焦菊隱先生早已作古,上海人藝的黃佐臨先生則於一九九四年六月以八八高齡逝世。劇壇二巨的故逝,是否意謂著一個戲劇時代的結束?以佐臨先生而言,長期以來他鍥而不捨地在舞台上反復實驗及敷演寫意戲劇觀的內涵,仍待有志者繼續完成。
-
大陸劇場
戲曲:程式之變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㈢
《西廂記》中的二元複合轉台和小和尙的隊列變化,《四川好人》中的巨型面具,《金龍與蜉蝣》中的人物創造與武士造型都很難爲其它劇目的演出所襲用。那麼,戲曲程式所賴以形成的規範性、約定性和承傳性,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戲曲程式之變革是否意味程式之消亡?
-
大陸劇場
現代舞:尋找立足點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㈡
現代舞在大陸雖不是一片空白,卻也只是稀少的異數。要在有着深厚文化傳統和豐富民間舞蹈資源的中國發展現代舞,接受的斥拒心理和前景的捉摸不定,是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
布魯塞爾藝術節回響
惡中之美 世紀末的表演藝術
前年春秋之交,我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喬治亞共和國的提佛利斯看了六十多齣戲劇、芭蕾、兒童劇和小劇場演出。今年春秋之交又在布魯塞爾、倫敦和法國北部城市Maubeuge觀看了英、美、法、德、意、俄、荷蘭、比利時等國家的二十幾齣音樂劇、酒吧戲劇、現代舞和裝置表演等。在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演出中,那些坦誠地直面人生,以惡的本來面目示人的作品,或令人震顫,或發人深思,讓人感受到世界舞台的某些明顯變化,感受到在衆語喧嘩中執著的藝術家們堅定的聲音,感受到敢於深入剖析人類罪惡的藝術家的尊嚴。
-
大陸劇場
戲劇:俗化的必然與無奈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一)
換一種嘴臉,變一種腔調,侃點俗人俗事,讓自己俗個澈底。大陸現階段的市民文化,在興起之初便充溢著淺俗流痞的浪蕩味兒。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畢生追求「眞象」的夢想家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與俄國寫實主義導演學派
康斯坦丁.塞爾格耶維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具創造力的寫實主義戲劇大師。他的「體系」或「方法」不僅哺育、培養了蘇俄、東歐、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表、導演藝術家,而且對英、美、日、澳大利亞的現代戲劇產生極大的影響。正如霍頓(Norris Houghton)在大英百科全書中《二十世紀世界戲劇》特稿所說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是百年來的舞台一大巨擘隨著十九世紀末期的寫實主義戲劇家們被二十世紀的寫實主義戲劇家們所取代,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系被闡釋者和信徒作了種種修正之後,已然成爲二十世紀表演藝術的基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隻巨手相握 《海鷗導演計劃》的文獻意義
《海鷗導演計劃》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導演契訶夫的劇本筆記,堪稱是現代劇場兩隻巨手相握的珍貴紀錄。它不僅爲戲劇史硏究者和戲劇學家提供一份具體的文獻記載,也爲實踐者提供了一份了解俄國現實主義導演學派的創作原則及導演手法的詳細資料。
-
劇場思考
劇院裏的戲劇學家
劇院裏設置「戲劇學家」的做法,大陸早已行之有年。林克歡以他擔任「靑藝」文學顧問三十年的經驗,說明一個戲劇學家不但要有深厚的學養,解答創作上各種美學問題,同時也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提供創作者思考;更重要的,是和導演一起挖掘「彼時彼地」的劇目在「此時此地」演出的現實意義。
-
交流道
《哈姆雷特機器》及後現代 跨海看戲之二
在《哈》劇的演出中,的確看到多媒體的拼貼,看到對傳統敍述結構的反彈,也看到直白的政治嘲諷,但卻看不到多少生活實感。我希望頭腦淸晰的藝術家們,不要喪失自己直覺的現實敏感,而淪爲美國後現代主義笨拙的模仿者,也不要僅僅依靠西方的某一理論框架來描述台灣戲劇的發展流向。
-
大陸劇場
不拘成法 拔出流俗
舞台上,他把希特勒變成女人,他讓人人都是哈姆雷特,除了探索表演的多種可能性及文化的指涉性外,他的傳統寫實主義戲劇也有深厚的功力。
-
交流道
邁向專業化的迷思 跨海看戲之一
離開生命的悸動、歷史的沉思,離開對人性、人生的深切體驗,離開對更合理的社會、更完善的人性的渴求與企盼,任何新奇的技法都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賣弄。
-
大陸劇場
《關漢卿》的新意
五、六月間,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在台灣巡迴演出的《關漢卿》,是繼一九四八年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劇團在台北演出,相隔四十五年之後,大陸話劇團體再度渡海演出的劇目,它可以讓台灣觀衆和戲劇界認識傳統話劇在大陸的基本槪貌和大陸藝術家對這類戲劇的新闡釋。
-
大陸劇場
二人轉出一台戲 大陸「首屆全國二人轉觀摩演出」觀後
一作丑扮,一作旦扮;他不是丑角,她也不是旦角。他和她,可一演一,一演多,也可二人演一角;不換服飾不改扮相,天上人間、千軍萬馬都由一轉而幻化。這種獨特的表演形態,正引起中外劇壇、文化界的關注。
-
大陸劇場
京門演藝
京劇、話劇、京音樂門、雜耍遊藝,這些您熟悉或不熟悉的京味藝術,或許有一天您會親自去探訪和觀賞。本文先一步領您踏進京門,大戲小耍,劇院、茶園遊歷一番。
-
大陸劇場
回歸中失落了時代感 《月牙五更》評介
秧歌誇張的扭動,五更調反複的吟唱,使《月牙五更》這齣舞劇展現出回歸鄕土的魅力。然而,回歸並不意味返回那渾沌未分的本原,而是提示我們探討舞蹈的內在本質及審美屬性。
-
大陸劇場
北京的表演環境與生態
北京,這個吃看不盡的三朝舊都,正朝著現代商業大都市在迅變中。前淸馳名的老劇場猶在掙扎生存,新建多功能的表演場地也在提供現代品味的視聽享受。然而,商品經濟大潮衝擊到社會生活的每一領域,整個表演藝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難,演員、觀衆、探索精神一切都在流失。
-
專題報導 Feature
冷峻的文化批判 1991年大陸戲劇評點之二
大陸劇壇與大陸文壇一樣,十多年來,經歷了從傷痕、反思、改革、尋根到文化批判諸多階段,唯有文化批判所持續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
-
書介
「政治決定論」的歷史命運 《夢幻狂想奏鳴曲》讀後
這是一本介乎類書和史論之間的通俗讀物,最有價値的是介紹被作者稱爲「夢幻曲」的一九四九至一九六六年,亦即文革前十七年的演藝活動的部分。作者對大陸八十年代演藝活動的現狀顯然缺乏基本的瞭解。
-
專題報導 Feature
小圈子的荒誕熱 1991年大陸戲劇評點之一
一九九一年年初,中央戲劇學院的師生們接二連三地推出五台荒誕劇: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的《椅子》、《禿頭女高音》,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情人》、《風景》等。大陸從六十年代開始介紹荒誕劇,研究文章斷斷續續發表了不少,但搬上舞台的卻寥寥無幾,如此集中地搬演荒誕劇,可以説是破天荒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