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We Will Rock You將熄燈 點唱機音樂劇期待強力新作
二○○二年開幕的We Will Rock You是根據皇后合唱團作品創作的「點唱機音樂劇」。儘管開幕之初評論不佳,仍吸引許多忠實樂迷踏進劇院,締造票房佳績。劇院外高達數公尺的金色雕像,宛如倫敦街頭地標。前陣子宣布We Will Rock You將於五月底熄燈,果然震撼社會大眾。這是否也意味著「點唱機音樂劇」的未來發展,亟待各界持續觀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莎劇故鄉熱潮不衰 創新手法展現新局
作為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隨處可見莎士比亞戲劇風景,打開各場地節目單,每週總有地方正在演出莎士比亞,或喜或悲隨君挑選。四百多年來莎劇並非一成不變,不斷追求創新下,從場景角色設定、融入當代議題、電影電視明星加持,在在帶給觀眾全新的觀賞體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會百態搬上台 戲裡戲外狀況多
英國的上議院與下議院經常衝突連連,高潮迭起,劇作家紛紛把握機會推出以英國國會為主題的戲劇作品。《議會》以一九七○年代的英國為背景,根據「懸峙國會」事件加以改編,呈現出許多源遠流長的國會禮俗。《鴨屋》則是用惡搞喜劇的方式,將國會議員浮報費用的醜聞以戲劇手法加以嘲諷。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阿波羅劇院天花板崩塌 引發思考古蹟劇院修繕問題
去年倫敦西區,發生了正在演出熱門劇碼《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的阿波羅劇院之天花板崩塌意外,雖然僅七十多人受傷無人死亡,但也造成相當驚嚇,甚至讓劇院經營者擔憂影響新年檔期票房。目前事件原因仍在調查中,但也引人思考這些屬於「歷史建物」的劇場的修繕維護問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皇家宮廷劇院《美食家》 帶觀眾來場飲食冒險
讓觀眾邊用餐邊看戲,在西方劇場是很少見的(在東方傳統劇場倒是很正常)。近期皇家宮廷劇院的新戲《美食家》,讓觀眾在劇場中享用三道餐點,搭配劇情進行,讓一杯即食扁豆湯,串起劇中人物的兒時回憶。而劇中也穿插現下最受矚目的飲食議題,讓人看戲吃喝之外,讓人省思。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藝術搭橋梁 作品多國合製正夯
表演藝術的文化軟實力,是國與國之間增進交流與了解的利器。英國與歐盟各國透過官民結合的網絡,推出Currency計畫,讓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家產生對話一起創作,從早期的單一宣傳轉變為多邊交流,效益令人期待。而英國也將明年訂為「英俄文化年」,希望透過展演交流,增進兩國的了解與信任。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百年積累 「戲劇之都」名副其實!
從一五六七年起,倫敦就有專業劇場的出現,更在王室與政府政策的推動下,步步積累數百年,才有當今蓬勃的「戲劇之都」!近年面對低迷經濟的困境,倫敦劇場經營者亦致力創新,讓藝術推廣與創作能量持續發熱。而整體劇場產業的分工精細,包含研究與劇評的持續不輟,都讓倫敦的劇場生態得以豐富健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按圖索「戲」 讓我們逛劇院去!
倫敦的劇院多如繁星,到戲劇之都朝聖的戲迷要從哪裡逛起才好?本文特地精挑多個重點劇院,分類介紹,讓你就算還沒到過倫敦, 也可以先在紙上逛上一逛,預習當一個快樂的倫敦看戲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第一次到倫敦看戲就上手!
還沒踏出希斯洛機場,航廈內就可見音樂劇的廣告,彷彿整個倫敦的劇院們都在向觀光客招手。當華燈初上,城內大大小小的劇場、音樂廳都熱鬧異常,在荷包和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挑選節目,又該怎麼買到便宜票呢?只要功課做足,其實一點都不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坦克人與傅滿洲 劇場「中國話題」受矚目
兩齣以「中國」為題材的劇場製作,近期先後登上倫敦的舞台:Chimerica以追尋六四天安門事件隔天,提著購物袋,肉身抵擋坦克前進,至今真實身分和下落不明的「坦克人」為題,叫好叫座;《傅滿洲情結》則以「黃禍」刻板印象的小說人物「傅滿洲」為主角,發展一段懸疑故事。加上四月演出以中國藝術家艾未未遭逮捕事件改編的劇碼,今年的倫敦劇場是否已帶動「中國潮」?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恍惚遊走間 戲在你身邊
看戲,除了坐在觀眾席看舞台上的演員,涇渭分明地看著戲劇情節推進,還有什麼可能性?由英國Punchdrunk劇團在天普劇廠演出的《溺死者》,透過建築物內的多樣空間與充滿創意的觀賞動線設計,讓觀眾如入戲劇情境之中,隨意遊走之際,演出就在身邊發生,是真是假,叫人驚喜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作轉拍電影 楊維克劇院推出製片計畫
由於去年的楊維克劇院製作《玩偶之家》大受好評,導演夸克諾再以此為本,與同一女主角海蒂.墨漢攝製了短片Nora,以現代場景呈現當代女性處境。接著這部短片,楊維克劇院即將展開把劇場作品改編為劇情長片的計畫,讓劇場進入電影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回歷史實境 無處不是真實舞台
在故事發生現場看相關歷史劇,感覺分外不同。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亨利六世》三部曲巡演,挑在莎翁描寫的玫瑰戰爭古戰場處,歷史記載傷亡最慘烈的陶頓、 蒂克斯伯里、巴內特及聖奧爾本斯四地演出。這樣的形式,不僅示範了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同時也更加地提高大眾對歷史的了解與參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春之祭》百年後相呼應 探索斯特拉溫斯基內心
適逢斯特拉溫斯基《春之祭》首演百周年,英國倫敦的沙德勒之井劇院也特地推出系列節目,當代編舞家新詮舞蹈經典,其中阿喀郎的iTMOi備受矚目,他將斯氏原作品約卅秒的元素抽出,另由三位作曲家編作新曲,企圖探索斯氏的想法和生命經驗,深掘原作中豐沛的能量背後的成因。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是好生意! 「然後呢?」運動續問未來
日前由英格蘭藝術理事會委託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所進行的研究報告,具體呈現了文化藝術帶來的產值,印證「文化是門好生意」非虛,文化觀光媒體大臣瑪麗亞.米勒也表示:在政府撙節的艱困環境下,補助也勢必減少。日後,政府將更著眼於文化和藝術帶來的經濟效益。這個說法,也招致「文化商品化」批評。為探問未來文化發展,文化界領袖發起「然後呢?」運動,邀請各界加入關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歡慶五十施作改建 英國國家劇院蓋「戲棚」作實驗
迎向五十大壽的國家劇院,也展開了空間大改建工程,為了改善空間不足的問題,劇院特地建構了替代性劇場「戲棚」(The Shed),同時也在此上演實驗劇作,第一炮為Tanya Ronder作品《桌子》,以一張傳了六代的餐桌為中心,講述六代人的家族功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倫敦
網絡多元 起步走得不茫然
英國是文化創意產業之國,對於願投入劇場創作的年輕人提供了不少資源網絡。若是科班學生,在母校就有協助就業輔導機制,提供第一張門票;也有劇院提供的創作獎勵、藝文單位提供的實習機會,方便年輕人入行。若想成為自由接案者或創業,也都提供了相對的保障與豐富資訊網絡雖然挑戰不少,但在制度日趨完整、資源豐富的情況下,懷抱夢想的劇場青年,在英國的第一哩路,仍顯得十分開闊。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現凱吉文本 無限迴圈的解構
在倫敦巴比肯中心的「新娘與單身漢們」展覽中,名導演羅伯.威爾森親自獨角演出約翰.凱吉作品《無可言說》。在長達一小時的演出中,文本不斷地重複、被解構,似無終止。儘管舞台上盈滿的文字衝擊著視覺,威爾森講演時幾無移動的姿勢、全白的臉及服裝,讓觀眾更能專注地聆聽他所說的台詞。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歌劇和芭蕾是「菁英」嗎? 公共論壇展開辯論
這個問題看起來老掉牙,卻也是大哉問。由皇家歌劇院與《每日電訊報》合辦的公共論壇,針對此議題邀來導演、作曲家、作家與舞者等發言,同時透過網路轉播讓網友參與發言。從對「菁英」的定義,到如何讓這些藝術更親民,參與者各抒己見,頗為熱鬧!
-
倫敦
「文化」成為外交關鍵詞 各國設點卯力推展
「文化」近年成為外交關鍵詞,許多國家都在倫敦設點推展自家文化,除了讓僑民、遊子聊解鄉愁,也讓對該國文化有興趣的外國人得以一探究竟。近期除了有韓國文化中心舉辦系列活動慶祝成立五周年,歐盟各國的文化機構也成立了聯盟組織EUNIC,另多個歐陸機構也與在地文化機構組成成立「展覽館路」聯盟,透過結盟,十八個單位可以彼此交流專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