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國慧

發表文章 113 篇
  • 「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第一次會員大會現場。
    香港

    「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成立 團結業界力量盼改變現況

    去年開始醞釀,今年三月終於成立的「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由一群資深戲劇工作者成立,鑑於香港劇場界的發展出現瓶頸,他們期待透過組織運作,化被動為主動,以改變目前困境。三月中「同盟」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設立章程與「專業」如何認定等議題,都在諸多問號中展開討論。

    文字|陳國慧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劇場工作者李俊亮(右方戴藍帽者)的「文化旅遊自傳劇場」帶領觀眾透過說故事的方式,進入個人的小歷史敘事。
    香港

    「自傳劇場」走入街區 文化旅遊民間實踐

    香港近十多年社區文化保育的活動在民間相當活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留住歷史。如劇場工作者李俊亮的「文化旅遊自傳劇場」《一九八幾的一小時.生活圈》,透過走進社區說個人故事的方式,讓參與者更能體驗歷史記憶的真實感與珍貴。

    文字|陳國慧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 「劇場與文學」戲劇研討會與會人員合影。
    香港

    戲劇與文學的舞台互動 台灣與故事的社區交流

    秋日的香港有不少表演藝術相關活動,讓愛好者忙得不亦樂乎!除了有精采演出,香港話劇團舉辦的「劇場與文學」戲劇研討會,則邀來許多劇場創作者與學者、評論人一同探討文學與劇場的綿密關係;另一方面,今年「台灣月」除了有國光劇團與臺北市立國樂團的演出,多項活動則將重點放在以大稻埕老城區對照香港西營盤,透過了解過去見到城市未來的「新願景」。

    文字|陳國慧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 與會各國藝評人代表合影。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迎向網路時代 藝評人依然「專業」嗎? 記2014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第廿七屆大會(北京)

    「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兩年一度的年會,於十月十五至廿日在北京舉行,因應平面媒體的萎縮與網路時代的來臨,此次年會的主題即為「一個新世界:網際網路時代的專業評論」,探討網路時代提出對藝評的種種挑戰,藝評人如何兼顧評論專業及與公眾溝通,並拓展評論的影響力。

    文字|陳國慧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 香港「占中」活動現場高掛爭取真普選的白布條。
    香港

    「占中」運動更勝表演 藝文界發表支持聲明

    香港「占中」運動沸沸揚揚迄今未歇,場內不時有學者開講,也有藝術家表演舞蹈和音樂、做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雨傘摺紙、畫雨傘畫等,整個占領區內的行為,構成了一場馬拉松式的表演。而對於香港特區政府與警方的作為與反應,藝文人士也聯合刊登聲明,表示:「唯有在一個平等、自由而開放的社會,文化藝術才有可能長足發展。」

    文字|陳國慧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香港演藝學院「亞洲的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內容繞跨文化、創意新路向、生活傳統及教學新法等主題。
    港澳

    秋冬港澳兩地 多個表演藝術研討會陸續登場

    九月開始,港澳兩地有多個研討會陸續登場:「2014澳門劇場研討會」將透過港台藝文團隊資助政策的深度觀察,反思當地資助制度:香港話劇團「劇場與文學」戲劇研討會,探索「劇本的文學性、以及劇場和文學結合的創意」;香港演藝學院卅周年也舉行「亞洲的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另香港的城市當代舞蹈團與小型舞團「多空間」亦有研討會活動。

    文字|陳國慧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香港藝術發展局預計明年出版《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現已開始徵集相關資料。
    香港

    補充史料空白 《香港古典音樂年鑑》明年出版

    香港的表演藝術活動相當蓬勃,相關資料的整理及保存日漸顯得重要。舞蹈、戲劇、戲曲的年鑑這幾年陸續出版,唯獨音樂年鑑尚未完成,因為如何定義「音樂」這範疇是很讓人煩惱的,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去年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了《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的計畫書,先以「古典」為範疇作記錄,期望整理中樂和西洋音樂會的資料,預計明年出版。

    文字|陳國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棋廿三》故事充滿張力和戲劇性,思辨戰爭的殘酷和人性軟弱的呈現。
    香港

    香港原創劇《棋廿三》 題材敏感上海演出被取消

    由資深編劇張飛帆創作的《棋廿三》以棋理觀察戰爭形勢,把棋藝手段用於軍事戰略上,在香港演出時頗獲好評。在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協助下獲邀至上海演出。然而演出前突然接獲政府緊急通知,取消演出。懷疑是因內容牽涉中日歷史,而兩國關係又剛好緊張所致。

    文字|陳國慧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台灣動見体劇團《戰1:0》描述職場如運動場的挑戰與競爭。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排練場到小劇場 打開另一扇交流之窗 看香港話劇團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

    位於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是近年相當活躍的小劇場展演空間。從劇團的排練場轉變為小劇場也歷經不同階段,近年亦發展針對栽培新進編劇、導演和演員的計畫,並引進海外作品,策畫「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邀請新加坡、台灣、日本、英國,和香港的表演團體做藝術交流。作品探討的議題多元,導演風格與演員演繹亦豐富多變,並有工作坊、講座及公眾論壇,後續發酵值得繼續關注。

    文字|陳國慧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 「劇場自由行動」是一場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劇場行動,以接龍創作、讀劇及討論會的方式捍衛言論自由。
    香港

    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 喚起對言論和表達自由的關注

    香港傳媒的言論空間日漸收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甚至當街被砍傷,新聞和言論自由響起警號。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以「六刀」為題,利用「接龍」的方式共同創作文本,連結創作人的力量,再透過讀劇及討論會,表達劇場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積極關注。

    文字|陳國慧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 在「中國舞蹈向前看」演後交流活動中,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並激發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香港

    「中國舞蹈向前看」 三地青年舞蹈人交流互動

    第三屆的「中國舞蹈向前看」於二月中舉行,來自香港、珠海、台北、西安、北京、廣州、南京、長沙等地共十一個作品於一個晚上演出,題材風格各異,讓觀眾一嘗中國現代舞年輕舞者的活力。演後交流活動則讓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激發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文字|陳國慧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文本與劇場:廿一世紀發展趨勢」研討會參與人士合影。
    香港

    從歐洲到中港台澳 探索劇場文本新趨勢

    由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主辦的「文本與劇場:廿一世紀發展趨勢」於十二月十一至十六日舉行,內容包括導演工作坊、讀劇沙龍、講座及劇場研討會,邀請了海外多位嘉賓來港,探索、討論文本最新的發展。

    文字|陳國慧、關易忠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 事件發生後舉辦的「藝術(不)自由:對刪禁機制說不」論壇,討論香港創作人在文化、政治、票房、交流壓力下所面對的重重制約。
    香港

    《紅樓夢—夢紅樓》刪減文革情節 「港芭」疑涉自我審查

    在上個月下旬「香港舞蹈節」開幕演出的香港芭蕾舞團《紅樓夢夢紅樓》,因第二場演出的內容與首演不同,牽涉文革情節的片段經大幅度刪減,引發「港芭」是否有內部施壓的懷疑。雖然舞團否認,但原創編舞家王新鵬卻表達反彈,似乎另有弦外之音。

    文字|陳國慧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 潘詩韻編導的《漂流》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在香港 可以有多政治? 從近年作品看香港政治文化與創作

    從「九七回歸」之後,香港的表演舞台上少不了切入政治議題的劇場創作:從進念嘲諷的「東宮西宮」系列,到陳炳釗啟始「新文本運動」探索香港社會現實以至全球化的普世議題,到近期也有多位女性編劇/導演推出關注社會政治的創作。作為一個政治性的場域,對香港來說,劇場的使命不只是在藝術上回應本土,更是在政治上堅守一方自由的土壤。

    文字|陳國慧、張志偉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幾位藝發局候選人合照:(左起)藝術評論/盧偉力、藝術行政/鍾小梅、藝術教育/梁崇任、視覺藝術/陳錦成、戲劇/謝健民、舞蹈/梅卓燕、文
    香港

    藝術發展局藝術界代表選舉 戰況古怪激烈

    因為近期「藝評獎」等風波,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發展策略和藍圖也備受質疑,積極參與其中便成為影響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於是今年的藝術發展局大會民選代表的選舉,不少藝術家躍躍欲試,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備感威脅,戰況古怪激烈!

    文字|陳國慧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書展記者招待會現場,合作單位代表合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書店、團隊、出版社合作 首辦戲劇藝術書展

    商務印書館剛在六月與香港話劇團合辦,並和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同窗文化合作的「書香戲魅2013戲劇藝術書展」,目的在於推廣戲劇藝術和閱讀文化,讓在香港書市位處邊緣的表演藝術出版品聚焦露臉,也透過講座等活動,讓作者與讀者交流。

    文字|陳國慧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頒獎禮」得獎者會後合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多個演藝獎項頒發 表揚演藝工作者成績

    四、五月間,正是檢視過去一年成績、頒發各式獎項肯定的季節!香港多個演藝獎項都在此時舉行頒獎典禮:「香港舞台劇獎」、「香港舞蹈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香港小劇場獎」紛紛出爐!

    文字|陳國慧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iMoney置富雜誌》第280期以藝評獎風波為封面。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發局首屆藝評獎 金獎文章惹爭議

    去年首度舉辦、首獎獎金高達五萬港幣的「藝評獎」,在二月底揭曉,由北京作者賈選凝憑〈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一文獲得金獎,但文中觸及了香港熱門的中港矛盾論述,引爆媒體關注討論,雖然讓人關注了原屬小眾的藝術評論,但讓活動失焦,活動主辦者也被嚴重質疑。

    文字|陳國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今年的「西九大戲棚」節目數量增至十多個,整個活動從一週延伸至三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動工前最後「大戲棚」 戲曲中心英譯名惹爭議

    西九文化區今年再度在年前舉辦「西九大戲棚」活動,以多場精采戲曲、中國舞蹈和當代音樂的節目,吸引觀眾到訪。此活動在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選址舉行,由於戲曲中心的設計已然出爐,即將動工,所以這次「大戲棚」也是動工前的最後一次。另戲曲中心最近也引發英文譯名爭議,話題從文化面延燒到政治面。

    文字|陳國慧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鄧樹榮以喜劇作品《打轉教室》打進了中國觀眾的視線。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面對中國觀眾 香港劇場人獲「深港生活大獎」

    中港藝文交流日趨頻繁,香港的表演團體也愈來愈有機會到中國演出,呈現香港多元化的藝術面貌,也漸漸發揮文化滲透力量。最近由「南方報系」旗下《南方都市報》主辦的「2012深港生活大獎」舉行頒獎典禮,香港劇場人詹瑞文與鄧樹榮即分別以喜劇《桃色辦公室》與《打轉教室》獲得「年度藝文人物獎」。

    文字|陳國慧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