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如芳
-
古意
巧描君臣間的「戀人」情致
《李》劇是一部從「小」處著眼的抒情小品,氛圍淡雅而空靈,唐太宗和魏徵的心靈深處,一個是欲迎還拒、欲拒還迎,一個是欲去還留、欲留還去,君臣兩人對彼此的欣賞愛慕「竟如此相似於男女戀愛相交」。
-
古意
連本戲卯勁演,老少演師秀本領
連台戲齣最能表現布袋戲表演的藝術特色,也最能看出藝人的真本事。小西園布袋戲大師許王與亦宛然年輕主演黃僑偉,可以讓觀眾看到不同世代演師的連本戲表演才華。
-
古意
老戲新編,為女人重新定調
徐棻的《田》劇有原故事的完整情節,但重新結構,並插入了神來之伏筆,讓莊周之妻田姐真的遇見有血有肉的楚王孫,並發乎自然天性地,心動了。
-
複合風
人偶同台,布袋戲新挑戰
為了創造更迷人的表演,大稻埕偶戲館和亦宛然掌中劇團都做了許多實驗。今年亦宛然再次結合白舞寺舞團發表《驚見紅泥關》,大稻埕偶戲館則要在母親節前後推出《您是我媽媽》。兩個戲各有不同目標,不過有個共通處是「人偶同台」。
-
複合風
《暴風雨》首次登「台」,魔法師大唱皮黃
吳興國將邀電影導演徐克,將莎翁晚期經典之作《暴風雨》搬上舞台。融冶了政治暗算、放逐、海難和魔法、精靈的《暴風雨》,由於內涵深邃、製作難度高,台灣自製,這是頭一遭。
-
藝號人物 People
一切榮耀,盡付舞台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老話深刻地印鑑著廖瓊枝的一生。過去常和她一說一唱、到處去推廣戲曲美學的文化評論家林谷芳,便曾分析道:「廖老師在台上唱〈哭靈〉、〈寫血書〉,你以為她在演祝英台、王寶釧呀?其實,她是在演她自己,哭她自己坎坷的身世!」
-
戲曲
商人本事,文人本色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生殿》裡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千古愛情,由人間而綿延至天上。一千多年前的帝妃之愛,因為崑劇之傳唱,容顏不退。在兩岸攜手下,二月十七日,《長生殿》將首度全本登台。 這個製作由一生浸淫崑曲的江蘇省崑劇團創辦人顧篤璜擔任編導,設計家葉錦添挑起舞台與服裝的美感大任。而結合兩岸的戲曲精英與設計大家的幕後推手,則是因為研究明清書畫,而愛上明代崑劇的企業家陳啟德。 繼承家族營建事業且發揚光大的陳啟德,商人本事自不在話下;但現在,風華依然絕美但生命垂垂老矣的崑劇,成為佔據他每天三分之一時間的新「事業」,他說:「如此燦爛典婉的藝術結晶,是明清文人共同參與的結果。時代能不能留得下它,我沒有答案,但我想為傳統戲曲做一些事。」
-
戲曲 當葉錦添遇到顧篤璜
越古典的東西才是越前衛
葉錦添談他參與《長生殿》的製作概念:「我要從崑劇的音樂裡去捕捉崑劇的性格和線條,做到比現在舞台上見到的傳統更傳統。」此話一出,顧篤璜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
展覽
戲姿百態生滅,泥中留住永恆
早年這些有一技在身的惠山老師傅清一色皆戲迷,他們會擠到碼頭上迎接自己喜歡的戲班子和演員,幫他們下船扛行李;看完戲,有的晚上就在家捏塑出自己最中意的某個場面的亮相動作,第二天還會把作品帶去請演員評鑑,有時演員也會提意見,甚至為他們重來一次定格的表演,讓他們看個仔細。
-
專輯(一)
戲曲人作主,小劇場有大用
由戲曲人主導、在小劇場空間中進行的「小劇場戲曲」,在台灣的確是少見。《王有道休妻》在紅樓劇場引起年輕觀眾的熱烈回響,為這種創作模式博得了好頭采,未來,尚待每個劇種、劇團和創作者以各種企圖心的實驗去賦予小劇場戲曲在台灣的現時內涵。
-
專輯(二)
大膽想像一座「戲曲小子學堂」
傳統深厚的戲曲當然可以作為當代藝術創新的養分,也可以置入學校的教育中涵養學童的文化修為,但這一代的戲曲工作者不能老把希望放在下一代,或是只能炫示老祖宗創造出來的東西,無論做藝術或做教育,都要證明戲曲陶冶出來的人在吸收傳統的精華之後,能夠在文化創意的時代具備競爭力。
-
戲曲
在動態中,固守傳統藝術之根
傳統表演藝術在社會現實中已趨於沒落,這個為其量身訂作且容量驚人的園區,可望成為潛力無窮的新舞台。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對表演團隊最深沈的意義並不在於一次性的補助和演出機會,而在於這個逆勢操作的常設機構將不惜事倍功半的毀譽,推動各項表演和保存、研究計畫,讓傳統藝術界對明天懷抱一個希望。
-
戲曲
另類視角,讓女人上台「掌權」
由於女人在政治社會相對弱勢的再現或反映,傳統戲對女性角色多有詮釋不公和申述未盡之處,在女人越來越講自主的當代,新編戲曲終須尋尋覓覓入情入理又不同於傳統的視角,密針細縫出今人能認同的女性角色。
-
專輯(二)
重整「賣相」,軋上觀光「藝」角
台灣向來擅長的是創意而非傳統,對於觀光劇場的想像,台灣傳統可以是一環,但現階段未必適合標舉為主訴求。就算目前不是站在觀光劇場中央的主角,傳統表演藝術工作者只要每一場都好好演,再能像日本觀光為能劇、歌舞伎配搭的耳機和歌謠冊一樣,逐步有效地培養自己的觀眾,下個階段未必不能躍升為主角。
-
最PAR!
雙「館」齊下,誰是贏家?
即使得標經營台北偶戲館的九歌兒童劇團對偶戲和戲偶有很多主觀的夢想,但仍須面對文化和產業難以兼顧的困境。就像團長朱曙明雖然表達了要和大稻埕偶戲館資源共享的強烈意願,但不可否認地,對同樣位於台北市,又同樣具備展示、教育和表演功能的兩館來說,更多時候必須競爭資源,市府是否能整合地方資源創造雙贏,將是成敗的關鍵。
-
現象‧現場
開創改革,才有瑞氣千條
近年來,一些中南部的金光布袋戲劇團力爭上游,不但屢屢在官方補助的文化場中亮相,也擠進了文建會的扶植團隊名單。但從藝術層面來看,他們亟須重拾發開創改革的精神,以迷人的表演服人,來證明金光布袋戲至今猶有「瑞氣千條」。
-
戲曲
為創作爭一席之地,孰能致之?
唯一能讓表演者力求上進的,就是觀眾,歌仔戲唯有從外台進入劇場,面對票房的檢驗,編劇、編曲和導演的需求才會堅定地成形。或許因為外台劇團到劇場演出的效果並不理想,使人這條路徑產生懷疑,若真的有心給外台業者更寬廣的藝術視野,除了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與劇場磨合之外,就是要捨得淘汰。
-
歌仔戲篇
現在絕不是最壞的時代
對歌仔戲談「傳統」、「道地」,有時實在太沉重,它何曾有過定於一尊的「典範」呢?將台語的生動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殺豬狀元》固然當得起歌仔戲的上乘之作,但現代人對戲有更多元的要求,當代的創作者絕對有機會以動人的作品重新定義當代歌仔戲的「道地」。
-
專輯(一)
從書場到戲場
小說的原生地在書場,其表演的、大眾化的本質對戲曲藝術有相當深刻的影響和啟發。正如小說不畏冒犯正統歷史一樣,具有獨特表演美學的戲曲也不會拘泥於小說,尤其是當代的新編戲,為了揭示創作的意義,對歷史、小說的解釋權不遑多讓。
-
最PAR!
掌上功名歸兒童?
諸多客觀現象顯示,兒童是表演市場潛力無窮的消費新勢力,既然不少掌中劇團正致力於教學推廣,與其陷於不知「為誰而演」的窘境裡,何不朝「兒童劇」的方向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