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當過他們的團長!
擁有二百五十年傲人歷史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歷任指揮名單列出來,都是嚇人的古典音樂巨擘孟德爾頌、韋伯、舒曼不及備載。雖然在昔日的東德治下顯得沒有其他樂團來得活躍,但在前任音樂總監庫特‧馬殊的帶領下,才找回昔日榮光。睽違台灣三年,現任音樂總監布隆斯泰特將再度帶著該團蒞臨,並將演出經典的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
擁有二百五十年傲人歷史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歷任指揮名單列出來,都是嚇人的古典音樂巨擘孟德爾頌、韋伯、舒曼不及備載。雖然在昔日的東德治下顯得沒有其他樂團來得活躍,但在前任音樂總監庫特‧馬殊的帶領下,才找回昔日榮光。睽違台灣三年,現任音樂總監布隆斯泰特將再度帶著該團蒞臨,並將演出經典的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
二○○六年將是莫札特誕生二五○週年,全世界將響起一連串的莫札特音符,德國作家兼鋼筆畫家斯特凡.西格爾特蒐羅莫札特生平書簡配上一百七十幅筆觸細膩的鋼筆畫所完成的《我親愛的莫札特》畫傳,成為這一波莫札特熱潮的出版先聲。本刊特轉載知名樂評人楊忠衡為本書所寫序文以饗讀者。楊忠衡從科學的角度剖析天才的「失控」,並為這位全世界疼愛的作曲家提出另類的「疼愛」觀點。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然而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以陳慕融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國臺交新樂季已經由八月廿四日、陳樹熙指揮胡德夫演奏演唱的「原住民新韻」揭開序幕。攤開國臺交下半年的菜單,除了有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的跨界製作《蝶谷殘夢》讓人驚艷外,國際音樂節的室內樂與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麥爾領軍的音樂會,也令人拭目以待。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已從八月九日開幕的「台北市音樂季」展開新的樂季演出,團長徐家駒舉出該團這個樂季的節目特色,就是器樂演出多樣,尤其是管樂,包括日內瓦金牌小號名家安東生、偶像薩克斯風名家須川展也,以及單簧管大師保羅.梅耶都相當令人期待。而固定演出歌劇的北市交,今年也推出新菜色,浦契尼《強尼.史基基》及費拉里《蘇珊娜的秘密》,都是台灣難得一演的劇碼。
指揮對他們這樣的木然音符視而不見,對漫長的旋律線則束手無策,只期待大音量總奏來臨,好讓他用誇大的手勢,激起樂團發出重金屬搖滾樂般的爆炸聲浪。第四樂章誇大的音量對比,馬勒瞬時化身成凶暴的布魯克納,優美歌唱性消失,只剩大小音量交替起伏的印象。
像《貓》一樣《地下鐵》也是這樣以再現原作氛圍為訴求的「非劇之劇」。同樣地,對已經熟悉幾米風格的觀眾來說,相當程度會認同原作得到不同向度的立體表現。其他幾米作品的門外漢,恐怕就是丈二金剛,莫名其妙。個人認為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既然是詮釋一種概念,就應主動提高感染力和陳述力,擴充原著的版圖(這是《貓》劇風靡全世界的原因。多少人沒讀過艾略特,卻見識了《貓》?)。如果只是被動地,被設計為分享共同記憶的同人表演,恐怕話題過後,還是回歸到更小眾的邊緣。這就端看創作者的企圖了。
直接來說,音色是「中交」較弱的一環;一部分是樂器不夠好,一部分則是樂手青澀,自發音樂性不夠。此外,樂團可塑性大幅提高,反應力和細膩度都達到相當高水準,不再像以往有種莫可奈何的頑固慣性。總結之,中國交響目前尚不足稱首屈一指世界級團隊,但它已讓外界確實看到它的潛能,反映中國樂壇充滿希望與不確定性的前景縮景。
從製作觀點看音樂設計,首先,要在市場走紅一定要有人氣作曲家領銜,這就是艾爾頓.強。其次,本劇以非洲為背景,少不了非洲音樂,於是引進傑出的南非音樂家Lebo M、Jay Rifkin、Mark Mancina,寫出原汁原味的非洲風格,散發強烈「異國風味」。另外,本劇是動物版《王子復仇記》,自然少不了史詩般壯闊的配樂,由漢斯.季默負責,確是高招。
以筆者所參與的這二場音樂會而言,恰好囊括了三位最受矚目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林昭亮、夏漢。同時二天都維持胡乃元打前鋒、林昭亮居中、夏漢(Gil Shaham)壓軸的上台序。也許這可能是基於來者是客的考量,不過兩場演出都不約而同有「漸入佳境」的表現。
自九七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而崛起於台灣樂壇的嚴俊傑,去年由師大附中轉往德國漢諾威深造,近期返台演出。從樂曲詮釋、技巧和音樂表現各方面,「少年俊傑」呈現了日趨成熟的成長痕跡。
簡文彬「親民」的企圖心也表現在他的推廣動作上,每遇冷僻曲目,一定不厭其煩在演奏前親自講解。他的解說率直、草根味濃,像在擔仔麵攤與朋友開講聊天,用詞時而令人會心一笑,有時也令人錯愕。持平而論,平易近人是好的,但是講詞沒有審慎預備則未必是好的。
數位時代來臨,人們不再停留在平面閱讀或電視觀看,互動性強的網路改變了新的媒體閱聽習慣。在這個人人都可發聲的虛擬肥皂箱上,評論更見百花齊放,演出行銷手段也緊跟潮流與觀眾互動頻繁但變動中也有不變,專業依舊是堅強的基本面,動盪之後總有新秩序出現,就看你「適」或「不適」。
展望未來,建議NSO還是要更鞏固指標樂團形象,與世界並肩。未必把多元任務當成包袱,這樣可能反而稀釋了「精品」特質。現代樂團為數眾多,本該分擔扮演不同功能角色,不宜大同小異、浪費資源。
音樂界難道沒注意,年初一窩蜂排出流水席般的約翰.史特勞斯音樂會,已經成為盲目而泛濫的流行?相形之下,NSO逆勢推出的兩場音樂會,選題別出心裁,曲目可見功底,是最不容錯過的上選。其中簡文彬指揮馬勒四號交響曲和管絃樂歌曲選,來自上海的王凱蔚在上次《大地之歌》中展現雄厚的實力,聽他演唱非常享受。吳青是本土新生代女高音,歌喉清亮優美,但是否能勝任大編制管絃樂獨唱,則待現場分曉。另一場匈牙利揚琴炫技之夜亦由簡文彬指揮,帶來台灣首度呈現的東歐風情,值得期待。 八十歲元老級鋼琴家史蘭倩絲卡,即將舉辦獨奏和協奏曲音樂會,一口氣彈奏三部經典協奏曲(李斯特一號、蕭邦二號、柴科夫斯基一號),註定將成為樂壇傳奇!親自接觸或求教過諸如許納貝、柯爾托、霍夫曼、拉赫曼尼諾夫等傳奇大師的她,相當於活的世界文物寶藏,或許不必期待演出完美,但親賞其風格、詮釋,是鋼琴愛好者難得的機會。 短小精幹的台灣小提琴家曾耿元,擁有精練的技巧與咄咄逼人的氣勢,是國內最值一賞的音樂家之一。這次獨奏會除排出貝多芬、法朗克的經典奏鳴曲外,還有一些罕見曲目如密爾斯坦改編的炫技級小品,讓超技派的曾耿元可以大展身手。
辛諾波里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鑽到樂曲最抽象的底層,掌握樂曲本身要素的生命力,再由内而外讓音樂自行去發揮。所以我們很難說清楚「辛諾波里偏愛的風格就是」。
這個月重量級節目超集中,三大樂團和聲樂家同時擠進來,台北依然顯得處變不驚的樣子,不知是大場面看多了呢?還是像我這樣愛吃清粥小菜的人多了呢? 我最近很喜歡到紅樓劇場,在那個地方看表演好像有一種時空的靈氣,是摩登劇院釀不出來的氛圍。例如日前金枝演社的《浮浪貢開花》,覺得編得有點勉強,但是意思到了。這個月我最有興趣的,是胡撇仔戲《玫瑰賊》。「胡撇仔」是啥玩意兒?它就是日語發音的「Opera」,也就是堂堂正宗的台灣歌劇是也。君不見,至今野台戲看板上還註明著「某某歌劇團」名號。 胡撇仔戲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把現代潮流引進來,想像力豐沛的台灣民間藝人,把各種古怪的東洋、西洋要素,全都搗進歌仔戲裡。我最近看了唐美雲的歌仔版《歌劇魅影》,也看到明華園在《暗戀桃花源》裡的水中芭蕾這些都頗有當年胡撇仔戲的開創精神,不過要和正宗胡撇仔的異想天開相比,還有點太保守了呢!這次「臺灣春風歌劇團」號稱以全新劇場概念,重新展演胡撇藝術的「奢華美學」,是最挑動我好奇神經的表演。 容我夾帶推薦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的巡迴演出。這個日本作曲家創作超過四十部動畫音樂,贏得多座日本金像獎。他的音樂與宮崎駿的視覺圖像結合,構成一種全新的東洋美學。清爽、浪漫又帶點揮不去、對時空的傷感。是那種我夢中驚醒時,仍隱隱在腦中迴盪的旋律。去聽吧!口袋沒被「三大」榨乾的朋友。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推薦這場節目的原因,是曲目的特殊,以及從它可以觀察民族管絃樂界的蛻變。台灣幾個民樂團近年的觀念和體質在默默質變,但由於時空特性,發展就算不是停滯,也是欠缺頭緒的。依我個人觀察,一些中、小型團體由於包袱小,往往容易取得體質改變或跨界演出的方式,而大型團體則茲事體大,往往應變遲緩。實驗化,往往讓小眾變得更小;通俗化,又使樂團形象下降。如何從「中道」殺出?走出自己的路?是個問題。 這次演出曲目的特點,在於引進香港經驗。香港中樂團在曲目的創新與推廣方面,成績有目共睹,在華人民樂界顯得特別亮眼。作曲群有一種隱然成形的共同精神,那就是發掘民樂團既成特性和優點,試圖發揚光大。這種做法和移植西洋觀念、或是投合大眾口味都不一樣。陳能濟的《夢蝶》、羅永暉《風采》便是其中代表作。另外如鍾耀光薩克斯風協奏曲、盧亮輝《冬》,也巧合地都有港系音樂家的背景。民樂團若干必要的民族背景,使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固守某個不被西方潮流侵犯的領域。青年指揮家郭耿維出身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中國笛,但進入輔大主修指揮,成為東西雙修全才。這也顯示,在老幹新枝的現代,「國樂」、「西樂」的界限將更模糊,發展遲早合流。不論就曲目分量和精神而言,台北市國這場演出都堪稱近期最重要的現代民樂節目,值得注意。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是「梁祝」在中國藝術史應該創下紀錄。幾乎說得出的藝術形式都有「梁祝」,音樂、舞蹈、戲劇、戲曲,乃至電影、電視,說的、彈的、拉的、唱的、傀儡的、動畫的無處不在,使「梁祝」成為影響最深遠的民間共同記憶。與其說各家梁祝是在詮釋同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梁祝』各表」,大家只是利用它的故事架構,陳述自己心中的奇想。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