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口袋「我的最愛」 邀來與大家共賞
藝術經紀人沒有老師,全靠自己摸索,如果沒有像投資人一樣的眼光,肯定輸得悽慘,所以「挑對象」也必須要快狠準。但究竟要以什麼標準來評定?說白了,就是「喜歡」或「不喜歡」兩回事,只不過,為什麼?這就非常難了。徐鵬博說:「哪些是好的?誰不是我的菜?我心裡都有底。我就是找我很喜歡的。」
-
藝號人物 People 笙樂演奏家
吳巍 借一首笙歌,與世界唱和
一把傳統的笙到了歐洲,卻能與爵士樂、現代音樂「和」出一片天!這就是吳巍,讓世界樂壇認識「笙」之無限可能的演奏家。從中國到歐洲,他說:「生活在熟悉的文化中,我們不會有太大的感受;可是當與文化有了距離,就會產生一種美。換了一個眼光,從不同的側面,也會發現許多新的事物。」二月他將應邀來台,與NSO演出「笙聲不息」音樂會,屆時我們就可體會,他如何以「和」的精神連結東西方!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留住靈光乍現的那一刻
都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當最後的音符在空中消散後,舞台上就什麼也沒有留下。然而在音樂類型中,比「稍縱即逝」更短暫的,非即興莫屬了。若將一般音樂演奏比喻為舞蹈,那麼即興演奏的舞蹈場所,就像是在鋼索上。在演奏的同時又即時創作,雖然在舞台上處處是危機,卻也常激發出潛在的能量。
-
即將上場 P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冬季音樂會
歡樂歲末 與您一起「隨心所樂」
經過一整年的努力,朱宗慶打擊樂團要在這個收穫的冬季為大家獻演!有以各色鞋子來表現的趣味樂曲《穿上你的鞋子》、有結合東西方元素的新曲《天與地》,再加上改編名曲、受歡迎的舊作及讓台上台下同歡的作品,這一場音樂會,就要讓大家一起「隨心所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打包學之一
邱瑗 善用每一吋空間 兼具效率與美麗
三天兩頭出門、旅行經驗豐富的NSO執行長邱瑗,早就練成一套精準有效率的打包學。她的行李箱就像她的個性一樣有條不紊、每種物品都有小袋子分類裝起,整齊得就像剛剛買來的,甚至連NSO的文宣品也一併放入讓人覺得,她的箱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許不夠形容,更像是多啦A夢的百寶袋,可以無窮無盡地變出法寶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打包學之二
李宜錦 行囊簡單俐落 化工作為度假
身為樂團首席,外型甜美、琴藝精湛的李宜錦,往往是觀眾注目的焦點。但她的行李箱卻令人意外:沒有一套套演奏用華服,只有簡單輕巧,只有便於活動的衣物,以及好搭好穿的鞋子。特別的是,平日工作家庭兩頭燒的她,巡演旅行對她來說卻是難得的悠閒時光,在旅館裡可以輕鬆泡澡、保養,養足精神,面對每一場演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這些殿堂,他們如此走過——
這次歐巡,NSO造訪了五個音樂廳,各有各的特色,樂團也必須一一調適。讓我們跟著NSO,也一起造訪這些音樂殿堂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個樂團的巡演,舞台之下的點滴……
一個團員加工作人員超過一百廿人的交響樂團,如何從台灣到歐洲,巡演四個國家?要不是貼身隨行,不會發現,台下旅行途中的精采,不輸台上精湛的表現!且透過這些點滴紀事,還有留學歐陸、舊地重遊的團員回憶,讓我們更親近NSO!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挑戰了自我 也讓世界刮目相看!
當德弗札克《第八號交響曲》精采地收尾,全場爆出熱烈掌聲,十二天五場音樂會終在柏林愛樂廳中,畫下完美的句點。平均超過百分之九十二、包括兩場完售的票房,演出了兩套半的曲目,NSO闊別十六年的歐洲巡迴,不但讓歐洲樂迷刮目相看,更為樂團立下了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流樂團 名家與名家的雙重加成
歷史悠久的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在前任音樂總監拉圖的帶領下,從地方性樂團成為國際性一流樂團的傳奇,迄今依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現任總監尼爾森斯領軍下,樂團表現更上層樓,為世人讚嘆。這個傳奇性樂團終於將在十一月首訪台灣,搭配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希拉蕊.韓,名家名團的精采演出,令人引領以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室內樂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
豫劇、美聲 歌頌江文也的音樂人生
由作曲家李子聲與對位室內樂團合作的《江文也與兩位夫人》,以室內樂歌劇型態來詮釋江文也波折不斷、備受爭議的一生。三位歌者分別以美聲與豫劇唱腔詮釋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四幕歌劇將作曲家經歷過的時空串連,並且引用了席慕容、徐志摩、林庚及江文也本人的詩詞入樂。
-
音樂新訊
當擊樂碰上電吉他 新曲打造新聲響
在現代音樂領域中不斷創出新議題,十方樂集今年的年度公演,將擊樂與電吉他的合作為主題,邀請活躍於馬來西亞的華裔作曲家鍾啟榮、旅法作曲家廖琳妮及台灣新生代作曲家劉韋志創作,並將發表國人作曲家楊聰賢的新作與法國作曲家Hugues Dufourt的創作。 鍾啟榮的《Music for Jimi致吉米》是一首為預置音響和打擊三重奏的作品,題獻給美國知名吉他演奏者Jimi Handrix。天才Handrix是一位左撇子,不僅革新了許多吉他重要的演奏技巧,同時也是第一位將錄音的效果作為音樂表現理念的搖滾樂手。廖琳妮的作品名為CCC,單用六個泰來鑼配合手風琴及吉他,以單一樂器開發各種聲音的變化和想像,再加上電吉他與手風琴帶有金屬性的多元音色特徵,為樂曲的和聲融入張力與色調。 劉韋志的《沉沒的領域》是作曲家對日本畫家池田學的畫作有感所創作的第五首作品,他以環繞式音響空間的概念,以電吉他、擊樂和預置音響為素材,建構充斥豐富音響。由於劉韋志從池田學的畫作感受到某種狀似人類文明「擱淺」或「沉沒」於自然意象,因此本首曲子也隱喻著人類將文明推展至繁榮的當下,往往使自身轉為陷落與崩壞。
-
音樂新訊
分而再合 三地琵琶相見歡
「推手為枇,引手為杷」。從枇杷到「琵琶」,這個發展超過兩千年歷史的樂器,在這麼一彈一撥之下,唱出了多少人世蒼涼?更翻山越嶺,橫跨了多少疆域?一把琵琶,橫抱、直抱、有用撥子、有五指輪奏;在東亞各國,更伴隨迥異的唱腔,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為此,臺灣國樂團以南管琵琶與中國琵琶作為兩岸切磋的媒介,輔以日本薩摩琵琶展開國際交流,透過琵琶一項樂器探討台灣、中國及日本三方在地域上的源頭與變革。 為突顯不同特色,樂團邀請台灣的王心心、中國的曲文軍與日本的岩佐鶴丈與樂團共同合作。在上半場各以純粹的獨奏方式,展現琵琶不同形制的特殊性;下半場則在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的帶領下,讓琵琶與樂團演出拿手的協奏曲。在最後,更讓三位演奏家同台與樂團演奏琵琶、薩摩琵琶、南管琵琶協奏曲,使分流已久的樂器,再有合而為一的感受。此外,更難得地邀請到學者林谷芳擔任主持,在樂聲中引領觀眾了解各種琵琶的淵源、形制、流派及樂曲特性,介紹此樂器多元又迷人的風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重拾琴弓 小提琴女王旋風登「台」
這位表情堅毅的女子,手上的琴與弓,就是她縱橫天下的利器鄭京和,少數能在國際樂壇與西方名家相抗衡的東方女子,她精采的演奏與錄音,總是能以犀利的力道直搗人心,銘印久遠。之前因手傷休養多時的她,去年重新復出,十月她將以六十五歲之齡再度來台,以貝多芬、舒伯特及佛瑞的曲子,與好久不見的樂迷們重溫當年。
-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國際大師連線 注入傳承與創新
今年「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最大重點,就是邀到名聞國際的鋼琴加陳必先擔任駐節藝術家,透過她豐富的現代音樂演奏經驗,也把許多重量級的現代曲目首度引進台灣。音樂節曲目中,除了有魏本、費德曼、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之作,也有以「成雙成對.中西合璧」為題邀約台灣三代作曲家創作新曲,傳承創新並現,精采可期!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歐巡音樂會@台北」
歐巡曲目精華展現 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NSO將於十一月份,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在暌違十六年後,再度踏上歐洲大陸,展現穩健又具特色的樂團實力。除了多樣化的西方古典曲目,也獻出台灣作曲家的精采樂曲,把台灣的音樂訊息帶給歐陸樂迷。出訪之前,先以「歐巡音樂會@台北」音樂會,要讓台灣樂迷一起為加油打氣!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人聲多媒體跨界製作《無》
用歌聲說故事 齊聲合唱生命之「無」
從德國文學家赫塞小說《流浪者之歌》發展構想,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新製作《無》,是一場「類劇場」的合唱展演,結合電子音響、舞台燈光及美國華盛頓大學「數位藝術與實驗媒體中心」所設計的多媒體影像,演繹人生「從無到無」的歷程。
-
音樂新訊
「雙琴對決」 讓你歡笑間了解古典音樂
聽一整場音樂會,對非音樂愛好者來說已經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更何況加上講座的形式來表現音樂,不諳此道的人若不昏昏欲睡,也是逃之夭夭。然而如果上台演講的人,就是示範音樂的人呢?又如果他們的表演又精采、又令人捧腹大笑呢?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熟悉小提琴家梁坤豪的觀眾都知道,他除了演奏之外,主持的功力更是一流。尤其是從音樂出發,他總能以幽默又慧黠的方式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次的「雙琴對決」中,他將和豎琴演奏家解瑄合作,讓小提琴和豎琴這兩種優雅的樂器同台較量。選擇耳熟能詳的小品,按照音樂史年代從巴洛克、古典、浪漫,一路比到現代音樂。曲目有韋瓦第的《四季》、海頓的《驚愕》交響曲、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陳剛與何占豪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等等選段改編。在輕鬆有趣的氣氛中,他們將從兩種樂器的構造、樂曲作者,到每首樂曲的含意,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動聽的音樂加上容易理解的解說,將使觀眾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古典音樂的來龍去脈、學會欣賞古典音樂的訣竅,更能夠帶著笑意,度過一個愉快又有收穫的美麗夜晚。
-
企畫特輯 Special
《狄托的仁慈》 人性與權力的試煉
莫札特的《狄托的仁慈》是他生前最後一部莊嚴歌劇,純熟的創作技巧、簡潔的風格及巧妙的配器,彌補了文本以歌功頌德為導向的功能。在新樂季之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次將此齣歌劇完整搬上台灣舞台,並邀來自澳洲的指揮班傑明.貝歐與導演賈斯汀.衛攜手詮釋,重點將放在人性與權力的刻畫。
-
即將上場 Preview 「我是這樣看世界」系列又一章
流亡演奏家 細訴緬甸音樂傳奇
「我是這樣看世界」系列的「紐約城邊的緬甸流亡者」,邀請曾流亡美國十四年的緬甸圍鼓大師Kyaw Kyaw Naing,為觀眾訴說緬甸音樂與他流離的人生故事。演出除了展現緬甸傳統音樂,也將加入小提琴與鋼琴,與台灣音樂家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