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劇場快門

台下人生:優人的午休

地點:優人神鼓山上劇場 台下人生 在舞台上 演出者像是隔絕於正常人生之外 他們融入過去、現今與未來之中 超越時空 歡喜悲憂都如幻象一般 糾結在劇中人的命運之網中 或悲悽無告 或歡欣無悵 唯有下戲後 才暫時被納入現世的時空裡 展現出人的樣貌 一顆火紅的心 一副疲憊的身 催自己入眠 在全然放鬆的恬然 那屬於自身的國度裡 彷若還魂般 重新駐入自己的故事

文字|劉振祥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藝術家的OFF學

拆房子折房子疊房子

不同於其他建築師,對於空間維度的變異思索與折疊空間結構的設計實踐貫穿Calatrava所有作品,遊賞他的建築如歷經一場拆解(或組合)空間的視覺益智遊戲,觀者可任意由一組弧線、曲面、稜柱或尖角入手,試著找出反覆的元素,開始拆房子折房子疊房子甚至聞見樓宇結構線條因反覆串接衍生而出的節奏,如歌般。

文字|魏瑛娟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演員排練日誌 《茶花女》Facebook演員日記之一

吳朋奉:遇到鈴木大師,我真是好狗運

兩廳院旗艦製作《茶花女》於二月十日首演,為「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也是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頭一次與台灣演員合作的戲,鈴木大師獨到的演員訓練法「鈴木方法」,對台灣的演員有怎樣的影響?本刊特別取得《茶花女》兩位演員吳朋奉與邱安忱的同意,刊載他們在臉書上書寫的演員排練日記,透過他們第一手的記錄,看他們如何進入鈴木的劇場世界!

文字|吳朋奉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藝@書

本月精選書摘:《單人表演》

由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劇場手邊書」系列,於去年底又推出三書,分別是林國源《詩的表演從波特萊爾出發》、楊莉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與杜思慧《單人表演》。作為國內表演藝術界唯一的專業刊物,本刊樂見此系列手邊書能引領更多人踏入藝術殿堂,深入欣賞表演;於是本期特選摘《單人表演》一書之第一章〈單人表演簡史〉,以饗讀者!

文字|杜思慧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藝@書 妹尾河童《窺看舞台》書摘搶先讀!

騙術

以「窺看」系列散文名聞台灣的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其實另一個身分正是與表演藝術息息相關的「舞台設計家」,曾獲「紀伊國屋演劇賞」、「山多利音樂賞」、「藝術祭優秀賞」、「兵庫縣文化賞」等眾多獎項肯定的他,並非設計科班出身,卻以自學與才華,活躍於戲劇、歌劇、芭蕾舞、音樂劇、電視等表演藝術的舞台設計。即將在台推出的新作《窺看舞台》正是他最接近他的「專業」的一本散文,以他一貫趣味幽默的文筆,帶領讀者「窺看」舞台幕後的世界。

文字|妹尾河童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藝遊在他方

豈一個「大」字了得—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

最近在施行翻修計畫的林肯中心,其實當年它的出現,與紐約五○、六○年代的都市更新計畫息息相關。雖然,林肯中心諸多表演場地在這許多年來一直為人垢病,但身為紐約客,大家仍然用心愛著這個在全球表演藝術圈子獨樹一格的表演藝術中心。它的龐雜、它的多元、它的兼容並蓄,恰恰好反映了紐約這個文化大融爐,在過去百餘年間對大眾娛樂業的貢獻。

文字|陳煒智、陳芸芸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幕後群像 打造音樂廳裡的人性溫暖

豐田泰久 讓聲音有更多可能性

曾打造出東京三多利音樂廳、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的聲學大師豐田泰久,於八月中旬應兩廳院之邀訪台舉行講座,並為國家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把脈。雖然是注重科學數據的聲學設計師,但豐田泰久更重視的是音樂廳中人性的因素,他指出:好的音響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並非在於音響系統,而是在於音樂本身。如果沒有好的音樂家演奏,音樂廳也只是個盒子。

文字|陳英峰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幕後群像

想成為製偶師?「請先開始動手!」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團長鄭嘉音

身兼製偶師、偶戲導演與操偶師的鄭嘉音,三者對她而言可謂「三位一體」,但她最愛的就是「製偶」。彷彿造物者般,從探索材質、架構骨肉、形體塑造,以至探索出偶的「靈魂」,找出表演的可能,可說是偶戲創作過程最迷人之處。而製偶師專注於細節的過程如同追求卓越的工匠,也正是鄭嘉音最愛製偶的原因:「因為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慢工出細活。心要很靜,但掌握度最高。」

文字|朱安如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全球劇場巡禮

創作者的夢幻烏托邦—日本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

日本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

「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分為兩個區域,位於JR東靜岡車站旁邊的「靜岡藝術劇場」,以及位於大約三十分鐘車程山上的「舞台藝術公園」。「靜岡藝術劇場」狹長的建築本體呈現出流線型的線條,外牆全部被暗藍色調的磁磚所覆蓋,看起來像是一艘軍艦,或是一頭藍鯨。「舞台藝術公園」距離東靜岡大約三十分鐘車程,整體而言是一個公園設施,茶樹園滿佈其間,辦公室、劇場、戶外劇場、排練室及宿舍等聚落建築就分散於茶樹的灌木叢中。

文字|林于竝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藝妙人物事

許雅紅 活著、演出 在日本震災區

她卅歲的時候,看了一齣日本帳篷劇導演櫻井大造的戲,深受震撼,於是加入台灣海筆子帳篷劇團,投入帳篷劇演出至今。她是許雅紅,大學念的是財務管理,一個禮拜有幾天晚上在Pub當DJ放歌,還煮得一手好吃的斯里蘭卡咖哩,曾經是網路新聞裡小有名氣的SourTime腳踏車廚娘。五年前,她在古亭捷運站附近開了家咖哩店,親朋好友口耳相傳,身邊劇場人幾乎都吃過兩三回,讚不絕口。在鴻鴻以劇場人為主角的電影《臺北波希米亞》裡,她的身影靈巧活潑,以一種專注堅毅的姿態,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力。在許雅紅身上,你可以確切感受到「活著」的重量。 今年,她在食客們依依不捨的挽留聲下,毅然把咖哩店收掉,調整方向重新上路。冬初,她去了還在緩慢重建中的日本東北震災區,參與「野戰之月海筆子」劇團帳篷劇的巡迴,此篇專訪便是關於她在東北的一天,怎麼看待自身和東北地方的關係,怎麼過日子。

文字|陶維鈞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