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雞蛋糕與龜苓膏(下)
俄烏戰火下的表態風暴俄羅斯向來以文化軟實力自豪,於古典音樂界尤然,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丁向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引發樂界一連串「表態」行為,反對戰爭者有之,發起抵制行動者亦不少,在一片聲援烏克蘭的呼聲中,也意外揭露社群媒體時代眾聲喧嘩的本質。
-
生活 藝@書 給藝文未來進行式的備忘錄:
反覆思量、不斷實踐「專業治理」
《心有所愛,全力以赴:國表藝董事長五年工作實錄》精選書摘將於2022年3月底卸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一職的朱宗慶,在「畢業」前將5年又3個月的工作經驗,轉化為《心有所愛,全力以赴:國表藝董事長五年工作實錄》一書,目的在於「一方面是給自己一個持續自我檢視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藝術工作者一份從實務觀點出發的參考」。本刊特此選摘其中精采篇章,讓讀者一覽朱宗慶經營國表藝時的思考主軸。
-
人物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劇
陳弘洋 努力,是讓我能好好活下去的方式
那一天,台北終於歇止了近兩週的雨勢。雲層厚重,不時飄著細雨。陳弘洋脫下長袖長褲,不畏寒冷在蔚藍的操場上跑起來。黃色的身影在藍色的跑道上躍動著、繞著圈子,也烙印下鮮豔的軌跡,如他的寫作。
-
專欄 挑戰邊界
最後的晚餐
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會選什麼樣的食物?我們希望最後留在嘴裡的味道是什麼?是那些喚醒兒時記憶的餐點,讓我們想起和家人共同圍坐在餐桌前的時光;或是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令人感到慰藉的食物;抑或是那些我們至今仍夢想擁有、一生一次的異國大餐?
-
評論 音樂
一個民族在這個世代的獨特聲響
評「祭祀.火把.烈酒—張宇安 & TCO」將古老的民族聲響注入新的活水,用交響化的方式擴大音樂的格局,讓這些流傳已久的神話躍然在舞台上,「祭祀.火把.烈酒張宇安 TCO」整場音樂會將國樂合奏的美感、少數民族的神秘風情、情感張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精采絕倫,這無疑是一場令人驚豔的演出。
-
生活 藝@書
十年一劍為《月球水2.0》搞笑
《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精選書摘繼去年出版《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與讀者分享多年藝術工作行政經驗後,資深表演藝術工作者、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平珩,更在今年3月推出《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透過多個親身參與的國際交流與共製合作案例,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與眉眉角角,展露精采演出背後的不為人知的內幕與歷程。近期舞蹈空間舞團與日本東京 鷹舞團二度合作的《月球水2.0》將以線上映演方式呈現,本刊也特地選摘本書中相關章節,讓讀者一探此製作背後的點點滴滴
-
專欄 看戲不忘電影
讓電影不朽的《馬克白》
完全是莎士比亞的劇情,卻轉化成現代的社會事件,米其林三星謀殺案,完美無縫接軌,亙古不變的人性,趁著足球迷在街上喧嘩之際完美地殺人並嫁禍他人後,內在的不安、以及接下來的預言,都牽動著觀眾的好奇心,「森林會移動」看你怎麼改啊?
-
演出 戲劇 回味動畫溫度與童年記憶
《魔法阿媽》劇場版 刻畫台灣人情味
1998年的台灣原創動畫《魔法阿媽》,以真人演繹配音,繪製動畫畫面,並以民間信仰與祖孫親情為主題,引發轟動;而劇中角色「酷羅」的台詞「我要把你阿媽賣掉!」更成為7、8年級生的共同記憶。20餘年後,《魔法阿媽》在募資下進行4K高畫質修復,於2021年再次上映,且預告《魔法阿媽2》的推出;無獨有偶地,春河劇團也於同年打造劇場版,因COVID-19疫情延宕,終於要在2022年首演。
-
專欄 思想不短路
人工智慧,藝術的天使或魔鬼?
人工智慧發展對藝術有何影響?這是一個多層次的問題。科技巨擘李開復近日在彭博社的節目Leaders with Lacqua專訪中表示,最先被AI學習模式取代的是如生產鏈般的反覆工作。筆者認為藝術的特性在於無中生有和機遇的本質,且人類的身心條件與AI的數位機制在對問題或任務的認知╱感知上仍有極大區別,因此人工智慧在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模式上仍無法和人類相提並論。
-
演出 音樂
經典唱段展現名角精采 親炙歷史風華
TCO「粉墨春秋」音樂會「談傳統文化,不能不談戲曲。」禪者、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在音樂會「粉墨春秋」的節目冊中,開宗明義地點出了戲曲音樂的重要性。他認為,就台灣所說的國樂型態,可分為「歌樂與器樂」、「說唱音樂」、「戲曲戲劇音樂」、「詩詞音樂」、「宗教音樂」5種類型。主流的國樂著重在器樂演奏上,對歌者的注意力較少。然而傳統根源若沒有與上述類別銜接,將顯得貧瘠。因此,在2022年「傳統藝術季」開幕的第一場,林谷芳擔任策劃製作,邀集了傳統文化的5大劇種,精選最經典的唱段為藝術季揭開序幕。
-
演出 跨界 一對一共享流動的回憶
弗蘭塞斯克.薩雷維拉《拾憶》
兼具建築師與舞台設計的身分,創作者薩雷維拉擅長以現地裝置與現場表演與觀眾互動,進一步創造沉浸感受。他將於2022TIFA推出線上互動作品《拾憶》,透過通訊軟體與台灣觀眾交流,召喚回憶並轉化共創;同時他也規劃了《記憶劇場》現地裝置,將展出《拾憶》演出期間所收集到的一些故事。
-
專欄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此曲只應中和站前有
雖然跟內文沒有太大直接相關,但蠻適合以此作為本文的前言開場: 永和有永和路,中和也有永和路, 中和有中和路,永和也有中和路; 中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中和路, 永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永和路; 永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永和路,中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中和路。 永和有中正路,中和也有中正路,永和的中正路用景平路接中和的中正路; 永和有中山路,中和也有中山路, 永和的中山路直接接上了中和的中山路。 永和的中正路接上了永和的中山路,中和的中正路卻不接中和的中山路。 (下略)
-
評論 回想與回響 Echo 浪漫派的集大成之夜
聽黃俊文&呂紹嘉與NSO合作演出巴伯小提琴協奏曲有感
這一天的音樂會,可以說是集20世紀浪漫派音樂之大成的「浪漫派之夜」,呂紹嘉一口氣指揮演出英國近代浪漫派大師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美國現代浪漫派大師巴伯及俄國浪漫派傳人拉赫瑪尼諾夫的三首浪漫派經典作品,讓台灣浪漫派樂迷大呼過癮。自1805年貝多芬首演《英雄交響曲》之後,浪漫派成為西方樂壇的主流,一百多年來,江山代代有人出,即使在20世紀現代音樂風起雲湧之際,仍然有不少浪漫派大師的作品出現,這一晚的3首作品,便是20世紀浪漫派的代表作。
-
評論 回想與回響 Echo
汪洋之中 新編布袋戲如此乘風破浪
關於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汪洋中的一條船》布袋戲演出向來有自己的戲台,大氣寫著團名,塗著五顏六色鮮豔到刺眼的螢光顏料,架上貨卡隨著劇團到各地巡演,或廟埕,或廣場,有時甚至在巷弄空地間,變形金剛那般就從貨卡的一側開展成舞台,觀眾們或站或坐在台前欣賞,喜歡就多待一會兒,覺得無趣就離開,彼此間沒有牽扯。然而真雲林閣掌中劇團2022年初發表的作品重製版《汪洋中的一條船》既然是售票演出,表演者與觀眾兩造間等於打了契約:我將使出渾身解數,留你看完全場。
-
演出 戲劇
優人神鼓《諸神之鄉》 一場「巫」的沉浸體驗
什麼是巫?誰住在巫的村子裡?一場婚禮,即將從村外到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數與劫難?優人神鼓即將推出的年度創作《諸神之鄉》,將在老泉山上打造成一個「巫」的村莊,期盼藉優人質樸的能量,讓老泉山山上劇場成為人與自然間交會的玄關,傳遞安定的力量給疫後的人們。
-
專欄 挑戰邊界
隔離(之二)
卡繆的存在主義小說《異鄉人》裡面有一個場景總是能刺進我的心房:主人公莫梭在早晨醒來,走到陽台窗邊,點燃一根菸,凝望下方川流不息的城市生活。就這樣,當他回過神來已經是晚上了,他花了一整天,安靜地抽著菸,望向這個世界。最近,我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感受到指間香菸餘燼的溫度,彷彿我也一直站在這裡,看著經過我的世界,直到夜幕降臨。
-
話題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你的人生,誰來給予意義?
「好哲凳」系列講座:魯蛇的人生有意義嗎?2021年末,回望過去一年發生的各式的喜怒哀樂,這些事件將會在生命歷程裡留下什麼印記?對人類史會造成什麼樣的意義?是否有意無意間種下了某些因,又或在此收穫了某些成果?兩廳院「好哲凳」系列講座在年終時刻,以「魯蛇的人生有意義嗎?」為題,帶領廳院青一起激盪與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前行的方向。
-
話題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透過教育,讓你知道為何認為這是「美」
「好哲凳」系列講座:社會該進行美感教育嗎?美感這件事,有對錯或高下之分嗎?如果有,那麼什麼才算是好的美感?若沒有優劣差異,那麼「美感教育」的必要性是什麼呢?社會真的需要一套標準的美感教育嗎?由朱家安主持的「好哲凳」系列哲學思辨講座,繼「美感有客觀基礎嗎?」之後,再一次以美學為題,邀請近年以「教科書再造計畫」而廣為人知的「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張柏韋為客座講者,與廳院青一起討論教育與美學之間的關係。
-
專欄 看戲不忘電影
《在車上》裡的凡尼亞
小說中提到《凡尼亞舅舅》卻全無著墨,濱口竜介在此發揮其優勢,透過《凡尼亞舅舅》的排練與隱喻,慾望的壓抑,無望的孤獨,精神的危機,人物間的各種情緒,都可看出濱口紮實的編劇功力,夾雜著英文日文中文韓文還有肢體性極強的手語來詮釋契訶夫劇本,與對現代劇場的掌握與創意,有著畫龍點睛般的神韻。
-
人物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魔術師及劇場創作者
林陸傑 探索自己的魔術
《Role Play》講的是已逝魔術師程連蘇的故事,而敘述者是另一名魔術師林陸傑。
-
演出 音樂
回望創作六十年 許博允重現自己的經典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多年來以推廣藝術為職志,引介各國表演,並提拔新生代藝術家。同時,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譜寫了多部經典創作。今年適逢創作60年,他將以4場音樂會,搭配新編的舞蹈、造型、服裝等,重現《琵琶隨筆》、《心》、《寒食》、《點・線・面・體》、《境》,並且世界首演新作《長笛隨想曲》,獻給長年在藝術、工作、與工作攜手支持的另一半「長笛教母」樊曼儂。

曾蘇銘 一切都是為了片刻的電光石火

黃怡儒 鋪展台灣元素,以空間說故事
-
專欄 思想不短路
區塊鏈,藝術的枷鎖或未來之鑰?
第三代網路和區塊鏈,以及虛擬╱擴增實境的技術即為構成元宇宙的三大條件。兩年來本專欄無論談到元宇宙或NFT這類議題時,重點其實都在藉由虛擬和實體之對比,來突顯藝術以傳統模式產出的特性和難以取代的價值。但這裡卻要從不同角度來為NFT說些好話:區塊鏈的加密屬性及獨立擁有權,或將為藝術創作者帶來更佳的收入保障。
-
話題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電玩再升級,這次要成為藝術品!?
「好哲凳」系列講座:電玩是藝術嗎?這次的好哲凳很特別!講座於2021年11月19日在兩廳院開講,由兩位共同主持電玩podcast《按下任意鍵》的哲學作家朱家安、身兼插畫家與影視編劇的厭世姬,帶領與會者分享喜愛的電玩,現場除了學生之外,也有電玩podcaster、愛好者,針對電玩討論其共同點,再從理解藝術的視角切入,以「電玩是藝術嗎?」為題,探討電玩為什麼是、如何是藝術,進一步思考藝術是什麼。
-
話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東亞在紐約起舞 疫情下的實體交流
記第19屆東亞當代舞蹈節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美國防疫規定在維護公共安全和恢復正常生活的兩個考量之間拉拒,愈來愈顯得莫衷一是,凡是室內群聚的活動,不管是公司、商家、餐廳、學校、場館,主事者都得自己評估開與不開的得失風險。紐約每年1月舉行的北美表演場館研討會,往往有許多圍繞著大會的表演。在停擺1年後,原本準備重整旗鼓,結果Omicron爆發,再度打亂了陣腳,許多預先宣布的表演,都在最後一刻取消。只有日本協會有超過10年歷史的「東亞當代舞蹈節」,主協辦單位與演出者密集協商後,決定照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