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
人物

許秀年
藝號人物 People 歌仔戲資深旦角

許秀年 娘子永遠不訴苦

從五歲開始上台,迄今已在歌仔戲表演上耕耘了一甲子,「永遠的娘子」許秀年的成績有目共睹,今年獲得傳藝金曲獎戲曲類特別獎也絕對實至名歸。六十年的表演歲月,許秀年總是兢兢業業,持續精進,不畏接受挑戰;現在思考的是如何將一身功力傳給下一代。但看似順遂的表演生涯,沒說的是沒有童年的過往與扛起戲團招牌的壓力,還有各樣的身體病痛,即使如此,她也從不訴苦,「可能是受媽媽身教影響,她不訴苦,我也不訴苦。」

文字|陳淑英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美國爵士女歌手

潔絲米雅.虹 沒要唱情歌給你聽

擁有天賦好歌喉的潔絲米雅.虹,不只是想像前輩女伶精采演繹爵士樂曲,她在接受訪問時說:「社會教導我們溫馴,尤其是黑人女性,人們不想聽我們說話。但當我站上舞台,我就不只是個黑人女性。舞台是屬於我的,那是我的帝國。」音樂讓她能夠高昂發聲,她不在音樂中講叨叨絮絮的愛情故事,而是要藉著作品反映她所棲身的世界、身為一個非裔美國人每天所要面對的社會現實。

文字|賴曉俐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八月啟動 這一夏 讓我們盡情搖擺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邁入第十六個年頭,隨著愈來愈多音樂人和愛樂者的參與,節目也日益精采。二○一八年特別邀請眾多國內外最具知名度的音樂家同台演出,無論是熱鬧搖擺的大樂團,或是講究深度即興對話的二重奏形式,從搖擺樂、硬式咆勃、到年輕充滿活力節奏的芭莎諾瓦與融合爵士,樂風廣泛多元,如此難得的機會,先做做功課看看夏日爵士派對重點介紹。 系列節目最先登場的是以小編制為基礎的「爵士Bistro」系列節目,多位台灣中生代或新生代爵士好手以吉他、人聲二重奏或絃樂三重奏組合,也是爵士樂團中較難得一見的組合方式,新意╱心意十足,值得一聽。 八月底九月初緊接著是兩場巨星演出。被喻為廿世紀後三大爵士吉他巨頭之一的約翰.史考菲(John Scofield)將在八月卅一二度訪台。這位吉他演奏充滿律動感(Groove)和節奏,技巧超絕創作能量豐沛的爵士大師,現場演出最精采的時刻莫過於源源不絕流洩出的即興音符,與合作樂手往來對話的時刻。史考菲一年超過兩百天在全世界巡迴演出,這次好不容易盼到他睽違九年後再次來台,與多年搭檔也是大師級人物Bill Stewart連袂演出,演出曲目暫時保密,但絕對能讓樂迷大呼過癮。 系列節目的壓軸是二○一五年獲得孟克大賽演唱冠軍的超級新秀潔絲米雅.虹,此孟克大賽每年僅舉辦一項類別,且參賽者有卅歲以下、未曾在任何廠牌發行自己名下的專輯的限制,所以潔絲米雅近乎是選秀節目中打敗全球參賽者出身的樂壇新秀。筆者在今年的葛萊美獎轉播上第一次聽到她的現場演唱,直覺嗓音是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與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合體,具有寬廣的音域和爆發力,即興演唱能力驚人,不輸現今樂壇一線歌手,演唱技巧與聲音既黑又藍,能完美呈現爵士樂最源頭的音樂精神,絕對是全球樂壇即將發光閃耀的黑珍珠,樂迷們千萬不要錯過這位即將大紅,未來可能一票難求的天才型女歌手現場演出, 另外有場演出組合是高手雲集但需特別劃重點提醒,以免一閃神跳過。八月廿六日聯合海內外中生代高手們合體組成「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這場由林肯中心首席小號手麥可.摩斯曼(Michael Mossman)負責編作曲,邀請到安東尼歐.哈特(Antonio Hart)、楊曉恩、李承育、魏廣晧等銅管樂器好手,與曾獲得金曲獎

文字|游維如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竺定誼 不「斜槓」且專情地 說自己的話

在竺定誼自己的描述裡,他其實沒有「應該要」、「一定要」做演員的想法,但相較於近年許多人的「斜槓」狀態,他其實是很「專情」的!在每個製作裡面,他都試著全心投入、專注在自己的表演工作裡,「我在每個地方好像都是很安分守己地在做我當下面對的事情。」但會讓他感到徬徨的,反而是成為職業演員後,關於演出的內容:「最近也會質疑說,到了這個年紀、有了這些經驗,我到底該做什麼。」

文字|陳茂康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合唱指揮暨作曲家

松下耕 讓歌聲響起 飛越世間藩籬

他曾因被老師否定音樂才華,離開專業音樂學習之路,但終在合唱團中重新找回學習音樂的快樂;他透過重新編寫日本名謠,將日本民族的共同記憶,藉著歌聲讓世界上更多人知道他是松下耕,是國際知名的合唱指揮,也是優秀的合唱音樂作曲家,曾與台灣多個合唱團合作過的他,近期更接下拉縴人男聲合唱團的藝術總監一職,與台灣的情誼更形緊密,令人期待能讓他們合作唱出的悠揚歌聲,穿越世界上的所有藩籬。

文字|劉馬利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假聲男高音

安德瑞斯.修爾 重溫莎士比亞時代的美麗與哀愁

斯文帥氣的外型,悠揚溫潤的嗓音,德國假聲男高音安德瑞斯.修爾的演出讓許多古樂迷心醉不已。將於六月中與有廿五年默契的搭檔魯特琴琴演奏家卡拉馬佐夫訪台,修爾將帶來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藝術歌曲與民謠,淡淡的英式憂鬱,將讓樂迷有不一樣的古樂體驗。時間是讓生命醞釀醇香的重要因素,藝術亦然,在修爾的心中,音樂或者藝術,擁有一種昇華人心的力量,他期待藉著音樂,讓人能省思在自己的人生中投資「時間」的重要性,以蛻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文字|邱秀穎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瓦旦.督喜 在「跳舞那個地方」翻傳統的土

從小在部落生活,後來才到台北居住、成長、念書,編舞家瓦旦.督喜因為高中時觀賞「原舞者」的演出被觸動,大學就加入舞團,踏上回部落田調創作的路。成立TAI身體劇場後,瓦旦帶著各族來的成員住在花蓮,學習、沉浸在部落生活中,他認為要做的是對傳統的重新論述,「很像在翻土,把找到的一層層翻上來,看能否從部落的傳統長出身體的可能。我們的排練就是在勞動、在翻土。」

文字|周伶芝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香港編舞家

黃大徽 舞蹈範式的轉移 讓他終於被看見

出身「進念.二十面體」的黃大徽卅年來對身體論述和使用的關注從未動搖,但他在香港一直被視為屬於「戲劇界」,直到近年香港對舞蹈的想像有了更多參照,「舞蹈界」才開始正視他的創作。黃大徽的舞台身體,正好體現了香港舞蹈邊界的移動過程。他以自己的生命不斷地與這邊界協商,在行動之中讓協商的痕跡累積成自己的世界觀。

文字|李海燕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台灣樂界巨人 陳秋盛

當消息傳來,我們才開始回顧那個美好又無可複製的年代。 說曲目,演奏可從巴洛克、廿世紀當代樂曲。 說形式,可從歌劇到台灣作曲家最新創作。 說創舉,首先將歌劇推向戶外舞台。 說巡演,足跡踏遍美國、新加坡、香港、韓國、菲律賓、俄羅斯和法國 說客席,執棒英國皇家愛樂、莫斯科愛樂、新日本愛樂、日本 NHK、布拉格國立歌劇院、蘇聯愛樂、捷克國家廣播、匈牙利國家廣播、俄羅斯聖彼得堡愛樂(前列寧格勒愛樂)等。 要說今日交響樂團有什麼成績,在當年他一人通通到位。這些榮耀屬於台灣,也都是他一手開墾拓荒。 感念這位台灣音樂產業的推手,在這位巨人辭世之際,我們不涕淚,謹用點點滴滴的文字,記下滿懷在胸的感謝。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與陳秋盛老師的音樂情緣

陳老師對指揮技術的領悟之深,勝過任何一位我認識的國外教授,而他能以最簡易傳神的形容,一針見血地讓人立刻了解事務的本質,記得第一堂課我就表達自己不善言辭,怕是不適合當指揮,他說:「指揮是靠手說話,不是靠嘴巴。」他也形容:「指揮樂團如同騎馬跳欄杆,是馬跳,不是你跳,但是你得使牠跳。」

文字|呂紹嘉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一位令人敬重的師長

陳老師在排練時是個相當嚴肅並且霸氣十足的音樂家,在舞台上則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指揮家,每次看他指揮,總是不自覺地令人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看著他指揮時動作小小的,但是情感卻無限放大,好像世界就在他的手中千變萬化。而義大利歌劇更是陳老師的拿手絕活,深刻且內斂的情感,掌握呼吸的脈絡,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文字|姜智譯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以色列指揮家

殷巴爾 不斷尋找意義 滋養強韌靈魂

「馬勒的音樂深刻地寫出了生命是由喜悅、挫折、希望、恐懼等各種好的、不好的事融合在一起的狀態,然後又在其中注入不斷掙扎與奮鬥的精神,試圖為人類找出活著的力量與意義。」以色列指揮家殷巴爾覺得詮釋馬勒的關鍵之一,即在於演出者是否能感受與面對這種內在衝突。而不斷尋找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讓殷巴爾始終與音樂作品共振著,「我覺得好的演出就是要不斷去尋找、探勘、確認作曲家的意圖。」

文字|吳毓庭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編舞家

普雷祖卡 以畫入夢的奇幻旅程

繼二○一五年的《一千零一深夜》,普雷祖卡現代芭蕾舞團又將帶著同為東方題材的《壁畫》訪台。常以文本入舞的普雷祖卡表示:「文本不僅賦予作品一種戲劇結構,也讓創作者用不同的角度去檢視自己的編舞風格。」而在《壁畫》的改編上,他說:「故事中的人物穿越一幅畫,來到如夢似幻的彼岸,幾乎就像是現代人透過螢幕深入影像世界、沉浸在虛擬空間之中。這部短篇故事不但勾勒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也使現代人想起眼前的現實。」

文字|王世偉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何康國 為每一個缺口 冒險挑戰

曾任國內三大公部門交響樂團副團長,身兼學術研究者、藝術教育者、節目製作人等多元身分的何康國,於二月份接下了懸缺多時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重任。他說自己是一個喜歡衝鋒陷陣的人,「在人生過程中,只要發現有些缺口,就會想要冒險去突破它!」回看他的人生歷程,著實印證了他溫文儒雅外表下,有一個不畏挑戰的靈魂,他期待北市交能夠結合在地連結,回溯人文歷史,結合不同的藝術領域、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文字|李秋玫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女高音

迪.妮絲 為你我而唱的歌劇女伶

生於澳洲、在美國學習與發展歌唱事業的迪.妮絲,是難以用單一頭銜形容的女高音,她以優異天賦征服歌劇舞台,卻也曾以主持人身分獲得艾美獎最佳兒少系列節目獎項,還參與過電影《人魔》;從小螢幕到大銀幕,從大銀幕再到鏡框舞台,迪.妮絲每一步都帶著這樣的信念:「我深深覺得,音樂家有義務要讓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夠觸及與感染大眾。」

文字|吳毓庭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紙風車劇團編導暨副團長

林于竣 「不」堅持 一切都為了演出

從求學時期的留級生,到在劇場裡找到自己揮灑的所在,被稱為「小開導演」的林于竣從大學就加入綠光劇團,後參與紙風車劇團,擔任過多樣職務,編導演皆勝任。他強調自己都在做中學,一再強調舞台呈現的成就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所有的修改、意見都是以演出為依歸,這樣的態度,與其說是他在劇場裡廿餘年的「堅持」,或許應該說是「不」堅持。

文字|陳茂康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指揮

金承志 將普通的歌 唱出一道彩虹

彩虹合唱團以別具特色的戲謔歌曲與活潑演出在中國爆紅,其魅力也將在四月親臨台北。該團靈魂人物、指揮金承志也如該團演出風格一樣古靈精怪,「從小就惹怒了全世界了!」他說自己是因為「人」才愛上合唱,致力於打造忠實反映生活、不矯揉做作的作品,「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普通的日子裡,做普通的音樂、唱這些普通的歌。」但他們卻把普通的歌,唱成了一道炫麗的彩虹。

文字|李秋玫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加拿大DJ

無尾熊小子 刷碟、塗鴉、配樂 說故事創意無限

唱盤藝術家、音樂製作人、圖像小說家這些身分都屬於「無尾熊小子」,雖然大學念的是教育,但早早就投入創作,透過不同的形式現場刷碟、寫作電影配樂、創作圖像小說,為大家「說故事」。他說:「不論是在製作唱片或圖像小說等等,其實我只是喜歡用自己的創意跟大家講故事、抒發自己的感想。」改編自其小說作品的表演《機器人情歌》,結合現場音樂與偶戲電影製作,將讓我們看到無尾熊小子的鮮活創意。

文字|劉馬利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

簡珮如 我要做的事情,都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簡珮如追尋自我的舞蹈之路沒有太多曲折迷惘的過程,甚至可以說是筆直得沒有任何岔路。五歲學舞,廿三歲隻身赴美,在競爭激烈的紐約舞壇打拼逾十年,從不愛說話的社交障礙者到繼許芳宜之後、成為第二位跳進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的台灣舞者,奪獎無數,被紐約舞評家譽為「瑪莎.葛蘭姆的化身」,她只淡淡地說:「我喜歡挑戰。我要做的事情,拼也好,忍也好,我都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文字|張慧慧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給親愛的孟若,那些說與不說的故事

王嘉明 ╳ 李維菁

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王嘉明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的作品篇名《親愛的人生》作為演出名稱,他計畫改編孟若,將幾個不同的短篇故事,串接、混揉成一個晚上的演出,那將會是什麼景象呢?於是,我們邀請將孟若稱為「最鍾愛作家」的李維菁,與王嘉明一同聊聊,在深究孟若、改編重寫的路程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給孟若迷的小叮嚀,以及如何在字間行外,讀出那些她選擇不說的事。

文字|陳茂康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崔台鎬 極具存在感的綠葉 自認無聊的老靈魂

當年抱著星夢踏上舞台,現在卻踏上以劇場為主的演員之路,崔台鎬每回演出未必是主角,但在舞台上恰如其分的存在感,卻令人印象深刻。朋友說他長相嫩,但個性老,如果硬要幫自己貼上標籤,他首選「無聊」,是他對自己生活狀態和心境的直觀點評。他不輕忽自己在台上丟出的任何訊息,「有時你隨意增添一個小笑點、小台詞,都會影響整個作品的完整。」相較於個人表現,他更重視作品的傳達與溝通,尊重每個作品的使命。

文字|陶維均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的「歌劇教父」

曾道雄 歌劇 是他肩上的信仰

聲樂家、歌劇導演、劇作家、作曲家都是曾道雄的頭銜,他是國家文藝獎得主,也是台灣歌劇藝術發展的幕後推手。數十年來,他致力於音樂教育與培育工作,以紮實的中西文化底蘊為這塊土地耕耘,至今在國內外首演的歌劇已逾四十齣。雖然年近耄耋,他的創作力卻愈來愈旺,去年執導《月亮》與《浮士德》,一開年又要推出《馬克白》,為推展歌劇,他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正如他所說的:「歌劇對我來講近乎宗教!」

文字|李秋玫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傑夫.索貝爾 在荒誕悖論中,尋找昇華的力量

五歲時,傑夫.索貝爾曾立下誓言要成為一名魔術師,雖然長大後變成了劇場工作者,但在他的作品裡,依然隨處可見魔術的影子,「我從魔術師變成一名演員,而現在是個小丑。」曾在賈克.樂寇戲劇學校接受的訓練,奠定了他肢體劇場與小丑表演的基礎。即將來台演出作品《斷捨離的物件習題》的索貝爾,將透過與大小紙箱中各種物件的互動,探索在荒謬中的昇華能量,從詩意非寫實的劇場性中找出最貼近人性的複雜情感。

文字|杜凱捷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瑞典指揮大師

布隆斯泰特 我演奏,是因為我喜歡這些音樂

雖屆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鑠,風塵僕僕於世界各地這就是指揮大師布隆斯泰特,始終不懈,以令人驚嘆的體力與熱力,散播美好的音樂。擁有古典音樂的高深造詣,他更樂於與樂迷分享,他說:「我演奏是因為我自己喜歡這些音樂,所以我會儘可能地讓我的聽眾喜歡這些音樂。」睽違十二年,他將再度率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造訪台灣,為台灣樂迷帶來精湛樂章。

文字|蔡永凱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