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到甲土,才知土好食。」
從小生長於西螺福興宮一帶,編舞家林宜瑾從個人的文化經驗出發,延續多年來透過田調尋找身體的探索路徑,回歸土地的溫度跟氣味,在深耕「『ㄢˋ』身體」的路上,開啟與北管樂飛天鑽地的碰撞和對話。
循著北管南北喧嘩,《吃土》將敲響通達天地的意識和能量,喚醒你我身體的根,吃土的人生。
林宜瑾《吃土》
本節目獲108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專案補助-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創意節目前期展演計畫補助
人物小檔案
藉由長期深入貼近自身的文化進行田野調查,培養自己編舞的視野。透過在地文化、語言、飲食、環境、社會歷史等背景看見身體運動的本質,而能不分科班/業餘和同一群舞者合作多年,共同思考身體身為靈魂的載具,我們要如何舞蹈,如何創造,開啟長期的研究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