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演員
顧寶明 走在喜劇與悲劇的中間
很多人都是看著顧寶明演的喜劇長大的,他不過於戲劇化的喜劇特質,詮釋小人物的悲與喜,特別動人。曾經為了逃避父親的期望而想去跑船,後來卻因緣際會走上戲劇這條路,當年,在父親期望的眼神下,顧寶明看見自己性格上的扭曲與荒謬,走上了喜劇這條路,「因為荒謬,我看見:快樂的背後,不全然只有快樂。歡笑中也有悲傷,而悲傷自有來處。」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 把從劇場體會到的給出去
一九九○年代時,他是台灣前衛小劇場團體「臨界點劇象錄」的主力成員,與傳奇導演田啟元一起創作,也在田啟元因病過世後,撐起劇團繼續走下去。曾經離開劇場,溫吉興再回來則是與昔日臨界點老友一起創立了「小劇場學校」,讓想學習的演員有地方去「學」,讓學生透過與擁有十幾年經驗的講師共度課堂,不僅學習他們的劇場技術,也體會他們對劇場的態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除了變成蟲,可還有其他選擇?
吳興國抽絲剝繭,逐漸理清《蛻變》的脈絡,以東方寫意的六個夢:〈夢〉、〈醒〉、〈門〉、〈愛〉、〈禁〉、〈飛〉,解構再重組隱身在怪蟲身體裡的卡夫卡。戲裡,吳興國變身為葛里戈、蟲、母親、父親、妹妹、情人、卡夫卡,再回到「吳興國」的原型,這齣戲不只是卡夫卡的夢,也是吳興國的狂想與吶喊。
-
特別企畫 Feature
魅力無邊卡夫卡 劇場粉絲說狂想
卡夫卡的小說轉化劇場的魅力,已從國際舞台上大大小小的製作得到驗證,而在台灣表演藝術界也有不少卡夫卡粉絲,甚至可說,卡夫卡是他們對劇場想像的起點!本刊特地訪問了黎煥雄、羅文瑾與高俊耀三位「代表」,一談他們與卡夫卡如何解下不解緣,他們又想(或已經)如何把卡夫卡搬上舞台。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凝視歷史,檢視生命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時間: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曉雄 五感樂活
客人踏進張曉雄家門,聽到的第一句問候通常是「我家不好找吧?」喜歡清幽環境,不想推開門窗就看到鄰居在做什麼,張曉雄在北藝大後山上找到了現在的居所,對面是基督學院,遠眺則是觀音山群,「往窗外一看,兩個信仰就這樣接在一起了。」他笑說。 「朋友常說我很極端,不是一直在家宅,就是一直在飛。」家人都還在澳洲,加上不定期的交流或講座,出國是家常便飯,回來除了排練上課,幾乎都待在家裡,「有時候早上有課,晚上排練,中間的空檔我還是會回家休息。」 打通原本的主臥室,客廳甚至比某些排練場還來得大,全都是古意盎然的原木傢俱,其中點綴幾朵百合或蘭花。採訪這天,才剛認識沒寒暄幾句,他便問起吃飽了沒?要來碗麵嗎?光是看舞者在料理台上切菜下油起鍋擺盤,手法步伐如同一場即興舞作,當然不客氣地回答來一碗吧。他走進廚房,指指桌邊說他做菜只需要這三罐,醬油、鹽、醋,有時候加一點自製雞油,幾顆辣椒。邊說邊做,不出十分鐘,我手上多了碗雪菜肉絲麵,坐在客廳長椅一邊喝茶,一邊聊起他的平日生活。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編導
何應豐 細火慢燉 就是「不急」
作為香港第一代的獨立劇場工作者,何應豐一路走來,始終站在邊緣位置,以不疾不徐、不刻意設定目標的腳步,在劇場中思索、創作。他理想中的「完全劇場」,演員及幕後設計群,從排戲的第一天就應該完全投入。他認為,導演不是獨裁者,而是要挖掘出不同人的生命經驗融合在一起。當然,有人說這個理想是個不存在於現實的烏托邦,但何應豐依然「不急」,在他的「烏托邦」裡細火慢燉每一個作品。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王世緯 百變妖姬「獨」步舞台
台上的她,妖豔、鬼魅,台下的她,陽光、開朗這就是王世緯,觀眾眼中的舞台「百變妖姬」。像團火的她,對生命無畏、充滿好奇,身體總是先行於思考,走上演員之路順理成章,也以精湛的獨角戲表演站穩舞台。她說:「當演員很幸福,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未來能一直演下去,不管到了幾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把空間穿上身的服裝「演出」
身體空間、服裝結構,是角八惠最主要的關注焦點。深受建築影響的她,熱中於從服裝延伸城市概念,再由城市回饋到對服裝的想法,甚至嘗試將室內設計的平面圖,融合、運用到服裝設計草圖當中。比起「針對戲劇、舞蹈的服裝設計」,她更常思考建築思維之於服裝設計的對應。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穿透當代情境 犀利重詮經典
致力於「國際前衛劇場交流」與「跨文化表演藝術製作」的牯嶺街小劇場,今年的製作集合台北、巴黎、釜山、北京跨國創作團隊與劇場人,以希臘悲劇為命題,共同面對經典原著重新詮釋的工程,推出由法國導演克萊德.夏波和資深劇場人王墨林分別執導的《又一個,米蒂亞》與《安蒂岡妮》。企圖穿透當代情境來對希臘悲劇進行解讀,並在跨文化團隊的激盪過程中,催生更豐厚的意義。
-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暨影劇編導
王小棣 再續未竟的劇場夢
說起王小棣,大家就會想起她的影劇作品如《大醫院小醫師》、《赴宴》、《波麗士大人》,還有最近在文林苑都更案、華隆罷工、大埔事件等現場聲援的身影。但資深些的劇場觀眾,應該也不會忘了她經營的「民心劇場」,曾經推出不少實驗性劇作,也培養出蔡明亮、李小平等現在響噹噹的導演暌違劇場剛好廿年,王小棣回來了,在兩廳院的邀約下,以與京劇小天后黃宇琳合作的獨角戲《丈夫的一千零一夜》重返劇場,她還是忘不了「心目中理想的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瘋狂後的極致 寂靜下的深思
比利時的現代舞,對台灣觀眾並不陌生,除了訪台多次的終極舞團,還有以《斷章取藝獻給碧娜》、《梔子花》備受台灣觀眾喜愛的比利時當代舞團,另還有以極簡舞作Rain讓大家驚豔的羅莎舞團他們的舞作,或以狂暴的身體展現強大衝突張力,或以變形的身體幽默應對生命沉重話題,或以優美流動的身體探尋宇宙秩序自然不拘的跨界創作,讓比利時的舞蹈風景分外動人!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李國修 1955.12.30~2013.7.2
年表 1955 出生於台北 1971 就讀世界新專廣播電視科 1974 在學校話劇社展開戲劇生涯 1980 演出耕莘實驗劇團(即蘭陵劇坊前身)《新春歌謠音樂會》。 演出蘭陵劇坊《荷珠新配》趙旺一角,表現備受好評。 進入中華電視台,參與《綜藝一百》演出 1983 演出蘭陵劇坊《演員實驗教室》、《冷板凳》。 1984 演出蘭陵劇坊《摘星》,同年與賴聲川、李立群三人成立表演工作坊。 1985 演出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1986 成立「屏風表演班」 1987 導演屏風表演班創團作《1812與某種演出》實驗,隨後於一年內編導《婚前信行 為》、《三人行不行Ⅰ》、《傳與本記》、《民國76備忘錄》等作。 演出表演工作坊《圓環物語》。 1988 編導《西出陽關》、《沒有我的戲》、《三人行不行Ⅱ-城市之慌》。 <p style="margin-left: 27.0pt;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差異共振的劇場旅程
此次澳門藝術節中「台」味濃厚,不是台灣表演團隊應邀呈現在台灣的製作,而是邀請台灣導演與演員,與在地劇場工作者合作,共同鋪展一場互相撞擊激盪的劇場之旅。包含王墨林與澳門演員的《長夜漫漫路迢迢》,高俊耀、鄭尹真、王肇陽參與的《大世界娛樂場》與馬汀尼執導澳門青年劇團的莎劇《冬天的故事》,這樣的過程,為兩地劇場工作者帶來怎樣的體驗與思索,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小丑演員暨劇場導演
季.拉馮斯 從通俗人生提煉荒謬真實
從事小丑表演與教學已有廿五年之久的季.拉馮斯,曾數次應邀來台開設小丑表演工作坊,卻在看台灣電視裡的通俗連續劇時找到靈感,將與沙丁龐客劇團合作他在台灣的第一個創作《美麗人生》,以通俗劇的形式勾勒故事的傳承意義,讓年輕世代詮釋上一代的歷史,以小丑表達身體的處境。
-
焦點專題 Focus 假聲男高音
李文智 陽剛鬚眉 繞梁傳美聲
聲樂家李文智的人生,就跟他的外型與歌聲,頗多「反差」之處。說話時低沉有力,外表粗獷陽剛,唱歌卻能展現無瑕童聲;從未認真學音樂,卻誤打誤撞走上聲樂之路;功課吊車尾,卻在只懂英文字母的狀況下赴美讀書,一路念到博士班人生如此奇妙,李文智也笑著說:「上帝有在照顧!」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缺一劇團
LAB「研發」 從小開始
作為七年級生代表劇團之一,三缺一劇團的特色是作品品質穩定,超過一年的製作期,讓作品成熟度提高,也讓作品的生命得已延續;而有了排練場之後,成員更著重「研發」,進排練場不只是為了排戲,而是訓練、討論、激盪,讓創作能量持續累積。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再現劇團
三十而立 「秘密基地」再出發
成立迄今不過五年,與別團不同的是,「再現劇團」一開始就從場地經營出發,五年來累積了年輕劇團少有的場地營運經驗值。有自己的劇場自是讓人充滿了許多想像,但落於現實,卻也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讓人回頭自問劇團存在的目的。於是再現劇團去年底讓「藝術工場」熄燈落幕,「休眠,是為了凝聚更大的能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再拒劇團
絕對「不成熟」 時時自問初衷
全名「再一次拒絕長大」的「再拒劇團」,創作關懷就跟團名一樣,堅持不走「成熟」的主流路線,始終在少無人跡之處停步探索。主要成員黃思農說:「我們團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團員都有點社會適應不良。」做戲時相互批判,不斷質疑初衷何在,「在再拒,永遠都必須確認自己做戲的慾望是純粹的,劇團職業化好像會把這種精神消耗掉。」
-
特別企畫 Feature 風格涉
極致玩票 玩成一「團」
成員都是剛畢業或還在學的北藝大學生,「風格涉」真的是很年輕卻又很吸睛的劇團,幾檔在臺北藝穗節推出的製作都以獨特風格贏得好評,也讓劇團從學生玩票性質漸漸發展到打算正式立案成團。主力創作者李銘宸期許風格涉不要只做劇場,也不要只有他一個人創作,「可以去做衣服、拍電影,什麼都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