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戲劇
暗夜.金枝.胡撇仔
金枝演社去年底在夜市、廟口演出「台灣胡撇仔戲」Taiwan Opera,形式上的熱鬧、混雜,內容上的新鮮、曖昧,讓觀衆有著不同的反應與回響。「但是,我們對他的期望更高一些。」
-
舞蹈
另外一種「新世代」的組合
編舞者們對此次舞展的主題「身體?誰的?」提供不同層面的思考和創作的角度,經由他們感性與理性的內在經驗,呈現在特殊舞蹈語言和風格裡,以傳達他/她體會和體悟的生活經驗,以及作品的重要意涵。
-
十年演藝
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驀然回首,國內小型舞團已走了十年。從草創期到舞上國際大舞台,不但尋獲自己的風格,更得到觀衆的靑睞。路途雖艱辛,如今想起,卻回味無窮。
-
回想與回響 Echo
巨星隕落懷曹禺
曹禺在去年底過世了,曾寫過《曹禺劇作論》的田本相,寫下了他親炙大師過程中的點滴心情。其中談到曹禺自述《王佐斷臂》故事的啓示:「明白了,人也殘廢了,大好的光陰也浪費了。」更是令人低迴不已。
-
回想與回響 Echo
五淨過台灣
挾金獎及與國光聯演而登台表演的五位大陸知名淨角,各個金身打造,而都有裘派以情帶腔的特色。尙長榮工架聲腔雙全,夠勁;孟廣祿在裘腔中吐露個人天份,夠透;李欣裘腔最濃,夠味;宋昌林以再傳弟子唱出裘腔之美。而現今堪稱淨行大老的景榮慶,卻是以六十年舞台藝術所積澱的穩,帶來不同時代的花臉藝術。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一種「舞蹈家」的母題,兩種舞蹈敍述的結構
治史的用意不外乎讓後人更了解歷史,至於舞蹈史,其中最需要瞭解的知識,可能就屬舞蹈家的生命歷程。去年十一月間相繼來台的澳洲藝術家舞團與法國諾曼第國立編舞中心,即分別以《四代》與《告別》,在同一「舞蹈家」母題上,引發對各自國度的歷史、不同認識方式的感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感知的品質,比藝術本身來得重要
素樂作曲大師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去年年底受邀來台。除了國家音樂廳的獨奏會以外,格拉斯還和盧炎、曾興魁、楊聰賢、鍾明德、王墨林等國內音樂界及劇場界人士,舉行了一場面對面座談。會上,格拉斯提到了他對創作、劇場、及音樂風格的看法。其中有許多意見雋永而充滿智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素樂─極簡主義─極限主義─低限音樂
Minimal Music的產生其實和Minimal藝術、Minimal舞蹈有很密切的關係,它們追求的都是客觀的藝術,結構爲其中的要件。強調的是沒有主觀的訴求。因此,在音樂裡,被強調的是不帶感情、不起波瀾,但卻也不是一成不變,它的方法是在長時間的不斷的重復中做細微的變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節目分析
ㄧ、兩廳院自製/外製節目分配 日期 (年/月) 自製 (場次及百分比) 外租 (場次及百分比) 總數 (場次及百分比) 92/7〜93/6 324(46%) 386(54%) 710(100%) 93/7〜94/6 304(42%) 422(58%) <p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起之前
每天能與心目中的藝術家偶像面對面一起工作,相信是人人羡慕的,但是半夜接機,演出前恐出紕漏的壓力,卻是一般人難以想像。兩廳院十年來幕後的精采故事一點也不輸給台上的演出
-
舞蹈
克難的饗宴,堅持的熱情
台北芭蕾舞團去年十一月起,便開始「芭蕾饗宴」一系列的巡迴演出,最令人動容的,是看見許多已經進入社會的舞蹈專業學校畢業生,在薪水微薄的情況下,依然在舞蹈界中,秉持原有的熱情,努力不懈,忠於所愛。
-
回想與回響 Echo
《京戲啓示錄》啓示了什麼?
屛風表演班的《京戲啓示錄》演出後,大家都認爲表露了作者李國修的眞感情,技術上也超越了屛風以前的作品。但是,《京戲啓示錄》眞的隱晦難解嗎?恐怕未必吧!
-
回憶與悼念
曹禺之死:打上一個句點,留下許多問號
大陸最知名的劇作家、戲劇敎育者曹禺,以八十六歲的高齡安詳逝去。《雷雨》、《原野》、《日出》及《北京人》等知名劇作,都出自曹禹之手。晚年曾一再表示「我不相信話劇是『夕陽藝術』」的曹禺,同時也是中國及世界劇壇一致推崇的中國話劇先驅。
-
導演劇場
演員/觀衆/空間/果托夫斯基
不要跟我說「悲傷」、「痛苦」、「狂喜」這些都只是主觀的、情感上的形容詞。惟有透過客觀(objective)、精準的「肢體動作」,觀衆才會接收到台上演員的演出。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準備》
-
舞蹈
《黑洞》的抽象與具象
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
舞蹈
大胆突破而創新
從普雷祖卡三首舞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後現代肢體語彙,及不同劇場元素廣泛被探索出來。舞者雖然擁有精湛的古典芭蕾技巧,却不侷限在某一種固定的身體律動中。
-
舞蹈
一場無言劇、散文詩
整晚演出的四個段落看似獨立,但因著相互間肢體上的相似,或是動作元素的重複使用,甚至是編舞者對某些語彙的偏好,就有了彼此間的關連, 整個看起來可以說是一齣四幕段落體的無言劇。
-
戲劇
《京劇啓示錄》啓示京劇錄
京劇或其他形式傳統戲劇中的一段唱腔、一個身段,都可以成爲濃濃的鄕愁,在這歷史經驗與記憶中,往往還混雜了許多像是政治介入或戲劇庸俗化等的不堪。無論多麼不堪,如果我們無法面對,鄕愁只會成爲愚蠢的情緒,無法化成生命的智慧,李國修經過十載努力,終於在舞台上參悟了舞台與生活間詭譎的互動。
-
戲劇
《京劇啓示錄》:起士在哪裡?
《京劇啓示錄》在建構小我意識(而不是「大我」:族群融合的台灣人)的趨勢中,所帶給我們的路線是極其可貴的一條路線,尤其相對於某些把「台灣史」掛在嘴邊的作品來說,《京劇啓示錄》顯得可愛多了。
-
戲劇
《京戲啓示錄》:屛風與過去的自我對話
屛風表演班十週年大戲《京戲啓示錄》,以戲中戲的形式將劇團經營的點滴、中國近(當)代史、京戲的沒落波折呈現出來。《京》劇形式與內容的交錯,恰好呈現出屛風過去與現在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