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鑠齊
-
舞蹈
我,我們,還有光
在沒有語言和文字的協助下,仍然能夠讓欣賞者感到趣味,這支舞就是讓人看了會回味的作品。雖然沒有滿滿的票房、震天的掌聲,但是《分身錯置》一幕幕畫面令人「視覺暫留」。
-
回想與回響 Echo
傳唱於故事裡的希望
為了能把「前衛」與「通俗」這兩個狀似南轅北轍的槪念冶於一爐,楊維克劇團一方面積極建構團方與外界間綿密的聯繫網路和暢通的對話機制,藉以掌握藝術風潮的走向,刺激劇團在創作、營運上的穩定成長;另方面則回歸到教育層面,透過相關的推廣、研習活動,來做系統性的戲劇扎根工作。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芭蕾舞者──美國芭蕾舞團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且讓明星歸明星
如今,生產歌仔戲明星的機制已經消失,台灣不可能再有第二個「楊麗花」。如果後來者不能認清楊麗花成名的時代背景因素,仍嚮往影視明星的風光,那麼,歌仔戲將隨本土熱的消退而漸入死寂。
-
回想與回響 Echo
「異色蓮想」與「意識聯想」
年代久遠的民族舞蹈有一定保存的重要,但更有重新發展的必要,二者應兼而顧之,一旦執著不化,則藝術空間也將減縮。若只是傳承而不發展,可能連傳承都會出問題。
-
舞蹈
看臉在跳舞
整套節目兼顧了創意和文化呈現,有編舞者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的描述,而空間、燈光和音樂等劇場元素也融入表演,增添作品視覺效果。
-
舞蹈
名實相符的巨星之夜
在景氣低迷的這段時間,美國芭蕾舞團世界知名的聲譽,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掀起了漣漪。幾支橫跨不同世代的舞作,展現ABT的多樣面貌,拓展了台灣觀衆欣賞芭蕾的領域。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海洋四重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體制外的諍言
這群或曾參與官方或民間各種規畫會議、或曾提供教學經驗的民間教育工作者,從藝術教育活動的經驗出發,提出對國教新制的看法,或可作為日後實際施行之參考座標。
-
愛戲一族
懷夢歌舞的少年維特們
因為以年輕人為取向,新世代劇團的歌舞劇強調的是流行性的音樂和街舞;這次《帶我飛翔》的歌舞份量要比創團作增加許多,於是,練習歌舞成了每天行程的重頭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空氣中學習
近十年來在民間多位教育工作者努力推動下,以迥異於政府的體制外觀點興學,開創出一股新的教學觀念和力量。教育部在研擬九年一貫課程時,也曾借助其教學及課程規畫的經驗。在這些學校裡,藝術教育不是一門單獨的課,而是如空氣般隨處存在且自然。
-
音樂
在山水之間,在桃源之境
若說這次海洋四重奏整體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那麼凱特爾的功勞實是要佔另一大部分。他的演奏時而恬靜的鄕村風格,時而又冷凝如冰雪天地裡的滴露,晶瑩而透明;更重要的是,凱特爾總是適時地知道,在襯托其他團員時收斂表現,該自己獨當一面時,更不會有任何遲疑地傾神投入。
-
名家訪談
做戲成癮,全憑頓悟
擔任北京京劇院《宰相劉羅鍋》總導演的林兆華,曾多次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合作,以《絶對信號》等作品震驚了大陸劇壇,被視為大陸小劇場的拓荒先鋒。在訪談中,林兆華除述及此次《宰相劉羅鍋》的創作心得外,並淺談多年來從事戲劇導演工作的體會。
-
舞蹈
電腦推算下的太極「氣」韻
舞者出身的余金文,善於運用新科技的特質,肢體不但展現了爆發力、彈性和延展度,還凸顯出他在情緒張力及融合不同文化肢體方面的努力。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
台前幕後
傾聽身體的聲音
從一九九三年嬰兒油第一次在舞台上發光,接下來《奧林匹克》、《油畫》、《草履蟲之歌》,到去年舞團十五週年慶發表的《黑潮》──幾乎集嬰兒油舞蹈動作之大成,強調「身體自會告訴你什麼」的劉紹爐希望突破標題的限制,挖掘自我的境界,引動當下的精神力量。
-
現象視察
併購之必然?獨立之必要?
WW是近年來在歐陸經營得相當出色的獨立廠牌,它的前身JMT,曾有多次與主流唱片交手的紀錄。在面對全球化的合併風潮、MP3的興起等,德國籍的唱片總監史蒂芬.溫特特別接受本刊專訪,表達了對於未來唱片工業的看法。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世界的舞蹈潮流裡尋求自身的認同
回首舞蹈史二十世紀培養了許多舞蹈家,他們在世界各地不斷尋求足以代表自身文化的風格與特色。從「現代舞」的誕生、芭蕾舞的改革、流行舞步的變遷,甚至到非西方國家中傳統舞蹈的傳承,這一切的興起與沒落,隨著二十世紀社會的文化變遷而不斷修飾。
-
非演評
褪去華麗詞語的自由心靈
蒙克與布烈曼都擁有一顆開闊的心靈,自由地穿梭在音樂、劇場、電影中。儘管蒙克的創作結合多種媒材,但是核心仍然在於人聲。十五年來的佛教信仰對她而言,使她更關注於探索人類共通的内在精神世界。就像是《面向北方》中的不發一語,卻令觀者感受到從寧靜中邁向内在天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