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身錯置》這支極抽象舞蹈視覺重心是兩位表演者的肢體對話。(林鑠齊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我,我們,還有光

林原上與安娜.雨貝《分身錯置》

在沒有語言和文字的協助下,仍然能夠讓欣賞者感到趣味,這支舞就是讓人看了會回味的作品。雖然沒有滿滿的票房、震天的掌聲,但是《分身錯置》一幕幕畫面令人「視覺暫留」。

在沒有語言和文字的協助下,仍然能夠讓欣賞者感到趣味,這支舞就是讓人看了會回味的作品。雖然沒有滿滿的票房、震天的掌聲,但是《分身錯置》一幕幕畫面令人「視覺暫留」。

林原上與安娜.雨貝《分身錯置》

11月4、5日

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不同肢體質感及特色,是舞蹈吸引人之處

在舞蹈表演愈來愈少肢體探索的潮流下,即便是一場沒有多元舞台設計的純粹肢體展現,都能夠一解愛舞觀衆視覺上的飢渴。旅居法國多年的林原上和來自瑞士的安娜.雨貝(Anna Huber)一起呈現雙人舞蹈演出《分身錯置》,舞台上沒有太多矯飾的佈景或道具,簡單的燈光搭配純淨且多樣化的肢體動作,舞蹈回歸身體層面,節目好看。

《分身錯置》來台以前已經在歐陸巡演過,這支極抽象舞蹈視覺重心是兩位表演者的肢體對話。有時候兩人做出對襯的動作,像是合唱般和諧;有時兩人各自表現,呈顯個人對身體律動的概念;偶爾也會來段輪舞,在不同節奏、速率下,表現不同的身體質感。觀衆可以清楚看到兩人的肌理表現、關節運用、身體爆發力、延展性,身體語彙多樣化。

兩個不同文化、身體訓練背景的舞者,表演出不同肢體質感及特色,是舞蹈吸引人之處。整場演出,林原上和安娜的表現力都相當搶眼,卻不失和諧。京劇演員出身的林原上,作品總脫不了東方和禪的概念,這次舞展,他跳脫京劇身體窠臼,融入許多不同的身體元素,甚至在京劇身體語彙上力求延伸,算是他身體的一大突破,也讓觀衆對東方肢體有新視覺。而安娜西方式的身體技巧,在節奏和動作掌握上,既細緻又精準,再加上兩人長期共同編舞,東方意味的身體律動方式也間接融入她的律動中,由身體形象隱約流露出來。

這支舞好看,燈光設計功不可沒

在毫無佈景的情況下,《分身錯置》將兩側翼幕撤除,裸露的側燈及支架讓舞台看起來更加空盪,也增添了舞作實驗效果。儘管如此,並不影響兩人在舞台空間的運用和調度,藉由燈光設計與舞徑流動,整支舞相當程度地涵蓋獨舞、雙人舞及近乎「群舞」的結構,尤其當觀衆的視覺暫留那一刻,彷彿看到台上群舞的畫面。

燈光設計是讓舞蹈迷人的靈魂,雖然整體看起來,舞台燈光只有黑與白、暗和明兩個基調,但是在哈維.蓋瑞(Herve Gary)的設計下,燈光也表演起來。從舞蹈一開始,燈光就扮演著介紹出場人的角色,隨著表演者身體律動和肢體特色,亮著的燈泡,燈光和音樂、舞蹈緊密結合,不僅強化舞台視覺效果,也增加舞者身體線條及動能展現出的美感。此外,蓋瑞在舞台三分之一的位置懸吊著的一盞微弱小燈泡,這盞從頭到尾有著明暗變化的燈,某種程度也在和兩位舞者對話。

除了舞者身體之外,燈光也爲舞蹈空間營造多變的效果,雖然僅僅是兩個人的舞蹈,在燈光設計下,在舞台四個角落切割出四個不同的表演區塊,逆光的使用讓舞台變化更多樣。其實,這支舞好看,燈光設計功不可沒,從舞者臉部的表情、身體的姿態到肢體形象,燈光既扮演輔助的角色,某些時候也像是主角。觀衆很難甶燈光的色彩去觀察舞蹈的情緒,卻可以細看一幕幕燈光所演繹出來不同明暗度的層次,去揣摩全舞的情感,即便是黑與白交融而成的中性調子,明暗之間也能夠道出舞蹈所要傳達的情感。

《分身錯置》原文L'autre et moi,還有一個中文譯名是《彼我不分與此我》,無論是哪一個舞名,對觀衆而言,舞蹈意涵仍然很抽象,這也是現代舞讓大衆不敢親近的原因。不過,相較於其他許多「舞以載道」的作品,這支舞作即便抽離掉編舞者「複雜」的思考,也能獲得肢體視覺享受。

舞蹈是身體藝術表演,在沒有語言和文字的協助下,仍然能夠讓欣賞者感到趣味,這支舞就是讓人看了會回味的作品。好看是觀衆的感覺,雖然沒有滿滿的票房、震天的掌聲,但是一幕幕畫面令人「視覺暫留」。

 

文字|王凌莉  新聞文字工作者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