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侯非胥肢體風格的重點不是動作,而是集體性的能量律動。
舞蹈

直面崩壞的世界 能量迸放的末日狂歡

侯非胥.謝克特《無盡的終章》

作品向來具有有誠實且強烈的自我意識,從不迴避世界當下的大議題,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將於九月份帶來的《無盡的終章》,依然直視當下世界的種種崩壞現象,以《鐵達尼號》和《屍控奇幻旅程》兩部電影為參照意象,在舞台上展現其標誌性的集體性能量律動,鋪展一場讓觀者各自解讀的末日狂歡

文字|林農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讓傳統的今與昔 活在你我眼前

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談「亞太傳統藝術節」

亞太傳統藝術節從二○○○年開辦以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就以民族音樂學者身分參與規劃至今,他指出:「像我們這樣的節慶藝術節其實在世界各地很少!」因為開辦以來,每屆都用心訂定主題,讓參與者與觀眾都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傳統藝術。今年藝術節則以「傳統的堅持與適應」為主題,吳榮順說:「傳統遭受現代的衝擊,是全球共同的問題。但我也發現,許多藝術團體不但能夠保持傳統,同時又能將當代受到的影響完美融合。」

文字|李秋玫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8亞太傳統藝術節節目精選

新朋與舊友:西亞杜讀管與東亞韓樂

今年亞太傳統藝術節以「傳統藝術的堅持與適應」,邀請了六個國家的團隊與台灣團隊共同呈現,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有首次訪台的亞美尼亞杜讀管,這個擁有三千多年歷史、音色悠遠蒼茫又溫暖柔和的樂器,常在電影配樂中帶來特殊情境;另,在韓國傳統農耕生活和祭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農樂」,這次也將由首度訪台的「任實郡筆鋒農樂」演出,加上老朋友韓國國立國樂院也要與臺灣國樂團同台交流。東亞與西亞,傳統與現代,齊聚台灣現場,同獻精采!

文字|李育慈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音樂 親子檔演奏家聯袂訪台

麥斯基三重奏 從心所欲詮釋俄羅斯情懷

年屆七十、深受台灣觀眾喜愛的大提琴家麥斯基,即將在今年的秋季再度來台。這回他連同兒女鋼琴家莉莉與小提琴家薩沙,將演出「俄羅斯音樂」主題,包含了拉赫瑪尼諾夫、蕭斯塔可維奇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透過浪漫、豐沛的情感,詮釋麥斯基個人獨特的俄羅斯情懷。

文字|蔡育昇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戲劇 2018超親密小戲節

邀觀眾五感齊開 走入城區歷史脈動

自前年起改為兩年一度的「超親密小戲節」,今年邀請資深劇場工作者楊淑雯擔綱策展,選擇了具有歷史代表性、也是現今都市發展翻轉點的所在艋舺區、加蚋仔區與林森條通區作為今年的舞台。喜愛參與城市導覽與巷弄街區探索調查的楊淑雯,希望藝術家能更貼近各街區量身打造最適切的演出內容,也針對演出場地特色來邀請藝術家。

文字|陶維均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戲劇 爵士音樂劇《第十二夜》

打造莎翁音樂劇品牌 用歌解決一切事情

台南人劇團製作,呂柏伸導演、柯智豪作曲、趙啟運作詞,改編原著的《第十二夜》爵士音樂劇,將演出背景設定在三、四○年代的上海灘百樂門,以爵士樂為基底,呈現陷入愛河時,眾人的貪、嗔、癡、慢、疑,以現場樂隊搭配唱演俱佳的一票優秀演員,說學逗唱演出每位戀人「當局者迷」的痴狂喜劇。

文字|陶維均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戲曲 酷集劇場《畫皮》、《回身》

回望傳統 解構當下

自二○一五年起,「酷集劇場」逐漸成為新生代藝術家從事戲曲創新的實驗平台。此次將推出由新生代戲曲導演兆欣和台北新劇團團員蔡岳勳、李青鋒等人合作的《畫皮》,及國光劇團武生李佳麒的《回身》。兩個作品的主題風格不盡相同,卻同樣以戲曲演員對自身行當藝術的省察,有意識地將身上的「功」進行拆解、轉化,甚至重新感知與回望。

文字|游富凱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搖滾樂章重詮莫札特 不羈樂聲中釋放自由靈魂

經典法文音樂劇《搖滾莫札特》

即將於十月訪台的法文音樂劇《搖滾莫札特》,可說是打破傳統音樂劇市場的演出框架,將十八世紀古典人物傳記以前衛但保留典雅元素的方式、以流行樂搭配莫札特的作品來呈現,自二○○九年首演就引發廣大回響。從首演就擔綱演出莫札特的男主角米開朗基羅.樂孔特表示「它不是一部闡述莫札特人生故事的音樂劇,它是以莫札特的思想、感受、情感去詮釋自由的搖滾篇章。」

文字|陳姿君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融匯文學與生活 讓人輕鬆享受的影集音樂劇

C MUSICAL與《不讀書俱樂部》

今年,C MUSICAL將二○一四年首演的小品創作《不讀書俱樂部EP.1冬之夢》與一五年續集作品《不讀書俱樂部EP.2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重新搬上舞台,在今年春季與秋季,於水源劇場與新北市藝文中心,讓這部陪伴著C MUSICAL主創團隊走過近五年的起步系列作品,重新於中大型的劇場裡,以更加精緻與縝密的編排,再次帶領觀眾領略生活中俯拾可及的音樂性與幽默。

文字|齊義維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戲劇新訊

《馬爾他的時報鷹》 一個冷硬派偵探的台北故事

私家偵探馬修.史卡德在《八百萬種死法》裡,對委託他尋找旗下女孩的皮條客錢斯如是說:「辦案就應如此,GOYAKOD。」「你說什麼?」「GOYAKOD,意思是:抬起屁股去敲門(Get Off Your Ass and Knock On Doors)。」綜觀全系列作品,馬修正如他自稱那樣,走遍紐約街道、造訪各式店家、人物,敲門,又或是這邊戳一下、那邊踢一腳,挑絆著某些人的敏感神經、聆聽與案情相關或不相關的回應。 貪食德工作室新作《馬爾他的時報鷹》,劇名揭示了兩種主題:一方面借用漢密特經典推理小說《馬爾他之鷹》名稱,同時,這也是個與棒球有關的故事。導演蘇洋徵和編劇王健任試圖讓有如前述卜洛克筆下的「冷硬派」偵探特質,現身台灣、漫步天母,他們與演員一同,實際走訪並深入鄰近棒球場四周的街道,透過三條互不相關的故事線,組成人們共有的棒球回憶。相較於縝密的案情編排、刺激的辦案過程或懸疑的謎團解碼,冷硬派偵探的魅力在於他們對細節緊咬不放的頑固性格,以及遊走在法律邊緣、體制之外的道德原則。一個身處於台北的私家偵探,在他「抬起屁股去敲門」之前,可能得先替悠遊卡加值;一段段棒球回憶,其實交織著我們都不陌生的生命經驗、屬於台灣的特殊民情。

文字|陳茂康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戲劇新訊

《白霧黑森林》 一段繪本故事般的生命旅程

鄰近卑南溪出海口的臺東森林公園,過去因種植整片木麻黃防風林而有「黑森林」之名。今年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與臺東大學兒童讀物研究中心製作、劇作家王友輝擔任編導的全新作品《白霧黑森林》,便以「黑森林」這聽似神祕、看似神奇的名字為發想,道出具有奇幻文學特質、深藏人權議題的台東故事。 三位主要劇中人分別以「蒲公英」中的一字為名,取其隨風飄揚而終將落地成長之意,暗示著角色的背景設定:小蒲在校飽受罷凌、無路可逃;公仔是無國籍孩子,不知何處是歸屬;而原籍印尼的英妹則為移工,三人在現實環境與個人遭遇的壓迫下,踏入了森林,開啟一段虛實難分、猶如繪本故事的生命旅程。 此前參與工作坊的當地學員們也加入演出行列,與劇場演員王世緯、廖威迪一同幻化為踏入森林的角色或歌隊,透過肢體表演和劇場空間,從無到有,逐漸形塑一個有著奇異氛圍的黑森林。王友輝表示,在故事與台詞中也呼應了劇名的「白」與「黑」,並以此帶出人們對於顏色所擅自賦予的意義和印象,這當中亦潛藏著平權概念。寓教於「戲」,看見社會鮮少關注的人物故事、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文字|陳茂康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

一開始看到《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劇名,我想像它是一齣憂傷愛情劇碼。進一步了解後,知道它想要談的是兩個不同城市/不同時空之間彼此的共感,才打破這個印象。 談距離、談共感的方式有很多種。令我最感興趣的是,為這次台日共製的演出導演柴幸男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手法透過使用北藝大戲劇廳和舞蹈廳兩個鄰近的劇場空間,分別上演不同的故事,讓觀眾體會「距離」在我們的感受之間加了什麼、或是偷走了什麼料。不過「選擇是殘酷的」,一開始選擇哪個場地,似乎給觀眾帶來一種決定性的影響。為了滿足全知的慾望,我和友人決定分頭行動,在同一場次選擇不同地點,同時觀賞演出。觀眾採取策略所造成的不同觀賞經驗,以及事後的討論拼湊,也是這次演出中我最期待的部分。 文字|李育瑄 媒體研究所碩士生

文字|李育瑄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金枝演社《歡喜就好》

猶記第一次接觸金枝演社,是在淡水滬尾砲台觀賞《祭特洛伊》。十多年來,我便一直關注金枝的演出。從《浮浪貢開花》系列、《大國民進行曲》、《黃金海賊王》,一直到去年的《整人王》(個人最喜歡的金枝作品),金枝的「台式音樂劇」是我接觸當代藝術作品、觀賞國內外前衛跨界的作品當中,最能令我以放鬆的心情走進劇場,參與這個從自己土地長出來的劇場語言、音樂與故事! 今年九月金枝將推出廿五周年大戲《歡喜就好》,改編自莎翁的愛情喜劇《皆大歡喜》。導演王榮裕以他最擅長的野台那卡西歌舞為基調,邀請霹靂布袋戲總監風采輪量身訂做全新曲目,再加上陣容堅強的演員與製作團隊,令人期待!金枝雖然沒有明星歌手加持,但這一群長期合作,演、唱功力及默契絕佳的演員班底,總讓我在看演出時,感受到他們自然流暢的舞台能量!九月開學季、紛擾的選戰初秋,很適合全家一起進劇場,看這一齣充滿歡樂與愛的台式歌舞劇! 文字|林芯羽 藝術行政

文字|林芯羽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做「新視野」人 做更好的人

新視野藝術節2018系列報導(一)

2018年的香港第九屆新視野藝術節,將自十月中旬展開,延續為觀眾打開表演新視野的企圖心,邀請多檔各地敢於冒險、打破成規的前衛表演藝術節目訪港演出。今年藝術節由英國編舞家韋恩.麥奎格編創的《幻之森》揭開序幕,包含在水中演出的音樂會《馭水之音》、編舞家米高.基謹杜蘭的《癲鵝湖》及華裔音樂家杜韻、譚盾與香港在地藝術家的創作,將開拓大眾對於「藝術」的定義與想像。

文字|願良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戲劇

父子關係的各說各話 相互激盪的雋永靈光

駱以軍《小兒子》變IP 故事工廠改編戲劇上演

甫獲《聯合報》文學大獎的臺灣文壇重量級創作者駱以軍,二○一四年時集結於臉書分享的家庭軼事與父子互動隨筆,出版了《小兒子》一書。書中描述的世代異視角交鋒、相互吐槽,及生活瑣事的奇思妙想,令人閱之捧腹後仍覺其韻無窮。有感此作品的超時代性,夢田文創將《小兒子》開發為「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產權),開發多方位創作,今年七月推出同名動畫,舞台劇則委由故事工廠改編,將於九月登台。

文字|齊義維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今昔的對比與融合 展現傳統藝術生命力

2018亞太傳統藝術節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年度盛事「亞太傳統藝術節」,今年第十七屆的節目將於十月正式啟動。本屆的辦理有別於往年,以「地理性」或「單一主題」的策展,而以「傳統藝術的堅持與適應」為題,將堅持傳統與革新創發兩個概念彼此並置,為亞太傳統藝術節開啟新的演繹空間。關注的範圍從以往亞太地區向外擴散至整體國際區域,今年除了台灣與亞洲的日本、韓國、亞美尼亞、圖瓦共和國之外,還有東歐的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七個國家、十七支團隊的參與,將傳統藝術活躍的例證端上舞台,向外宣示傳統並非桎梏,而是藝術創造的基礎。

文字|李秋玫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如字飛白昂揚 TSO以音樂書寫台北文化

詩人許悔之揮毫書寫 重啟「台北市音樂季」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回溯當年,今年新樂季重新啟動了一九七九年展開的「台北市音樂季」,以搜尋過去曾存在的經典,加上現代的精神與語法,試圖創造未來潮流。除節目規劃外,更委請詩人許悔之以書法寫下新的「台北市音樂季」字樣,他考慮音樂的情感、休止與穿透的力量,讓文字呈現音樂的躍動、甚至模擬聲音在飛白處,耳際仍迴盪餘韻的感覺,他說:「人們總有一些現世的痛苦、重擔,但乘著音樂的翅膀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我書寫時滿懷的心情。」

文字|李秋玫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黃濱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貝多芬浪漫饗宴 濃濃日耳曼風味

這次「貝多芬浪漫饗宴」中,長榮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演出三首貝多芬的作品:雷奧諾拉第三號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其中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邀請曾獲帕格尼尼大賽首獎的小提琴家黃濱擔綱獨奏,清秀溫婉的琴音將演繹出怎樣的貝多芬式浪漫?而聆聽舒馬富斯這位德國指揮詮釋同為德國人的貝多芬,相信會多一分日耳曼味,更加貼切貝多芬英雄主義時期那種「亦狂亦俠亦溫文」的人道精神與社會關懷吧?!

文字|邱秀穎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音樂 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第二年

乘著音樂之翼 經驗五場心靈洗滌之旅

丹奈爾四重奏訪台三年計畫「巡禮之年」今年來到第二年,將演出五場音樂會,每場都各演奏一首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與魏因貝格的絃樂四重奏作品。三人跌宕的人生及與命運的拉扯,讓作品深刻豐富,聆賞此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對樂迷而言,無疑是一場又一場的心靈洗滌之旅。

文字|陳政廷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戲劇 結合那卡西與野台戲

《歡喜就好》 重現莎翁的庶民精神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文字|陳茂康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婉約歌聲相伴 說當年的新北女性故事

鄧麗君經典歌曲音樂劇《何日君再來》

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與作曲家李哲藝聯手打造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從劇名就知道與一代歌后鄧麗君有關,但不是述說她的生平,而是透過她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述說在台灣經濟起飛前的七○年代,三位住在新北市的勞動女性的故事。在那個庶民普遍並不富裕的時代,文藝片給大家情愛歸屬的幻想投射,鄧麗君則讓大家有實踐夢想的勇氣與自信,楊忠衡表示,「這齣戲要獻給那個曾經有夢的金色年代。」

文字|陶維均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推理到愛情悲劇 探索故事背後的本質

韓國原創音樂劇《王世子失蹤事件》

來自韓國的《王世子失蹤事件》從舞台劇化身音樂劇,在韓國當地備受歡迎,並經過多次重製,可說是韓國原創音樂劇發展中,一顆特別閃耀且不墜的新星。故事由一位朝鮮時代王朝中的世子失蹤開始,尋找世子的過程雖似推理,其實揭露的是宮中內侍的實際生活與感情狀態。導演徐在亨在訪問中表示:「舞台劇《王世子失蹤事件》的重心,是關於一個故事背後被隱藏的本質。」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