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轉動大風車 Fun玩表演藝術!
一座巨型風車矗立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原上,參與的眾人是推動的風,一起與冒險逐夢的騎士唐吉訶德,轉動了台灣表演藝術的新能量。即將於十月六日至十一月四日登場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今年以「風車」為精神象徵,在幕啟幕落,剎那永恆的感動中,留下回憶,一起醞釀,一起茁壯,共同透過表演藝術,創造一個時代的美好。
-
演出評論 Review
摩登歌仔戲 說出創意新蹊徑
在保有草根性的原初精神之下,這次演出可謂在現代劇場歌仔戲的一片精緻呼聲中另闢了蹊徑,找到另一條可行之路青春、草根、顛覆的活潑形象。真實的社會現象,可以留給參與故事其中的每一個人踹共,而歌仔戲的本位與程式,也不再定於一尊,因為誰都可以踹共!
-
演出評論 Review
跨越三百年的政治「音樂」劇
無論是和《乞丐歌劇》或是《三便士歌劇》相比,《Mackie踹共沒?》與觀眾的關係親近許多。如同大多胡撇仔戲一般,在傳統歌仔調中摻雜著時下的流行曲風,也許正是在這些「被取悅」的瞬間,才讓我們猛然發現「群眾情感」是如何輕易地被操縱
-
演出評論 Review
照耀孤獨的七彩霓虹燈
就像小應在結尾高唱的《轉吧!七彩霓虹燈》,霓虹燈雖然虛幻,卻能幫助我們看清泡影一般的人生。廢話一般的語言,閃爍空洞,卻可以指引孤獨的我們,照耀生命中那些說不出的、不廢的、真正可貴的東西。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行銷大不易
Sold out!票房長紅的5個問號
分眾市場,客製化劇場時代來了嗎? 預算有限,早鳥折扣下殺觀眾買單? 網路崛起,臉書行銷取代傳統媒體? 口碑效應,名人證言推薦給不給力? 體驗行銷,校園企業推團票效益佳? 物價高漲薪水不漲,演出爆量荷包緊縮 劇場人,你準備好迎接更嚴苛的市場挑戰了嗎?
-
焦點專題 Focus 尋找看倌,「客製化劇場」可能嗎?
觀眾面目難明晰 「想像」中且戰且走
對台灣劇場界來說,雖有某種程度的「分眾」設定,但觀眾面目仍無法清晰明辨,在表演藝術製作人與行銷者的眼裡,「觀眾」究竟仍是一組「假設」,直到演出現場才「驗明正身」的過程。而觀眾與作品這組想像的過程,確實能被掌握或操作嗎?
-
焦點專題 Focus 「早鳥方案」放送,誰得利?
不只是漂亮折扣 也是固票根本
近年來,國內表演團隊時常推出「早鳥方案」,強調「最優惠」的價格,吸引觀眾下手購買,這通常可被視為行銷手段,以試探市場水溫、刺激購票熱潮,亦可可以作為整體票房預估的基礎,另一方面更可累積觀眾忠誠度。但當製作成本因物價節節高升,票價又難以調漲,「早鳥」替觀眾省荷包的美意,會不會成為票房難以回收的缺口?
-
焦點專題 Focus 經營社群網站,宣傳必勝?
Facebook兵家必爭 關照粉絲不可或忘
社群網路的行銷媒介,在現今劇場宣傳上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除了不斷企畫出觀眾的需求及連結,社群網絡的粉絲專頁需要關照及注意的,卻與一般演出傳單發送的形式截然不同。並非演出完了就船過水無痕,而是需要真的將這些粉絲當成「粉絲」來對待。即便演出已經結束了,都還要繼續為他們服務。
-
焦點專題 Focus 辦活動主動出擊,搏出真感情?
觀眾見面三分情 交流中結下劇場緣
基於表演藝術是訴諸為特定時空之現場性的感官體驗,在宣傳期進行前導體驗活動便是各團隊時常運用的方式,透過講座、示範演出、開放排練、見面簽名會等,與可能的觀眾面對面交流,雖然行銷成本增加,但重點仍與觀眾「關係的經營」,讓活動作為彼此認識的介面。人,到底還是得一個一個把感情博出來。
-
焦點專題 Focus 站台推薦,觀眾買帳否?
名人出馬掛保證 調高話題曝光值
名人推薦或站台,是行銷上常用的手法,在表演藝術上也不例外。在名人的選擇上,思考的點,一個是品牌形象連結,想要觀眾注目的議題,是否能透過名人的影響力而擴散出來;另一個是潛在客群經營,則是希望開發較少有機會接觸的新潛在客群,讓新的觀眾走進來。而邀請部落客看排寫心得,也可以透過網路媒介的力量發揮影響力。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藝術總監
張藝生、梁菲倚 生命路上相繫不斷的環
從求學時期到走入劇場,張藝生與梁菲倚這對從香港到台灣落腳的伴侶,可說是一路緊緊相隨。在校時總想逃開規範、害怕「囚禁」的張藝生,卻進入修行嚴格的優劇場,在外在被框住的狀況下尋索到內在自由,梁菲倚也跟著一起修行體悟。現在兩人以「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為基地,繼續相隨,在台灣鋪展豐富的創作風景。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小提琴家
曾宇謙 從不會唱歌到讓小提琴歌唱
很難相信,五歲學琴、六歲就榮獲童年協奏曲音樂比賽站上國家音樂廳,近年更獲得多個國際音樂獎項的小提琴家曾宇謙,曾經不會唱最簡單的《生日快樂歌》?但若不是這個契機,他也不會展開學琴的旅程從單純習琴的快樂到一步步構築演奏家的夢想,讓小提琴歌唱的曾宇謙,耐性地夢想等待成真的一天。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以色列導演
紀.阿隆 行旅人間 挖掘演員的真實
以色列導演紀.阿隆(Gil Alon)應差事劇團之邀,於今年八月來台駐村,主持「靈與動之間工作坊」並執導差事新製作《看不見的村落》。他為韓國Shiim劇團執導的《柔光照耀的房間裡》,曾來台公演兩次,深受讚譽。集演員、歌手、導演、禪學講師等身分於一身的他,並在學理與實踐的融會貫通下,發展出一套以演員的即興作為基礎,發掘「真實」、進而帶出表演質地的方法,從而在亞洲各地留下一道道深耕痕跡。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揭開神秘面紗 幕後風華動人再現
一九八七年啟用的兩廳院,廿五年來在台灣表演藝術舞台上扮演著先行指標的角色,尤其在舞台技術方面,更是不斷琢磨累積經驗,從早期的《紅鼻子》、《糖果屋》,到近期的《鄭和1433》、《黑鬚馬偕》、《有機體》,在在展現舞台技術人員的創意與心力。藉由「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兩廳院邀請大家見證並回顧舞台上精采的永恆一瞬間。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跨過十年 前瞻更多可能
首辦於二○○二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今年剛好跨入第十年,回顧十年來的企畫,「亞洲」和「跨文化」可說是該藝術節的關鍵字,但「新視野」的「新」是什麼?而它為何、如何、為誰展示?在「跨文化」的大潮和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甚至是氾濫之下,一個立足亞洲,在號稱國際都市的城市中舉辦的藝術節,如何越過這些迷思,找回自己在亞洲以至在世界的定位,以能提升競爭力去面對其他鄰近城市的演藝市場,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保有創意和持續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混沌黑暗,還是光明藍海?
近年來許多台灣戲劇團體紛紛西進,搶攻中國市場。但由於兩岸的文化、認知、制度等諸多不同,也造成對岸的藝術環境、劇場軟硬體、市場取向、觀眾喜好讓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難以捉摸。北京,這個昔日天子腳下的皇城、今日中南海的根據地,它的戲劇現況到底如何?讓我們在中國「十八大」(編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前夕,隨著九月初起舉行的「二○一二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一探究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那一夜,她們一同寫歷史……
二○一二年的倫敦奧運開幕式,精采的表演與現場調度,贏得全球觀眾的讚賞,其中由阿喀郎.汗編舞,向二○○五年地鐵爆炸事件中罹難者致意的深刻舞作,令人動容,而出身台灣的徐素滿與林燕卿,分別以排練指導與現場舞者的身分,參與了這場舞蹈的演出。透過訪談,徐素滿與林燕卿道出她們親身參與奧運盛會演出的觀察與體驗心得。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技術懾人穿越時空 開放演繹卻難覓感動
俄國作家布爾加科夫最後的作品《大師與瑪格莉特》,經合拍劇團導演麥克伯尼改編搬上舞台,並在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小說原著具體描繪莫斯科的情況,並突破線性結構讓故事穿越時空互相映證或反詰,麥克伯尼也運用精準的舞台技術,大範圍投影融合動畫,讓場景與角色變換多端;但劇中均等演繹的故事線,卻讓人感到處處談到卻無法讀出核心,而開放式的結局也讓觀眾在看戲時因充滿選擇而飽含疑問。
-
藝視窗 News
「香港週」首度在台舉辦 展示香港文創風景
【台灣】 「香港週」首度在台舉辦 展示香港文創風景 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與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合作,首次在台灣舉辦的大型藝文創意活動「香港週2012」,將於11月23日至12月2日舉行,活動網羅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東方與西方結合、傳統與創新兼備。 表演方面包含香港話劇團的《我和秋天有個約會》,香港藝穗會策劃、香港星期六爵士大樂隊與台北GJO搖擺爵士大樂團及兩地搖擺舞者攜手演出的「搖擺吧,台北!」,進念.二十面體的《萬曆十五年》,新音樂組合SIU2與香港中樂團年輕品牌HKCO4U的「撞樂」、由新一輩唱作歌手活力演出的「唱作世代」、十八位香港舞蹈家與台灣多位藝術工作者合力創作的「城雙成對.香港╳台北舞蹈交流」,以及香港中樂團所帶來的閉幕節目「樂自香江來」。 此外還有香港藝術中心所策劃的「翼動漫花筒香港漫畫歷史展覽@臺北」、城市當代舞蹈團更是將亞洲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舞蹈影像節之一移師來台,展出「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台北」,以及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邀請港台兩地藝文界專家參與的「文化藝術交流會」。詳情可參網址www.hongkongweek2012taipe. (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羅曼菲舞蹈獎助金》開放申請,資格延伸至45歲 舞蹈家羅曼菲一生奉獻舞蹈,不斷提供年輕人機會,甚至自己出錢,協助有才華的愛舞青年,完成夢想。為延續並發揚她對年輕舞蹈工作者的愛與鼓勵,集結家人捐款及各方捐助,成立「羅曼菲舞蹈獎助金」,由羅曼菲的家人羅蘇菲女士出任代表,邀請羅曼菲摯友徐璐及林懷民擔任委員,並託付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專款專案執行。自2006年開始,已有許多國內年輕編舞、舞蹈人才獲曼菲獎助金。 2013年「羅曼菲舞蹈獎助金」開放申請至11月15日止。為幫助更多舞蹈工
-
Ju & JuJu
快樂探索 創意就會跟著你
親愛的JuJu: 前幾天,我和媽媽帶妳到一家很棒的義大利餐廳用餐。出門前,我提醒妳:餐廳的環境很安靜,要守規矩,不能嬉戲。妳不但接受提醒,還滿心期待的樣子。雖然只是週末的外出用餐,妳仍抱著參加正式宴會的心情,自己選穿了一件小洋裝,滿懷期待地走進餐廳,面帶笑容地坐下來,等服務生哥哥來幫妳點菜。看到這一幕,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讚嘆:哇,好有氣質喔! 體貼的服務生姊姊怕妳餓著,優先把妳的餐點做出來,妳吃得津津有味,全部吃光光。但爸爸、媽媽還在等菜,怕妳無聊,媽媽拿出了紙筆來讓妳畫畫。妳一會兒畫媽媽,一會兒又畫服務生姊姊,畫了一段時間,我問妳:「都沒有畫爸爸,要不要畫一張爸爸?」妳竟然回答我:「爸爸很難畫!」媽媽在一旁敲邊鼓:「不會啊,爸爸今天很帥,妳幫爸爸畫一張嘛。」 妳於是「順應民意」畫了一張爸爸,但我覺得有點不滿意,向妳小小抱怨:「頭髮畫太少了吧!」妳聽了馬上反駁:「本來就是這樣啊!」如此的「理直氣壯」,頓時讓我受到「二度傷害」。媽媽趕緊打圓場:「爸爸頭髮沒那麼少,再多畫一點嘛!」妳姑且多畫了幾根後,仍舊堅持「爸爸本來就是這樣」。 雖然心裡有點小傷心,但我就是喜歡妳的率真和真誠。何況,每次我穿著打扮比較正式的時候,妳就會流露愛慕的眼神說:爸爸很帥!我相信妳說「爸爸本來就是這樣」這句話時的率真,也相信妳說「爸爸很帥」這句話時的真誠,畢竟,我是親手迎接妳出生的人,也是到目前為止與妳相處最多的男性。 生活中,無論是聽的、看的、吃的、穿的或玩的,妳都有豐富的感覺。像是衣著方面,每天早晨,妳的「重頭戲」就是選衣服、配衣服。尤其星期六、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換穿一套衣服,迫不及待地跑進房間問我:好不好看?要是我說好看,妳就會心花怒放,高興得手舞足蹈;然而,妳的年紀還小,不見得能依照溫度和場合來搭配服裝,有時當我跟妳說:今天的穿著不太合適,妳會有點沮喪,但在說明自己的理由後,妳總會遵照爸媽的意見去把衣服換了。要和爸爸一起出門時,妳也總會挑爸爸說很好看的那幾套衣服來穿,因為人小鬼大的妳知道,那樣穿「鐵定妥當」! 看妳每天在那裡找衣服、換衣服,總是興味昂然,我還曾好奇地問媽媽:是不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