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醉後說愛我》劇作家
卡瑞.邱琪兒 以筆為劍的劇場女俠
廣泛的關懷、深厚的學識、銳利的角度及令人難以捉摸的神祕創作技巧,使得邱琪兒成為當代最令人心服的女性劇作家。在三十年多後的今天,她的劇本仍在各地前衛劇場頻繁上演,也再度看到紐約百老匯精心重演《頂尖女孩》,佳評如潮,一票難求,才會發現,邱琪兒可能不僅是當代最令人心服的女性劇作家,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劇作家。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廣州
廣東現代舞周「發現亞洲」 為中國現代舞打開世界之窗
「廣東現代舞周」由香港編舞家暨重要的中國現代舞推動者曹誠淵於二○○四年創辦,今年已經堂堂邁入第七屆。愈辦規模愈大的活動可說是中國與世界的現代舞交流平台,今年舞周由廣東星海演藝集團及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以「發現亞洲」為主題,集中邀約亞洲重要現代舞團隊和藝術家參與。除了舞蹈展演更包含了豐富的工作坊與大師班,讓年輕舞者得以密集地與世界舞壇互動激盪。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
力拼女版周立波
「海派清口」的脫口秀教父關懷,在與周立波分道揚鑣之後,找來上海滑稽劇團的當家花旦胡情雲,打造女版周立波,推出「玫瑰金口」演出。「玫瑰金口」在梅蘭芳、坂東玉三郎等名家演出過的蘭心劇院上演,也有與曾在此開講的周立波挑戰的意味。內容說的是「男人那點事」,但性別話題的分際,還有待精準拿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
佩伊爾「自動機械偶歌劇」
由藝術家佩伊爾與音樂創作者佩松合作的「自動機械偶歌劇」《位於天堂與地獄的房東─酷畢東》,就在巴黎開幕不到兩年、融合藝術創作與市民生活美學的「Le 104藝術中心」演出。這個演出充滿了藝術家用廢棄物回收重造的偶與裝置,搭配教堂聖樂、流行歌曲或當代音樂聲響,營造了充滿超現實感的場景,讓觀眾如經歷一場奇幻夢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
藝文補助大縮水 文化機構挺身抗議
英國政府的預算緊縮政策可能讓藝文產業面臨寒冬。英國政府宣布將刪減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的文化預算,預估目前受政府補助的八百多個藝文機構中有四分之一在未來四年即將倒閉;而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宣布裁撤電影協會更引起輿論譁然,包括國家劇院、泰德美術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蛇形藝廊、南岸藝術中心、沙德勒之井劇院等大型機構都挺身抗議補助驟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
「舞在八月」舞人權 銀髮扮裝皇后優雅揭幕
今年的「舞在八月」舞蹈節以「人權」為主題,包括比利時現代舞團、威廉.佛塞、傑宏.貝爾等知名團隊與編舞家,都用身體盡情展演性別、性向、種族、戰爭等議題,提醒人類「人權」的重要。開幕由比利時現代舞團與九位扮裝皇后合作演出的《卡蒂妮亞》,以舞蹈劇場的形式,透過誇張的俗麗戲服、獨特的扮裝故事,優雅又悲傷地道盡老扮裝藝人的辛酸與絢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兼職工作力有未逮 列汶與多明哥被點名下台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李雲迪為蕭邦進劇場 詮釋鋼琴詩人生命熱情
中國國家話劇院六月中旬首演了大型「音樂話劇」《蕭邦》,以紀念波蘭鋼琴詩人蕭邦的二百週年冥誕,不但有中國青壯派導演王曉鷹帶領的創意團隊,還有知名的鋼琴家李雲迪現場演奏,以戲劇與音樂交錯的形式,鋪陳蕭邦這位傑出音樂家豐富而熱情的一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傳統藝術的當代新體現
今年邁入第五屆的「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十五日,以天籟女歌手朱哲琴的《「世界聽.見.朱哲琴」2010樂匯.香港》揭開序幕,多個節目將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前展現,呈現「亞洲傳統藝術如何進入當代生活、如何在當代生存與演變」。這次的節目中除了有台灣國光劇團的《金鎖記》與心心南管樂坊的最新製作《羽》參與之外,還有什麼精采內容呢?本刊在此帶你先睹為快!
-
藝視窗 News
八家倫敦劇院聯合舉辦奧運戲劇節
【台灣】 文建會徵求各界推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六屆董監事候選人」 文建會為辦理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第六屆董監事改選事宜,將於9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接受各界公開推薦。依國藝會董監事遴聘辦法規定,董事及監事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一、從事文化藝術工作,成就卓著者。二、曾任國內外公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教授五年以上者。三、曾任國內外文化學術研究機構相當於教授職務五年以上者。四、熱心文化藝術之社會公正人士。五、執行律師或會計師業務五年以上者。」董事的職掌為:「一、工作方針之核定。二、重大計畫及獎助之核定。三、基金之籌集及保管運用。四、預算及決算之審核。五、重要規章之訂定及修正。六、重要人事之任免。」監事的職掌為:「一、基金、存款之稽核。二、財務狀況之監督。三、決算表冊之審核。」為國藝會各項藝文獎補助業務等推動,文建會歡迎各界(機關、學校、團體或三人以上連署)能積極推薦董監事人選,以共創、扶植優質的藝文環境。推薦日期自9月1日至9月30日止,可傳真、郵寄或mail推薦表至文建會洪美智小姐(傳真:02-23948408,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mail:cca0086@cca.gov.tw)。(韋惟珊) 「文創特快車」巡迴說明會將舉辦高雄場、屏東場 行政院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專案辦公室將舉辦「文創特快車」全台巡迴說明會,藉此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宣導」、「文創推動專案辦公室業務宣導」、「文創產業經營管理講座」、「文創產業財務管理經營」、「融資貸款說明會」、「創業投資說明會」等講座。現場將設置「行動辦公室」服務櫃檯,提供全天候服務。9月7日在科學工藝博物館平面教室204,9月8日在族群音樂館階梯教室。有意願者請至「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http://cci.culture.tw/cci/cci/news1_detail.php?p=1sn=3859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回傳。(張佳欣) 桑雅劇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德東歌劇的重鎮—
德勒斯登薩克森國家歌劇院
座落於德勒斯登易北河(Elbe)畔的薩克森國家歌劇院(Schsische Staatsoper Dresden),它的歌劇院廳本身還有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塞帕歌劇院」(Semperoper);塞帕(Gottfried Semper,1803-1897)是這座歌劇院建築師的名字。已有近一百七十年歷史之久的塞帕歌劇院,經歷了兩次劫難被毀後又再度重建,今年正好是它戰後重建的二十五週年。
-
藝妙人物事
許哲誠 忘掉黑暗 用音樂熱情地擁抱生命
雖然天生看不見,視障鋼琴家許哲誠卻以音樂天賦開了生命的美好大門,他不但彈得一手好琴,還跟恩師范德騰一起上台演出,彈唱俱佳地在《彈琴說愛》中「說相聲」。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他,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寧願選擇「看不見」,因為他樂於擁抱這個世界,樂於相信人性的善良。
-
談畫說樂
追憶逝水年華
在還沒進入「世紀末」之前的十九世紀中葉,無論是音樂或美術的主流,都充滿著「追憶」的精神,這個承平年代的大部分藝術家們,較少望向前方去進行大膽的創新實驗,而是經常回顧著過去,反芻著傳統的精髓──一個洋溢著懷舊傷逝(nostalgia)的時代。儘管這個眷戀過去的時代,將逐漸隨著現代社會的興起而解體、消逝;它可說是介於浪漫時期與「世紀末」之間的過渡時期。
-
專題
肢體律動 引你看見身體的風景
身體的律動課程,不是「舞蹈班」,不學芭蕾也不學現代舞,而是帶著你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享受和身體談戀愛的愉悅。雲門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生活律動」課程,讓三歲到八十幾歲的人找到「玩身體」的樂趣;無垢舞蹈劇場的「輕鬆玩」課程,則把舞團訓練的內容轉化為有趣的活動,讓大家能在輕鬆的肢體開發中,增強對身體的自信。身體的律動課,讓人人都可以是一輩子的舞者。
-
專題
結合傳統哲思 舞起健康身心
目前台灣坊間出現許多強調以舞蹈為媒介的養生方法,都以簡單易學為入門要點,在輕鬆的狀態下,不僅疏絡經骨,達到流汗減肥的效果,更將中國傳統「氣」的觀念引入,凝神聚氣,讓現代人緊張的身心都獲得平衡,其中隱含著中國傳統以形、氣、神為核心,探求生命開展的的哲學思想。其中「敦煌養生舞」與「元極舞」均強調以舞蹈的方式理氣、舒活經絡、雕塑體態,並促進身、心、靈平衡達到人體自癒的功效。
-
藝@書
《劍橋劇場研究入門》 試圖給劇場新定義
長久以來,劇場研究幾乎被視同戲劇文本的研究,但到了今日,劇場研究來到了一個領域、定義、研究焦點都正待轉變的關鍵時刻。由於劇場本身具有高度複雜特質,不論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想研究的題材。《劍橋劇場研究入門》一書,盡可能攤展劇場研究的所有摺縫,一方面揭示新世紀劇場研究的面向,一方面也似乎也含有重釐劇場的新定義之意。
-
藝@CD
時間的心情故事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也適合書寫時間的心情故事。《寧靜之丘》與《流轉時光》這兩張專輯,以「時間」作為概念出發,讓人聆聽時特別能感受到時間的流轉與風景的變化,也鋪陳了創作者的回憶與感懷。
-
藝@電影
華語電影混搭風 讓人耳目一新
自從《海角七號》《艋舺》掀起風潮後,華語電影的氣勢是愈來愈旺了。九月上映的幾部華語電影更展現出多元豐富的面貌,有趣的是裡面都可看到一些「混搭」,或劇情、或演員,讓人耳目一新。
-
藝@展覽
日治時期台灣寫真館的影像魔力
老照片不只有悠悠的歷史氛圍,更是充滿魔力的時代印記。現在正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的「凝望的時代:日治時期寫真館的影像追尋」展覽,展出攝影工作者簡永彬花了廿多年的時間,從台灣各地、日治時期台灣人所開設的「寫真館」後人手上,蒐集到大量影像資料,包括照片、玻璃底片、老式攝影器材等。多幀百年前的老照片首度曝光,讓人窺見舊時代的人文風景。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頑筑舞笈《握握手》
想看這次藝穗節頑筑舞笈的《握握手》與熱潮身體探索工作坊的《FIX》。兩者都是本屆藝穗節舞蹈類的再訪藝術家。 觀賞藝穗節,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於百家爭鳴的生猛中,常常可意外看到蠻好的作品。去年頑筑的《禮物》,便是在滿座後擁擠的咖啡室地下間,看到的簡單、感人的兩人呈現。雖是藝穗節,卻是在新竹成軍有年的半職業團體。該次的幕後技術人員中,也多有台北嫻熟的劇場界人士。卻依然呈現出難得的單純、赤誠,令人回味無窮。而前年初試啼聲的《海龜的熱潮》,卻是就讀舞蹈院所的朱蔚庭第一次展示編舞能力及劇場設計的嘗試。在牯嶺街簡單的空間裡,指涉豐富的影像、劇場、音樂、文字、舞蹈的結合頗具整體性,令人印象深刻!而先期明信片、DM宣傳在設計與散發上的努力,也看得出是個全面性的演出自我操練! 此次兩位的重返,都不再是陌生或青澀了。會是什麼樣的面貌?非常期待!另也非常想看北藝大獲得授權重建的福克旺學校的創辦人庫特.尤斯(Kurt Jooss)在舞史上的名作《綠桌》Green Table,看看一九三○年代德國表現主義的前衛,在今天的舞台上,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