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再度訪台與北市交合作
既指揮又獨奏 明茲給你「聲音王道」
今年再度席捲台灣,明茲將一次展現他小提琴獨奏及指揮的功力,與北市交共同合作莫札特典雅流暢又明快多變的《G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布魯赫帶有一絲甜蜜與感傷的代表作《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布拉姆斯嚴格遵循古典主義風貌、被比喻為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的《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日本配樂大師 親自指揮演奏
久石讓 每次現場聆聽都是獨一無二
以《天空之城》《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等電影配樂深入人心的日本作曲大師九石讓,將於十一月初親自訪台指揮演出自己的經典作品與新編曲目,台灣粉絲趨之若鶩,門票開賣十五天就售罄,足見大師魅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俄羅斯青年鋼琴家
庫提榭夫 訪台再現蕭邦大賽曲目
現年廿五歲的俄羅斯鋼琴家米羅斯拉夫.庫提榭夫,剛參加了五年一度的華沙蕭邦鋼琴大賽,並且進入決賽,最後獲得評審特別獎;即將首度訪台演出的他,也將帶來整場的蕭邦作品,除了觀眾喜愛的《夜曲》、《船歌》及代表作波蘭與馬祖卡舞曲之外,更有他第三輪比賽中所彈奏的《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和《第三號降B小調奏鳴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烏克蘭青年鋼琴家
伽佛利佑克 飛揚十指與世人分享樂音
新生代鋼琴家伽佛利佑克生於烏克蘭,今年只有二十六歲,然而他卻在二十一歲前就包辦了霍洛維茲、濱松、魯賓斯坦三大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創下最年輕三冠王的紀錄。前年訪台以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令台灣樂迷印象深刻的他,將再度訪台,以獨奏展現他的精湛琴藝。
-
即將上場 Preview 極至體能舞團新作《小綠人》
斑馬線上 舞動人生即景
馬路上人行道號誌燈的小綠人標誌,是台灣首創,而編舞家石吉智的新作《小綠人》,則是從小綠人號誌發展出來的,以交通、街景為主題的舞作;透過對過馬路人群的仔細觀察,石吉智採取快速交織、流動的場景,搬演交通現場反映出的人生風景。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二○一○新人新視野舞蹈篇啟動!
四位舞蹈新秀 挑戰不一樣的自己
「新人新視野」十一月展開舞蹈風景!曾在前兩屆中嶄露頭角的林佑如、李國治、田孝慈與葉名樺,這回也要挑戰不一樣的自己,從生活觀察著手,反思生命經驗,再從舞作中煥發精采的舞思。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各國舞蹈人攜手「回到大自然的家」
蔡瑞月舞蹈節 舞說大地的傷痛與回應
地球暖化冰融,帶來不斷上升的海水,全球正面臨自然環境變遷的共同課題,人類是否聽見大自然的呼喊?澳洲現代舞之母伊莉莎白.陶曼曾說:「不要忘了,我們只是土地的一部分,而不是擁有者。」今年十一月舉行的「蔡瑞月舞蹈節」,各國舞蹈大師及藝術家將齊聚一堂,為這段環保感言做出最好的回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英最佳肢體劇場 找出人類共通的語言
如果說要用幾句話來形容合拍劇團劇團的風格與特色,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幾點:從演員的身體出發,集體創作,想像力強、視覺強烈,具國際性與世界觀。要說明以上的特色,就不得不提到劇團的靈魂人物麥克伯尼,與他的老師賈克.樂寇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邊緣到主流 英倫劇壇獨樹一幟
合拍劇團的創團成員大多畢業自法國賈克.樂寇學校,該校以小丑及肢體訓練出名,也因此合拍劇團經常被歸類為「肢體劇場」。從另一個角度看,合拍劇團或許從樂寇的訓練中,啟發集體創作方法,這正好契合當時八○年代英國劇場,新生代劇團興起一股「編創劇場」的勢力,若把合拍劇團歸類為「編創劇場」也不為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本、即興、多媒體 「變」出互動的驚奇--合拍劇團的劇場美學
導演麥克伯尼在合拍劇團進行的一系列創作,從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象的消失》The Elephant Vanishes,到由日本偶像深津繪里擔綱的《春琴》等等,都使用了多媒體影像,用即興排練的方法,融入演員的故事。即使故事梗概是從文學性濃厚的小說改編,舞台上的說故事方法,依舊充滿了精采的畫面和情節,跳脫原著文字的限制,自成一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觀眾「聽」到心裡去 「看見」消失的大象
合拍劇團被稱之為英國肢體劇場第一天團,正在於他們善於轉化的技巧能力。麥克伯尼說:「一個演員如果忘記如何像一個小孩般玩耍,他就不應該選擇演員這條路。要能感受到發展一個行動的樂趣以及在行動的內在中所發生的事。遊戲所牽涉到的,永遠都是創造出具有想像力的行動來。」所以即使每次創作過程不盡相同,但精神都一樣,就是怎麼讓消失的大象被看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是空間韻律的語言 文字故事的「具體措辭」
舞台自有文字,這是麥克伯尼在劇場所寫下的新地平線。觀眾進劇場,再也不用只是不斷地聽著台詞、台詞、台詞合拍劇團從一九七○年代末在劍橋大學的學生社團開始,到一九八○年代以小廂型車四處巡迴學校、藝術中心、小型聚會,再到今日享譽國際的劇團。持續以舞台文字穿越不同領域,甚至不同文化,而不是要對峙──或許,這就是麥克伯尼足以保持創造力的公開密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合拍劇團藝術總監
麥克伯尼 把故事說到在觀眾心中「活」起來
是劇場導演,也是跨劇場、電視與電影的演員,文學底子深厚、卻又具備肢體劇場功夫的麥克伯尼,對劇場的思考與創意,與其他劇場創作者有何不同?對於與另一個文化的跨界合作,他又有什麼樣的體會?透過越洋專訪,讓我們在其作品《春琴》到訪台灣之前,先走進麥克伯尼的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谷崎潤一郎的作品出發
《春琴》星光熠熠 展露獨特日本美學
由谷崎潤一郎的散文《陰翳禮讚》與小說《春琴抄》改編的《春琴》,是一個古典的日本故事,運用了多重視角,有數個敘事者,用多方說法,在舞台上將三味線宗師春琴的一生呈現出來。劇中不但有實力派的日本女星深津繪里,還有常與彼得.布魯克合作的笈田勝弘,更請來大師級人物本條秀太郎寫作全劇的三味線音樂,熠熠星光令人不能忽視!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俄國鋼琴樂派」的天才10問
為什麼會有「俄國鋼琴樂派」呢?那有德國、法國、義大利派嗎? 「俄國鋼琴樂派」裡面一定都是俄國鋼琴家嗎?這個學派是全世界第一強嗎? 近期多位「俄」勢力的鋼琴家前仆後繼訪台演出,除了阿胥肯納吉父子檔、齊柏絲坦與戈琛貝爾格母子三人檔,還有老將薇莎拉茲、雅布隆絲卡亞與兩位新秀庫提榭夫與伽佛利佑克,勢不可擋!趁此機會,我們也來瞭解一下,為什麼「俄國鋼琴樂派」能夠人才輩出、稱霸樂壇歷久不衰?
-
焦點專題 Focus 「演奏最重要的就是發自內心重現音樂」
阿胥肯納吉 追求自由的音樂之路
國人相當熟悉的俄裔鋼琴家弗拉基米爾.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暌違台灣已經數年,將於十一月中與兒子沃夫卡(Vovka Ashkenazy)來台舉辦難得的父子同台鋼琴二重奏音樂會。趁此機會,我們再次來認識這位國際大賽長勝軍、鋼琴錄音天王、知名指揮家,在他的人生與音樂路上,是什麼信念讓他堅定不移?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鋼琴二重奏兄弟檔
戈琛貝爾格兄弟:我們練鋼琴,就像刷牙一樣習慣
去年在全德青年音樂家比賽以滿分拿到冠軍的「戈琛貝爾格二重奏」,雖然還是青春洋溢的年紀,卻以精湛的琴藝擄獲國際樂壇的目光,原來他們的來頭可不小出身音樂家庭的他們的媽媽就是知名俄裔鋼琴家、曾多次訪台的莉莉亞.齊柏絲坦。在均為音樂家的父母帶領下,兩人走上音樂之路似乎理所當然,但為何會組成鋼琴二重奏呢?就讓這篇透過e-mail的專訪來讓讀者先認識這兩位樂壇明日之星。
-
焦點專題 Focus 陳炳釗的「消費三部曲」最終章
《哈奈馬仙之hamlet b.》 借屍還魂的前衛經典
《哈奈馬仙之hamlet b》敍事的時空設在當下與未來之間,一些目前正在發生及即將發生的文化產業狀況成為了敍事的場景:大中華市場、一百場巡迴、明星與粉絲、超級大劇院可這絕對不是揶揄或諷刺,我們渴望要做的是,把一個急切的社會議題放置在舞台上,在觀眾的面前。
-
焦點專題 Focus 取材印度古老「射日」神話
《沒日沒夜》 一則隱喻的政治寓/預言
《沒日沒夜》來自印度東北Manipur省撰寫文學,以詩和散文的方式寫成的古典文學劇本。故事中兩個太陽兄弟輪流執政,人民卻在其中受苦,暗喻人民被兩個強大力量左右拉扯著。詩意中的人物階級關係,利用風格化的演員身體將角色的情緒外顯和誇大,同時代表著傳說中的太陽及現實中的君王,在「預言」與「寓言」的層層鋪陳互相隱喻下,開展出一豐富的文本層次。
-
焦點專題 Focus 女性觀點切入希臘神話
《遺忘的旋律》探索記憶、愛情與親情的人生習題
《奧菲斯與尤麗狄絲》這則希臘神話曾多次透過不同藝術媒介改編,但大多數都以奧菲斯為主要敘事觀點。唯一的例外是由德國詩人里爾克的一首詩,將尤麗狄絲的死亡,描繪成一個讓她更完整、更圓滿的狀態。這首詩給了少年時父親就過世的茹兒創作靈感,讓尤麗狄絲可以在地獄遇見自己的父親。她將她自己的生命經驗,融合對文學作品的獨特觀點,寫出這部兼具強烈神話色彩及細膩情感流動的《遺忘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