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契訶夫的故事穿越時空
《歡樂時光》 精采短篇搬演台灣人情
繼改編《等待果陀》獲得頗佳回響,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思考「中西結合」的下一步;他反思:怎麼樣的劇場形式,怎麼樣的作品內容,才更能呼應時代、貼近觀眾內心?他懷想陳映真、黃春明筆下的人情百態,進而追溯影響頗深的根源契訶夫;適逢契訶夫一百五十年誕辰,一個開闢複合性園區,結合戲劇與生活,透過台灣民眾共同記憶,召喚人性溫暖關懷的想法,就此誕生。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天上人間 馬勒第四」
亮眼新「銳」 返台「首」演協奏曲
NSO馬勒系列的第二場音樂會「天上人間 馬勒第四」,除了有身兼小提琴家的名指揮克里斯多夫.波彭、國內出色的新秀女高音林慈音,還有特邀的新秀小提琴家陳銳。陳銳於二○○九年獲得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被視為音樂界的「台灣之光」,這次首度回台與交響樂團合作協奏曲,將以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展現他的傑出琴藝。
-
即將上場 Preview 「想飛的鋼琴少年」訪台
泰歐.蓋爾基 綻放早慧的傳奇
一位早慧的藝術家,是如何面對與其生命年齡不對等的靈魂掙扎,以及不斷對外抗詰的自我辯證,這是包裝在宛若童話寓言的瑞士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其內在的哲學思維。片中飾演主人翁維多的泰歐.蓋爾基(Teo Gheroghiu),本人就是位如假包換的少年鋼琴家。這位十七歲的翩翩型男即將於本月首度來台演出,其真實人生的音樂經歷其實比電影更充滿奇蹟。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二0一0新人新視野戲劇篇登場!
四位劇場新銳 揮展創意鋒芒
今年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如往年在十月登場,這次揭開序幕的是戲劇類的創作,有已是第三次獲選的陳雪甄、近年來表演突出的魏雋展、曾入選雲門流浪者計畫的徐灝翔與去年入選的姜睿明,四人分別展露獨特的劇場創意!
-
即將上場 Preview 8213肢體舞蹈劇場「第一屆非關舞蹈藝術節」
五位表演者 勾勒十年後的身體
「第一屆非關舞蹈藝術節」由8213肢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孫梲泰策展,邀請朱星朗、李名正、詹天甄、姚尚德、方凱馨(Casey Avaunt)等五位中、新生代表演者,各自以創作回答「十年後的身體觀」。參與者涵蓋了編舞者、接觸即興舞蹈家、默劇演員,企圖從多元的面向尋找肢體表演的可能性。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民族舞團《拈花Ⅱ–拈花微笑》
遁入禪宗意境 尋覓心靈澄靜
二○○六年時,由禪門公案:「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發想,台北民族舞團推出了禪風舞劇《拈花》。今年十月全新推出的《拈花Ⅱ拈花微笑》,除了藝術總監蔡麗華與胡民山、蕭君玲再度攜手,更結合了多媒體影像,高科技與宗教哲思間如何對話與發酵,讓人在禪機處處中充滿無限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色列・巴希瓦舞團
Gaga上身 翻飛肢體狂潮!
享譽國際舞壇多年的以色列現代舞天團巴希瓦舞團,終於要來到台灣了!這個與瑪莎.葛蘭姆淵源深厚的舞團,也因藝術總監歐哈德.納哈林開創的嘎嘎(Gaga)技巧,發展出豐富多元的創作樣貌。此次訪台,巴希瓦將帶來納哈林的舞作《十載精采》,將許多該團的經典舞段編整入舞,更可讓台灣觀眾,一夜盡覽Gaga驚豔舞風!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眼看去是不同的麵包,但都是麵包
被舞團藝術總監納哈林一眼相中,親邀加入巴希瓦青年團的李貞葳,也是第一位進入巴希瓦舞團的台灣舞者;進入舞團一年多即升上一團舞者的她,這次也將隨團回到台灣故鄉演出。藉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李貞葳,請她談談進入巴希瓦的經過,以及在巴希瓦學習與工作的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
舞影聲光 一塊起動!
「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是近年來頗受矚目的現代舞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基登.歐巴任尼克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形塑了舞團鮮明的樣貌:一種是抽象/冷調,用純粹的肢體動作和技術的運算,在時間與空間中經過。另一種是「擺在你眼前」不假修飾的寫實議題,加上文本或口白的元素之後,突顯出嘲諷批判的犀利性格。此次來訪演出的舞作《致命引擎》屬於前述的第一類,與影像科技的高度結合,被視為已將「舞蹈科技化」,也將「科技舞蹈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玫舞擊Meimage Dance
舞者化「偶」 「秀」出台灣之美
中生代編舞家何曉玫,一直以來都以精采的獨特舞蹈創意展現她心目中的台灣,從《默島樂園》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對台灣文化的獨特觀察:衝突中呈現美感、以人扮偶凸顯台灣人的表演慾。這回她創團首演,以融合舊作片段與新舞段的《Woo!芭比》,為觀眾獻上她最新的創作思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驫舞劇場
尋找和「我」共存的幸福
為了《我》這支舞,驫舞劇場邀來了兩個劇場大男生:蔡柏璋與黃健瑋,加入這一班全男子舞團,打造這次的集體創作,在磨合與磨練的汗水與幹譙中,卻也衝撞出不同的鮮活思考。黃健瑋說,作品所希望描繪的「我」,是回到較原始性卻非動物性的人的純淨狀態,舞團藝術總監陳武康透露,演出以三個舞者為主,透過「三位一體」的認同與辯詰,回歸到「人所以有幸福感,在於沒有『我』的概念存在」的核心意念。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禁聲到重現 一個走過歷史波濤的名字
生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作曲家江文也在日本音樂成名、得了世界作曲大獎,因為文化認同到北京定居、日本戰敗後依然選擇留在北京,卻因為他的出生背景被國民政府認為是「漢奸」、之後又因為是日本人、台灣人的背景在中國政治運動中吃盡了苦頭。 適逢江文也的百歲冥誕,張己任於今年六月受邀參加廈門舉行的「江文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並在其中發表一篇「學術報告」。他提及會議中,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何一位具有才華的作曲家,要為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劇烈變化的時代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這番言語令全場為之動容。但是對於這位曾被兩岸禁聲達四十年之久的作曲家,為什麼銷聲匿跡的原因仍然語多保留。 雖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蘇夏及香港的女高音費明儀女士都提到「江文也的復興」的緣起與張己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仍感覺到在場聽眾,尤其是年輕輩的參與者,對於這位曾被兩岸禁聲、銷聲匿跡,又再被提起的原因依然不解。為此,本刊特邀這位研究、首演、並且熟知江文也的學者,為讀者娓娓道來。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大陸文化參訪團首訪兩廳院 期待搭起合作的橋梁
由大陸文化行政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參訪團在九月初訪問了兩廳院,由中國大陸的文化部長蔡武帶團,團中成員皆為大陸文化行政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會談時,兩廳院董事長郭為藩提議兩岸共同辦理人員訓練的計畫,搭起互訪的橋梁;而蔡武也表示:「中國的藝術家並不缺,但缺乏的是懂藝術又懂市場的人才。如何吸引一流的演出團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兩岸或可相互作為借鑑。」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電子城市》劇作家
福克.李希特 解構世界體系的批判者
身兼導演和劇作家的福克.李希特,大學時攻讀哲學和語言學,後來被戲劇學校錄取,主修導演。不過,他真正的啟蒙,是來自服社會役期間和一干社會邊緣人群居的經驗,這群人質疑任何社會體系、處於社會常規之外的生活方式,令李希特深受影響。於是李希特以劇場探討現今社會的真相,包含《電子城市》等四齣戲的「體系」創作計畫,主要場景展示著西方文明的荒涼景觀,隱喻著資本主義體系的空洞巨大。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阿拉伯之夜》劇作家
施密爾芬尼 魔幻之筆追求唯一的瞬間
施密爾芬尼雖是導演科班出身,卻無心從事導戲工作,自一九九四年的處女作《求魚》起開始投入寫劇工作,獲獎不斷,如今已是德國最當紅的劇作家。不論是什麼樣的題材,他都從生活細微處著手,以史詩式的敘事手法,巧妙地編結文字,將許多不相干的人事物串聯起來,現實與夢境交錯,有蒙太奇的效果,超現實的情境,故事處處是撲朔迷離的轉折與出乎意料的驚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
慶曹禺大師百歲
為了紀念中國戲劇大師曹禺的百歲誕辰,由他一手創立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特地搬演曹禺的四大經典:《日出》、《雷雨》、《北京人》和《原野》。當中的《日出》和《原野》為新排劇碼,後者五十年內從未被人藝搬上大劇場舞台,這次突破困難,邀來著名導演陳薪伊,並由人藝實力明星濮存昕、胡軍、徐帆、呂中連袂出演,令人期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慶祝曹禺百年誕辰 大型專題戲劇節揭幕
今年適逢被譽為「中國莎士比亞」的劇作家曹禺百年誕辰,不常為特定劇作家舉辦專題藝術節的香港,也特地在今年十月至十二月舉辦「曹禺戲劇節」慶祝紀念,透過演出與書寫,引領香港年輕世代認識曹禺的不朽和當代性。除了演出與講座,「曹禺戲劇節研討會」也會同步進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
三齣大河劇 劇迷頂禮膜拜
巴黎劇場新季開始,就有三齣紮實的「大河劇」吸引劇迷入場,分別是波蘭導演魯帕的Factory 2、加籍黎巴嫩裔導演瓦吉‧穆阿瓦德的《濱海、焦土、森林》三部曲與德國導演彼得.胥坦的《附魔者》,演出長度分別是七個半小時、十一個小時與十二個小時,透過不尋常的演出長度,讓我們繼續確認,「劇場」仍然是一塊人類無可取代的精神溝通聖地。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
泰德美術館變舞廳 麥可.克拉克駐團新發表
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廳,首次邀請舞團駐團,由英國編舞家麥可.克拉克領導的駐團計畫,於八月底發表了第一階段的成果展現;舞作由七十五個業餘舞者與八個舞團舞者共同排練,舞者帶有稜角的動作與地板佈景的幾何圖案發展出有趣的關係,而業餘舞者略帶笨拙、且帶有機器人感覺的步伐則讓觀者覺得新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
史林根希夫辭世 世紀鬼才殞落
德國的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史林根希夫,於八月下旬因肺癌辭世,享年僅四十九歲。這個當代藝術的叛逆之子,創作從電影、劇場到視覺藝術,創作風格大膽挑釁,面對自己的癌細胞也直視不諱,持續以日記、劇場、影像等方式記錄自己對抗病魔的過程,活躍的程度讓人忘了他是個癌症末期的病人,以至於他的死訊仍震驚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