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演藝文獻陸續出版 為香港劇場留史
近期香港有多本劇場史料記錄出版,如《香港舞蹈年鑑(2006-2008)》、林克歡的《分崩離析的戲劇年代》、獨立樂團「盒子」的《盒子經》、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前進十年》等。這些演藝文獻的出現似乎是民間陸續地自發補白不足,但長遠來說香港需要的是一所演藝資料館,以為香港的表演藝術留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周立波一張嘴,「海派清口」撐起半壁江山
去年到今年,上海最夯的話題人物,非周立波莫屬。他以「海派清口」的上海話脫口秀表演,不但做政治模仿秀,甚至談論財經問題,蔚為時尚。今年春節期間,大陸各地衛視轉播普通話版本的「壹周立波秀」,又成了觀眾和媒體討論爭議的來源,對於他能否征服北方觀眾乃至海外觀眾,將「海派」文化發揚光大,又或是曇花一現,還是未知之數。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陽光劇團《未竟之業》 借古諷今理想熱情不再
離上次作品《浮生若夢》發表四年後,陽光劇團的新戲《未竟之業》Les naufrags du Fol Espoir 終於在今年二月三日舉行首演,這個眾人引領期盼許久的四個小時大戲,推出後果然又引起一陣劇場旋風,上演都已經快兩個月,至今媒體還是佳評如潮、推薦不斷,看來大師莫努虛金的作品,已經不單只是場戲劇演出,簡直是拋出一個可以引起眾人討論的社會議題了。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彼得.布魯克《十一與十二》 探討宗教議題
國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新作《十一與十二》,自去年底在巴黎首演後,今年二月轉往倫敦開始國際巡演。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的該劇,劇情是關於西非於一九三○年代法國殖民時曾實際發生的宗教紛爭,布魯克透過這齣劇探討深刻的宗教議題,也探討生命與死亡、時間與結束,並強調戲劇能給每個觀者不同的體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斯圖加特:國際獨舞劇場藝術節,台灣舞者吳孟珂奪冠
「斯圖加特國際獨舞劇場藝術節」是個激烈的競賽平台,由於主辦品質口碑與高額獎金,每年都吸引各國舞者前來競技。今年三月,來自台灣的舞者吳孟珂與法國編舞家柯默史坦茲(Antonin Comestaz)合作的《她》SHE獲選參賽,結果吳孟珂獲得「舞蹈獎」第一名,柯默史坦茲獲得「編舞獎」第三名,《她》又獲得「觀眾票選獎」,是今年的最大贏家。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同志題材掀熱潮 豐富多樣兼具歷史景深
有人或許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紐約本來就是美國同志運動的大本營,劇場界又是對同志比較友善的地方,紐約甚至每年有專門的同志戲劇節(HOT!),同志戲何奇之有? 然而這場同志熱,並不是在小眾的同志劇場裡演出,也不是有人刻意規劃,想抓住的觀眾群,顯然也不止於同志觀眾。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的多樣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文化帶動經濟的實踐舞台
一九六○年舉辦第一屆,之後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阿得雷德藝術節」,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文創產業」成功案例。藉著大規模、多角度的藝術展演活動,帶動了整個城市的文化風貌建構與經濟活絡。跟著州長麥克.萊恩的獲選連任,也將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將藝術節改為每年舉辦!而且政府將會投注經費每屆高達二億四千萬台幣。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阿格麗仳娜》 歌劇與時尚的絕美相遇
巴黎時尚設計大師克利斯瓊.拉夸,應柏林菩提大道國家劇院之邀,與指揮家雷奈.雅克伯斯與導演文森.布薩爾,合作了韓德爾的早期歌劇《阿格麗仳娜》,於二月份演出。拉夸精緻的巴洛克風服裝,與劇情角色的貼合呼應,讓精采的演出與音樂更顯出色。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謝謝你幫舞台打開燈
悼資深燈光設計師張贊桃
雲門舞集資深燈光設計張贊桃,於三月廿五日因淋巴癌辭世,享年五十三歲。一生都在雲門工作的他,為雲門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燈光設計作品,並且屢受國際媒體的肯定。除了工作認真、待人溫暖,更讓人記得的,就是他瞇著眼睛時的笑容。本刊特以此單元,紀念這位為舞台奉獻一生的燈光設計師張贊桃。
-
藝視窗 News
國台交鼓勵創作暨音樂作品甄選即日起徵件
【台灣】 國台交鼓勵創作暨音樂作品甄選即日起徵件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建置音樂創作與行銷平台」計畫今年順利邁入第三年!本年度的徵件活動即日起展開。計畫共包含「委託創作」、「鼓勵創作」及「音樂作品徵選」等三項,「委託創作」延請國內知名作曲大師為樂團量身訂做新的樂曲;「鼓勵創作」鼓勵四十五歲以下作曲家,透過創作計畫擬定、實踐及演出,創作出優質的室內樂;「音樂作品徵選」提供高額獎金,讓四十歲以下作曲家能多多創作大型管弦樂作品。 「鼓勵創作」主要徵求室內樂作品,作曲家需提出創作計畫及報名表,並附上曾經創作過的有聲平面資料,經評審入選者,可使用本團優質工作室進行樂曲創作並獲得著作權權利金,報名時間從即日起至4月30日下午五時止,以掛號方式寄至台中縣霧峰鄉中正路738之2號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企劃行銷組。 「音樂作品徵選」鼓勵國內作曲家勇於挑戰創作大型管絃樂曲目,不限創作主題,惟最大編制不得超過三管。有鑑於管弦樂創作需要較成熟的作曲技巧,今年年徵選的年齡上限特別放寬至四十歲,並鼓勵作曲家們發揮創意,可創作如「來電答鈴」或「電玩動畫配樂」等類型作品,徵件截止日期為即日起至7月30日止。詳參網站http://www.ntso.gov.tw,或電洽04-23391141轉152企劃行銷組。(莊珮瑤) 布袋戲青年主演觀摩演出活動即起徵件 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的「2010年布袋戲青年主演觀摩演出活動」甄選,即日起至5月10日(以郵戳為憑)止接受報名,凡經政府機關核准立案之布袋戲劇團,且主演實際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者,請把握機會參加甄選。「2010年布袋戲青年主演」觀摩演出活動,特別甄選以青年主演為主的劇團,以觀摩演出的方式與觀眾見面。活動分為「傳統布袋戲組」與「金光布袋戲組」,將徵選全國十個由青年主演的布袋戲劇團,於今年7月27日至8月1日連續六天,在宜蘭的傳統藝術中心進行一系列演出,今年度入選團隊將演出「創意點戲」與「自選劇目」各一場,各組並評選出「最佳主演獎」及「最佳創意獎」,得獎者可另外獲得獎金十萬元及獎盃一座。相關甄選要點及申請書格式可參網站ww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取之於民 用之於民,沒有你就不行
瑞士 堡壘藝術節
堡壘藝術節推出的節目,不是劇場裡結合了精準燈光與音樂cue點的古典戲劇或舞蹈,而是以「表演」或「行動」為主,需要觀眾參與,甚至和觀眾一起完成的計畫。舉辦的地點除了精神象徵的堡壘、舊時軍火庫、改建為藝術中心的舊車站Ancienne Gare,還有小鎮內的市街及公共空間。二○一○年堡壘藝術節預計於六月廿一日至七月六日間舉行,將再次展現藝術節「人親土親」的策展信念。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進人家去看戲 打開你對「偶」的想像
荷蘭 多德列希特市偶戲節
多德列希特市偶戲節是荷蘭境內最重要的偶戲節之一,除了一般常見的手偶、懸絲偶、光影戲之外,藝術節將「沒有畫上眼睛鼻子嘴巴」的物件與人體的互動,或甚至動畫,也納入節目表中。另一項特色,就是將整個小巧玲瓏的多市,作為藝術節的舞台。每年它有三套利用當地私人住宅演出的系列節目,還有一個運河遊船的節目《小艇絮語》,都與當地居民和環境緊密結合,也是讓外來的偶戲節訪客最感新鮮的地方。
-
特別企畫 Feature 風吹草低見牛羊,還有演員舞者在其間
荷蘭 屋若藝術節
「屋若藝術節」定期於每年六月中舉辦十天,二○一○年將是第二十九屆。每年在這十天之中,整個島會變成藝術家的展演舞台:穀倉、牛棚、森林、濕地、沙丘、市街、酒吧、防空洞,大約有六十處地方,從早到晚上演著大大小小的戲劇、現代舞、歌劇、音樂會等活動。
-
藝妙人物事
藝術新住民Jayanta 在創作中尋根
來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懷多元劇場身手的Jayanta,為愛來到台灣,與台灣妻子、也是劇場工作者的林浿安共組了「EX-亞洲劇團」,從初來乍到時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來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濕波變身記》、《老虎和士兵》、《島》等製作,豐富的肢體與語言令人驚艷,藝術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灣穩下了創作的腳步。五月他將與劇場演員魏雋展合作《假戲真作》,讓劇場再度跨越語言與種族的隔閡。
-
藝@書
謎樣蕭邦 傳記解碼
波蘭「鋼琴詩人」蕭邦向來甚受樂迷喜愛,但關於他的傳記卻實在不多,以致他的生平頗為令人感到霧裡看花。亞當.查莫斯基所寫的《為了藝術 為了愛蕭邦》,則透過許多波蘭文材料的整理,呈現了少年蕭邦的生活,也呈現了他對其他作曲家的看法,進而提點了塑造蕭邦獨特風格的要素。
-
藝@CD
跨界跨世紀的蕭邦魂
今年,二○一○年蕭邦熱翻了!媒體關注話題、書籍出版、音樂會曲目、甚至是唱片發行,全都湊上了這位「鋼琴詩人」兩百歲生日的世紀紀念年。相較之下,還真令人為同樣是兩百歲生日、同樣留有不少鋼琴曲經典的舒曼叫屈。市場反應的冷熱懸殊,也隱然說明二十一世紀的鋼琴前哨戰,蕭邦大獲全勝!
-
藝@電影
電影為翼 開展奇幻之旅
春季到來,大地回暖,看電影的慾望也甦醒了。金馬奇幻影展正好提供大家一個舞台,《洛基恐怖秀》、《異形奇花》之類的經典與新片《蝕》、《夢遊交易所》等,將陪著你的想像力起飛。
-
藝@展覽
張才的攝像人生 直覺照映的意象地圖
前輩攝影家張才被譽為台北攝影界的「三劍客」之一,作品向以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這次北美館的「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將以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現場也展出攝影家所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等,讓人一次看到張才的生命軌跡。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O傳統藝術季《漫舞雅音》 鄭明勳&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
台北市立國樂團近年全力衝刺新型態的展演方式,中西樂器同台、與舞蹈、與戲劇雖與觀眾既定現象中的「國樂團」大相逕庭,但不可諱言的是圖變所挾帶的能量的確讓北市國再度攫獲觀眾的目光。《漫舞雅音》是今年TCO傳統藝術季系列活動、同時也是北市國歡慶三十週年演出活動中的一場,邀請了世界頂級默劇大師菲利浦.比佐與導演魏瑛娟與北市國攜手打造跨越南管、國樂與默劇的製作,沉默的語言遇上抽象的語言,令人期待無法預想的面貌。 國內觀眾對鄭明勳應該都不陌生,十七歲奪得柴可夫斯基大獎銀牌、二十一歲即投入指揮行列,十年後再得托斯卡尼尼大獎,以此奠定了鄭明勳的指揮家事業。鄭明勳可說是當前指揮中,經歷最多世界級樂團的指揮家之一,其豐富多元的樂團經驗,讓鄭明勳擁有真正落實音樂品味與詮釋於指揮之中的能力。自二○○○年起,鄭明勳從亞諾斯基(M. Janowski)手中接過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一職,法國的交響樂團素來音響層次豐富,此次鄭明勳為台灣的演出所開出的曲目更是「經典法國作品」:拉威爾與穆梭斯基,《達孚尼與克羅埃》更是鄭明勳的指標性曲目之一,搭配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的現場演出,非聽不可! 文字|林芳宜 作曲家、樂評人,現任臺灣音樂中心編審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海玲.50》
參加一次豫劇團的校園講座,獲得的是一份對生命的感動。 顛覆以往對於傳統戲劇的想法和概念,一種令你不得靜下心細細的品味、重新對傳統戲劇的沈思。看著許多的歷史劇照,演員的心酸還有背後刻苦的磨練期,是一般人無法體會與想像的艱辛歷程。展現在舞台上的,是另一個世界生命中,所能表現在現實世界所無法表現出的澎湃的悸動。 去國外繞了一圈,歌劇不停的創新,但卻忘了國內最寶貴的國粹。民國四十二年到現在,將近一甲子的時間,豫劇的發展也進步得非常快。趁著現在,《梆子姑娘》、《抬花轎》、《王魁負桂英》一齣齣精采的傳統戲劇,保證讓您對豫劇有著全新感受和顛覆以往的想法!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想看這場演出是因為覺得平常比較少接觸傳統戲劇,對此也沒有什麼了解,而聽了這次的校園講座,讓我有新的一番見識,也有極大的好奇心,發現又有另一種不同表現藝術的方式,非常有趣! 文字|傅奕涵 我是一位愛音樂成痴的、為追求夢想而不顧一切的大學生,人生因為音樂而美好,而音樂的美好是因為它的發生就只有那麼的一瞬間^^ 人生為音樂而活,是音樂讓我們找到內心最深層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