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蜘蛛人》音樂劇 歷經波折終於要起飛
百老匯最新的話題製作,莫過於六千萬資本的音樂劇《蜘蛛人》,由U2的Bono和Edge作曲作詞,加上《獅子王》音樂劇的導演茱莉.泰摩,令人頗為期待。但在製作過程中卻負面新聞不斷,又是傳言經費不足可能胎死腹中,又是演員檔期問題只好換角,現在終於定下了十一月十四日預演、十二月廿一日開演的日期,宣傳也已上路,波折多多的《蜘蛛人》終於要起飛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成吉思汗》 磅礡氣勢展豪情
去年才剛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演出,被《紐約時報》讚譽為「眼看與耳聞同樣精采」的香港中樂團,今年新樂季的開季音樂會,就演出意義非凡展現豪情壯志的大型史詩交響樂《成吉思汗》。原曲演出用上一整個樂團,再加上六十多人的合唱團,並將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頭琴、呼麥、長調,以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團體運用在曲中,形成近兩百人的龐大陣容。而改編成國樂版本,更突顯了蒙古族音樂的風味。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展技不分舞台 精湛贏得掌聲!
「柏林雜耍節」主辦至今已超過十五萬人次造訪,筆者多年來陸續走訪這個藝術節,但每年仍有新的驚豔,可見主辦單位的用心。它和一般街頭表演仍有差異,這裡少有站立不動的雕像,來此演出的藝人都是經過特技、雜耍或藝術學校訓練出來的專業表演者。尤其是可以在藝術節或特別場所演出等,絕不會僅有三腳貓功夫!
-
藝視窗 News
2011年OISTAT第八屆國際劇場建築競賽開始徵件
【台灣】 2011年OISTAT第八屆國際劇場建築競賽開始徵件 四年一度由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建築委員會所主辦的「國際劇場建築競賽」(Theatre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TAC)已於日前展開徵件。本屆競賽將呼應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建築展的主題:「現在/未來:表演空間的十字路口」,以位於捷克布拉格的聖安娜教堂為基地,參賽者可以用途考量,自訂表演藝術類型,並深入探索演出的本質,從觀眾凝聚力、劇場視線、劇場聲學效果、技術需求、詮釋、目的,以及相關設施各個面向予以考量設計,致力於創造出一個能讓觀眾、藝術家與技術三者激盪出獨特共鳴的環境。 國際評審團將由四位來自不同洲際的建築師及一位資深劇場工作者組成,入選作品將於2011年6月16日至6月26日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中展出;得獎名單將於2011年4月下旬於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官方網站公佈,頒獎典禮訂於2011年6月17日於捷克布拉格舉行。 報名截止日是2011年3月11日。完整的比賽訊息與報名簡章請參下列網站http://www.oistat.org/content.asp?path=c1qgp8ps、http://oistat.npo.org.tw。 國際「金舞獎」舞蹈比賽即日起接受報名 由文建會及原委會主辦,新竹縣市政府及新竹生活美學館承辦的「新竹2010國際『金舞獎』舞蹈比賽」即日起登場。「金舞獎」傳承自文建會主辦十一年的「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將比賽舞蹈類型分為創作舞蹈、芭蕾、中華民族舞蹈、異國舞蹈、流行熱門舞蹈(街舞、爵士舞、踢踏舞)、原住民族舞蹈六大參賽項目。本次的各參賽項目最高獎金為十萬元,自即日起到10月12日止接受報名。頒獎典禮將於10月24日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舉行。詳請電洽:02-23710086轉12,或上網www.2010goldendance.com.tw/。 「藝傳千里」基層巡演開跑 文建會
-
談畫說樂
未來的憧憬
就像貝多芬對十九世紀浪漫風格音樂所造成的全面性影響一般,華格納(1813-1883)的音樂創作與藝術哲學則普遍的影響到「世紀末」的思維,不論是音樂或美術,文學或戲劇。華格納「未來音樂」、「整體藝術作品」的概念,不只導引維也納與巴黎的音樂創作擺脫因循保守,而邁步向前開創新局,在一八八○年代左右,「華格納風潮」(Wagnerism)形成之後,這兩個藝術都會的美術創作也反映出這股潮流的波瀾壯闊。「後華格納時期」的音樂與美術,彼此能擦出怎麼樣的絢爛火花?
-
藝妙人物事
玩具鋼琴 不只是「玩具」
你以為玩具鋼琴只是給小朋友玩玩而已嗎?在現代作曲家的眼中可不止於此。自從現代音樂大師約翰.凱吉寫了第一首《玩具鋼琴組曲》,從此以後,玩具鋼琴正式成為一種演奏會用的專業樂器,後續也有前仆後繼的鋼琴家與作曲家,利用玩具鋼琴揮灑他們的創意、豐富他們創作的聲響。
-
專題
舞蹈靜心 動作啟動中的和諧
「舞蹈靜心」透過肢體所引發的自發性舞蹈而進入靜心境界,是一種向內探索的過程,其訴求不在於外在的形式,而在如何與內在連結。舞蹈靜心最早由印度大師奧修所提倡,他設計的動態靜心從身體入手,讓能量在跳舞過程中釋放、轉化、洗滌,由身體進入內在的覺知,達至清澈澄然的身心境地。
-
專題
舞蹈治療 開啟潛意識之鑰
舞蹈治療被定義為「一種心理治療,使用動作進行情緒、認知和生理的個人整合過程。」舞蹈治療開啟個案自我身心狀態的敏銳覺察,對自我開放的程度影響治療的成效。舞蹈治療師以啟發與引導的方式,透過口語或肢體動作協助個案或團體成員。參與者藉著肆意地舞動身體,「體察」身體慣性動作的轉變、「覺察」內在的潛意識,進而面對與解決個人內在的衝突與不安。
-
藝@書
表演,就是要活生生的!
知名英國劇場導演迪克蘭.唐納倫是當代重量級的莎劇導演,他與尼克.歐默洛所創立的「與你同行」(Cheek by Jowl)劇團,製作了多齣精采新詮的當代莎劇,唐納倫與俄國演員合作的全男班《第十二夜》曾於二○○八年訪台演出,給台灣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根據多年與演員工作的實務經驗,他寫成了《演員與標靶》The Actor and the Target一書,以流暢而幽默的文筆深刻剖析演員的工作與表演觀點,已由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副教授馬汀尼翻譯中文版並即將出版。馬汀尼老師在出書前,特地在英國訪問了作者唐納倫,一談他對表演的思考與劇場工作的關注焦點。
-
藝@書
打開「馬勒世界」的第一道門
馬勒的創作與《少年魔號》之間的關聯可說是盤根錯節,羅基敏、梅樂亙兩位教授所編的《少年魔號─馬勒的詩意泉源》,意在理清脈絡,透過七篇論文,探索馬勒龐大的音樂世界。
-
藝@CD
見山是山不是山
當我們忙著將文件貼上標籤,分門別類放入不同檔案夾裡,有人正朝著自己心中嚮往的聲音前進,沒有國界、沒有局限。史汀《搖滾交響夢》與吳彤《我一直聽見自己的笙音》,兩張以「跨界」為發想的專輯創作,讓兩位東西方搖滾歌手,勾勒出他們對音樂的寬闊視野,也讓人在聆聽時對其中的萬千變化,不斷湧出驚喜與感動。
-
藝@電影
女性影展玩「酷」 狂飆影像創意
今年邁入十七歲花樣年華的女性影展,透過「玩『酷』影像.搖滾女孩」的活潑主題,分為六大單元「新銳女流」、「女身異想」、「親親媽咪寶貝」、「青春記事簿」、「酷兒派對」、「女孩視界.聚焦台灣」,帶給觀眾豐富的影像盛宴。
-
藝@展覽
行動劇式的嘲諷批判
在展場為因花博會移植而枯死的樹木用玄武岩立碑,把展場空間網拍出去給藝廊展畫好募款買更多玄武岩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雙年展」中展出的石晉華,以行動概念藝術批判市政府破壞環境的粗暴,並嘲諷藝術的交易性之無所不在,令人深思。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綠光劇團《清明時節》、伊凡.費雪&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
鄭清文的小說雖然往往是通俗情節、寫實外觀,但最精采的,其實是人物的內在波濤。例如〈清明時節〉,丈夫的兩個女人上山掃墓的兩種心路,一前一後,巧妙極了。〈苦瓜〉寫的也是外遇,戲劇性較濃烈,還有法庭戲,但最吸引人的也是妻子的內心戲。一九八○年代台灣文學改編電影的浪潮中,鄭清文竟被忽略,就知道他的小說不是那麼容易用影像呈現出高度的。 吳念真在推展《人間條件》之餘,以他累積的劇場能量,活化前輩的小說瑰寶,值得感佩。他如何將鄭清文拿手的內在經驗具體呈現在劇場中,也讓我十分期待。在新生代導演沈迷新科技與跨領域時,以紮實的人情世故成就的劇場,更顯可貴。 十年前皇冠曾製作五位小劇場導演的「台灣文學劇場」,南風劇團這兩年也改編了葉石濤的《簡先生》。不過這次綠光的演出更具規模,若能誘引起新一波熱潮,讓更多人一讀鄭清文,善莫大焉。 文字|鴻鴻 詩人、電影暨劇場導演 不要迷信什麼世界排名第九的樂團,也無須執著於誰是匈牙利音樂代言人,單純從音樂角度來期待這場演出,就足以令人興奮。這不僅是國際級的名家表演,也可視為一場進階級的音樂饗宴(終於不只有德奧曲目了)。伊凡.費雪與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在這次亞洲巡迴所排出的巴爾托克《羅馬尼亞舞曲》和《管絃樂協奏曲》,前者是短小精悍、暢意酣然的民族組曲,後者則是窺探這位偉大匈牙利作曲家的最親民經典。 但是,音樂會若如果沒有話題性,還是不足以吸引觀眾。我很好奇指揮家費雪如何在不到三十年時光,便把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提升到頂尖的地位?而且通常冠上「節慶」字樣的樂團,多是臨時湊齊的編制,費雪與BPO是怎樣創造出所謂的「匈牙利傳奇」?再憑這一點,就該親臨現場目睹兼耳聞。而加上正在國際樂壇炙手可熱的克羅埃西亞鋼琴家拉錫克,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也是這場音樂會「附贈」的驚喜。 如果有一朝,台灣也有像費雪所規劃的「驚喜音樂會」這般,事先不公布演出曲目便能賣出滿座,那我們的音樂欣賞水準也將讓人驚喜了! 文字|林伯杰 金革唱片研展企劃處協理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飛人集社《魚》
想看一齣表演可能只是因為霎時被街角的海報打動,有時因緣卻埋藏得很深。 對「偶」的興趣其實開始於電影,侯孝賢的《紅氣球》。片中,茱麗葉.畢諾許飾演一個以表演偶戲維生的母親,操弄著偶,變幻各種語氣為偶發聲。在電影中也上演了一齣偶戲,取自元曲《張生煮海》,男主角為娶得海龍王的女兒,把海水一瓢瓢煮乾。多麼動人的羅曼史啊!當下就烙印心中。 二○○九年底,詩人夏夏以這個故事為雛形,在景美的土地公廟前搬演《煮海的人》。這次的合作對象正是「飛人集社」,一個從偶戲出發的表演團體。我想起幾個月前才看過他們的《逐鹿》,深深震撼於劇中穿插的偶戲:偶和光影間的對話、偶和操偶者之間的深情款曲,美得不像話,讓向來喜歡真人演出勝過卡通玩偶、一直迷惑於既然有「我」為何還要用「偶」演出的我,第一次見識到偶劇的魅力。 十月份「飛人集社」將再演今年七月才首演過的《魚》。這次,有偶、有陳建騏的音樂,還有新生代台灣劇作家的劇本。這是另一個要去看的原因,我們太容易被莎士比亞、貝克特、亞瑟.米勒等吸引,但總是忘了如果不給本地劇作家發表機會,就不可能會有自己的易卜生和契訶夫。再加上表演場地是華山文化園區的果酒禮堂,帶有現代化工業遺跡滄桑感的華山,相當適合作為這類多媒體複合型表演的背景。 這是個梗舖了很久的推薦(希望讀者還沒有轉台),但我誠摯推薦「飛人集社」這個小型劇團。 文字|王若璇 在校園中主修文學,在社會大學裡轉換跑道進入視覺藝術圈,不忘在生活中擠出時間、出入於表演藝術所建構出的虛虛實實間。常在須臾的快感和永恆的追求之間徘徊,就像掙扎於愛情的你濃我濃跟人生的宏大藍圖一般,非常不乾脆且貪心的人。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新人新政新樂季
在國內廣大樂迷的引頸期盼下,曾任漢諾威歌劇院音樂總監的「台灣之子」呂紹嘉終於回到台灣,出任國家交響樂團(NSO) 音樂總監。這大概是即將展開的新樂季中,最令人興奮且期待的大事件。呂紹嘉是台灣在國際樂壇中地位最高的指揮家,多年旅德,卸任漢諾威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 之後,呂紹嘉客席多國歌劇院指揮歌劇與音樂會,邀約不斷。返國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是國內樂界人士的期盼,也是呂紹嘉義無反顧的重責大任。在今年的 新樂季節目中,呂紹嘉除了跟樂迷一起回顧大作曲家馬勒、也邀來許多國際樂壇名家與NSO同台外,更令人矚目的是,呂紹嘉安排了現代音樂,要帶給樂迷嶄新的聆聽經驗,一如他對NSO的期許:「不討好樂迷,更不討好樂團團員,我要讓外界看見國家交響樂團真正的實力。」 除了呂紹嘉即將為NSO帶 來全新氣象外,本刊也為樂迷精心策劃了新樂季的完全導聆指南,歸納整理出「指揮」、「名家」、「未來大師」、「現代音樂」、「首演作品」、「節日派對」、 「歌劇音樂劇」、「東西同台」與「跨界」等十個焦點,讓讀者輕鬆掌握國內各大交響樂團在新樂季即將端出的誘人菜色。除了國內的樂季總覽外,本期的特別企 畫,我們也將搶先報導國際樂壇的最新樂季動態,從德奧、法國、美國、英國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交響樂團中,從人事更迭到曲目選擇,標誌出這些古典樂龍頭的現今發展與未來趨勢。 一九八○年代台灣,社會上正經歷著政經改革開放的解嚴時期,反映在戲劇上,則是充滿活力的小劇場運動。彷彿是相互呼應似地,一九八二年的北京,在首都劇場三樓,北京人藝的導演林兆華執導作家高行健的《絕對信號》,這場實驗性質的非售票「內部演出」,亦開啟了中國八○年代的實驗話劇和小劇場的風潮。如今革命的信號響起三十年,以北京為首的大陸劇場經 歷七○年代末和八○年代的探索劇和實驗話劇運動、九○年代的先鋒劇場、和九○年代末迄今鋪天蓋地的商業劇場等階段,如今究竟呈現了什麼樣的面貌?我們透過 林兆華、孟京輝、李六乙、王曉鷹、田沁鑫五位如今在大陸劇場各擁一片天,導演風格與關注主題各異的導演,帶讀者深入了解大陸劇場現況的多元發展。 除 了走進劇院看戲、聽音樂會,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藝術走進我們的生活?本期藝活誌規劃的「舞動身心靈」單元,將與讀者分享人與舞蹈互動的更多可能。在生活 中,在公園裡,在教室中,從舞蹈作為肢體律動開發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台灣藝文表演票價高 比美國貴8.5倍
紐約戲票也不便宜 降價才能吸引年輕人
近日消基會接獲消費者投訴,在台灣觀賞從世界各國引進的音樂劇或藝文表演,所需花費竟比其他國家高出好幾倍。對此,消基會特別針對近兩年的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和愛爾蘭踢踏舞劇《舞王》進行調查,發現台灣的《歌劇魅影》票價不僅高於美國和英國,最高票價甚至是亞洲最貴,分別是韓國、日本的2.4倍和1.9倍;而《舞王》的票價也是其他國家的好幾倍。消基會也指出,台灣的國民平均所得比美國、英國、韓國和日本等國還要低,若將所得因素納入票價換算,台灣《歌劇魅影》最高票價約高出日本4.9倍,《舞王》最高票價甚至是美國的8.5倍。 對此,上述節目的主辦單位回應,商品定價須考慮到成本及該市場規模的大小等因素,而引進國外的藝文表演票價,也須依演出的成本、演出場次和演出地點、總座位數來計算,不能只以國民平均所得去評論一個藝文演出的票價是否比國外貴或便宜。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回歸文本的科技表演劇場
即將「超未來」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中演出,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北藝大創作的《萬有引力的下午》,企圖從表演文本出發,探索科技在當代劇場的各種可能。《萬》劇由王嘉明執導,林如萍與姚淳耀主演,劇情呈現的是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係,全劇共有八個傘狀的片段,環環相扣的主題,各自相互連結,但又可以獨立成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林文中的《尛》 廢墟框架中玩積木
林文中舞團「小」系列的第三號作品,剛好就是三個「小」推疊起來的《尛》,也剛好是三個熟男:編舞家林文中、藝術家姚瑞中及劇場導演李建常一起玩積木玩出來的微型劇場舞作。演出中,舞者不斷玩著圓柱體與方體的積木,將積木化為船隻、河流、街景、走秀台、機器人等等,童趣與人性化的自然動作隨之而出,舞作充滿日常性、幽默與想像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傳統樂器不只Jazz 融合「電」音大開派對
以傳統絲竹樂器演奏爵士樂的絲竹空樂團,今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不但專輯《紙鳶》獲得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團長彭郁雯也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還要代表台灣出訪進行文化外交。一路走來,絲竹空的演出形式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對音樂材料的追求卻從未停止更新。歷經北管、客家、京劇等嘗試,今年的音樂會再以「旋轉」為主題,加入「電」音的元素,試圖將傳統樂器爵士化的疆域再度向外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