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侯多夫.達納:我們的工作方式,反映我們的劇場理想
九位志同道合、有著長久情誼的演員,曾涉足電影、電視和劇場耕耘表演,一致認為,依舊是劇場最能帶領我們認識人性、詰問生命,於是二○○二年,他們一同創立了波西地劇團(Le Collectif Les Possds,法文原義為「附魔者」)。探究於緊密交織的人性關係,如何定義存在、牽動生命的抉擇,波西地劇團偏好經典文本的再詮釋,專注於精練表演的「演員劇場」,挑戰文本。如契訶夫、尚-路克.拉高斯(Jean-Luc Lagarce)等劇作家所作之挖掘人性幽微與脆弱的作品,皆是劇團的保留劇目、創作的依據中心,經由演員共同讀劇解析、再構觀點後,呈現文本的時空對話,照應亙古不變的人性秘密。 沒有繁複的舞台技術,沒有燈暗燈亮的轉場製造幻覺,沒有舞台形式的距離感,演員和觀眾就像在某人家的客廳,共同發現人生的荒謬。如《凡尼亞舅舅》中,演員圍繞著一張桌子、觀眾圍繞著演員,前一刻為你斟酒的服務生,下一刻是期待愛情的凡尼亞舅舅。這便是波西地劇團的特色:深入文本,以表演邀請觀眾進入一個簡單沒有偽裝、同屬於彼此的空間,直搗人性的秘密。演出和觀看如此貼近,虛構與現實的界線即將消失,波西地的劇場,是一個演員和觀眾集體創造的「親密內心劇場」。 本刊特別電話採訪波西地劇團的導演之一侯多夫.達納(Rodolphe Dana),一談他們如何在排練場上,共同完成這部契訶夫的經典,以及在導演美學為主流的當下,成立一個以演員為主體的劇團,其所關注的劇場理念與核心價值。 Q:今日當代劇場多注重形式,可否談談就一個年輕的劇團,為何選擇導演契訶夫,其注重人物內心發展的劇本《凡尼亞舅舅》? A:我讀過許多無論是歷史上,或者是現當代重要劇作家劇本,發現契訶夫是一個相當難得、專注於人物描寫的劇作家,這對於我們這個以演員為重心的劇團,是一個相當好的劇本題材。 我覺得,契訶夫看待他劇作中的所有人物,絲毫不帶有批判的眼光,沒有好壞、善惡,作家只是簡單忠實的描寫,刻畫角色們的日常生活細節,吃飯、喝水、講話,高興、快樂或憂傷,簡單地說,只是忠實呈現一群平凡如你我的「人類」。
-
焦點專題 Focus
大陸喜劇之王,誰能笑傲稱長?
茫茫九派流中國,浪下三吳起白煙。古來滑稽,孰為魁首?今日笑星,誰是班首?訪雕梁畫棟,問市井坊間,當下喜劇之王為何?屈指數來,由南而北,則非東北趙本山(小品)、京城郭德綱(相聲)、海上周立波(脫口秀)莫屬。 憶往昔,草根趙本山揭竿而起,笑遍天下無敵手,壓軸春晚十一載,終成一代霸主。郭德綱以三寸不爛之舌,口誅筆伐,舌戰群儒,亦一世之雄也!而少壯周立波自創海派清口,嬉笑怒罵,出口成章,遂成鼎足之勢。然此三人,如三角演義,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尊之如偶像,鄙之如棄屣。是是非非,何去何從,公案難斷!
-
焦點專題 Focus
小品王趙本山 土味濃厚贏民心
提起本山趙大叔在中國各地的大小銀幕裡,可說是無人不曉!東北的黑龍江衛視,有為他的演藝集團專門開闢的節目,還有他製作的東北黑土地風情的連續劇《鄉春 村愛情》、《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等,大眾傳媒封其為「小品王」,並非只限上述洋洋灑灑的曝光率,雖然他演的連續劇,班底與風格和小品都相差無幾,但 是「小品王」的封號目前在中國僅有他這位,也可說是官方默許的,其原因在於自一九八七年至今,年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至今流傳下的內容被各地電視轉播, 收看人次數以億計,每年央視的廣告收入,始終獨佔鰲頭,主要是他的小品逗樂了萬千團圓聚餐的百姓,滿足了央視廣告業務的滾滾財源,當然被推銷的商品絕對是 銷售寵兒,趙本山他個人及本山集團的大小人口更是最後的贏家。 從央視春節晚會起家,打入億萬觀眾的心 歷經二十載,他從一個非專業、非主流的二人轉的愛好者,在童年的苦難中勤學刻苦,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唱小曲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一九八四年拍攝電視戲曲片《摔三弦》,一九八五年擔任男主角,一九八六年還獲得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一九八七年,在著名相聲演員薑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等,一齣劇創新一句經典台詞,幾乎是年夜飯必備的開胃小菜﹗ 位於瀋陽中街的「劉老根大舞台」是最紅火、演員陣容最強的二人轉劇場,也是本山傳媒演講的「旗艦店」,看到的是改良二人轉,又稱作「綠色二人轉」,先是男演員的單口笑話,中間穿插著模仿紅歌星和一些絕活,比如倒立喝啤酒,然後女演員上台,倆人連說帶逗唱一小段,這段唱不過五六分鐘,兩個人一組的表演約半小時,嚴格說這是小品,和傳統的二人轉僅是形式上的相似。 隨著搭擋高秀敏病逝,範偉的離開,沒有了何慶魁的支持,宋丹丹的退出,趙本山再也很創展現曾經的輝煌,依然沒有拒絕在春晚舞台上,只是自己退居綠葉並成功的推銷了自己得意的徒弟小瀋陽。而後轉戰電影,今年四月底,趙本山出品,著名導演朱延平,編劇甯財神,《大笑江湖》主要演員趙本山、小瀋陽和著名的港台搞笑能人等。 農民土味躍升藝術殿堂
-
焦點專題 Focus
德雲社郭德綱 仿古創新渡長江
相聲是流行在北方的民間曲藝,往往觀眾也是以熟稔語言的北京天津等地居多。所以有順口溜說「京油子、衛嘴子」指的就是京城腳下的見識多與眼界廣,而天津衛的人擅長嘴皮上功夫,所俏言快語說起來的話,就像連珠砲似地把人給迷茫住了。再者中國各地語南北方言各異,南腔北調大鼓評彈,想要讓台下聽明白又被吸引逗樂住,往往要具備非凡的舞台魅力及深化的技術,還要有跨越長江的勇氣與努力。 事實上,從來沒有一個北方的相聲演員如像郭德綱一般,能在上海體育館開講相聲,也沒有任何一位非主流的民營相聲演員會改當電視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出演連續劇、電影,登上娛樂版的頭條新聞。 八歲起習藝,傳統藝術根柢紮實 備受觀眾歡迎的德雲社,只是票價低、說的內容是傳統段子,既不當政策宣導的傳聲筒、也不像電視裡變調的相聲小品,它就是本份地重現書場和穿長袍說相聲,班主郭德綱辛勞經營自負虧損十年後,直到二○○五年媒體和網路的關注,一步步才聚集了大眾青睞的眼光。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郭德綱八歲開始學藝,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說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習說相聲,又同時學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戲曲,也有過戲班兼演文丑和唱功花臉的經驗,對深化自己的相聲表演,造成重要影響,如同前輩相聲大師侯寶林,郭德綱也是透過對傳統戲曲扎根學習,並交流借鑑各形各色的形式,確立了適合自己的表演風格。 雖然德雲社在京城站住腳了,不過和主流官派相聲界的譏諷始終進行著,他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非主流相聲演員,曾經戲言「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的是朋友,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的是敵人。感謝中國相聲界對我做過的一切!」又說自從出了北京德雲社,主流相聲界便有了嬰兒般的睡眠。這是什麼意思?睡著睡著就哭醒了!主流相聲界並不是因為失敗而煩惱,而是因為失敗了找不到藉口而煩惱。幸好相聲界前輩出面緩頰,加上他拜師相聲世家侯耀文,二○○五年加入其侯耀文所領導的中國鐵路文工團,也算是進入了主流圈和官方和解收場。 雖然有人稱郭德綱抄襲傳統相聲名段改為自己的段子,郭德綱本人也多次表示,有些段子確實是由老段子改編的,還有人指責其某些作品風格低俗,但依然擁有相當多愛好者,他們還自稱「綱絲」。 表演作品繁多,相聲系列最完整</s
-
焦點專題 Focus
海派清口周立波 逗弄中產詼諧現象
長久以來,中國央視的各類小品演出,幾乎是北方語系的主導,特別是東北農村題材頗受歡迎,獨霸春節晚會十多年。以上海方言滬語為表現手段的滑稽戲,極少受到關注,人們將此現象歸納是「聽不懂」,語言的障礙導致南北的審美差距,笑果也就不大了。 滑稽戲對於江浙滬上億的群體,如同北方人的相聲,自在地像似鄰家的聊天,長期以來「聽滑稽戲」佔據了大眾娛樂的主流地位,演員所擅長的說學做唱,吸收了文明戲和相聲的曲藝手段,所以上海人很難對東北農村生活縮景的小品,或其化用二人轉的段子感同身受。 一口上海話,凝練搬演社會思考 滑稽戲演員周立波的出現,梳起「新克勒」式的小分頭,身穿西裝,擺上台詞譜架,一杯水、一隻筆,用一口道地的上海話,用他從小的生活經驗,《笑侃大上海》票價熱炒至一張八百元。一人撐起一台戲,獨創的脫口秀風格為小劇場演出,破天荒贏得來傳奇的千萬身價。說他恰如其分第填補這種南方語系未受重視的失落與空缺,不如說是周立波選擇上海生活的文化特性,尋求了集體的共同有經歷,才聚攏了上海觀眾的目光焦點。 周立波在面對媒體時,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海派清口」瞄準的目標觀眾主要是上海的中產階級,以及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所謂「清口」,即是區別於北方小品的「粗口」和「黃口」。類似「海派清口」這種脫口秀表演形式在國內外不乏先例,周立波的表演最難得是在笑話背後融入了社會思考,他有一種客觀的判斷和選擇,不再沿襲獨角戲的表演程式,知道什麼東西有趣味和價值,更有著現代都市型的市民幽默的發現和選擇能力。 從二○一○年新春開市,新作《我為財狂》又再度熱演,周立波坦言這是「刻意為之」,這次是以財經為主題,希望大家能有節制,笑有所思。依然以「時事趣談」暖場,周式講解總是把新聞用詼諧的語言點撥得一針見血,大城市下小市民的生活艱苦,彷彿一掃而空。 登上電視另創新猷,生活積累打造表演魅力 就《我為財狂》的現場內容來看,演出的確較之前有了更新,之前《懷舊篇》、《政治模仿》等慣用招數並未被保留,取代的是《周氏理財觀》、《新股民奇遇》等,避開官方關切的題材,群眾激情程度也沒以往高昂了﹗ 轉移到電視錄製映後,周立波的《壹週立波秀》也加入美女主
-
焦點專題 Focus
相聲瓦舍 誠心誠意打造「好幽默」
自我定位於「知識分子劇場入門款」的相聲瓦舍,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創造共鳴,通俗但絕不媚俗。「我們雖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言,馮翊綱延伸為:「誠實的、決心明智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活下去的生活態度,才叫幽默。」對於相聲瓦舍來說,幽默,是看重「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是對於創作嚴格把關的堅持。
-
焦點專題 Focus
魚蹦興業 年輕有勁的笑聲製造者
由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老師林于竝與學生們的漫談,帶引出將日本搞笑表演型態「漫才」轉換到台灣的「魚蹦興業」,推拱老師當團長,一群七年級生在表演複合式餐廳Comedy Club認真搞笑,兩年來從只有親友捧場,到現在場場超過八十名觀眾,週末場席次早早就被預訂一空,這群年輕的笑聲製造者,要讓台灣的觀眾笑得由衷又有深度。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舞蹈不是唯一的出口
蘇文琪 為生命解惑而創作
「我喜歡當舞者,也喜歡做自己的作品。」蘇文琪認為當舞者挺自由,單純地將身體照顧好、享受表演的感覺就行了。而生命的各個階段「有些想法需要解決,所以編舞。」她不是為了編舞而編舞,而是生命中出現疑惑與衝擊,為了找出路,因此需要編創,運用身體甚至其他媒材來導引開解生命之惑。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由舞蹈肢體引領 啟發多元藝術的空間
「沒有設限、開放思考、多元創作」,二十年來,這些發展概念形塑舞團經營的特質。舞蹈空間舞團的「新」與「變」,擴大表演藝術的空間,更實質地對台灣舞蹈表現形式產生質變的影響,也因此形成舞團特有的風格和發展形式。它的發跡不是仰賴一個舞台明星,創團團長平珩憑藉的是對藝術和舞蹈的熱愛與不設限的寬容,與其說它是一個專司表演的舞團,不如視它為一個藉由舞蹈肢體探索而發展多元藝術的「空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 搬演好戲滿京華
成立於二○○一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與中央實驗話劇院兩個中央級劇團合併而成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可說是中國劇壇的第一品牌。除了能吸納最好的劇場精英與明星,更能以超越的視野看待中外的歷史與當代題材,原創或改編了許多經典劇作。難能可貴的是,國話已累積出精準的市場眼光,票房屢屢告捷,並且受邀到全世界的戲劇節與劇院演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首屆「壹戲劇大賞」 張信哲榮獲音樂劇新人獎
上海商業戲劇匯集的新文創地標「上海現代戲劇谷」,於四月十六日舉辦了首屆的「壹戲劇大賞」,針對年度內在戲劇谷演出的海內外舞台劇予與評選,透過專業評審、媒體與觀眾的票選,選出十二個獎項。其中台灣歌手張信哲以音樂劇演出獲頒新人獎,備受矚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詹.洛華茲《麋鹿之屋》 視覺與舞蹈的奇幻劇場
來自比利時的導演詹.洛華茲近日在巴黎上演的作品《麋鹿之屋》,是他近年來集心血大成之「悲傷/快樂的臉」三部曲中的終結篇章。美術學院出身的他,一手包辦舞台裝置及影像視覺,觀眾進劇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宛如在現代美術館展場,白色系的地板背幕及可移動的短牆、低平台,配上後方散置的眾多麋鹿及鹿角雕塑,讓人好奇地進入一個充滿故事性的場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結合滑稽戲與舞蹈 Gustavia演出新舞風
倫敦南岸藝術中心五月的5 Days in May新舞蹈活動,主題在探討新世紀的舞蹈形式如何和視覺藝術、文本、語言、Live Art、喜劇等形式做更密切的結合。其中法國編舞家瑪蒂爾德.莫妮耶和西班牙編舞家拉芮波合作的Gustavia即是結合現代舞和喜劇形式的表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2010戲劇盛會 劇場裡審視經濟危機
每年德語劇壇的盛事「戲劇盛會」,今年於五月七日到廿四日,十齣從去年到今年的的劇碼中精挑而出的作品到柏林展開大匯演。反映前兩年以降的金融危機與經濟風暴,這次遴選的劇碼也緊扣上述主題,讓觀眾們在劇場裡省思資本社會的各種面向。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東尼獎提名揭曉 好萊塢明星有看頭
百老匯這幾年來最明顯的兩大趨勢,一是好萊塢明星掛帥,二是把老歌串起來演的所謂「點唱機音樂劇」。這兩個趨勢原本都是商業考量,從票房收益而發展出來的,但是從本屆提名名單看來,儼然是在品質上也開花結果,獲得了藝術的肯定。
-
藝視窗 News
台北市文化局第3期補助即日起開始申請
【台灣】 台北市文化局第3期補助即日起開始申請 台北市文化局公告九十九年度第二期藝文補助結果,本期共計受理申請件數為439件,通過初審排入複審會議共421件,獲補助件數為260件,平均獲補助比例為62%,補助總金額為新台幣2199萬3千元。補助名單可直接上網查詢或逕洽文化局。九十九年度第三期藝文補助已開始收件,將於6月30日截止收件,開放受理今年9月至12月的活動,相關申請補助相關規定請上網查詢下載,網址:www.culture.gov.tw,或撥打文化局服務專線:1999分機3510、3517、3527、3593。 「流浪者計畫」徵件至7月15日截止 雲門舞集2011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開放申請,7月15日截止。歡迎45歲以下,從事文學、音樂、表演藝術、美術、影像等藝術創作,或社區服務、人道關懷、技藝傳承、文史工作、農村重建、城鄉發展等社會工作者提出申請,入選者可獲得獎助金補助,前往亞洲進行兩個月自助旅行。請至雲門網站www.cloudgate.org.tw下載獎助辦法及申請書,或電洽02-27122102。 林文中舞團徵選舞者 林文中舞團徵選舞者,歡迎年輕、態度佳、受過專業舞蹈訓練,能專心工作,對表演藝術充滿熱誠、無龐大經濟壓力者前來。男生或身高一百六十公分以上之女生優先考慮。具備編創能力且有意長期合作者優先考慮。有看過舞團正式演出者才會考慮。工作時間為七月起,每週一、三、四、五全天。徵選時間為6月6日下午一點,中午十二點開放暖身報到,意者請先於6月4日中午以前將履歷與報名表寄至舞團信箱info@WCdance.org,報名表下載請洽官網WCdance.org,若有疑問請電洽林文中舞團02-25339875。 「向大師學習體驗營」邀廖瓊枝等傳藝大師開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重返十七世紀劇場風華—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
被暱稱為Wooden O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Shakespeares Global Theatre),恰如其名,正是一座以橡木為材、茅草為頂的多邊圓柱形建築,俯瞰望去就像是一個O字母,圈棲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一隅。黑櫺白牆的劇院外觀,以及內部的露天舞台、庭院以及三層樓觀眾席,全都依照史跡打造,力求重現伊莉莎白時期的劇場風貌。每年四月至十月的藝術季,來自世界各地的劇迷蜂擁入內,倚身古色古香的欄杆旁,以天幕為光,沉浸在原汁原味的莎劇聲韻對白裡,一景一貌,所見所聞,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與莎士比亞同在的十七世紀倫敦劇院。
-
藝妙人物事
姜秀瓊 人與心靈的無形風景 比外在的風景更深
身為電影工作者,《乘著光影旅行》導演姜秀瓊既當過演員,又是剪接、編劇、製片、導演,每個階段有著不同的體認。出身戲劇系科班,她卻更愛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生活真實感:「生活的多元性是我最重要的養分。」
-
藝@書
冷眼靜觀滿地瑣碎
身分多樣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戲劇的實踐上別有見地,透過香港戲劇學者方梓勳以對話問答,讓高行健道出他的戲劇理念與創作觀。他指出,如果戲劇家有種社會職能,最多只能是一個觀察者,一個揭示者,藝術家要有一雙冷眼,一雙把自我盡量排除的中性的眼睛,當然也排除掉盲目的自戀,做一個冷靜清醒的觀察者,對世界的認知才會開始。
-
藝@CD
體驗夜的美麗與華麗
在如絲絨般的夜裡,聆聽女高音安娜.聶翠貝可的專輯《寧靜的夜晚》與長笛演奏家帕胡德的《歌劇幻想曲帕胡德的歌劇之夜》,讓人分別感受品嚐到「夜的美麗」與「夜的華麗」,可說是浪漫的夜裡,音樂無盡想像的美好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