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梁竹君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作品像烈火,人,卻像春風
碧娜的舞作迸發巨大的情感、激情、爆發力,重覆性動作加深情感的強烈感受,澎湃不已。碧娜其人,卻是一派悠閒,樸素,優雅,害羞,頭總是微低著,身形從不是挺直的,向前走時,會稍微慢一步。二○○零零六年二月,我去德國的烏帕塔,看到劇場後非常驚訝,那是個不大的古老劇場,外觀樸實。她在那裡安安靜靜的,卻總能做出石破天驚之作。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因為碧娜.鮑許……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關於紀念
《PAR表演藝術》雜誌自創刊至今滿二百期了,對於一個雜誌社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刊,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上個月三十日雜誌剛印好的時候,我們接到了惡耗,舞蹈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走了,也因為如此,讓這個二百期的紀念,蒙上了另一層不同的意義,也多了無限地懷念與感傷。 碧娜.鮑許的大名第一次出現在本刊,是在創刊未滿週年的一九九三年九月號《表演藝術雜誌》的【環球舞台】單元,當時報導了這位德國編舞大師與她的烏帕塔舞團在巴黎的二月與六月的三檔演出,那年也正是烏帕塔舞團成立的二十周年。「她逮住你、她搗碎你、她向你挑釁、她激怒你、她使你著迷、她使你信服、她使你感動」該文的作者簡拙一開始就引述Grard Violette形容碧娜的這段話。是的,她的舞蹈就是這麼的有爆發力、這麼地令人震撼與著迷,無論是在十五年前,或是現在都一樣。雖然當時一般觀眾對她的認識不多,但其實她的舞與舞蹈劇場的編舞概念,早就深深地影響著台灣的舞蹈界甚至是劇場。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那篇文末,作者大聲呼籲:「台灣應力邀這位將舞蹈、戲劇和歌劇結合得天衣無縫的現代舞巨擘,率領她的舞團來表演(香港於同年的五月已邀到她的舞團演出),好讓國內的廣大觀眾也能在寶島分享到這種畢生難得幾回有的、美妙無比的觀舞經驗。」最後,值得欣慰的是,碧娜.鮑許終於在一九九七第一次來台,帶來了舞作《康乃馨》,第二次來台則是十年之後的二○○七年,帶來的舞作是《熱情馬祖卡》。在這十年之間她的舞團還有來過一次,很可惜她無法親自前來,那是在二○○一年,上演的舞碼是《交際場》。也正因為如此,本刊與讀者才有機會親炙這位影響當代甚鉅的編舞大師的點滴與其舞作的奧義。 看著案頭敝刊兩年前出版的《碧娜.鮑許為世界起舞》的書封,她靦腆的微笑依舊,「看街上的行人,總比看一場舞蹈還重要」「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這兩句自我學生時代就咀嚼至今的箴言依舊,但本來期待她的三度訪台,這個願望已經成為「千金難買、永不可得的禮物」。其實在她前年第二次來台時,兩廳院曾力邀她三度訪台,並希望她將台北列為「城市系列」創作舞碼之一,令人惋惜的是,上帝畢竟沒有留給碧娜太多考慮的時間。雖然她創作直到她的最後一刻。 我想,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縣市升格競談文化創意, 文化真能一起升格 ?
台南需要一座美術館
六月二十九日上午,行政院長劉兆玄召集內政部等相關部會首長,就縣市升格改制討論會議,決議台南縣市在內連同北縣、中縣市、高縣市同意升格。未來台灣將朝著北、中、南三個生活圈,以七個區域均衡推動發展。確定升格後,不僅公務員升等,向中央爭取的統籌稅款和重大建設補助款更多,民間更預期未來透過修改都市計畫,可望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證券業預期資產股有受惠機會。 升格的台北縣、台中市以文化創意為口號,「補考」通過的台南縣市因為歷史文化及經濟因素受委員青睞,高雄縣市雖然沒有特別強調文化,但過去,他是僅次於台北市,要走文化路線的都市。面對這個地方制度的重大變革、台灣蛻變成長的契機,在期待城鄉差距縮小並且提升競爭力的同時,台灣的「文化」是否真能隨著縣市升格的推動而如期「升格」呢?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縣市升格,文化升級
六月二十九日上午,行政院長劉兆玄召集內政部等相關部會首長,就縣市升格改制討論會議,決議台南縣市在內連同北縣、中縣市、高縣市同意升格。未來台灣將朝著北、中、南三個生活圈,以七個區域均衡推動發展。確定升格後,不僅公務員升等,向中央爭取的統籌稅款和重大建設補助款更多,民間更預期未來透過修改都市計畫,可望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證券業預期資產股有受惠機會。 升格的台北縣、台中市以文化創意為口號,「補考」通過的台南縣市因為歷史文化及經濟因素受委員青睞,高雄縣市雖然沒有特別強調文化,但過去,他是僅次於台北市,要走文化路線的都市。面對這個地方制度的重大變革、台灣蛻變成長的契機,在期待城鄉差距縮小並且提升競爭力的同時,台灣的「文化」是否真能隨著縣市升格的推動而如期「升格」呢?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為什麼藝術家要站出來自力救濟?
湯皇珍等人發起籌組創作者工會,邀請從事創作,每年有一次專業發表之表演藝術〈音樂、劇場、舞蹈、傳統戲曲、前衛跨界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數位、攝錄、行動、裝置、公共設置等〉、文學、電影、建築、策評、原創服裝以及設計等的創作者,加入工會。創作者工會的籌組目的首先在於自保,在現行體制下,工會組織讓創作者暫時取得現行勞、健保的保障。其次,在入會的條件下相互激勵,每年在創作專業上力求發表的競爭力。最終,創作者工會企圖成為監督文化政策,強力爭取創作者應有基本環境與權益資源的群體。相較德國藝術家在八○年代已經享有藝術家保險,台灣迄今尚無機制把創作者視同職業,相對的也沒有職業保險與保障,因此籌組創作者工會的呼聲刻正響起。創作者工會對台灣的創作環境而言有什麼意義?工會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如何?其中可能的困難與前瞻性又是什麼?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美女型男靠邊站,《醜男子》來了
身分多元的創作人鴻鴻,即使因拍電影負債,仍一頭栽進賠錢的出版與劇場領域,自創《衛生紙》詩刊和「黑眼睛跨劇團」。「黑眼睛跨劇團」的創團作將演出歐洲當紅劇作家馮.梅焰堡的《醜男子》,情節從一個醜男子在公司因相貌遭到排擠開始。男子整容後相貌俊俏,在職場和情場上無往不利,卻因而引起眾人起而效尤,紛紛整容變得跟他一模一樣。這樣的結果,讓他跌入更不堪的處境。全劇藉著峰迴路轉的劇情,一一刺穿了當前徒重皮相的價值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羅密歐與茱麗葉 「偶」遇浦羅柯菲夫
即將來台與北市交合作,Per Poc偶劇團除了有與世界各國高達十八個交響樂團合作過的經驗,更結合雕塑藝術、電影、音樂和視聽等共同演出。他們偶戲非常多元,包括人偶、皮影戲、懸絲傀儡,或將偶的下半部裝上輪子表演。而《羅茱》也是他們拿手的好戲之一。以浦羅柯菲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音樂為主,這次的演出將由來自匈牙利的年輕指揮家多蒙寇斯.黑亞領軍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這廂鐃鈸絲竹 那廂舞動酷炫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
-
焦點專題 Focus
村上的雲淡風輕 吳義芳的澄澈之舞
在《夏.村上春樹》中,吳義芳以村上春樹早期作品為觸發和動能,讓身體追索陳述文字的狀態、情調、氛圍,這是舞蹈家的村上春樹情懷。沒有針對村上春樹的任何一本書,《挪威的森林》、《聽風的歌》、《一九七三年的彈珠玩具》、《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在村上式的氣氛和空氣中,吳義芳打破、重組原有結構,抽繹「連繫」為主要概念,編創關於人與空間及人際關係之種種擬想。
-
焦點專題 Focus
深探東方能量 重塑西方肢體
由比利時靛體舞團藝術總監艾寇.倫茲與台灣舞者蘇文琪共同編創的《迷幻英雌》,背後蘊藏著對東方劇場與舞蹈的能量運用的反芻與重組,從而重新建構肢體的形式。擔綱獨舞的蘇文琪,在這支探討「個體獨立的自由」的舞作中,展現強烈的個人特質,而每一次的演出,對她而言,隨著人生的歷練成長,都是一次嶄新的呈現。
-
焦點專題 Focus
貝多芬頌讚快樂 布拉瑞揚探索快樂
布拉瑞揚與許芳宜的新作《快樂頌》,一路追尋快樂的軌跡。「貝多芬到底想表達什麼?」布拉瑞揚潛入音樂與內心的深層,那些快樂的樣子與時刻是什麼?雙人舞中的主動與被動,兩人關係的施與受,何者才是比較快樂的?布拉瑞揚說:「通常主動者主導行動,被動者相反,一定是這樣嗎?主動者追尋快樂,給予快樂,但得不到回饋時會快樂嗎?」深入快樂,發現這些似是而非,黃明正與許芳宜的雙人舞變得耐人尋味。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劇場的聲音 聲音的劇場
從容地遊走於古典、電子、實驗、民謠、爵士、流行等領域,將音樂化作一道道黑暗之光,以聲音的體貼、以歌詞的詩意,撫慰都市人的心靈,用樂器用聲效用歌唱用唸白,帶我們張開耳朵,聽見世界,看見自己,觸得到夢。她是音樂創作人、廣播主持人雷光夏。 橫跨劇場、電影、廣告配樂,創作型流行歌手最愛的鍵盤手,他的音符如水般清新甘甜,通過雙手在琴鍵間淡緩流瀉而出,沒有過度渲染的情緒,總是為聽者留白,通過旋律的流動,灌注自己的喜悅與哀傷。他用音符與世界對話,他的音樂是想像的色彩。他是全才音樂人陳建騏。 仲夏台北,雷光夏與陳建騏將要以莎士比亞為題,透過音樂召喚莎劇經典場景。本刊邀請兩位音樂人對話,暢談創作之路上,音樂以及音樂之外,其所創造的。
-
演出評論 Review
現代舞中的「現代性」
鄧肯為未來舞蹈所抱持的世界想像,是讓身體的神聖性不再回歸於上帝的秩序,卻是超越秩序而產生多義性及不確定性的自我。現代舞如此追求自我形象的創造,是舞蹈史很重要的發展動力。然而到了《新黑色》,若以凡德吉帕斯的創作觀與現代舞初始的鄧肯對照,《新黑色》在崩壞的秩序之上,無力再構築人的神聖形象,身體已是「從頭到腳鋪滿了無法辨識的符號」。
-
演出評論 Review
裸體芭比身後的「利慾」故事
在這許多令人印象深刻與高難度的片段中,最令人激賞的該屬〈裸體芭比〉的獨舞,引出創作中的核心。這個看似無神的人工模特兒塑像,身無一物地露出平庸且平滑的粉紅色肌膚,但與她那頭飄逸金色假髮的組合,則填滿了觀眾的想像空間、解答了所有疑問、讓人看見失去靈魂的機械化自我。
-
演出評論 Review
看戲,正襟危坐?規則,約定俗成?
我要讚賞的不是(再拒劇團)全體演職員精采的呈現,而是這批人誠心誠意所推動的一系列議題探討,甚至可以稱作一次戲劇性呈現事件(theatrical event),更可能可以成為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行為藝術表演;他們對於表演空間的選擇,有著革命性的思考,當然,這更免不了有改變觀眾觀賞與互動的嘗試與企圖。
-
回想與回響 Echo
被忽略的無形能量
當李安成為台灣電影界的光榮時,不知國內電影人是否注意到了李安電影的用樂?西部牛仔的《斷背山》裡鏗鏘清亮吉他聲,聽似隨意撥弄卻一兩個小節即顯出荒野中的落寞孤寂,而《臥虎藏龍》既然要說武俠故事,當然得找來理解武俠小說的作曲家──譚盾。國內也曾經擁有過張弘毅、陳揚這些絕佳的電影音樂創作者,但製作者願不願意提整各項經費的比例、讓他們有發揮的機會?
-
其他分類 專訪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主任
林朝號 吹動南台灣的藝術號角
預計在二○一二年完工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將在近期動工,這個嶄新的南台灣藝術標的,將展現怎樣的丰姿?本刊特別訪問到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林朝號,一談籌備處為打造這「南方兩廳院」的種種軟硬體計畫,從觀眾、人才到未來的節目規劃,期待當建築落成時,為南台灣展現最美好的藝術風景!
-
其他分類
活化南方藝文生命力的“CPR”
歷經兩年又十個月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本著成立時打破南台灣文化沙漠污名的使命,希望為南方的藝文注入一股活力與暖流,給予南台灣民眾豐富的精神食糧。在今年底預計即將要發包開工的同時,許多人都睜大眼睛觀望著衛武營將來的發展,是南方藝文的奇蹟?又或者只是一棟都會公園旁的現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