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遊在他方
西化窗口的純淨樂音──聖彼得堡愛樂大廳
今天的聖彼得堡愛樂大廳原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時的聖彼得堡貴胄議事堂,於一八三九年竣工,是兩位當紅的義大利裔建築師的心血結晶:建築物主體由賈克負責,漂亮的立面裝飾則由羅西負責。二○○七年,由於中央政府與聖彼得堡三百週年紀念的經費挹注,聖彼得堡愛樂廳終獲大規模修繕的機會。樂界都希望這次自法國禮聘的建築師和設計師能妙手回春,恢復聖彼得堡愛樂廳原有的音響效果。
-
專題
智慧與科技知識 打造綠色生活
什麼是綠色建築?在社會媒體與建商花花綠綠的廣告與說詞中,一般人實在難以體會綠色建築的真義。而從「什麼不是綠色建築」與「綠色建築的迷思」中,我們可以更貼近這個當代至關重要的環境生態議題。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林憲德,在兩廳院文化沙龍「綠色建築的現在與未來」中笑稱,他的講題其實是「我愛綠色建築」:從綠色建築的各種迷思、地球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到綠色建築的九大指標、綠色建築的實例展現,生動而具體地說明了「綠色」的概念及建築與生態環境的相生相息關係。
-
藝@書
越流浪,越有力量
「流浪」、「壯遊」是近幾年崛起的新話題,由此衍生出的概念是:人生可以不必是單一筆直的線,脫離「正軌」的流浪,有時反倒成為更正面的生命力量。雲門流浪者計畫參與者的訪談錄《趁著年輕去流浪》與劉軒的《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都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範例,提供對於「流浪」更深沈的思考。
-
藝@CD
好音新面貌 更見動人魅力
音樂是非常奇妙的藝術,經過時間的滌洗,依然能在嶄新的思維創意下,變化出令人驚喜、魅力十足的面貌。如王家衛重新剪輯十五年前的電影《東邪西毒》,原聲帶在原來旋律在馬友友與絲路樂團的重新演繹下,更見深刻;「台灣鼓王」黃瑞豐為紀念音樂生涯四十週年而作的《黃瑞豐都會爵士Happy Dog》,也讓爵士老歌煥發出美好況味。
-
藝@電影
雖不「同步上映」 精采值得等待
有些好片子,不會在第一時間被本地片商引進,但在影迷的痴心等候下,仍有機會登上台灣的大銀幕。這次介紹的幾部「舊」片,就是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
藝@電影
肯.洛區 追求公義的影像力量
以《吹動大麥的風》、《再見祖國》等作品聞名國際的英國導演肯.洛區,向來以鮮明的紀實手法與社會批判風格創作,人道主義者與公義追求者的形象深入人心。近期台灣發行了他的早期作品如《母牛》、《家庭生活》,可以看出他早年即以敏銳的社會觀察與生活細節觀照,打造影像真實動人的力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我的妻子就是我》《劉三妹》
接連《少年金釵男孟母》徐堰鈴在戲裡一群男同志中玩女扮男扮女,《木蘭少女》明明是女性成長卻主攻男同志議題,看來台灣劇場的跨性別還會越燒越熱。這個月又有兩檔讓我非常期待。 仁信合作社是繼環墟和莎妹之後,又一「台大幫」劇團。不知是否出身戲劇系的關係,選材反而比較走文本路線。不過這次的《我的妻子就是我》確實給了表演和導演極大的空間(也就是難題的意思啦)。主演卓香君在過去幾年的小劇場一直令人眼亮,以精準討喜見長。這個劇本在獨角戲裡算是大規模的,各方面都應該能夠給國內的獨角戲創作一個示範。 李清照私人劇團這群百折不撓的有為青年,推出的作品永遠比他們的團名更怪G。《劉三妹》組合了一位詩人、一位舞者、和一位演員,三個大男生演三個老妓女,談慰安婦題材,還是客家戲,「有客家的山歌小調與日本演歌交錯吟唱、藝伎舞蹈與樣板戲揉合混搭」,歐買尬!這是什麼東東?千載難逢,當然非看不可!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芬蘭人聲樂團Club For Five
藝術讓人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所沒有的美好,藝術是很純真的感受,人是其中的主角,現在拋開樂器,讓人的聲音真正活躍於舞台上。 樂器是人創造出來的,樂器的聲音迷人,人的聲音更加的動人。有一些人拋棄了金屬造的樂器,以更美的人聲取代。初次愛上人聲是在去年的一次音樂課上,老師放了一段人聲樂團的影片,覺得人類的聲音真是神奇,可以發出和自己聲音本質完全不同的聲音。看影片時我就愛上了,很想感受人聲樂團現場演唱的魅力。當時,去年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剛結束不久,覺得好可惜錯過了可以現場聆聽的機會,今年抓住機會,一定要去欣賞。 文字|劉芳琹,高中生,一個月欣賞表演平均一到二次。
-
焦點專題 Focus 越洋獨家專訪劇場大師
彼得.布魯克:我在劇場所作的,都是活生生的當下
Q:在《何以如是》當中,文本有點複雜,綜合了不同的風格,但是您在舞台上卻只用很少的道具,甚至只有一名演員和一名樂手。為什會有如此的構想? A:因為這齣戲的目標,是呈現一個人在問問題的狀態,而且這個人是個演員,她一輩子都在劇場工作,可是她卻在這個當下試著要去了解,劇場對她的意義為何,為何我過的是這個人生,而不是另一個人的人生,為何要做戲等等。所以她去找那些和她一樣面對相同困惑的人,這些人來自不同文化,但他們也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有的來自俄國,有的自英國,有的來自法國,他們也會問,為何我們會稱某些現象為劇場,為何我們要將生命奉獻給劇場。這齣戲用了標題是德文的Warum,意思是「為什麼」,這齣戲在談的就是「何以如是」。不過這個「何以如是」,並非是理論上的,而是一種活生生的質疑。因為一個從事演員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要問為什麼。不是因為她是個演員,而是因為她是人類。 Q:您的文本採用了不同的來源,像是梅耶荷德、克雷格、莎士比亞與世阿彌。那麼這些不同的文本之間,是否傳達了類似的內容,或是它們之間有著內在關聯? A:它們之間有內在關聯。因為「為什麼?」這個問句,不過是一句話,但是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人生會去體驗這句話。就像你在台灣有自己的人生,我在巴黎有我的人生,米莉安.歌德史密特(Miriam Goldschmidt)在德國有她自己的人生。我們都會以彼此各自的生命經驗,去充實,去具體化「為什麼?」這句話。雖然我們身居各處,但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有深刻而強烈的內在需求,相同而深層的人性結構,同時產生類似的問題。像眼下這個世界充滿悲劇,但人們卻沒有能力體認出,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 Q:為何會挑選女演員米莉安.歌德史密特來跟您合作這齣戲?你們是如何工作的? A:我們從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莎士比亞.變形記
這是你無法想像的當代世界劇場的莎劇風景── 空中炯燃的火焰、腳踩高蹺的女巫、奔馳呼嘯的摩托車隊、暴力詭譎的巨型道具 波蘭任我行劇團的《重裝馬克白》,無法甦醒的恐怖夢魘,瀰漫著一股朦朧而殘酷的狂野動感。 細膩詩意的手語、張力十足的肢體、豐富多樣的現場聲響、簡約低斂的舞台設計 法國國際視覺劇場的《低迴李爾王》,有聲世界與無聲完美交響,沉默成了最有力量的語言。 赤裸全露的房間、曖昧禁忌的情慾、緩慢流動的戲劇事件、焦點多元的場面調度 西班亞里屋雷劇團《偷窺哈姆雷特》,穿越死亡、性愛、悲傷和瘋狂,窺看一場無言的莎士比亞。 挑戰詮釋極限,突破經典框架,莎士比亞的二十一世紀超級變裝秀,就在2009台北藝術節盛大登台!
-
演出評論 Review
深度開展的漂流意象
NSO音樂家們的演技,中規中矩亦不乏精采之處,然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音樂演出。團員要克服與常規音樂會不同的展現方式、還要不忘演戲與走位,手上功夫卻絲毫不馬虎。曲目兼具古典的展技與通俗的親和力,十四位音樂家沒有以誇張的演技來轉移音樂本質的焦點,對於更需耗時耗力的室內樂曲目,演來遊刃有餘
-
企畫特輯 Special 迎接2009世界運動會
熱情高雄 讓全球看見台灣文化軟實力
五月二十日,由匹茲堡交響樂團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共同演出的「世運主場館落成音樂會」,以柴科夫斯基《一八一二》揭開音樂會的序曲。當慶祝勝利的絢爛煙火在馬鞍型世運主場館上空綻放開來,樂聲、砲聲、煙花與全場將近四萬名觀眾熱烈掌聲相互輝映,震撼的場面讓全場觀眾氣氛沸騰到高點,也宣告著二○○九世運在高雄的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高雄將躍上世界舞台,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世界運動會是台灣六十年來首度舉辦的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自二○○五年夏天,台灣在德國杜伊斯堡第七屆世運會閉幕式中,接下世運的主辦權開始,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無不期待這光榮時刻的到來。在為期十一天的運動賽程中,將有來自世界各地八十個國家,超過五千名的運動員蒞臨高雄,這同時象徵著這些數以萬計從世界各地湧入的國際友人,除了穿梭在世運各場館之外,他們也想一探高雄這座城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脈動。 伊東豐雄設計主場館,展現高雄開放熱情 高雄,將要以什麼樣的面貌,展現在國際友人的面前,讓他們感受港都高雄,以燦爛的的海洋氣息和民眾的熱情活力,所散發的城市魅力,同時看見台灣精采的文化軟實力?高雄世運會如何藉由硬體建築及軟體節目,呈現國際性與在地性的雙重對話?高雄世運會如何帶動城市新貌再造與文化創意整合,進而展現台灣文化魅力? 高雄世運會常務董事劉世芳指出,將於七月十六日登場的世界運動會,高雄已做好準備。從硬體設備來看,由曾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英國建築皇室協會金牌獎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世運主場館,光從外觀來看就令人驚艷不已。這座場館有別於一般封閉式的傳統運動場,像一道波浪,在陽光下閃爍「河流一般的流動感」。為了呈現高雄的特色,館場屋頂結構以螺旋與波浪的外型,營造旋轉流動的視覺效果,呈現運動的躍動感。開口環抱式建築,像是一個擁抱人群的手勢,說明了世運友誼無國界的精神,也象徵著誠懇好客的台灣民眾、親切熱情的高雄市民,正展開雙臂、以愉快而自信的心情,迎接所有的遠道而來的嘉賓。 除了在外型上充滿了藝術的靈動與律動的美感,在功能上,場館屋頂約九千片太陽能光電板可用來供應整個場館用電。這是世界第一座太陽能發電、也是發電量最高的場館,是台灣第一座符合九項綠建築標章的建築體。這是伊東豐雄眼中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背對觀眾的魔法杖
樂團的神奇推手
管絃樂團中,只有一個人不拿樂器, 最慢上台、最快離開,而且背對觀眾! 但他卻是所有目光的焦點,不管台上台下。 雙手只在空氣中揮灑, 出現的卻是劇力萬鈞的聲響! 指揮是一個樂團的靈魂, 掌握了音樂的聲響,也掌握樂團走向, 歷年來指揮儘管評價不一, 卻將管絃樂團推上頂峰。 在歡慶呂紹嘉即將回台為國家交響樂團「執棒」的同時, 本刊為您解讀知名指揮家揮灑音符的奧秘, 看指揮與樂團的依存中, 如何締造奇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揮魔法師 各有巧妙不同
身兼作曲強打當代 薩洛能vs.洛杉磯愛樂 洛杉磯愛樂成立於一九一九年,大本營位於加州好萊塢影藝重鎮,正常樂季演出於迪士尼音樂廳、夏日樂季則在好萊塢碗型劇院。歷屆音樂總監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師,分為是羅瑟威爾(Walter Henry Rothwell,任期1919到1927年)、舒尼渥特(Georg Schnevoigt,任期1927到1929年)、羅定辛斯基(Artur Rodziński,任期1929到1933年)、克倫培勒(任期1933到1939年)、華倫斯坦(Alfred Wallenstein,任期1943到1956年)、貝紐姆(Eduard van Beinum,任期1956到1959年)、祖賓梅塔(任期1962到1978年)、朱里尼(任期1978到1984年)、普烈文(任期1985到1989年)、薩洛能(Esa-Pekka Salonen,任期1992到2009年)。 一九九二年在來自芬蘭的第十任總監薩洛能帶領之下,洛杉磯愛樂大量演出當代作曲家的新曲包括像薩洛能作品《螺旋》Helix,甚至結合影像推出Tristan Project,薩洛能的風格充滿好萊塢熱情。音樂無論速度或強弱都呈現高度戲劇反差,也因此大幅拉高樂團的藝術地位,無論聲望與活力都逐漸淩駕紐愛、費城、波士頓等老牌美國五大樂團之上。 為了讓自己有更時間作曲,薩洛能將於二○○九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任我行劇團創辦人、《重裝馬克白》導演
斯科塔克:劇場,是啟動想像旅程的搭乘工具
《重裝馬克白》的導演帕維爾.斯科塔克(Pawel Szkotak)也是任我行劇團的創辦人,當初這個劇團為何取名「任我行」?為何發展出戶外演出的路線?透過電子郵件本刊專訪了這位波蘭當代最為國際所知的導演,請他一談該劇團的創作與思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低迴李爾王》導演
蒙特凱妮:以手語,說出「心」的語言
莎士比亞《李爾王》第一幕第一景,李爾王詢問三個女兒,表達對父親君王的愛,由長女甘娜若起頭,她漂亮的辭令一落,么女寇黛莉雅一旁自忖:「寇黛莉雅該說什麼呢?去愛,但保持緘默」。次女蕾岡表示崇高愛意時,寇黛莉雅仍不知該如何回應父親的問題,她自知她的愛比言語還要豐富。當寇黛莉雅回答:無話可說,鍾愛她的父親難以相信,要她再說一遍,寇黛莉雅重複答說:Nothing。 寇黛莉雅如何讓人聽懂真實心聲,揭示真相?法國女導演瑪麗.蒙特凱妮(Marie Montegani)在研究這個角色時,思索當今世界,語言已變成腐化和墮落的幫凶,她決定給寇黛莉雅這個特別的人物「另一種」語言,讓寇黛莉雅根本不能說話,而是以手語溝通。父親李爾王一時無法聽見並看到真實心聲,終其全劇都在尋找事實真相。 這齣混用聽障演員和一般正常演員的戲劇,在視覺上和聲音的安排上,有許多和傳統戲劇不同之處。從導演至演員,這個新經驗都延伸出新的對戲劇和對生命的體驗,台灣觀眾將在《低迴李爾王》一劇中,近身感受到「心」的語言的力量。 本刊趁此機會,越洋專訪導演蒙特凱妮,請她一談《低迴李爾王》的演員安排與演出設計。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班牙里屋雷劇院藝術總監
李果拉:我們想表達的,都已反映在這場「序」中
執導《歐洲之屋哈姆雷特之無言序》的阿雷克斯.李果拉(lex Rigola),以特別的空間形式展現莎翁名作《哈姆雷特》,雖然只是一場「無言序」,但已營造出風雨將屆的命運氛圍。本刊透過電子郵件訪問了這位年輕的劇院總監,請他談談他創作這齣戲的想法與經過。
-
企畫特輯 Special 今夏的《卡門》之約
台北花園大酒店 體驗藝術的悠然美地
嶄新座落於台北西區的大酒店,轉眼間即矗地而起,讓來往的旅人多了份選擇外,更讓這塊聚落的質感與人氣直線上升,在開幕的這短短幾個月以來,台北花園持續帶給大眾不凡的精緻品味,最近更與NSO歌劇《卡門》聯手合作,將一齊帶給觀眾們今夏非凡的藝術饗宴。
-
焦點專題 Focus 一台黑白電視,回顧大陸改革三十年
《陪我看電視》 述說「社會失去靈魂的過程」
一九九八年,賴聲川便以《紅色的天空》進軍中國市場,成為台灣第一位在中國導戲的台灣導演,跨足大陸市場將近十年後,才以《暗戀桃花源》真正在對岸開花結果。如今,賴聲川要帶著他受邀為大陸央視執導的首部原創舞台劇《陪我看電視》,跟台灣觀眾見面。 賴聲川表示,中央電視台新建大樓原訂今年初正式啟用,邀請他為新大樓的文化中心華匯時代劇院開幕創作舞台劇,他原以為是政令宣導劇而婉拒,但央視方面表明不干預創作,要的是「賴聲川的作品」,讓他非常感動,於是帶著五分之一的台灣演員,與五分之四的大陸演員們合作,以「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呈現。《陪我看電視》自去年九月起在大陸演出三十多場,但因央視新建大樓在今年二月發生大火,此劇尚未在北京上演。 《陪我看電視》故事從一九八○的北京開始,劇中主角是一台黑白電視機,這一台電視機將旅行至一九八六的西北農村、一九九三年的都市垃圾堆、一九九七的南方成衣工廠、今日的上海豪華別墅及酒吧。從城市到農村,從流浪漢的住處到女工的宿舍,從播放電視節目到成為被人收藏觀賞的骨董,歷經了被人喜愛、拋棄、珍藏的酸甜苦辣,在這一台電視機生命中的每一站,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劇中的主角因一台電視機聯繫起來,在時光交錯中,他們一起感受生活的變遷和激動,一起體驗著糾紛繁雜的生活起伏,也帶著觀眾一起回顧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
-
焦點專題 Focus 把腳站在對方的鞋裡
藉著演出交流 植根劇場專業
表坊經典劇目《暗戀桃花源》二○○六年重製大陸版,三年來巡演大陸各城市造成的盛況,除讓《紐約時報》報導《暗戀桃花源》是目前中國最受歡迎的現代戲劇,這齣戲也被選為「中國話劇百年」十大話劇之一。 《暗戀》所到之處掀起的旋風,已經不足為奇,但令賴聲川印象深刻的是,巡演西安時,來了二十個學生手上卻只有十張票,他們表明要二十人擠十個位子,沒錢也要看戲的熱情感動了賴聲川,同意讓他們進場看戲。 二○○一年,《如夢之夢》片段版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小小的劇場被數百位觀眾擠爆,連窗戶上都「掛」著人,同樣令賴聲川難忘。賴聲川說,這就是大陸戲劇市場,雖然軟體還未就定位,但有種新興中的活力與熱情。 賴聲川指出,《暗戀》是一齣關於劇場的戲,藉由演出同時也在檢驗大陸各城市劇場的軟硬體設備,如北京、上海等一級城市,有著比台北還先進的劇場設備,但走出這些地方,即使到了比台北人口還多的大城市,進了劇場從打掃開始從零做起,表坊藉由《暗戀》巡演把舞台監督等劇場觀念及專業,慢慢播種深植在大陸劇場,賴聲川認為,這樣的交流才會可長可久。 辜懷群則認為,前進大陸首先要「把腳站在對方的鞋裡」,不要總以台灣觀點評論大陸環境,也不要抱著挑戰的心理面對觀眾,訣竅就是「白居易」三個字,當觀眾吃到一顆不難吃的糖,不管喜歡或不喜歡,已經對台灣藝術作品有了印象,甚至產生興趣,品牌形象就能像釘釘子一樣,一點一點打進大陸觀眾的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