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舞蹈新訊
舞動解構「速度」的變貌
我們生活在加速的世界,資訊湧進,產品疊加,發明與效率組成了文明發展史。速度是一種關於時間與距離的計算公式,然而在日常中,如何感知速度的存在呢? 驫舞劇場繼去年以「命題作文」創作方式製作出令人驚豔的《樓梯》後,這次再以《速度》為題,集體創造舞動出速度的種種變貌,例如熱水煮開時壺蓋裡急欲竄出的蒸氣泡泡;比如撞擊彈珠球的益智遊戲;又如十種快慢功能不一的交通工具,摧毀性的坦克車、挖土機怪手、翱翔的飛機,雙手雙腳與身體機靈展現從微小至龐大的速度性物質。 迷離的巴赫小提琴、情緒洋溢的莫札特小夜曲、慷慨快速的義大利民俗音樂,聲音元素也參與了這場速度遊戲。藝術總監陳武康說:「最能感覺到速度的事,是失去。」於是從電影《練習曲》攜來靈感,兩人跑步變換節奏,繞路又會合,一快一慢,終至愈行愈遠。舞者在台上一一摺紙,從椅子、刀、槍、鴿子、電腦各種發明疾飆,驫舞劇場用身體與物質的瘋狂加速,在極限處令人驚醒:我們擁有的地球,到底還剩下多少?(周倩漪)
-
藝術節新訊
2007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邀你來驚奇!
結合雜耍特技、戲劇、默劇、舞蹈及現場音樂的《莉莉狂想曲》Cirque Lili,是傑若.湯瑪士劇團(Compagnie Jrome Thomas)重新思考馬戲藝術,創作以馬戲演員為主角的三部曲之一。前兩部曲為Podmoskovnie Vechera、IxBE。莉莉是名幻想成為馬戲團馴獸師的女孩,她將飛舞空中的三個白色大氣球當成獅子,還使猛獸彷如柔順小貓,小丑、鬥牛士、魔術師紛紛自紅色布幕現身,展現平衡與雜耍技巧,尋常物體到了手上,都變成眩惑的生命體。傑若.湯瑪士劇團透過連續動感的拋街雜耍,在帳篷中構築出奇幻戲謔的超現實世界。 廣場藝術節並演出去年開幕節目,新版的《風.林.火.山2007》。由加拿大導演杰瑞.斯奈爾(Jerry Snell)執導的跨國製作,綜合空中飛人、地板特技、功夫及多媒體藝術。可觀的戶外演出還有融入蘇菲旋轉與靜心的阿喀許(Akash)詩意式馬戲、庫茲.謬森的《庫茲獨丑戲》、台灣第一個投入街舞表演的TBC舞團、擅長肢體與各色物件互動的玩物舞蹈劇場,與融合中國武術和舞蹈的極武功夫藝術團。現代馬戲的多元藝術元素與神乎其技,邀你同來驚奇。(周倩漪)
-
戲劇新訊
穿越時空,重拾遺落的親情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年輕時血氣方剛,常忽略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但是時間證明,最後陪伴自己的總是不求回報的親情?高雄在地的「台灣戲劇表演家」推出新作《我是你爸爸》,編導李宗熹將對已逝父親的思念搬上舞台,從一則夢境得到靈感,動筆寫下這齣穿越時空的溫馨小品,講一個每天發生在你我身邊,卻常教人遺忘、忽略的動人親情故事。 故事主角「冬鼓」二十五年前是個叛逆又沒路用的滑頭小子,甚至有一次竟偷用老爸全部遺產去買了台帥車;但怪事發生了,在和老媽鬧翻的那個夜裡,居然從此安份下來,娶妻生子。二十五年後,冬鼓意外過世,家人傷心之餘都不敢將他去世的事告訴他媽,沒想到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冬鼓居然穿越了時空從過去回到未來,再一次與家人相聚。《我是你爸爸》曾巡迴校園,獲得不少教育界人士推薦,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說,這齣戲說淡了,卻細見生命的哲理;說深了,卻又蘊藏生活的幽默。時淡時深,這就是一家人的關係。(廖俊逞)
-
戲劇新訊 獨語生命失序的恐懼
莫子儀挑戰獨角戲《玩偶的怒吼》
擁有偶像般帥氣外型,莫子儀卻不斷用演技證明自己不只是個偶像,曾二度入圍金鐘獎的他,不僅作品橫跨劇場、電影、電視,更積極拓展自己的表演面向,遊走於寫實、肢體、意象多元風格的劇場演出。在新生代劇場導演陳世文為他量身打造的獨角戲《玩偶的怒吼》中,他就像是工廠輸送帶上擁有意識的玩偶,不被既定生存法則所制約,一步步鬆脫身上的螺絲、關節,打破自己之後重新組成,開啟對自我、對生命思考、感受、疑問的一道道簾幕。 陳世文援引文學家米蘭‧昆德拉的一段話:「實際的人生其實是場挫敗。面對這場不可避免的挫敗,也就是我們所稱呼的生命,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嘗試去了解它。」他企圖以「恐懼」為題,探索被制約的生命,最深層所隱藏對失序的恐懼。全場六十分鐘演出中,莫子儀將挑戰充滿理性思辯的獨白,舞台不設置觀眾席,打破觀賞和表演慣性,演員將面對散置各處、不同反應的觀眾,即時調整走位變化和能量投射,每場演出都將充滿變數、獨一無二,突顯劇場不可取代的「當下性」。(廖俊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莉莉狂想曲》
經常透過欣賞藝術表演來排解金融工作的龐大壓力,在潛入不同領域的創意表演下,心中深埋的生活與工作困惑頓失重量,甚至天馬行空的想像也能開啟思維的另一扇門。 去年一場廣場帳篷馬戲,沒有訓練動物的爭議問題,只有充滿雜耍技術表演者的精采演出,加上帶有故事意味的劇情串連,在近距離欣賞表演者熟練的肢體動作下,那僅僅一、二公尺的接觸,弄得我目瞪口呆、既興奮又緊張,並同步領略有趣的劇情變化,十分開心。此次,享富盛名且善於表現「意外」驚喜的法國傑若.湯瑪士劇團帶來暢銷新作《莉莉狂想曲》,一接到售票通知,馬上決定再次重溫一次去年與親人共同歡樂的感受。 對了,剛在十月份看過「完全費里尼」影展的《大路》一片,更讓我迫不急待地想再次融入費里尼的「馬戲團情結」。 文字|張順儀 1968年出生,金融業務,常看表演:以小提琴或鋼琴為主的演奏樂、具特色現代舞(不同媒体運用)、歌仔戲或深獲好評的創意表演。平均約兩週一次(含藝術電影)。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快雪時晴》
和李小平合作《梁祝》音樂劇時,我稱他是「鬼才導演」,因為他雖然出身科班京劇,但腦子卻鬼得很。短短幾年內,他導遍京劇、音樂劇、兒童劇、戲劇、舞劇,而且把各種元素優化融合在一起,手法愈來愈純熟。雖然《梁祝》時就已經接觸交響樂團,但是把交響樂團完整引進京劇,這次應該是首創,且據我個人所知,也是台灣第一部完整的交響京劇(二○○三年《八月雪》不盡京劇,創作者也是大陸作曲家許舒亞)。 近年傳統戲曲的跨界接軌,愈來愈密切。《快雪時晴》的故事穿越時空與虛實,體裁非常特別,由我很欣賞的歌仔戲編劇施如芳操刀,尤其令人期待。音樂活躍第一名的作曲家鍾耀光操刀,他今年擔任台北市國樂團長,結合現代與傳統成為拿手專業,又有先前《孫臏與龐涓》的實戰經驗,相信這次會更得心應手。國家交響樂團在半個月內發表兩部創作音樂舞台劇,恐怕也是破天荒的事。另一部歌劇《梧桐雨》,是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作品,二○○二年紐約市立歌劇院發表,號稱結合京劇、歌仔戲、崑曲、西洋歌劇要素。就體質來看,要比《快雪時晴》複雜。我個人不盡信老外品味,實際上,老外對音樂處於吃飽撐著狀態,老想尋新鮮,所以往往老外起鬨的作品,新鮮度雖夠,養分則有待分析。 我不敢預言《快》劇和《梧》劇何者高明,但《快》劇是台灣劇場長時間嚐試、發展的成果,《梧》比較接近偶發事件。兩相比較,未嚐不是舞台愛好者增廣見聞的好時機。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戲曲新訊
外台一線小生小旦,唱出道地「歌仔味」
活躍於北部歌仔戲外台、老字號的民權歌劇團近年整編多齣傳統老戲,致力於保存歌仔戲的優美韻味,今年繼一齣以宋代包公案《貍貓換太子》為本的《九曲橋》,深獲老戲迷和學者讚賞後,再推出號稱歌仔戲「四大柱」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邀請外台實力派演員共聚一堂,以紮實演技、道地歌仔好韻,詮釋這齣四句連、七字調、都馬調連台的經典老戲。 《梁山伯與祝英台》特邀「金嗓小生」陳美雲、民權前當家小生林美玉(阿綢)共同飾演梁山伯。陳美雲出身「拱樂社」童生,十六歲即正式擔任主角小生並迅速竄紅,唱腔優美有如行雲流水;睽違舞台許久的林美玉師承黑貓雲、亂彈嬌、邱火榮、王束花等前輩藝人,嗓音渾厚,咬字清晰自然,是走紅於八○年代的知名小生。祝英台則將由「氣質小旦」林美香、「美聲唱將」林嬋娟連袂擔綱。林美香擅演苦旦,秀麗優雅的氣質擄獲不少戲迷的心,多次受邀前往東南亞、兩岸交流演出。林嬋娟則是民權當家旦角,天賦的好嗓音加上家學淵源,唱念極具韻味,真性情的演出令人動容。(廖俊逞)
-
親子新訊 點醒音樂中的「風格」魔法
大小朋友 一起體驗「吉普賽狂熱」!
從二○○三年開始推出的「魔法DoReMi親子音樂會」,是專為大小朋友們設計的表演節目,豐富多元的內容不僅吸引孩童,更使得家長們從培養孩子們的藝術氣息的同時,得到更多薰陶。歷經四年的親子音樂會即將晉級,以「風格」作為系列主題,將這個在音樂裡的重要因素介紹給大家。 從古典時期海頓老爺爺的〈吉普賽三重奏〉、新古典樂派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的〈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到有西班牙血統的拉威爾所做的〈吉普塞人〉等,無論直接、間接有關,或與吉普賽根本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兩百年來,為什麼各時期的音樂家皆對吉普賽音樂有特別的情懷?「吉普賽狂熱」節目中所要傳遞的,便是吉普賽風格的神秘之處。藉著音樂來感受匈牙利人的熱情與音樂的特色,也讓大人小孩傾聽音樂的「風格」何在。(李秋玫)
-
音樂新訊 與國家國樂團同台合演
詹姆士.高威新詮《妝台秋思》
穿梭在音樂的各種類型,長笛大師詹姆士.高威以優美輕盈的樂音,在樂壇上引領風騷,多年來仍舊屹立不墜!超過六十張的暢銷錄音、和所有倫敦大型樂團都合作過、螢光幕前頻繁的曝光率,如「今夜」、「今日」、「芝麻街」、「林肯中心現場」,及他個人的假日特別節目等,高威努力的發聲,終使「讓全世界都聽見我的聲音!」的願望逐步實現。這位長笛曲目的頂尖詮釋者,在跨越古典和流行的藩籬後,首度嘗試與國樂團合作,除了以國樂團擔任協奏部分演出外,更挑戰改編為五重奏的國樂曲《妝台秋思》,以長笛柔美旖旎的音色重新詮釋古代婦女含蓄又委婉的思念之情,在傳統的風味中,更增添了另類的異國情調。 擔任本場指揮的旅奧指揮家溫以人,現任貝爾格勒國家劇院首席客席指揮,並且曾客席指揮由小澤征爾所創辦的新日本愛樂管絃樂團,與世界知名的柏林愛樂首席長笛名家帕胡德(Emmanuel Pahud)合作演出,贏得極高評價。他將再度以純熟的經驗,讓長笛與國樂團共同發出「前所未有的綺麗聲響!」(李秋玫)
-
音樂新訊
卡奎爾與馬汀斯 玩出音樂的絢爛
波利斯.卡奎爾(Boris Gaquere),這位出生於比利時的年輕吉他演奏者及作曲家,師事於名家阿薩德兄弟(Srgio and Odair Assad),並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畢業。精湛的吉他技巧使得他不僅受邀至比利時各地、歐美,甚至亞洲等地演出,更曾發行專輯,演奏探戈大師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及老師塞吉奧.阿薩德的作品。由於他的作曲才能,卡奎爾也以吉他錄製自己的創作作品向塞吉奧.阿薩德表達崇敬。而生於里約,成長於聖保羅的雷納度.馬汀斯(Renato Martins)擁有的是多項的音樂才華。除了鋼琴之外,他還學習作曲、指揮及專注於巴西流行音樂的研究。當然,他最擅長的項目是無師自通、為一些傳統打擊樂器創造新的演奏技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將廚房用具當作打擊樂器、獨創手拉胚打擊及其他特殊媒介演奏,使其被認為是巴西打擊樂的再創者。 吉他的自由、即興及沉鬱、豐富的氣質,在巴西獨特的打擊聲中,幻化出節奏與感性的音樂氛圍。兩位音樂玩家的組合,帶來狂熱縱情的絢爛色彩。風靡歐陸,也將擄獲您心。(李秋玫)
-
音樂新訊 日劇男主角恩師本尊來台
馬卡爾與捷克愛樂 織造「交響情人夢」
看過日劇「交響情人夢」嗎!那麼劇中男主角千秋心中孺慕的那位恩師「維也拉」,您不可能沒有印象!事實上這傳說中的人物可不是虛構的,更不只是臨時演員,「維也拉」的本尊乃是美籍捷克指揮家馬卡爾(Zdeněk Mcal)。曾得過法國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大獎及紐約米德里.米特羅普洛斯大獎的馬卡爾,曾擔任超過一百五十個樂團的客座指揮,包括知名的柏林愛樂、皇家愛樂、東京NHK交響樂團等。他同時也擔任過許多樂團的音樂總監,並且經常出席各地音樂節。 有著百餘年歷史的著名交響樂團不多見,現由馬卡爾領軍的捷克愛樂管絃樂團,便是其中之一。一八九六年一月由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親自指揮開幕的捷克愛樂,至今正上演著高達第一百一十一個樂季。來台兩天的首場演出全本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原汁原味的思鄉之情,將觸動觀眾的感性。在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贊助下,演出收入將全數捐贈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興建希望院工程。第二場的交響情人夢之夜,除了演出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更由鋼琴家安德烈.克羅貝尼科夫(Andrei Korobeinikov)重現「交響情人夢」中彈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一飽日劇迷的耳福。(李秋玫)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她與她的陽光劇團
一個六個半小時、近四十個片段的一場夢,就要在兩廳院藝文廣場上的奇妙帳篷裡展開,而即將要帶觀眾入夢的,正是劇場界著名的法國當代傳奇女子亞莉安.莫努虛金和她的「陽光劇團」。是的,正是她與她的陽光劇團。 這位法國的劇場鐵娘子,除了在戲劇藝術的成就上與對劇場的執著廣為世人景仰之外,她的崛起與其行事風格,也和其作品一樣,高深莫測,有著令人側目、玩味之處。莫努虛金從年輕時參與學運、展現對政治方面的高度熱忱,繼而率眾強佔國有廢墟,成立劇團,積極地開始創作生涯。並且在她饒富東方傳統色彩的作品當中, 仍然充分展露出正統西方、對政治的犀利批判角度與對人道主義的關懷。雖然她唾棄共產主義,但又和演員、工作夥伴共享一切,讓陽光劇團全體在生活形式上,遵 循著理想的社會主義法則,彷彿在廿世紀的劇場中,架構出了一個屬於她的烏托邦,這其中的矛盾,不但引人好奇,當然也增添了外界對她的爭議。 她重視儀式,更尊崇東方的表演美學,並且將排演及劇場視為神勝之地,即便是對演員訓練及行政管理上,也同樣一絲不苟,訂出鐵的紀律。但在嚴厲的外表之下,她 卻又散發出迷人的魔力,就像之前為引進《浮生若夢》而積極奔走的前兩廳院節目企劃部李惠美經理所形容:「她就像大祭司一樣,知道如何團結群眾的力量,引出 人的熱情。這也是為什麼她的戲,總能在台詞、舞台設計上超越形式,散發出不可抗拒的激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舞台設計越來越簡單,花俏 的特效也越來越少,但取而代之的,則是她專注於如何完成演員的表演,讓戲劇直抵人性的深處,並且熟稔地引領觀眾,體會其中的精髓。關於她與陽光劇團的故 事,也許台灣的讀者並不熟悉,但是這六個半小時的《浮生若夢》,倒是勸您真的不可錯過,當然也盼讀者能透過本期的特別企畫,能更接近這位堅信戲劇能夠 改變世界、富有愛心但卻脾氣不太好的劇場傳奇。 最後,我還想請問您:知道民歌與民謠有什麼不同嗎?它與流行歌曲有什麼不一樣?在台灣每個人 都能朗朗上口的〈丟丟咚仔〉、〈娜努灣情歌〉等民歌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裡?我想這些問題雖然簡單,但是確實少有人一時之間能答得出來,而在本刊睽違已久的 【音樂先修班】單元,就針對民歌的主題,請專家來告訴您,如何透過台灣之歌,深入寶島的在地文化。
-
演員的庫藏記憶颱風算什麼
半夜,暴風圈在台北上空快樂狂奔,一會兒山上、一會兒地上地橫掃,爸爸媽媽還有六歲的我,奮不顧身地各頂住一扇門,薄薄的木板門一次一次地被風吹凹進來,我雖小,可是有大人在就不會怕,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一根木棍斜頂著門,接受那一次又一次凹進來的風。
-
四手聯談一首命運小曲—給愛麗絲
至今,當我回想那時的情景時,仍如惡夢般地難過至極,我坐在第59排,就在開始DO音,要回到再現部之前,愛麗絲腦海裡的旋律突然終止了,就像電影斷片似地,鋼琴家的頭腦斷電了,無法繼續彈奏。她坐在台上,凝固在鋼琴前不能動彈,如一尊石像似地寂靜。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來跳舞吧 舞蹈隱含的反抗精神
在電影《舞國英雄》中,舞蹈,成為有創意的年輕人的自我實現與自我表達,年輕人無法控制內在聲音地,渴望舞出新舞步,每一個新舞步,卻又自然而然地反抗了交際舞長年以來的既定公式與裁判霸權。
-
舞蹈
踏出遠古傳說 傳舞當代幽思
舞作以楚辭《九歌》為想像的跳板,發展出當代的舞蹈劇場儀式。八○年代後期,兩岸恢復交流、台灣解嚴「變亂」與以荷花為代表的「嚮往、眷戀」衝擊編舞家心靈;如今,作品中反映人神、人與權勢者關係的祭神儀典,引出關於「操控」、「挫折」等生命主題,此刻看起來反而多了社會變遷的風霜厚度,及寄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觀照希望。
-
舞蹈
石井綠 帶來蔡瑞月的舞步源頭
今年的蔡瑞月舞蹈節,邀來蔡瑞月的老師石井綠,帶著門下弟子到訪,除展演石井漠與石井綠的舞作外,台灣中生代舞蹈家蕭靜文、古名伸、張曉雄、楊桂娟等也將排出作品共襄盛舉。
-
舞蹈 廖末喜舞蹈劇場 與詩共舞第六年
「鸚舞」 傳演人與大自然的互動
廖末喜舞蹈劇場的舞詩系列進入第六年,今年主題放在繽紛多彩、人與大自然共棲的島嶼文化,由舞蹈家廖末喜和詩人利玉芳共同精選多首詩作,編舞家廖末喜、李名正、卓庭竹、賴翠霜、董桂汝編織入舞,展現詩作中人與人、人與魚鳥獸間的互動共鳴。
-
音樂先修班The Beginners’ Class
台灣之歌 唱出土地與文化!
民歌與民謠有什麼不同? 民歌與流行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不是台灣人也可以寫台灣民歌嗎? 朗朗上口的〈丟丟咚仔〉、〈娜努灣情歌〉等等民歌,讓我們一唱就充滿了鄉土的記憶與感懷,彷彿與土地與先人有了更深遠的連結。 民歌是如何建構人民共同的文化記憶呢? 讓中華民國國樂學會秘書長鄭翠蘋老師來告訴我們!
-
焦點專題 Focus 走過世紀風華的廣播交響樂團
昔日天之驕子 今日自強崢嶸
為什麼許多著名的交響樂團的名稱,會加上「廣播」二字呢?原來這些交響樂團多隸屬於廣播電台,服務於廣播節目需求,卻也因此營運良善,,無後顧之憂,也造就更上層樓的藝術成就。然而這些得天獨厚的樂壇驕子,隨著古典音樂的式微,也必須另求出路,自立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