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CD
為台灣的合唱音樂留下美麗記錄
這項有聲出版品計畫,是源於國內合唱團體雖多,但程度卻相當不一,身為合唱藝術的推廣者與教育者,該團指揮陳雲紅希望有聲資料可以成為各級合唱團練習時的參考,並為台灣的合唱音樂留下紀錄。作曲家張炫文的合唱作品集正是該計畫的第一張出版專輯;張炫文的歌常常出現在音樂比賽的指定曲中,將他的作品集結出版,正是為了教育推廣。
-
藝@書 寫下五年級生的音樂鄉愁
馬世芳《地下藍調鄉愁》
寫下五年級生的音樂鄉愁 馬世芳《地下藍調鄉愁》 最近有兩位創作者不約而同地回味起台灣青春狂飆的年代:雷光夏新專輯中一曲〈我的八○年代〉不帶感傷的清新吟唱,像是和好久不見老友的溫暖擁抱,馬世芳則以《地下藍調鄉愁》(時報出版)一書胃納了民謠與搖滾,民歌與時代,回憶駐留紙頁,時間靜止,樂音充滿。六年級生的馬世芳被詹宏志稱為「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了青春的身體」,細膩流暢的音樂史考據,兼容謙虛形貌的散文,寫下那個壓抑又激昂的時代:一群青年人從存在主義的蒼白和搖滾樂的喧囂中抬起頭來,段氏兄弟創辦了《滾石雜誌》、成為「滾石唱片」的前身;向子龍把陳達老人請到台北、從大學校園一路唱到「稻草人西餐廳」;林懷民「雲門舞集」把八家將和宋江陣都搬上了國父紀念館的舞台,那個屬於許多人的「啟蒙時刻」。(廖俊逞) 懷舊是一種新流行 陳柔縉《囍事台灣》書寫台灣生活史 如果可以從結婚的白紗禮服開始談台灣歷史,台灣史將不會血淚斑斑!延續《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記者出身的作者陳柔縉,從老報紙、婚訊訃聞、舊照片和人物傳記中,鉅細彌遺地挖掘出一則則被埋藏在歷史大敘述底下的台灣生活記憶。續篇《囍事台灣》(東觀出版)書寫二十個喜氣洋洋的生活主題,從結婚的白紗禮服開始,祖輩的記憶在陳柔縉的巧柔文筆下,像是泛黃的老照片重新染上顏色,活現我們眼前。這本書講的不只是婚禮的傳統,而是整個台灣社會在一九三○年代左右的社會點滴。站在如此豐沛的史事往前看,我們也更確定,懷舊到了一種極致,也是一種新潮流。(廖俊逞)
-
藝@電影
情人們,舞動心方向
二月是情人的月份,可以維持的請繼續維持,失落的請不用再失落,看看《舞動新方向》,人生際遇多麼巧妙,「失落的開始其實是為了接續的愛情鋪路」,春城無處不飛花啊!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風采」—郭耿維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推薦這場節目的原因,是曲目的特殊,以及從它可以觀察民族管絃樂界的蛻變。台灣幾個民樂團近年的觀念和體質在默默質變,但由於時空特性,發展就算不是停滯,也是欠缺頭緒的。依我個人觀察,一些中、小型團體由於包袱小,往往容易取得體質改變或跨界演出的方式,而大型團體則茲事體大,往往應變遲緩。實驗化,往往讓小眾變得更小;通俗化,又使樂團形象下降。如何從「中道」殺出?走出自己的路?是個問題。 這次演出曲目的特點,在於引進香港經驗。香港中樂團在曲目的創新與推廣方面,成績有目共睹,在華人民樂界顯得特別亮眼。作曲群有一種隱然成形的共同精神,那就是發掘民樂團既成特性和優點,試圖發揚光大。這種做法和移植西洋觀念、或是投合大眾口味都不一樣。陳能濟的《夢蝶》、羅永暉《風采》便是其中代表作。另外如鍾耀光薩克斯風協奏曲、盧亮輝《冬》,也巧合地都有港系音樂家的背景。民樂團若干必要的民族背景,使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固守某個不被西方潮流侵犯的領域。青年指揮家郭耿維出身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中國笛,但進入輔大主修指揮,成為東西雙修全才。這也顯示,在老幹新枝的現代,「國樂」、「西樂」的界限將更模糊,發展遲早合流。不論就曲目分量和精神而言,台北市國這場演出都堪稱近期最重要的現代民樂節目,值得注意。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國光劇團《打瓜園》、《斬黃袍》
許多的戲曲故事皆取材自宋代,一則因為文化條件發展成熟,元代之後戲曲開始在文學上大鳴大放,再則諸如「楊家將」或「包青天」等忠孝節義類,「水滸傳」等英雄好漢類,抑或是朝代更迭、群雄爭霸之類的故事,一直是作家及觀眾喜愛的題材。到了晚清時期,京劇的發展不論是在舞台的表現方式、演員的表演形式、音樂、或是劇本上,都已經相當的成熟。 國光劇團近年除了在新編劇目有亮眼的表現之外,在演出老戲的挑選上也不落俗套,考驗著演員的表演功力,也讓老戲迷們大飽眼福。唐文華師承胡少安先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老生,唱念作表皆有其獨到之處,近年的演出更顯成熟。這次演出的《打瓜園》、《斬黃袍》是台灣較為少見的劇目,以此作為年度封箱大戲,讓老戲迷重溫舊夢,也讓小戲迷可以一窺堂奧,令人期待。 文字|段惠玲 現年28歲,愛看表演,戲劇、舞蹈、音樂、馬戲皆可。想看的表演太多,以致荷包經常失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意象劇場魔法師 當代美學先知者
羅伯.威爾森
意象劇場魔法師 當代美學先知者 羅伯.威爾森 ROBERT WILSON 羅伯.威爾森小檔案 ▲ 1941年10月4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瓦克市。 ▲青少年時期有說話困難的毛病,是一位舞蹈家治好的。 ▲大學就讀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 1963年到就讀紐約市布魯克林普瑞特藝術學院建築系。 ▲曾學過繪畫、編舞,1969年正式推出自己的戲劇作品《西班牙國王》。 ▲最知名的戲劇作品為《沙灘上的愛因斯坦》,被譽為後現代主義中的戲劇代表作品。 ▲創作除了劇場外,也擴及美術、繪畫、傢飾設計及裝置藝術。有自己的劇場,名字為「意象劇場」(Theatre of Images)。 ▲ 1992年在長島東部創辦了「水磨坊中心」,每年夏天與來自各地的學生、藝術家舉行國際夏季藝術課程,也可說這是一個藝術與人文互相訓練的實驗室。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歡慶20 兩廳院二十歲了!
青春正盛的兩廳院,如何立足亞洲,放眼國際? 本刊特別專訪藝術總監平珩,並深入探討大陸、新加坡劇院現況 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觀察,剖析兩廳院在亞洲劇院中的競爭優勢 二十年來,百萬觀眾見證了無數場表演的感動 這台前台下,幕前幕後,各自精采 且讓藝術家朱宗慶、賴聲川、漢寶德、雷驤告訴你,他們與兩廳院的共同回憶 歡慶二十,兩廳院為觀眾帶來與世界同步的藝術能量 莫努虛金、菲利普.格拉斯、鈴木忠志、碧娜鮑許等大師,齊聚兩廳院。 本刊嚴選今年度十大重頭戲,要你好看! 乘載著文化藝術的夢想,領著表演環境向前翱翔 如果兩廳院的過去,你還來不及參與,現在,你可以更靠近它一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熱情馬祖卡》 一場充滿葡式情懷的旅遊記憶
讓我們歡快共舞!—碧娜.鮑許與烏帕塔舞蹈劇場
碧娜.鮑許終於又要來了!二○○三年因為SARS,我們與她的《拭窗者》擦身而過,今年她將帶來另一齣「城市旅行」系列的名作、為葡萄牙里斯本所編作的《熱情馬祖卡》。相較於她早期作品凸顯男女衝突與對立的殘酷場面,這支作品散發出表演者肢體舞動的歡樂與激情,是長久居住於陰冷德國的鮑許等人,少數較陽光的一面。
-
舞蹈新訊 萍影舞集「童話世界&四季心」
水袖揚起五月雪 芭蕾綻放蓮花姿
桃園觀音的蓮花季、復興鄉水蜜桃、大溪油桐花,到了編舞家眼底,通通化為一支支搖曳生姿的現代民族舞,於春夏秋冬四季風景中,生動展演台灣特有的自然生態與人文華美。「萍影舞集」藝術總監葉雅萍與呂耀宗所編作的《四季心》,第一幕舞者如荷塘花朵盛開;第二幕結合芭蕾技巧與現代創意,柔和卻傲然獨立的蓮花紛紛擎起;第三幕,夢幻五月雪桐花飛舞飄落,純白飄逸的水袖舞適足表現古典輕盈之韻;第四幕時至冬令,過年廟會節慶感熱騰,一曲〈但願人長久〉,洋溢暖暖祝福。 另一支舞碼《童話世界》,改編自古典芭蕾舞劇《胡桃鉗》。一只音樂盒,打開了裡面的動物世界和動聽圓舞曲。特別的是,老鼠舞衣由西裝換成了具有毛皮感的緊身衣;現代芭蕾與爵士舞的結合,靈活表現老鼠的生猛性。最後一幕由小朋友們裝扮各個國家的人物和舞蹈,阿拉伯舞、西班牙舞、俄羅斯舞異國風情豐富多采地瀰漫於舞台。(周倩漪)
-
戲劇新訊 《太平洋瘋人院》
以貝克特式的荒謬透視人生
一開始觀眾會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房間,但仔細一看房中的裝飾皆與航海的旅程相關;兩個渴望航行的闖入者,試圖透過死亡改變人生,但他們的死亡計畫,卻不斷被種種偶然與意外所打斷;最後,想死的人死不了,不想死的人卻死了。前進下一波劇團新作《太平洋瘋人院》,透過有如貝克特的荒蕪筆法,透視人不能掌握自己生命的荒謬和無奈。 《太平洋瘋人院》是出身台大中文系的編劇傅凱羚同名作品的二部曲,延續了首部曲「意外」與「重生」的主題,卻截然不同地以一種快樂、輕盈的基調,呈現死亡的命題。目前就讀北藝大研究所的導演楊景翔認為,該劇以喜鬧的形式推進故事,卻又將劇中人物的抒情幻想插入獨白,時時截斷喜劇的節奏,呈現兩種對立的形式世界,「全劇的挑戰就是如何在寫實場景中揉合獨白與對話,同時讓觀眾看見,劇中人低俗表象之下,無比浪漫和深沉的內在。」(廖俊逞)
-
戲劇新訊 「淫奔拳」強身保健兼體驗古典
從《詩經》得靈感,劉亮延推新作《淫奔》
繼自創「花痴劇場」系列,搬演《曹七巧》、《白素真》之後,遊走文學、視覺與表演藝術的新生代創作者劉亮延再從《詩經》得到靈感,以「李清照私人劇團」為名,發表新作《淫奔》。他自承,著迷於古典文學中許多幽微的美以及情感,就連團名也向清代女詩人李清照致敬,「古典和現代並非問題,也絕非切割,從日常生活的『細微體』當中經驗古典,李清照便是在經典中自成格局。」他強調:「既成也破,都就是了!」 劉亮延在新作《淫奔》創造出一套保健運動招數,他稱之為「淫奔拳」,這個作品與其說以舞蹈編排的形式呈現,不如說是教學示範,或更接近於行為藝術。在動作質地上,《淫奔》充滿四肢末端的延展變化,但其中強調的卻是來自骨盆腔「搖晃」的動力學。這些招數的創造,主要來自「握著你,就能前往戰慄的美地」這句話,依照劇情動線發表一套十式的「淫奔拳」,並在最後整合這十個招式,在台語版的〈國際歌〉中結束。(廖俊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速度專賣店》
每個大人的身體裏都住著一個小孩,不相信?請看如果兒童劇團的表演節目。 會開始欣賞如果兒童劇團的表演是因為從事幼教業的緣故,陪小朋友看著看著,不知不覺也跟著投入了兒童劇超乎想像的世界中,甚至時常尷尬地發現自己笑得比周遭小朋友還大聲。 這一次如果兒童劇團的年度新戲《速度專賣店》內容更是絕妙有趣,現代人每天忙碌的生活著,個個恨不得一天能有個卅六小時、四十八小時,這個願望,如果兒童劇團幫您實現了,只要到「速度專賣店」,讓你一分鐘就可以睡飽、二分鐘就能夠吃飽、三分鐘立刻寫完所有的功課,這樣一來,大家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這一個發生在現今生活中的另類童話故事,讓成天嫌時間不夠用的我們,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如果速度可以用金錢購買,你想要過怎樣速度的生活呢?先保留您的答案吧,跟我一同去觀看《速度專賣店》瘋狂逗趣的演出後,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哦! 文字|華幼青 很想在鄉下生活的台北人,喜歡的工作不是公司財務有問題,要不就是倒閉,不喜歡的工作,那就別提了,儘管工作不停轉換,喜歡看電影、聽音樂、觀賞表演的熱情卻從未消滅。
-
戲曲新訊
三生一丑,征服台北戲迷
由明華園第三代子弟兵組成的明華園天字團,近來迅速竄紅,除了在野台戲爭得一片天,連續兩年入圍「廟口歌仔戲製作專案」,更獲專家學者肯定;北上紅樓劇場的幾檔小劇場歌仔戲,口碑票房贏得好成績,也讓向來活躍於中南部的天字團,在台北多了不少死忠戲迷,身為叔父輩的第一丑角陳勝在就曾笑稱該團小生陳昭香「一晚拿到的戲箱(賞金),比我一年拿到的補助還多!」 再度進軍紅樓,天字團新作《弦月霜天》打出黃金陣容,除了依然由陳勝在擔任導演,天字團三位小生陳昭香、陳麗巧、陳昭錦,以及三花陳進興,四姐弟更罕見地同台演出,呈現整齊的排場。天字團小生各有特色,陳昭香扮相俊俏,唱腔圓潤,演技張力十足;陳麗巧攻武生、老生戲路,角色刻劃入木三分;陳昭錦嗓音嘹亮,別有風味。《弦月霜天》劇情藉「段弓弦」一角隱喻社會人生的醜陋黑暗面,他在親眼目睹雙親慘死後,復仇之心油然而生,但卻在親情與愛情、正義與道德之間的巨大波瀾中載浮載沈。劇情具外台戲靈活、草莽、緊湊的特色,也展現現代劇場複雜的場面調度。(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 「英雄的生涯」、「探索新世界」
傳出簡文彬堅不續約的新聞後,後繼者人選便成為熱門話題。我認為,總監如不是出身本地,樂團恐怕前途無亮。因為時空在變,觀念在變,一個對台灣毫無概念的老外,除非是眾所拜迎的超級大師,否則他不會明白本地觀眾的特性和需求。在這個情形下,幾乎場場勝投的呂紹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而一月份他也破天荒地連續指揮三場NSO演出,曲目都很特殊,是個值得矚目的事件和風向球。 第一場是呂紹嘉所擅長的德奧曲目,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荀貝格鋼琴協奏曲、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生涯》,恰可欣賞三個不同時代的音樂美學與詮釋手法。鋼琴由前輩台灣鋼琴家陳必先演出,雖不像新生代那麼華巧,但是她沈穩、內斂的獨特氣質,還是相當值得欣賞。我認為理查‧史特勞斯是個「聰明過度」的作曲家,作品內涵和技巧,都比「恰到好處」過頭一點點。雖然聆聽的當下,有些段落會受到華麗效果震撼,但聽完總生不出打從心底的好感。不過如果當成欣賞呂紹嘉魔棒威力的媒介,倒是非常適合。因為它色彩夠多、效果富麗堂皇之故。 第二場曲目來到東歐場景,從滾瓜爛熟的德弗札克《新世界》、鋼琴語言新經典的巴爾托克協奏曲,到現代作曲家李給悌的《氛圍》,顯現呂紹嘉詮釋曲目的突破企圖心。肯定的,這兩台曲目是一月份最值得用心聆聽的看門道音樂會。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音樂新訊
作曲大師阿德勒 首度訪台現身說法
庫普蘭與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弟子、二十世紀作曲大師阿德勒(Samuel Adler)這個名字,在學作曲的族群當中耳熟能詳,因為他的代表作《管絃樂法》The Study of Orchestration中詳盡的內容與實用的錄音曲例,一直以來讓學子們在邁向作曲家的路上受用無窮,可惜在台灣鮮少聽到阿德勒的音樂。此次由東海大學主辦,邀請阿德勒來台,不但將演出阿德勒作品,並將在北中南舉行講座,讓台灣觀眾可以親聆大師現身說法。 阿德勒出生於德國曼海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逃亡定居於美國,作曲師承庫普蘭、亨德密特,指揮則是郭瑟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弟子。除了從未停滯的作曲與教學工作以外,他也擔任許多國際交響樂團的指揮。無獨有偶地,他的台灣高徒金希文也是兼具這三種身分的音樂家。阿德勒門下另一位國際級作曲家徒弟為大陸作曲家葉小鋼。 這次訪台音樂會將展演的作品為:中提琴協奏曲與神劇《擇生命之路》,均為台灣首演,由鍾安妮指揮東海大學管絃樂團暨聖樂團、趙怡雯擔任中提琴獨奏、陳珮琪與林建吉、洪聖鈞擔綱神劇中之獨唱部分。(林芳宜)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傅聰鋼琴獨奏會
傅雷不憚其煩的訓導傅聰──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次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集品格與學藝於一身,他本身就是一個實際的印證。 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家書
-
藝@CD
讓你聽見北極光 《白色大地》電影配樂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配樂家布魯諾.寇萊(Bruno Coulais)是個喜歡用人聲的作曲家。無論是如放大鏡般的《小宇宙》Microkosmos、或是浩瀚的《喜馬拉雅》Himalaya,他所安排的人聲在電影中總能營造出令人驚艷的質感。這部《白色大地》La Plante Blanche亦然,他找了有著愛斯基摩原住民伊努義族血統的女歌手依莉莎佩.伊薩克與來自魁北克的女歌手喬蓮(Jorane)一起為這部白雪無垠的影片獻聲。 寇萊原為嚴肅音樂作曲家,一九七七年開始寫配樂,他的古典訓練在曲中處處可見,鮮少有配樂家在經過這麼多年之後,仍然時時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白色大地》以伊努義族的吟唱展開片中主角北極熊的故事,絃樂群則展開白雪皚皚的大地;而一前一後、似飄蕩有低沉的女聲二重唱呈現〈熊的誕生〉La Naissance des Oursons 既溫柔又詭異的生命之初。 寇萊屢次得到最佳配樂獎的原因,在於他有著嚴謹專業訓練背景的技術,得以發揮他在聲音與影像之間極其敏銳的直覺,在這張配樂專輯裡,處處可「聽見」極地的光,來自寇萊豐富的、不可思議的樂器運用。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每個第一次
時間過的真快,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每到這個月的作文題目,一定都是:「新年新希望」,回想當時,希望還真是不少,隨隨便便地都可以唏哩呼嚕列上好幾十個。有些那時的希望,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會令自己臉紅;但是也有些希望真的實現了,變成了作文簿上老師的另一個題目:「我的第一次」。 其實,人的一生,可以說是被許多的「第一次」堆砌而成。想想有些「第一次」,的確是在充滿期待與興奮中翩然降臨,有些則是在百般無奈中踱步前來,也有些是讓人措手不及,讓我們連喜怒哀樂都還來不及品嚐,就已經在記憶中留下或是被選擇:遺忘。 雖然早已不再上台,但有個表演訓練,讓我直到現在都受用無窮,就是「回想自己的第一次」。如果你試著回想每一個現在做的事,它的第一次發生是甚麼樣的情境? 和現在做的時候有什麼不同?記得要找出不同,好比:你穿的衣服、聞的氣味、用的力道、溫度的變化、之前發生的事情、或是你等一下接下去要做的事情等。你將 會發現:每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熟悉的細節,都和以往不盡相同!每件事都好新鮮,像是第一次發生,值得被珍藏在記憶的寶庫之中。這也是為甚麼有些演員,天 天面對相同的人、講同樣的台詞、唱同樣的歌曲,都還是能保持豐沛的情緒,情感不會乾澀空虛的秘方。當然,這也可能是為甚麼本刊專欄演員(喔!不,是專欄作家)李立群先生的文章,總是能令人感動再三、沉吟許久的原因之一吧。 也許我們有時會覺得現在的日子一成不變,生命枯燥乏味,天底下沒有新鮮事。但事實卻並不然,只是有太多的第一次,被你我忽略、遺忘。所以現在,你就不妨試試看,試著回想你生命中的某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到兩廳院時的情景, 是個怎樣的情境?要去聽音樂會嗎?還是看戲?舞蹈?或是自己要上台,整天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在等待幕起的那一刻?想起來了嗎?還是記不清?沒關係,在本期雜誌中,我們可以先看看,一些常出現在兩廳院台上台下的大師們,他們在兩廳院的第一次,是個甚麼樣的心情、感想。 P.S.先透露一個小秘密,趕緊做以上練習,寫下或整理你跟兩廳院第一次發生關係的心情或是照片,在本年度將有大獎等著你!敬請密切注意,日後本刊活動相關事宜喔。
-
歐洲人文筆記
捉風,捕影
他們捉風捕影。林懷民一直對光影有很深的感觸和運用,而從九一一後,蔡國強意識到宇宙的悲愴感。他們一起說說,一切又不算數。捕風捉影,回到宇宙。雲門是一個宇宙。
-
演員的庫藏記憶 登陸艇中的海軍回憶(上)
那一年,我坐著軍艦到越南……
在海圖上算著我們的船位,應該已經接近峴港外海領域了,就在這時候,前方不遠的海面上,漆黑夜色中出現了一盞小黃燈,應該是漁船。公海上的規矩,兩船相遇,小船一定要讓大船,可是它沒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