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李銘宸《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 反思自身與現實生活關係
2017新點子劇展壓軸作、由導演李銘宸從法國劇作家戈爾德思發想的作品《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以戈爾德思創作所關注的社會境況與其中痛苦掙扎的人物出發。
-
NSO與麥可.桑德林、莎賓.梅耶同台演出《極致古典》音樂會
國家交響樂團《極致古典》音樂會,邀請德勒斯登愛樂首席指揮麥可.桑德林與單簧管女王莎賓.梅耶同台演出,透過三首經典作品,讓樂迷一窺古典音樂史上承先啟後的精隨。
-
烏犬劇場《二路埋伏》 翻轉江湖小人物
英雄們在這不斷造神的資訊時代快速誕生,也快速地在這徬徨的時代裡墮落;不斷想階級翻轉卻不斷掉落的輪迴,在輪迴裡依然奮力掙扎,就是烏犬劇場《二路埋伏》描述的小人物江湖。
-
陶身體劇場黑白雙舞作《6》《7》 讓舞蹈回歸肢體
中國舞蹈家陶冶以八○後的編創力,搭配上九○後舞者的爆發力,打造陶身體劇場極致肢體美學,以獨特的舞蹈語言躍上國際舞壇。本週末,陶冶將在雲門劇場演出《6》、《7》。
-
2017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三場關於身體的習題論述
新點子舞展第一檔演出「微舞作」將上演,一次呈現林祐如《朵朵》、陳武康《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與劉彥成《怪獸》三支獨舞作品。
-
河床劇團《開房間計畫:徹夜未眠》 打造專屬於你的夜晚
河床劇團將邀觀眾看戲,只為一個人的戲。《開房間計畫:徹夜未眠》打破劇場常規,徹夜演出,全程卅分鐘的演出從深夜開始,演員們將帶領觀眾探索台南老爺行旅獨特的建築風景。
-
《反反反》 述說女性的反抗
由舞蹈空間舞團、科索劇場、荷蘭舞蹈劇場及西班牙花舞集劇場共同製作的《反反反》,用遊戲、獨白、看似自由、卻步步精雕的生活化舞蹈,引領觀眾進入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的觀點。
-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 以舞蹈承載土地
黑眼睛跨劇團創團八年以來第一個舞蹈作品《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由駐團藝術家余彥芳領軍,聚集舞蹈、戲劇、影像、燈光、音樂等各領域藝術家共同創作。
-
許芳宜&藝術家《Salute》 致敬與傳承
今年九月,走過了廿五年職業舞者生涯的許芳宜將推出新作《Salute》,感謝她的身體,向自己職業舞者生涯致敬,同時也向所有表演藝術工作者愛她和她愛的朋友們致意。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IP劇與粉絲經濟
「IP劇」是這幾年娛樂產業最流行的關鍵字,電視、電影只要和IP劇沾上邊,幾乎都有一定的收視、票房保證。近來,IP劇熱潮更吹向劇場界,成了表演藝術圈躍躍欲試的另類市場。什麼是IP劇?說穿了,就是指將具有人氣的動漫、小說或遊戲和歌曲等具有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內容進行再創造,改編而成的影視、舞台作品。 IP劇蔚為風潮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其帶動的粉絲經濟。無論改編的是動漫、小說,還是網路遊戲,早已有穩定的粉絲基礎,及廣大的知名度,宣傳已具話題,操作上只須借力使力,便可吸引粉絲進劇場看戲。除了粉絲支持,IP劇的授權觀念是流動的,只要有市場,相同的內容可以在不同表現媒介轉換、傳播,例如網路小說可以搬上舞台、拍成連續劇,亦可以開發線上遊戲,發行相關週邊商品。 在亞洲,日本商業劇場的IP劇模式由來已久,不僅題材多元、廣泛,製作也頗具規模。其中尤以漫畫改編最為盛行。例如,擁有百年歷史的寶塚歌劇團,就曾搬演池田理代子的漫畫《凡爾賽玫瑰》,挽救了當時劇團的經營危機。此後,寶塚亦嘗試改編其他少女漫畫,並多次創下票房佳績。 此外,不少台灣觀眾熟知漫畫,例如手塚治虫的《怪醫黑傑克》、武內直子的《美少女戰士》、八神浩樹的《灌籃高手》、美內鈴惠的《玻璃假面》、高橋陽一的《足球小將》,都曾以舞台形式面見粉絲。 即將來台公演的《死亡筆記本》,即是取材世界銷量超過三千萬冊,大場鶇原作、小畑健繪圖的日本懸疑推理漫畫。原作以寫實社會事件為經,死神奇幻世界為緯,探討道德、正義、法律,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類似的主題,從中國明代的《水滸傳》到廿世紀美國的《超人》,都可見此蹤跡。而《死亡筆記本》中,更突顯此一矛盾,在精采的鬥智推理與代表著無可抗力的死神加持下,增添了這本漫畫的可看度。 繼電影版《死亡筆記本》成功地立體化粉絲對原著人物的想像之後,音樂劇版在二○一五年搬上舞台,熱演至今。全劇捨棄龐雜枝節,緊扣著夜神月與少年L之間的「正邪之戰」。故事裡的相互推理、刺探、隱藏、猜忌,在舞台上轉化成為激烈的對唱、對話和對質,甚至「對打」。飾演L的小池徹平、飾演夜神月的柿澤勇人、浦井建治,更是戲迷期待的焦點。本期封面故事,聚焦《死亡筆記本》及其延伸的漫畫改編議題,同時專訪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一談他們對表演的看法與《死
-
專欄 Columns
水滸的精神支柱與涅槃(上)
長大了,甚至中年以後了,剎時間,似乎明白了生命本身,果真有一種從驚天動地而歸於寂天寞地的悲慨。這種強烈的效果,固然是由於水滸故事情節發展的「陡峭之勢」所造成,但從含意上來說,恐怕還是足以從驚天動地而致寂天寞地的「逆轉」與「對照」,才產生了水滸英雄的生命觀,和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態度的一種負責。
-
專欄 Columns
追憶風華(中)
那時我們都對創作充滿好奇,這個好奇的程度大過作品要如何地被完整呈現,所以一個個非正式的呈現就像創作者的實驗發表一樣,簡單、純粹,沒有燈光,沒有門票。現在回想起來,到底以前都有些什麼作品被呈現已經不太記得,但印象最深的是那表演區與觀眾的距離。由於小,每一寸空間都要被斤斤計較;也由於近,所有的細節都無法躲藏。
-
專欄 Columns
節拍器 = 讓人節拍生氣!
確切的說,節拍器不僅有助於知道要演奏多快,還可以有培養保持穩定速度的功能。但就像太多的藥物可能會讓你中毒一樣,太多的節拍器,會讓音樂僵硬和機械化。說某人的音樂聽起來像是個節拍器,並不是在稱讚他有穩定的節拍,而是一種侮辱,意思是他缺乏音樂性。
-
專欄 Columns
導
基本上,在人生各層面紛歧交雜的叉路裡,要將創作範圍收斂到僅有四個方向的十字路口已經非常難了,吾非聖人上師,無能由一個作品給予人生明燈指引,「給意義」對我而言太高姿態了,做劇場真的沒有比給客人一碗熱騰騰好吃的麵來得尊貴或有意義。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貢小姐》重登百老匯 當年爭議再掀餘波
曾是百老匯史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西貢小姐》繼二○○一年落幕後,時隔十六年於今年三月起復排重登百老匯,也備受矚目。這齣劇當年就引發不少爭議,如亞裔演員在劇中的比重問題,但原劇中流露的「白人是亞洲的救星」及「亞洲女人一心想嫁美國人」的殖民主義心態,復排演出也無改善,依然讓亞裔人士不滿,因此仍有人呼籲拒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賽門.史東的玻璃屋《三姊妹》 為「戲劇盛會」揭幕
德語劇場最重要的年度活動「戲劇盛會」於五月六日登場,由瑞士導演賽門.史東在巴塞爾劇院執導的《三姊妹》揭開序幕,可惜的是,這次入圍的十強有兩齣因故無法在柏林開演,令劇迷扼腕。而獲頒「柏林戲劇大獎」的是演而優則導的赫伯特.弗里茲,他的《誰怕沃爾夫?》剛來過台灣,他在柏林人民劇院執導的《草率》也入選今年的戲劇盛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在倫敦的地道之中 與愛麗絲相遇
正在倫敦拱頂劇院演出的「沉浸式劇場」作品《愛麗絲的地下冒險》,由「惡童劇團」製作演出。這個從愛丁堡藝穗節紅到倫敦的團隊,為慶祝路易斯.卡羅的著名兒童文學《愛麗絲夢遊仙境》一百五十周年,特地在滑鐵盧站下方的廢棄拱頂隧道中演出此劇,整趟旅程中觀眾將遇見故事中的各個角色:白兔先生、毛毛蟲、瘋帽子、三月兔、柴郡貓、假海龜、紙牌僕人、紅心皇后、愛麗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拼經濟總統上任 藝文政策首重績效
法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確定由年輕的馬克宏入主當政。回顧他競選期間提出的文化政策,多以守成為主,曾當過銀行家的他也強調藝術產生績效。在與表演藝術較相關的政見中,有提到要讓表演場館的主事者性別比更趨平衡,也提出讓更多兒童與青少年有參與藝術的機會,並提出「文化通行卡」的概念,並期望藝術家能身兼十八般武藝,並且積極「走出去」讓世人看到。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音樂學院《湯顯祖》 評論風暴看始末東
一位研究生發文評論母校上海音樂學院製作的歌劇《湯顯祖》,點出七大硬傷,隨後發了一封親筆道歉信自稱評論行為無知、愚昧,反而引爆討論個人觀感被指稱為人身攻擊,發文行為被指為不尊師重道,一不小心學生成了網紅網論沸騰,連中共機關報《光明日報》都以文章反問:如果目光倒回明朝,湯顯祖怕批評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紙「道歉信」 揭露中國劇評圈「公開的秘密」
五月初,一封由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發出的「道歉信」在表藝相關圈子中廣為流傳,該信作者因之前對母校的製作發文評論,隨即被關切,所以發了公開道歉信「承認錯誤」。由此事件看出中國劇評圈的人情壓力與價值混亂,但仍有人企圖從中突圍「說真話」,如匿名寫評的獨立劇評人「北小京」,單位如「安妮看戲」與「奚牧涼文字倉庫」兩個微信公眾號合作的「觀劇評審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