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劇場演員 、 導演 劉守曜 透過裸體 釋放內在靈魂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法國劇場導演迪麥可 身體如同語言 是我劇場創作的關鍵元素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李貞葳 我們必須回到最原本的樣子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蘇文琪 創作者的誠實 某種程度已是裸露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專訪法國編舞家
奧立佛.杜柏 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非科班出身的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廿三歲才決定投入舞蹈成為舞者,沒有典型舞者身材但極具個人特色的他,曾與多位歐陸大師合作,更以編創作品《殘暴》備受矚目。即將來台的作品《悲.慾》,由十八名男女舞者同台全裸演出,藉由最直接的赤裸,演繹人類肉身之苦,杜柏說:「透過赤裸體現,觀眾反而會反觀自我、透視自己的內在肉體如同一張世界文明史的地圖,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
演出評論 Review
暗黑樂園 純真夢魘
「我是永遠自由快樂的男孩,死又復生的快樂男孩,我寧願死,我寧願死,死亡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劇中不斷復述的這段詞,幾乎可以作為全劇最佳寫照,傳達了彼得潘拒絕長大的渴望、害怕長大的恐懼,也揭示出其透過死亡探險來激發生命光輝的歷程,同時疊合了酒神戴奧尼索斯所蘊含的戲劇精神:有了死亡,才有誕生,正如有了光,才有影。兩者並行,密不可分;愈是怖慄,愈加華麗。
-
企畫特輯 Special
無垢舞蹈劇場「潮」
現代人所面臨的,是共同體的崩壞,而在新自由主義當道的今日,職場、家族、友人等所有的關係更面臨解組,在這儀式已經成為不可能的時代,世俗宗教也許是個另外的啟示。世俗宗教以共同體的崩壞為前提,在神的缺席當中,以自己的肉體為神殿,藉由剝除世俗的假面,對於自身靈魂的深處進行探索。這正是《潮》這個舞作當中,吳明璟的獨舞最令人動容之處。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What a Wonderful Music in My Way
透過線上網路通話進行的台港兩地訪談,讓年初才結束新加坡《木蘭少女》演出的王希文,和前日剛忙完果陀《愛呀,我的媽!》記者會的鮑比達,能暫時拋開工作,坐在電腦及手機前,天南地北地聊著、不吐不快地怨著。 他們對音樂、對戲劇的情有獨鍾,對市場、對製作的現況反思,兩位不同世代的才子,骨子裡都有十足的樂手魂,樂於享受現場迸發的演奏能量,重視基礎、在意細節、更臻完美。即使在藝術取向必須符合商業期待的演出中,在資源有限、須事必躬親才能達成目標的環境裡,他們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這或許是個並不盡如理想般美好的世界,有了音樂,也終能為那總覺陰雨綿綿、風暴不知又在何處醞釀湧現的今時今日,抹上華麗繽紛、鮮豔動人的色彩。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日本劇場導演
藤田貴大 年輕的能量 在重複中積累幻化
才卅歲出頭的藤田貴大,除了戲劇啟蒙得早,更在不到卅歲就得到日本劇場界的重要大獎「岸田國士戲曲賞」,可說是英雄出少年。師承平田織佐,藤田也發展出自己的劇場特色,透過重複同樣的場景(refrain),讓觀眾從不同角度來觀看,營造獨特的戲劇體驗,即將來台的作品《異形三姊妹》,將讓我們看到他年輕的創意能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場決賽音樂會 開創中樂無限可能
在中國音樂的開拓中,香港中樂團可說是推動不遺餘力。近年來積極鼓勵創作,委約與委編中樂作品至今已累積超過兩千三百首。樂團更透過舉辦國際作曲大賽,讓作曲家為中樂的創作發想與交流,而於三月一日舉行二○一七年的「國際作曲大賽決賽音樂會」,則是歷時兩年的「中樂無疆界」國際音樂活動壓軸場次。六位走到決賽的參賽者各自端出精采作品,讓人窺見國樂無疆無界的無限可能。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十四台大戲 六大單元、三地上演
從二○一○年起,由中國戲劇大師林兆華以個人名義發起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今年已然來到了第七屆,以「每個人和它的命運」為主題,邀請了列夫.朵金、克里斯蒂安.陸帕、歐斯特麥耶等歐陸名導參演,推出六大單元、十四齣大戲,分別在北京、天津、哈爾濱三地演出,可說是中國劇界一大盛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性別改寫 觀演翻轉
倫敦的莎劇演出可說是各色各樣、菜色豐富,這個春天在倫敦,就有賽門.戈德溫讓女演員演要角的《第十二夜》,被希爾-吉本斯演繹成愛情惡夢的《仲夏夜之夢》,被劇界喻為天才型人物的導演羅伯特.艾克執導、明星安德魯.史考特主演的《哈姆雷特》,還有比利時導演伊沃.凡.霍夫組合三齣莎劇的《羅馬悲劇》等,各有特色的舞台呈現,讓人看到莎翁劇作歷久不衰、與時俱進的魅力。
-
藝視窗 News
美國後現代編舞家崔莎.布朗辭世,享壽80歲
【台灣】 「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3至6月舉行 「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已於3月8日由文化部長鄭麗君宣示啟動。為翻轉過去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鄭麗君表示,召開全國文化會議不是為了再一次的集會,而是透過全民參與政策討論,凝聚共識,拼出台灣未來的文化政策藍圖,也為文化的永續打拼,讓「拼文化」成為推動台灣下一階段發展的代名詞。 分區論壇(含全國北、中、南、東、離島地區)預計於3月至6月間辦理,首場已於3月25日於屏東菸葉廠舉辦。文化會議以「文化公民、審議思維、公共參與、多樣平權、協力治理」之核心精神,「21世紀台灣文化總體營造」為主軸,討論六大文化政策議題,包括:推動文化治理變革與組織再造(文化民主力);支持藝文創作自由與培植美感素養(文化創造力);文化保存與扎根、連結土地與人民歷史記憶(文化生命力);文化經濟與文創產業生態體系的永續(文化永續力);促進文化多樣發展與交流(文化包容力);開展文化未來、人文科技與跨界融合(文化超越力)。 民眾可透過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網站(nccwp.moc.gov.tw)了解會議最新進度、查詢會議紀錄,亦可進行線上報名,參與各場次文化政策議題之討論。 文化部亦積極推動「文化基本法」立法工作,提出「文化基本法」草案,除了在全國文化會議分區論壇討論外,並規劃辦理公聽會,希望廣納民間、學界、行政部門等各方意見,相關公聽會場次請參網址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3_60208.html。(莊珮瑤) 文創事業出國參展補助 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申請 為鼓勵文創業者參與國際展賽、拓展國際市場及觀摩國際文創發展趨勢,文化部分上、下年度2梯次受理申請出國參展之補助。第2梯次自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申請,申請者以參與106年下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國際展會為主。 申請參展補助之展會,以定期舉辦、參與國家至少10國以上,且具代表性之國際展會,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如果櫥窗能說話
SS現代版《三姊妹》如果令人留下印象,這幢玻璃房子占的功勞一定最大,因為,觀眾就算不知道契訶夫不認識三姊妹,但自己的慾望確實有被它提了出來。導演呢?如果說全劇每個在台上的人都(活得)很「真實」,也是歸功他們在房子裡的一舉一動都和現實中的我們是一模一樣。問題卻在於,充滿日常動作的生活化調度,就代表我們所見到的這些人很真實嗎?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大叔 暫借問
大叔,是相對的。 當年輕女孩不喊聲「歐巴」的時候, 當早餐店阿姨不叫「帥哥」的時候, 在成為別人口中的「阿伯」之前, 就放寬心,做「大叔」吧! 啊~大叔~ 已過了毛躁不安的廿歲、 總比誰差了一點的卅歲、 經歷重大轉變的四十歲, 啊~大叔~ 年輕的時候聽得長輩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現在也聽得大家說:「要給年輕人多點機會」 總之,上有高層下有後輩, 反正,人生不過這麼一回。 終於有點欲求享受的逸志, 似乎想通了些什麼的閒情, 有偏見就偏到歪、玩嗜好就拼到瘋, 開群組就聊到爽、講回憶就沉到底。 啊~大叔~ 沒有上限、不會設限, 或許,也沒有極限!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安原良 中年的劇場回歸 青少年的好奇困惑
中斷了將近十年,安原良重回劇場當演員,豐富的經驗、紮實的功力,再加上適切的年齡和形象,逐漸成為許多演出需要且倚重的選角對象。雖然有大叔的年紀與形象,但又時常像年輕人一般充滿熱情、困惑與好奇,他不像一般大叔有著自信的態度,對於合作對象的觀察洞見、他們出眾的想法與才能,總讓他感到佩服和信任,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的模樣,甚至可以稱之為純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李明哲 從浪子到暖男 熱血不改
是劇場演員,也是教戲劇的高中老師,健談和藹的李明哲,很難讓人想像當年居然曾是火爆浪子。當老師當父親,讓李明哲處世變得圓融,但熱血性情不改,跟學生一樣積極學習,不斷給學生刺激。始終不放棄劇場,因為在表演裡他才能全然自在;自認是個笨演員,很晚才明白放鬆的要領,李明哲希望未來參與的演出,都能自在生活、自在呼吸,而非刻意表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傅永和 低音提琴的溫柔 向前行的勇氣
腦後一束花白馬尾,拉奏著比人還高、音色低沉的低音提琴,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的藝術家形象鮮明,看似桀驁不馴,其實在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就已蛻變成溫暖的爸爸大叔。歲月的沉積,對他來說,是人生後勁的啟動來源,重新鑽研巴赫、出版《巴赫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全曲樂譜》,帶著巴赫回宜蘭故鄉舉辦音樂會、開辦低音提琴夏令營想做的,起而行,沒有時間煩惱或猶豫,做就是了!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常玉的巴黎 孤寂中的喧嘩與嚴謹
常玉這位第一代海外華人藝術家,除了因作品在拍賣會上屢屢拍出高價而聞名外,我們對他的藝術、人生有多少認識?這位華人現代藝術的先行者早在廿世紀初便已透過毛筆、油畫的手繪過程,開啟現代藝術的辯證。這次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展出的作品是他過世前幾年所做,觀者可見其孤寂中帶著喧嘩的色彩,簡潔中呈現毫釐未失的嚴謹。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奇幻盛典開張 搞怪無極限
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將在四月初展開,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英國導演丹尼.鮑伊的《猜火車1+2》,當年的嗑藥屁孩今日已成大叔,廿年後的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彭浩翔「春嬌志明」系列也來到第三集,楊千嬅、余文樂飾演的春嬌志明如何走過年齡、結婚、生子等愛情難題?其他還有多部超越現實的奇幻電影,讓你挑戰你的想像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