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1:場館工期延宕,「大爆發」前如何思考未來
今年台灣的大型場館荒分外嚴重,除了因國家音樂廳整修、新舞臺熄燈造成原本就缺乏表演場地的台北團隊頻頻叫苦,加上全台多個大型場館的工期延宕,原本預期的「藝文場館大爆發」活生生要等到二○一七年才會發生,這時候或是機會轉換思考,從長計議,整體推動人才培育、製作轉型、觀眾拓展等,以期在場館真正開門時,不但「滅蚊」大業可成,更可能改變人民的藝文生活。
今年台灣的大型場館荒分外嚴重,除了因國家音樂廳整修、新舞臺熄燈造成原本就缺乏表演場地的台北團隊頻頻叫苦,加上全台多個大型場館的工期延宕,原本預期的「藝文場館大爆發」活生生要等到二○一七年才會發生,這時候或是機會轉換思考,從長計議,整體推動人才培育、製作轉型、觀眾拓展等,以期在場館真正開門時,不但「滅蚊」大業可成,更可能改變人民的藝文生活。
今年作曲界最令人哀傷的,莫過於兩位作曲大師蕭泰然與馬水龍的先後離世,他們一生積累的璀璨傑作令後人緬懷,但同時也讓人期待後繼有人。回頭看國內的創作鼓勵機制,有樂團的委約創作,也有作曲比賽,及設定主題的徵曲活動,而國樂界在這方面的努力,也是積極蓬勃、有目共睹。但打造一個穩定的平台,讓年輕作曲家被看見,應是公部門需用心努力的目標。
對崛起於一九八○、九○年代的台灣小劇場,今年有著兩個特殊的徵象:作為實驗前衛性創作性基地的牯嶺街小劇場營運滿十年,以及多個小劇場團體推出的經典作品重演。當年內含著政治社會運動與劇場美學革命等體質的「小劇場」,在時空環境的變化中,是否呈現了在新世紀中的性格轉變?在「維穩」中蓄積抵抗力量外,是否還能繼續以劇場的「異質」創作迸放懾人的「危險」力量?
這一年來,台灣劇場頻頻選擇國外當代文本搬演,如新點子劇展、對幹藝術節或多個讀劇表演,都可看見歐陸新文本的蹤跡,且不論「新文本」的定義是否被認可,這些敘事邏輯及產出形式與傳統劇本大相逕庭的新世紀劇作,對沒有深厚文本傳統要「顛覆」的台灣劇場,有什麼積極的意義?是新的劇場語言?或是新的文本工作方式?浪潮襲來,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在這一年的劇場中,可以看到多位自立門戶、加入劇團經營行列的新世代導演,他們跳脫前輩藝術至上的思維,在創作中認真而理性地面對「觀眾」,讓藝術與商業不至於成為對立的兩端。他們或採取通俗形式與觀眾對話,或以多元議題開發觀眾可能性,甚至切入次文化議題,找到劇場的新族群而亮眼的票房成績,也讓他們有了生存下去的能量與可能!
台灣的表演製作,因經費不足也難有合適場地,通常沒有機會先行試演,以便在正式演出前修正,這個情形今年稍有改變:除了有國藝會推出「排練補助計畫」,讓新製作發表前有經費加強製作與技術測試,台北藝術中心亦將迪化溫水游泳池轉型成為「台北試演場」,將開放給藝文團體作為排練與試演場域。而也有一些發展中的創作計畫,先行安排公開的階段性呈現,蒐集觀眾的意見反聵,以讓作品的想像跑得更遠更好
這幾年來,各種走出劇院、走進入日常生活空間的展演如繁花盛開,像五年前開始的「超親密小戲節」,去年台南人劇團的「321小戲節」、原型樂園的「夜市劇場」,今年原型樂園的「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公園好朋友與山東野表演坊的「夜遊」讓表演者與觀眾都體驗了超乎以往的觀演關係。但除此之外,在真正的「社區參與/介入」上,顯然還有待調整行動座標,思考未來可能
這兩年,不少具原住民身分的表演藝術創作者,創立新團並推出作品,部落文化在他們的作品中,成為滋養的源泉,而非再現的必要,融合真實生命的歷程,融創出新的舞作面貌。如Tai身體劇場的作品標誌從都市回返部落山林的路途,即以踏步的行動呈現;而冉而山劇場則帶領一行人翻山越嶺,在「不學」當中自然貯存走路的感覺,聆聽山林與身體的微密音景,用一種「朝向自然」的隱性前提,打開團內的創造空間及觀眾的觀看視線。
雖然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結合的展演非始自近年,但這兩年陸續有劇場、舞蹈創作者如河床劇團、謝杰樺與董怡芬等,應邀從黑盒子劇場進入美術館的「白盒子」,呈現演出並與觀賞者互動。當代藝術開始轉向嘗試建構情境式的、異質空間式的創作型態,藝術家藉以反轉、探測公/私、日常/非日常的界線,又或者以作品帶給觀眾新的體驗,而表演藝術,正是創造特殊經驗的方式之一。
由於大眾媒體的藝文版面和影響力日漸縮減,表演藝術團隊的宣傳重心,從過去的大眾媒體,移轉到網路上,特別是更容易接觸到目標群眾的臉書粉絲頁,如何經營、建立與粉絲良好的互動,也是各劇團現下必修的學分。而另一個重要「網域」就是PTT的Drama版,上面的「口碑」、「考碑」文,甚至足以左右一齣戲的評價好壞及票房成敗。
在三十世代的女演員中,謝盈萱無論聲音表情、肢體展現、角色詮釋均獨具特色。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演技實力與舞台魅力,讓她穩坐一線女演員的接棒位置。且讓我們期待她在未來的表演之路上,有更突出的成績!
從「小」到「大」,從本土到國際,林文中以紮實的西方舞蹈訓練與表演經驗,回探傳統,並從身體質地著手,持續於當代台灣身體語彙與表演形式上耕耘開發,一步一腳印地踏實前進,於今已可看見努力的成績。務實不華的理性風格,在一片奇炫繽紛中反顯冷然獨特,林文中日後能否為台灣舞壇張織出一番新風景,令人期待。
十一歲起便陸續征戰國際音樂大賽,至今已經告一個段落,然而,大獎光環下,作為一個巡迴世界的小提琴獨奏者,要背負的是自己的名字,並隨時保持最佳狀態。在廿歲的今日走入生涯的下一個階段,這項嚴峻挑戰,才剛要開始。二度摘下PAR People of the year 的頭銜,可見我們對他信心滿百!
高雄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於十月下旬的衛武營玩藝節期間,舉辦了「眾人的藝術中心」國際論壇暨專業藝術管理工作坊,其中邀得數位英、法等國的場館藝術總監,分享他們在「藝術與教育」與「藝術創作」兩面向的工作經驗。本文側記倫敦「南岸藝術中心」副藝術總監珊恩.麥克雷納與法國南特表演藝術中心的le lieu unique藝術總監巴提克.基格的講座,分享他們在政府政策的鼓勵與支援下,如何以多元豐富的藝術活動,讓藝術深入民眾的生活。
由香港「文化教父」、進念.二十面體創辦人榮念曾策劃的「一桌二椅」相關活動,從一九七九年迄今走過兩岸走過亞洲其他角落,從二○一二年起與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合作,名為「朱䴉國際藝術節」。今年於十月下旬在南京舉行,活動包含系列亞太傳統藝術座談,以崑劇藝術為主、與現代劇場導演激盪的「一桌二椅」演出,與兩天跨界、跨文化與跨性別表演座談會。這一系列活動,形成一個持續對話的平台,提問,試答,拋接,思索
這兩年以《浮花》、《Hugin/Munin》在國際編舞大賽中屢屢得獎的編舞家蔡博丞,其實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編舞,長期的累積與準備,讓他得以在國際的舞台上綻放光彩。對於編舞,他有自己的思考:「我不太愛跟風,雖然知道大家現在流行什麼但對我來說,透過身體,我想說的是什麼比較重要。」他認為向大師學習是必經過程,但也鏗鏘有力地說出:「我們必須丟出屬於自己世代的聲音。」
二○一三年一趟歐洲壯遊之後,樂團今年應兩岸三地各場館及藝術節邀請,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以「浪漫與奔騰」為主題,於十月底起進行了為期兩個多禮拜的大型巡演,途經廈門、香港、上海、北京、台中五個地方的音樂廳。節目的安排顯示著當地對於NSO的重視程度,而其中尤以十一月一日首度以完整編制陣容於香港登場,及第一次於剛完工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兩場演出最受矚目。
瑞士編舞家亞歷珊卓拉.巴赫柴特希斯的創作,跨足舞蹈、行為藝術與視覺藝術,近作《從A到B,通過C》正在各大藝術節、美術館和劇場巡迴。演出中,亞歷珊卓拉與另外一男一女兩名舞者,三個身體互為彼此的鏡像,透過影像媒體,在彼此的身體之間,在語言和身體運動之間,尋找行為表演的新空間新語彙。
由藝術家羅伯.帕西提策劃的「潑灑藝術節」,以基/激進的態度結合社會實踐,邀請的非主流藝術家與作品著重權力、壓迫、殘障、邊緣等議題。今年在倫敦舉行的藝術節以「性靈」(On Spirit)為主題,諸多藝術家用肉身與性別認同為創作的出發點,並使用了公共空間與多媒材(含身體、裝置、影像等),創造不同層次的觀眾互動。
【台灣】 2016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開始徵件 明年為文化部規劃我國團隊前進外亞維儂藝術節10周年,文化部將擴大參與規模,策劃1至2個中型團體、3至4個小型團體,並增加補助1名國際行銷專員,協助團隊前往藝術節演出,呈現台灣當今表演多元面貌,演出時間為2016年7月份。徵件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以具當代性、揉合傳統與創新以及實驗性作品為主,類別以戲劇、舞蹈、偶戲、音樂、說唱(演)、馬戲為主軸,並鼓勵跨域之創作。預計於2016年1月份於官網公布入選團隊。詳情請參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40689.html。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師講座「跨國製作的完美境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國際交流系列 「打造夢想的最佳後援手」講座,將邀請荷蘭科索劇院製作經理史達區.威爾漢(Stacz Wilhelm)來台,分享國際共製經驗法則,並細說管理流程操作關鍵。荷蘭科索劇院長期致力推動跨國製作,積極連結國際資源,創造國際共製的機會。從構想的醞釀、執行、資源整合,到安排國內外巡演,一手安排與執行參與,給予藝術家堅實後盾,並建立科索劇院獨有的「國際共製操作模組」,是荷蘭新興編創者的最佳後援手。 講座將於12月17日假文化大學大夏館B1表演廳舉行,參與者名額120名,免費參加,額滿為止。請意者先行線上報名(報名網址為goo.gl/forms/hLsQ92W9n1),主辦單位將依資格條件及報名順序,回覆確認信函後方報名成功。 臺灣戲曲中心「戲曲.藝起來」藝文沙龍歲末登場 臺灣戲曲中心將於2016年粉墨登場,於歲末之際(今年11月及12月)舉辦「戲曲‧藝起來」藝文沙龍,作為場館正式營運前的開場白。活動自12月3日起至12月20日,地點分別在臺灣戲曲中心、Changee噪咖、誠品敦南店與誠品信義店。內容包含:「戲曲開門遊園解密.睦鄰茶敘」,由完整參與此場館設計的任懷民介紹園區;「高手過招與劇場高手來場下午茶約會」,場將館初探及主題講座二合一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