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文化政策

相關文章 74 篇
  • 在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的「戲劇奧林匹克」劇目海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習主席「文藝講話」宣示 文藝發展就此「向左走」?

    十月十五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文藝創作作出了宣示,不鼓勵過於市場化的作品,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又說「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可以想見一種「向左走」的主流風潮將會逐漸顯現。

    文字|王泊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 前後任文化部長費黎皮特(左)與佩勒蘭(右)。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任文化部長佩勒蘭上台 先解決劇場人事難題

    法國內閣八月底改組,新任文化部長由韓裔的國務秘書佩勒蘭接任。表演藝術界對新部長頗多期待,而她一上任面對的難題不少,如表藝工作者失業保險問題,還有國立劇院的人事紛擾,如國立史特拉斯堡劇院總監「鬧雙胞」的人事糾葛,雖然佩勒蘭終於讓事件落幕,但未來挑戰勢必層出不窮。

    文字|羅仕龍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 龍應台部長期許文化能成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用藝術打造一把通行世界的鑰匙

    龍應台部長認為,台灣在面臨政治困境重重、軍事外交不足、經濟布局有限的狀況下,更應以文化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於是文化部積極規劃「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在內強健環境與團隊體質、培育優秀人才,對外則透過參與藝術節與藝術家駐村,以及台灣品牌團隊「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讓台灣的表演藝術與國際接軌,通行無阻。

    文字|盧家珍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 前蘭陵劇坊編導兼行政總監、南台灣表演藝術協會首任理事長卓明
    企畫特輯 Special

    回憶風景 /從文化中心歷程,我看到台南表演藝術生態

    蘭陵劇坊時期,我們把《荷珠新配》帶到全國好幾個縣市巡演,包括到臺南文化中心,那時候我就負責行政,看到熱烈反應,畢竟對台南人來說,這一齣講國語的戲比較新鮮。但要我講對臺南文化中心的記憶,很難定位於某一個演出,我比較關心的是文化中心與整個台南表演藝術生態的關聯。 我在一九九一年從台北轉到南部從事戲劇工作後,初期是以華燈藝術中心為場域,那時台南的現代劇場發展幾乎還沒有開始,文化中心雖然是表演主導的空間,但若沒有培育,是很奇怪的,特別是台南離高雄那麼近,團隊要在台南及高雄各演一場是不敷成本的,這很實際,所以要培養很多在地團隊填充,但實際可進到文化中心的較少,還是以社區、學校式演出為主,文化中心演藝廳是大劇場,一般來說是走主流路線,像那個劇團走實驗路線,就較難進去。對其他團隊來說,演藝廳的空間太大,以致演變為仍然是較具規模的團隊,如屏風、雲門等才比較可能進去。 二○○九年增設的原生劇場,開始發展出實驗性的場域、走向,讓團體不必考慮市場,創作者多了自我辯證的空間,像常在原生劇場演出的稻草人現代舞團、風乎舞雩,作品都具有現代性。至於大眾性的推廣活動,就在文化中心戶外進行,只是戶外的展演也須仰賴室內展演的精緻化,後者若發展起來,便會影響戶外空間、古蹟再生等形式的展演水準。地方場館著眼點放在哪很有意思,沒有讓地方產生認同感,就不會成為讓人引以為榮的地標。 我早期在文化中心看的戲,印象比較深的是華燈劇團時期,蔡阿炮做的《台語相聲世俗人生》(1991),非常有台南味,有做商業劇場的野心。過渡到許瑞芳主持台南人劇團的時候,一開始也看到她有在思考劇團向實驗劇場發展的意圖,但後來卻引入校園戲劇、教育劇場,因而少掉冒險性。到現在,台南表演藝術生態仍然缺少就「校園原生劇場演藝廳」場域的不同去形塑創作風格與定位,以及沒有將不同場域放在一起,思考如何循序漸進地構築一個「由小到大」創作發展的成長循環,很可惜。無論主廳或原生劇場,商業或實驗,都必須均衡發展,太偏向一端都不是好事。

    文字|卓明、吳思鋒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臺南文化中心經營30年所積累出與地方的情感,正可以是再轉型、再前進的基礎。圖為臺南文化中心29周年館慶。
    企畫特輯 Special

    關鍵三十 邁向藝術而立新紀元

    面對南部諸多新場館即將落成,卅歲的臺南文化中心如何在未來找出超越過往規格、展現更多藝術能量的一條路?這個時候,之前資源與政策的盤點、與環境和觀眾的關係的重新思索,都是尋找新定位的基底工作。而面對未來,轉型策展製作、搭築合作平台,都是營造在地特色、開啟藝術動能的可能途徑。

    文字|吳思鋒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茹國烈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監

    茹國烈 蓋劇院,不是蓋觀光景點

    香港表演場地嚴重不足,填海造地而成的「西九龍文化區」擔負重任,文化區內包含各種文化表演場所。行政總監茹國烈規畫先蓋中小型劇場,讓本土藝文團隊有演出的空間,進而發展出特色,他說:「表演藝術的推廣一定是要先有硬體,再有軟體;先有歌劇院,當地才有歌劇院的文化。」當世界搶蓋大型劇院、博物館作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香港完全走了不同的路。

    文字|李岳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 文化部長龍應台
    焦點訪談 Interview 專訪文化部長談表演藝術政策

    龍應台:打造沃土,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文化部成立將滿兩年,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政策,業界的印象除了延續文建會時期的規畫,新的政策則已提出「台灣品牌團隊計畫」與「藝術新秀創作發表補助作業要點」等,四月正式成立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勢必成為文化部在表演藝術發展區塊的重要里程碑。在此時刻,歷經一年多內部盤整,外界也相當期待文化部能標舉出新世紀台灣文化發展的高度與視野。文化部長龍應台首度接受本刊專訪,透過這次的訪問,期待能讓以前感到「霧裡看花」的表演藝術界與關心表演藝術發展的民眾,看到文化部的思維與政策。

    文字|莊珮瑤、張慧慧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 許多議題,都在等龍部長盤點完地下管線,和表演藝術社群通過對話,建立新政策。圖為龍應台參觀「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中之「藝角度展覽—圖資出版部-樂典珍藏」。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1:盤點地下管線後,文化部的下一步?

    在新舊震盪之間 尋找文化新局

    文化部誕生將近六百天,龍部長說前五百多天,她忙著查找「地下管線」,讓過去彼此脈絡不清、接連不上的政策與制度可以重新整理,讓行政步上正軌。當然對表演藝術領域來說,如令人眼睛一亮的「國家品牌表演藝術團體扶植計畫」、延續文建會時期的「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表演藝術團體和場館媒合計畫」、「華山藝術生活節」等都有一定效益,但民眾對文化部的期許,還是能成為提出更高文化格局的舵手。

    文字|于國華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 蒙帕黎耶市國立戲劇中心的十三風劇院總監貝司被迫提早結束任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部長推動人事變革 引爆表演藝術界爭議

    上任一年的文化部長費黎皮特近期推出人事變革政策,希望縮短各地戲劇中心總監續任可能及主張總監人選應儘可能達到男女各半。兩項政策都引發表演藝術界的批評爭議,前者從蒙帕黎耶市國立戲劇中心的十三風劇院總監貝司被換下一事引爆;後者則被認為很不可行,即便「性別平等」是目前法國左派政府的重要方向,但在實務上卻能難有足夠的適任人選來達成這個目標。

    文字|謝宜靜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樹德的學生在德國柏林國際街頭劇場藝術節演出。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在「樹德」 啟動創意之源

    文化創意產業為台灣政策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高雄擁有氣候宜人、日照充足的優勢,近年積極發展文創產業,不僅陸續興建大型表演場館,甚至為了服務影視產業的拍攝,率地方政府之先,成立了「拍片支援中心」,如此的條件吸引了國際知名電影特效公司RH進駐高雄,培訓在地人才,讓高雄邁向亞太電影之都。RH製作好萊塢電影超過一百卅部,《加菲貓》、《夜魔俠》、《綠巨人浩克》等,都是其著名作品,並以《我不笨,我有話要說》、《黃金羅盤》,分別於一九九五年和二○○八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創意獎。 為因應產業環境的需求,樹德科技大學於二○○七年及二○一一年分別成立「表演藝術系」與「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士學位學程」。其中「表演藝術系」為國內首創整合影、歌、舞、劇,與模特兒專業的藝術科系,目的在培養跨領域時尚演藝表演專才。由於辦學績效卓著,深獲國內學者專家肯定,於二○一○年榮獲教育部技專院校評鑑一等殊榮。表演藝術系主要採取獨立招生甄試,招收具有表演藝術創作、演出能力之演藝人才;課程規劃著重深厚的人文藝術涵養與專精的跨領域專業實踐能力,不僅師生表現獲獎無數,影視製作如《痞子英雄》、《不能沒有你》,流行娛樂如《Super Idol》等,皆可見到本系學生的蹤跡。 表演藝術系每年的校外學年展演皆獲得觀眾如雷的掌聲,座無虛席。繼二○一○年《ㄏㄨㄚˋ青春》、二○一一年《湯米》百老匯搖滾音樂劇之後,以九把刀著作《愛情兩好三壞》為藍本,改編劇本成為《我們那些K歌的愛情》,將於二○一二年三月二日至四日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連演四場。 在幕後技術與管理部分,「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士學位學程」的成立將部分解決產業的燃眉之急。據統計,高雄地區在二○一三年之後,對於藝術管理與經紀部分,有近千的人力需求,尚未包含演出場地管理(in house)、藝文節慶活動、商業活動、策展公司及唱片與影視製作公司所需人力,故本學程所培育的商業劇場、影視產業、流行音樂、時尚展示、秀場等製作、管理、策展與經紀人才將會是業界的最佳選擇。 不論是「表演藝術系」或「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化學習皆是這兩系的課程規劃重點:英國的倫敦與愛丁堡、法國的巴黎與亞維儂、德國的柏林、大陸的北京與河南嵩

    文字|樹德科技大學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 曾道雄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文藝獎得主、歌劇藝術家

    曾道雄:文化部需確立自己的高度

    文建會蛻變為文化部,是升格或降級,端看日後文化部的思維與實質作為,一位知名的文化界朋友指出:部會的不同屬性,無關位階的高低,這可由經建會和經濟部的機能看出端倪,如果文建會因《夢想家》搞到主委下台;農委會被挪移數十億元去補助台北市的花博,則未來的文化部,在官僚行政體系中,更難以防患文化資源再被政治運動所掠奪,也更無法抵擋執政黨,遂行其體制行政的干預,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對於文化部,大家都希望,文化資源能作更有效與合理的分配,城鄉均衡發展;要積極去整頓與活絡各地的蚊子館,絕不可再花大錢,去搞無底洞的文化秀場,而應將那些資金,拿來補助績優,且資源能有效循環使用的永續性民間藝文活動。 文化部可籌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質的博物館,例如借助阿里山鐵路,嘉義應該興建不同洲域主題的「世界高山鐵道博物館」,而非再去建什麼故宮南院蚊子館!此外,可參照鶯歌的陶藝博物館,再進一步充實提升既有的東台灣南島語系(Austronesian)文物館、澎湖水族館、台南七股鹽場,並且細緻地經營大甲清水的草編、苗栗的木雕、南投的竹編、彰化田尾的花卉,還有鹿港的南管與宜蘭的偶戲等傳統戲曲劇場,這些文化場域都須能和國際同質的機構接軌與交流。此外,文化部更須編列足夠的預算,協助各縣市嚴謹經營地方圖書館與文化中心。而所有硬體文化設施,務必先作好營運軟體設計及績效的精算與預估。 文化部的基本理念,應先認清其擘劃國家文化大計,與推展長遠文化建設的宗旨,如此才能確立自己的高度,超越政黨,摒棄政治的干預,也才能激發人民才智潛能,提振國家文化力量。 就歷史文化而言,台灣就像是一座斑紋璀璨的沉積岩,台灣與中國歷史文化的關係始於明末,學者告訴我們,台灣原是南島語系民族北端的重要島嶼;十七世紀前葉有荷蘭與西班牙人進駐,明清之後,又深受五十年日本後明治維新文化的影響;二次大戰結束,台灣被國民政府接收,旋與中國分治,緊接著就是西洋文化急速東漸與交融,近年來不少外籍新娘也為台灣衍生了後代。這一切,說明台灣就是這樣一個沉積岩的移民社會,而如此富麗多彩的文化,自不容我們僅囿於大中國沙文主義的文化思考範疇。不久前,台藝大管絃樂團成功地演出匈牙利的歌劇《藍鬍子的城堡》,台大日文系演出深邃感人的《源氏物語》,真理大學英美文學系也演出精采的歌舞劇Chicago</e

    文字|李秋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紐約與亞洲協會總裁Vishakha Desai對談台灣文化。
    紐約

    龍應台訪美颳「龍捲風」 與表演藝術擦身而過

    文化部長龍應台上任後首度出訪美加,因為本身為暢銷作家的魅力,所到之處也掀起陣陣龍捲風,頗受包含中國在內的媒體重視。龍部長訪紐約的行程四平八穩,可惜沒有拜會紐約重要的表演藝術機關,在對岸中國戮力對美輸出表演團隊的此時,龍部長似乎也應該在推介台灣藝術家方面多加把勁。

    文字|謝朝宗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北京的戲劇演出日益蓬勃,許多新興劇場也如雨後春筍冒出,圖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旗下的「先鋒劇場」所在,位於國話轄下大樓中的一層。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混沌黑暗,還是光明藍海?

    近年來許多台灣戲劇團體紛紛西進,搶攻中國市場。但由於兩岸的文化、認知、制度等諸多不同,也造成對岸的藝術環境、劇場軟硬體、市場取向、觀眾喜好讓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難以捉摸。北京,這個昔日天子腳下的皇城、今日中南海的根據地,它的戲劇現況到底如何?讓我們在中國「十八大」(編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前夕,隨著九月初起舉行的「二○一二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一探究竟。

    文字|郭耿甫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迎接新生與再造

    日前和一位資深記者聊天的時候,她笑稱說似乎可以退休了,因為從她剛開始跑新聞時就耳聞的文化部,終於成立了,彷彿她也了一樁心事,無罣礙了。我欲深究這歷程的種種,她揮了揮手,說這事有太多的故事。那未來呢?我問。她又揮了揮手,想開口卻又停了下來,謙遜地說:「我也不見得搞得懂,也許未來還有更多的故事。」但無論如何,經歷了廿幾年,中華民國的文化部終於誕生了。 回首過往,從一九八一年文建會成立,八八年時政府首次拋出成立文化部的想法,在引發眾多的討論、擱置、重提中;在「文化體育部」、「文化及觀光部」等眾多組織架構的改變下,終在二○一○年「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三讀通過後,才有了法源依據的文化部,於上個月五月廿一日正式掛牌上路。 正因為文化部經歷了這麼多的討論、轉折與整合,相信許多人對於剛成立的文化部到底是圓、是扁、下轄那些事務,都可能如同瞎子摸象,搞不太清楚。而首任的文化部長與團隊,在面對組織再造、預算規劃等千頭萬緒的問題之際,不知他們是否了解這新誕生的小BABY,其實早已承載了眾多人民對它的諸多期望。所以在本期的雜誌裡,編輯部特別製作了「文化部登場,我希望」特別企畫,盼能藉由本刊的介紹,讓讀者了解什麼是文化部與它即將面對的問題;也讓一些表演藝術界的工作者與民眾,提出他們殷切的期待。 文化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文化政策也是,急不來的。那文化部呢?其實各界藝文人士關心的議題繁多,例如各類文化資料庫的建置、採購法對於表演藝術界的困擾等,但我們不得不省去許多細瑣、卻仍關乎未來台灣文化發展的討論,因為我們似乎也覺得應該放慢腳步,期待文化部它抽芽生枝、逐漸茁壯。雖然我們仍憂心在現在台灣的政治氛圍下可能嗎?慢得下來嗎?就如同文化現在要如何在以經濟掛帥、尋求創價等文創概念下,擺脫被強行架構在產值、產業上的現況一樣?也許政府需要全新的思維,也許這才是剛成立的文化部,應帶領人民的去思考、沉澱的方向。 近年來,高雄市隨著硬體建設逐步成形、以春天藝術節帶動展演與觀賞氛圍,藉人文景觀再造了城市風貌,這個迷人的港都逐漸出現文化都市的氣勢。本刊編輯也特地南下採訪,做了第一手的報導和在地的文化觀察,並透過當地藝術家的導覽,介紹到高雄一遊時,可以造訪的藝文景點。 當然還有不可不提的,NSO的年度跨國製

    文字|黎家齊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基層需要巡迴演出嗎?

    其實全台灣表演藝術的教學資源分配極不平均。一般來說,地方上最迫切需要的並不是演出,而是一個學習並接觸藝術的管道,一個將藝術生活化、學習化的管道,讓學習以及欣賞藝術成為全民日常生活與成長教育的一環。

    文字|陳樹熙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文化政策」待補的空白

    台灣人已目睹權力更張的世紀之歌,這樣的經驗難道還不足以令吾人再論「文化與政治」時,掌握更世故寬廣的空間,而不再自限「抗爭」位置?當昔日的反對論述完成革命企圖、正式執掌權力之際,過往主宰性的文化政策及晩近反對性的文化抗爭,是否都可放在同樣的歷史天平上,接受衡量分析與檢驗?

    文字|周慧玲
    第111期 / 2002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其他分類 馬政府國策顧問出爐 知名藝文人士入列

    國策顧問必須放在體制運作中,才能發揮實效

    總統馬英九於一月十三日正式核聘新任總統府無給職資政包括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等十三人,無給職國策顧問則有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孫翠鳳等五十八人,聘任期自今年元月起至十二月卅一日止,為期一年。無給職國策顧問共五十八人,藝文界人士包括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台柱孫翠鳳、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畫家李錫奇、畫家廖德政、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許博允、真五洲掌中劇團團長黃俊雄、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榮譽理事長申學庸。

    文字|漢寶德、周倩漪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 現象視察

    期待文化界的了解與團結

    陳郁秀坦白表示,文化界應該先團結起來,以爭取「更多的外界資源」。當她爭取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相關預算時,文化界卻大力反彈,使立法院與其他部會經常質疑她,讓她有內外交煎之苦。在沒有長期預算、便沒有文化建設的前提下,使台灣的文化政策變成不得不如此的「急就章」。這也正是陳郁秀急於說明的:文建會這幾年來如何費心於跨部會的溝通,與民間必須先了解政府如何編列預算以提出同步同調的批評與建議。

    文字|傅裕惠
    第126期 / 2003年06月號
  • 奧立維耶.畢在奧德翁歐洲劇院擔任藝術總監的五年間成績斐然。(Carole Bellaiche 攝  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提供)
    巴黎

    離開奧德翁轉戰亞維儂 奧立維耶.畢面對新挑戰

    擔任國立奧德翁歐洲劇院總監五年的劇作家、劇場及影像導演、演員奧立維耶.畢,去年四月初戲劇化地被文化部長密特朗宣布革職,又被迅速指派接任亞維儂藝術節新任總監。三月初離職的他,行前送給劇場人一場他的招牌變裝女王秀,未出惡言只說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天真。

    文字|謝宜靜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法國即將舉辦總統大選,候選人也提出他們的文化政策。圖為參與大選的五位候選人,左二是現任總統沙科吉,左一是其強勁對手歐隆德。
    巴黎

    總統大選將屆 候選人紛開文化支票

    法國今年也是選舉年,在第一輪投票之前,各候選人也紛紛提出政策支票。尋求連任的總統沙科吉及社會黨候選人歐隆德近期分別在馬賽及南特市說明了各自的文化政策,前者拿出施政成績單說明對他對文化預算的重視,卻反遭業界嗆聲,後者則表示要保證讓更多的表演工作者能繼續保有新的勞基協議下的工作福利。

    文字|謝宜靜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ARTalks

    親臨曾文溪的一千種影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 新銳藝評 Review

    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