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台北藝術節

相關文章 20 篇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肢體新浪潮

    時代的脚步往前邁進,表演藝術不斷從其他領域尋求新的舞台風景。從雜技、馬戲、體操到道具,都是這些表演創作者取拮靈感的來源,呈現出一片令人驚豔的另類景觀。然而,舞台挑戰傳統的表演新浪潮是否能爲原本的藝術形式帶來新的衝擊?抑或是一時的熱鬧風潮? 「影像展覽」再現近五年來,曾經來台灣演出的國外團體表演的舞台印象。另外,我們也訪問今年以「全面展現肢體新世代」爲主題的台北藝術節中邀請的多位藝術工作者企圖從中尋找出,他們創作的脈絡。而國內的藝術工作者們也以座談會的方式,激發台灣創作新觀的可能性。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彼得.布魯克 不止歇的劇場質問與實踐

    雖然已經高齡八十五,但從創作《空的空間》一書到今日,國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從不停歇他在劇場的探索腳步。近年的創作,更是貢獻給宗教與生命議題,除了創作「宗教三部曲」,跨文化作品如《希茲威.班西死了》,扣問生命的西方經典如《短打貝克特》。而將在台北藝術節演出的《何以如是》,更是他長久以來的劇場思考呈現。 臺北藝術節—彼得.布魯克《何以如是》 8/28~29 20:00 8/29~30 14:30 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INFO 02-25289580轉191~199 Q:在《何以如是》當中,文本有點複雜,綜合了不同的風格,但是您在舞台上卻只用很少的道具,甚至只有一名演員和一名樂手。為什會有如此的構想? A:因為這齣戲的目標,是呈現一個人在問問題的狀態,而且這個人是個演員,她一輩子都在劇場工作,可是她卻在這個當下試著要去了解,劇場對她的意義為何,為何我過的是這個人生,而不是另一個人的人生,為何要做戲等等。所以她去找那些和她一樣面對相同困惑的人,這些

    文字|耿一偉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 台北藝術節執行總監王文儀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只藝術,行政更要Bravo Only! 專訪台北藝術節執行總監王文儀

    歷經多次定位與組織的變革與調整,第十屆台北藝術節在國際劇場名導羅伯.威爾森作品首度登台的大師光環下,將於盛夏揭幕。打著Bravo Only的口號,執行總監王文儀表示,這樣的定位不只是藝術上的,在藝術行政上,也以此自我要求,所以無論是節目選擇、組織管理、對觀眾、甚至對藝術家的服務,都是以這樣的期許出發。

    文字|廖俊逞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 楊維真的《泡泡奇慾鏡》
    舞蹈

    我們孤獨有錯嗎?

    由牯嶺街小劇場策畫的台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策展主題清晰:「身處當今『全球化』,表演藝術在西方強勢文化下,亞洲文化保有『在地性』就是保有主體性。」使我忍不住檢視今晚的演出,顯現了什麼「亞洲性」或「在地性」?

    文字|林乃文、許斌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台北藝術節 「東方前衛」登場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堂堂邁入第七屆的「台北藝術節」,今年將以「東方前衛」為主題,邀集來自國內外的表演藝術團體,巡演中山堂、紅樓劇場、大安森林公園、城市舞台等場地,讓十月台北處處充滿樂聲舞影!活動自十月一日起跑,由舞蹈家林秀偉領軍的「太古踏舞團」擔綱開幕演出,呈現結合中山堂廣場裝置藝術的舞作《奧義書》;接棒的其他國內精采節目包括:無垢舞蹈劇場的經典作品《花神祭》、匯川劇場的《逐墨》,以及由小劇場工作者所策劃近二十場的「顛覆/嗆聲實驗劇展」。 國外則有來自印度的男聲樂團、日本沖繩的民謠新唱、吐瓦的複聲喉唱,以及印尼的傳統面具樂舞等演出,帶來融合東方元素及前衛精神的多元展演面貌。詳細演出可查詢網址www.tpeart.org.tw或專線(02)5556-4815。(鄭淑瑩) DV8影像創作家湯馬斯.葛雷來台主持劇場影像工作坊 曾經擔任DV8影像創作的湯馬斯.葛雷(Thomas Gray),在英國文化協會的贊助下,於十月初來台,主持由古明伸舞團主辦「湯馬斯.葛雷劇場影像工作坊」。湯馬斯.葛雷曾獲英、美、日、德、奧等地邀約創作,形式多樣,舉凡劇場多媒體、攝影、影片裝置、舞蹈影片,都在他手中呈現驚人新樣貌。而明年將在倫敦上演舞台劇《魔戒》,他也將負責影像創作。(田國平) 2005台東都蘭山藝術節推出「聖山傳奇」 第四年舉辦的「台東都蘭山藝術節」系列活動,自十月一日起,於台東都蘭新都糖廠陸續展開。今年的主題是「聖山傳奇」,除了有由知名音樂家馬修.連恩與都蘭部落阿美族耆老共同採集古調,重新詮釋的原住民音樂會「天籟傳奇」,還有「嘻哈馬拉道」表演系列與「山海歲月」木雕創作活動等。詳情請洽台東縣文化局089-320378。(莊珮瑤) 2005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 捷運、醫院趴趴唱 即日起到十月十四日止,民眾將可以在捷運等公眾場所,免費欣賞到國際級團隊的一流演出。由新合唱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為倡導合唱新文化,特別規劃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戲劇

    雨中「梁祝」,搭建共同記憶

    當我們檢視這個演出時,不能不回頭看看《梁祝》在老一輩人心目中的地位,新世紀的此刻,他們或獨自或攜伴或帶著兒孫輩,在冬夜細雨的廣場,坐在塑膠小板凳上,看著當年猶未出生的演員們,唱著同樣的曲調,再一次搬演如數家珍的淒美愛情故事,生命傳承共同的悸動,以及此時此刻大家團聚在一起的經驗,相信每一個蒞臨現場的人都無法輕易忘懷。

    文字|王友輝
    第121期 / 2003年01月號
  • 由「DV8」舞者Liam Steel擔任導演及編舞的《瘋狂輓歌》,具有高能量的肢體劇場特色。
    台北

    光影四濺、大開眼界 二〇〇一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

    今年的「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帶來結合科技與表演藝術的多媒體視覺實驗潮流,以包括肢體、音樂、戲劇、舞蹈、馬戲、電腦影像等元素的跨界融合演出,呈現變幻無窮的劇場視覺新境界。

    文字|謝東寧、台北藝術推廣協會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哈姆雷特》由立陶宛搖滾歌手Andrius Mamontovas主演,凸顯了哈姆雷特的叛逆氣質。
    香港

    經營有道,隔岸可鑑 二〇〇一年香港藝術節

    香港和台北的處境類似,但他們的常設機構行之有年,得到政府與財團的穩定支持,並與全球藝術經紀維持暢通網絡,促成了選擇的多樣可能。這,都是本地藝術節望洋興歎的。

    文字|鴻鴻、Tommaso Lepera、香港藝術節協會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 陳琪家中十餘坪的客廳是她和朋友一同談天說地的空間。
    特別企畫 Feature

    分享的喜悅 陳琪鬧中取靜的城市生活

    「寛敞」是陳琪和建築師先生對家的共識,兩人互補的個性使得他們對家、對彼此都有深刻的依戀;而無阻隔的大空間也成爲好客主人與朋友分享談天的好所在。

    文字|劉守曜、白水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藝術家的夢常常是他們創作的源泉。《非關慾望》演出中令人看見了塵封已久的夢境──飛翔之夢,但同時也看見了巨蟒纏身的危險之夢。
    回想與回響 Echo

    不馴的黑馬 觀比利時終極舞團《非關慾望》

    人類一直有個飛翔的夢,但現在它也是藝術創作者的大夢,藝術創作不需要太多美學理論的約束,也無需背負傳統文化的包袱,它需要的是信仰,是自覺,是對宇宙的信仰,對生命的自覺。

    文字|張鶴金、白水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的舞者,兼具了中國傳統身段、民間舞、芭蕾舞等迥異於現代舞的身體。
    台北

    初夏舞武生風 新舞臺推出舞蹈系列

    成立滿兩週年的新舞臺特別安排連續一個月的「五月舞風」節目,邀請了四個來自不同地區、專業背景的團體演出,這一檔隷屬於台北藝術節的活動,將帶給觀衆一連串多元的風格呈現。

    文字|陳品秀、台北藝術節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動作純粹到只有色塊的感覺,好比蒙德里安的畫作。
    台前幕後

    讓動作的歸動作 古名伸與魏瑛娟的動作美學

    古名伸與魏瑛娟兩位分別從正統舞蹈與戲劇學院出身的藝術工作者,將於新舞臺演出各自的作品。來自舞蹈與戲劇不同領域的兩個人,她們的舞台美學有什麼樣的共通性?

    文字|陳品秀、台北藝術節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成立十餘年的終極現代舞團,是支具新潮實驗風格的團體,活動力旺盛。
    焦點

    精華璀璨 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

    比利時面積和台灣差不多,卻因歷史和地緣關係,累積了豐富瑰麗的文化資產,現代藝術發展成績傲人。終極現代舞團將點燃比利時現代舞在台灣的第一把火炬。

    文字|張伯順、台北藝術節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黎海寧的創作才華早已受港台兩地的肯定。(黎海寧編作《革命京劇》)
    台前幕後

    軀殼與披掛的華服一同腐爛 專訪香港編舞家黎海寧

    生命是嚴肅卻絕不沉重。它是最尋常不過的,在生時有種喜悅,而喜悅中依然受著死亡陰影的糾纏。這種矛盾簡單來看,也就是靈魂與肉身的拔河,其實亦是人的一種處境。──黎海寧

    文字|吳易珊、白水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帶來以人類渴望和恐懼爲主題的最新力作《非關慾望》。
    台北

    肢體的藝術宴饗 九九年台北藝術節

    第二屆台北藝術節爲使一般大衆能感受藝術豐富多元特性,規劃出三大主題──「世紀感動」、「精華再現」、「城市焦點─藝術推廣列車」及兩大活動「深度之旅」與「進城來看戲」,共有二十九個藝術團體參與,總計一百零五場演出。在節目內容上,「多元化的肢體展現」與「兼顧各年齡層的觀衆群」爲本屆的主要特色。

    文字|劉守曜、台北藝術節
    第76期 / 1999年04月號
  • 如何在豐富的經驗中尋求新的組合,看到藝術更多的可能性,須要我們用更開闊的眼光來看待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迸裂的火花

    此次台北藝術節多項演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多元面貌,我們邀請到分別來自傳統、現代各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企圖從肢體、意念、美學、形式等各個角度,再次反觀探索台灣表演藝術的新契機。

    文字|陳品秀、白水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 法國「飛行異人」的演出是各種節慶的常客。
    台北

    化街頭爲幻景的氣球魔術師 法國飛行異人

    「飛行異人」的表演結合了熱氣球、舞蹈、戲劇、音樂與煙火,還把演員吊在半空中演戲,這樣的「街頭劇場」同時也打破一般演出「你演我看」的制式關係,與觀衆、地形親切地互動。

    文字|莊珮瑤、台北藝術節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來自英國的瞬間動力舞團,舞者懸垂空中,視覺效果凸出。
    台北

    讓每個角落都有「藝術」 九八年台北藝術節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在今年主辦的「台北藝術節」,相較於各類以台北爲名的戲劇節、藝術季,規模更大、爲期也更長,包括三十七個國內外藝術團隊共四十五天的演出,希望能將大眾目光聚焦於此「國際化大都會」。

    文字|蔡依雲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 「嘲弄」的表演態度深化了觀賞的疏離,清楚地看見演員對這個角色的態度。
    演出評論 Review

    走在危險的擺盪之間

    坐在不適切的中山堂光復廳裡看戲,讓我必須旁觀創作者與劇本之間的交歡,我無法動心體會,只有以有限智商解碼答題的困窘。為什麼是這樣疏離的表演方式?為什麼這樣轉換場次?為什麼要用這麼一座狹長的紅色舞台?的確,魔術很好看,但為什麼要變魔術?

    文字|傅裕惠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 頑筑舞集《禮物》即使肢體不盡具有科班水準,整體呈現態度卻非常敬業。
    回想與回響 Echo

    我不入戲,怎麼辦?

    我們對藝穗節的期待,應該是什麼?不是全然專業,至少是誠懇;不盡主流商業,最多是實驗批判;不甚完美,但,夠膽。 若上述三種期待都不被滿足,連台詞都被處理得模糊難嚥的時候,看戲的我,非但無法入戲,簡直蒙受被「凌遲」的痛苦。不過,這屆藝穗節的演出票房,似乎沒有全然反映像我這種嘴刁的看戲品味。看起來,新一代更擅於行銷經營的包裝。問題是,單純、可愛的「小花小草」,到哪裡去了?

    文字|傅裕惠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