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二面舞台.雙面秀》 《楊家將》 《呂洞賓》
在耽溺遊戲與炫耀概念的新生代編舞家間,譚惠貞誠屬異數──不倚仗文化符碼、不標榜政治正確,自由真誠地開創自己的世界。我十分欣賞她舞作的美感純度,每一舞者舉手投足都是情感流動的線條。《二面舞台.雙面秀》是雙面舞台的大膽嘗試,也是她挑戰大格局的試金石,讓我十分期待。 暑期兒童劇佔領市場,我倒建議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看一次傳統戲曲,不論是國光劇場《楊家將》或明華園《呂洞賓》,都有精采的文戲武戲,帶給小孩惡補與漫畫之外的另種選擇。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新藝術獎出爐,創作社《嬉戲》奪大獎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百萬大獎得主於四月十七日晚間出爐,「年度視覺藝術獎」由施工忠昊「迷宮中的朝聖」獲得、「年度表演藝術獎」由創作社《嬉戲WHO-GA-SHA-GA》掄元。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並預告,即將在十月完工啟用的仁愛圓環「台新金控」總部大樓,將挪出其中的二樓作為「台新藝文中心」,希望透過此一「藝術心臟」,持續與文化界聯手繼續當代藝術的推廣工程。 「評審團特別獎」部分,首度以雙獎方式,由明華園《白蛇傳》、杜昭賢「美麗新世界海安路藝術造街」同時獲獎,獎金分別為三十萬元。台新銀已將十七部入圍作品,做成八分半鐘長的短片,放在四百部ATM上,讓民眾共同參與藝術饗宴。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於四月十七日晚上在中山堂舉行,包括主辦的台新基金會董事長吳東亮、彭雪芬夫婦、上屆得獎者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前文建會主委申學庸、陳郁秀,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故宮副院長林曼麗,新象總經理許博允,台灣金服董事長洪三雄夫婦、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等上百位藝文界人士與會。 晚會由劇場演員郎祖筠、大提琴家張正傑聯手主持,會中並邀請張曉雄編舞的《疏離印象》表演,以及小提琴家胡乃元拉奏許常惠作品《前奏曲五首》。 表演類首獎得主《嬉戲》的編劇紀蔚然上台領獎時,對於跌破大家眼鏡,意外拿獎,仍舊以他拿手的麻將經來詮釋:「打到最後一圈北風北,還槓上卡張自摸。」完全不改編劇的幽默,還呼籲這個獎是評審頒的,網路上不要罵喔!(田國平) 資深劇場人王墨林入主牯嶺街小劇場 文化局重新招標牯嶺街小劇場委託案,經專家學者公開評鑑後,由劇場界人士王墨林領軍的身體氣象館取得優先議價權,如順利簽約每三年換約,至多可經營九年。王墨林指出,牯嶺街小劇場有必要重行定位再出發,以創造前衛、實驗、跨界、創意的公共空間。在王墨林的構想中,牯嶺街小劇場不該只是一座展演空間,還應反映新世代對文化、社會、政治的立場,創造代表台灣當代性的充沛力量。(廖俊逞) 法國戲劇大師賈克.樂寇《詩意的身體》中文
-
戲曲
從《韓湘子》看「台灣百老匯」的無窮潛力
明華園機關變景、主角人氣及舞台調度的高明特色,都在《韓湘子》一劇裡盡現無遺。設想,如果有一座常設「明華園劇場」日日開演,一定轟動亞洲,更有文化創意產業潛力。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貓與蛇的夏日
幾乎沒有可站的位置了。上一次見到這個場面,是在總統大選的競選晚會上。但這回,中正紀念堂廣場上五、六萬人,可全衝著明華園而來。 六月二十日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歌舞、變臉、火焰、鋼絲、大水柱,明華園的這場《白蛇傳》完全是百老匯規模的華麗佈景、金光製作,前前後後數百人,外加三台消防車四十五噸的水。身旁的一對情侶是從嘉義來的,水淹金山寺時,兩個人躲在小外套裡開心尖叫,水幕裡掩不住情緒高亢的親吻。散場時,兩位褡拉著Hip Pop七分褲的年輕人邊搖頭邊輕罵著髒話:「幹,真是刺激。」 貓還沒來,蛇的魅力也不小呀!以五萬人計,《白蛇傳》現場的觀眾也足以容納三十三場國家劇院的票房! 今年下半年,國內音樂劇狂熱。就別提那已經演了二十三年,還繼續派出七個團在全球各地巡迴擾攘著的英國《貓》,台灣之子楊呈偉七月十、十一日在國家劇院也有一場純百老匯音樂會,Mama mia七月開始在香港扭擺,本土製作的《荷珠新配》也將在本月再踏閏門。 五月初,PAR編輯們居然做了一個找足苦頭的決定,決定仔細爬梳百老匯音樂劇史,除了一窺九一一後百老匯重新再出發的生命力,從歷史中找出十件影響音樂劇發展的大事件、六位你不能不知道的的音樂劇巨頭──外加毀譽參半的《貓》劇作曲者洛依‧韋伯,及九首你一定聽過,但卻不知出自何處的音樂劇名曲;並由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歌舞劇網站「秘密花園」網站主持人陳煒智親訪與百老匯產業息息相關的東尼獎彩排現場。 得了東尼獎足以一步登天嗎?那也不見得,即將與楊呈偉一起來台,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的東尼獎作曲得獎人傑森‧羅伯‧布朗,便是還在等待樂透臨頭的一個潛伏型明星,關於他的故事,由陳煒智告訴大家。 另外,很久沒有推出的「藝次元曼波」,我們安排了一場劇作家紀蔚然與喜劇演員許效舜的驚異派對。紀蔚然是台灣劇場界重要的劇作家,作品以反映都會男女辛辣世故的機鋒與困頓為特色;許效舜因「鐵獅玉玲瓏」一炮而紅,大量的創作靈感與俚語韻文卻來自底層生活的多樣性;兩個人都愛看電視,都在電視旁長大、咒罵、思考、歎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絕世小丑
丑來囉! 順著觀眾的笑聲 我們看到台上小丑耍寶逗樂,好似無憂無惱 只是小丑下台 一樣要面對柴米油鹽 一樣要經歷起起落落的人生 陳勝在 明華園的當家丑角 只要一上戲 整個舞台都發亮 他在家族劇團中,是最晚開竅演戲的一個孩子 是怎麼繼承了父親的丑戲才華 又如何成為劇團名列藝術殿堂的功臣? 倪敏然 曾經是觀眾無人不曉的喜劇天王 「七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 歷經十年沉寂 才又在賴聲川的相聲劇中找到舞台的第二春 他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起起落落? 又如何面對重新開展的演藝人生?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舊的時尚,新的傳奇
二〇〇四年四月二十九日,白先勇結合兩岸三地藝術家,文火熳燉長達一年方完成的全本崑劇《牡丹亭》,在台北國家劇院首演,一輪戲演三天,一連演了兩輪。再現的《牡丹亭》不只是傳統,而且也是台北今年春天最時尚的話題,《牡丹亭》的票奇貨可居。沒趕上看的表演,就成為一則只能回味的傳奇。 表演就這麼現實,沒趕上就成為傳唱,聽人家你一言我一句,但就活生生被關在《牡丹亭》的春光春色春思之外。表演也這麼多情,餘韻尚在縈繞,《牡丹亭》的迴旋婉約,蕩氣動人,讓落了幕的觀眾也要把一樁春情萬種的節目單、紀念品、藝術家簽名等方式一一帶回家。 這一期的PAR,我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另一樁演出傳奇──民國七十二年,明華園歌仔戲團的《濟公活佛》。 在當時台灣文化菁英們的撰文推薦下,明華園歌仔戲團開啟了精緻化的內台戲風潮,「明華園」也成為那時的台北時尚之一。一種對古早味的懷念及新製作的好奇,「明華園」從那時起成為一種品牌。而在這個品牌中,台柱丑角陳勝在功不可沒,他所飾演的濟公世故靈動,狡黠中不失溫厚,而這二十年來,再無人能取代他的濟公形象。 六月號的PAR,以「絕世好丑」為名,介紹兩位「不可一世」的舞台丑角,除了陳勝在之外,另外一位則是本月將在國家劇院演出的倪敏然;這位在兩岸皆熟知的喜劇演員,有著大起大落的人生,在起落之間,喜劇演員是否也能笑看人生,在荒唐與荒涼裡激出笑點創意? 因為嗅到夏天就要來的氣味,PAR編輯裡也早就坐不住了。夏天世落跑的季節,六月號PAR策劃的「夏日鮮逃玩」專題,透過五位藝術之旅玩家──閻鴻亞、劉黎兒、貧窮男、張誌瑋雨林育立,挑出巴黎、東京、紐約、柏林與倫敦,在這五個城市裡,提供私房路線宇老鳥經驗,讓大家帶著老鳥指南「逃」去,逃去呼吸藏在城市公園、酒吧、小劇場裡的波希米亞空氣,或著逃去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城、東京銀座等體驗小資品味與享受。 再度登場的「表演‧紀食」單元,作家褚士瑩走進北京正乙祠,一座仍有舊式風華的老戲園子,就在全聚德烤鴨店後面的胡同裡,吃完了烤鴨來看戲。正乙祠像一座京、昆、河北梆子等傳統曲藝的百貨公司,在這個老舊更迭,東西交撞的大城市裡,賣力地護住曾經在這個城市裡吞吐的古老文化,褚士瑩說:「舊的急著擺脫包袱想翻新,新的卻急著要懷古懷舊,或許這就是時代。」而我們的時代,卻的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就是好「丑」!
二十多年前明華園被學者專家們力捧從屏東躍上台北,看上的就是明華園保留了歌仔戲小生、小旦、三花「三小」鼎足的詼諧歌舞特性,其中,陳勝在對丑行角色的淋漓發揮功不可沒。可以說,明華園的崛起是家族長期經營歌仔戲戮力不懈的堅持與毅力使然,但那臨門一腳,陳勝在是該被記上一筆。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動盪貧窮年代裡豐富的嘗試─斯特拉溫斯基《大兵的故事》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後不久,當時流亡於瑞士、現代音樂先驅之一的斯特拉溫斯基失去了與俄國金錢流通的可能性,生活頓時陷入了窘境。斯特拉溫斯基論及這齣戲的源起說︰「我與拉慕斯(C.F.Ramuz)最後決定要以巡迴劇團的型態為基本,以最低限度的物資條件製作一齣戲,這齣戲必須能夠因應各種演出場所,即便在很小的酒館也能夠上演。」劇作家拉慕斯根據俄國的古老童話,重新寫出詩般的文本,而斯特拉溫斯基則運用了大量的通俗素材,包括探戈跟爵士音樂等,這些在古典音樂裡相當陌生的聲響與傳統的古典素材如進行曲、合唱等,交錯編織出一種異樣的美,如同作曲家布洛赫所言﹕「一個能將背棄、夢想與墮落表現出來的絕佳音樂樣式。」而斯特拉溫斯基為了成就一齣可以閱讀、玩耍以及舞動的作品,特地將音樂在整個戲劇當中的分量大大地降低,而發展出一種敘事體的劇場形式,這個形式日後也為劇作家布列赫特(B.Brecht)所深入發展。 這部作品被視為斯特拉溫斯基嘗試爵士音樂素材的重要指標,連樂器編制方面,作曲家本人也表示受到美國爵士樂的極大影響,每個樂器本身都同時也是爵士樂器,除了代替薩克斯風的低音管以外。爵士樂的影響與嘗試在斯特拉溫斯基日後的作品都可以看見。 《大兵的故事》雖然是部極有名的作品,但是完整版本的演出連在歐洲都少見,這次前文化局局長龍應台將擔綱聯繫全劇的繩索「說書人」一角,另有新生代編舞家范瀞文與演員陳金煌的參予,而由江靖波帶領的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將呈現這首極具奇特美感的樂曲,一齣來自上世紀前衛藝術家的跨領域傑作,喜歡舞台呈現的你豈能錯過?(林芳宜) 舞蹈 迎向未知的精神旅程古名伸舞團《出走》 對於這個作品,最直覺的聯想會是離家出走;但若用廣義、甚至天馬行空的方式來解釋「出走」的意義,會更接近編舞者古名伸的想法。 「我從沒有真正離家出走過。」對古名伸而言,出走意謂著離開原點。當她對台灣、對舞蹈萌生的諸多問題無從得到解答時,她去了美國唸書;當她對學院派的舞蹈不再滿足時,她找到了接觸即
-
戲曲
為創作爭一席之地,孰能致之?
唯一能讓表演者力求上進的,就是觀眾,歌仔戲唯有從外台進入劇場,面對票房的檢驗,編劇、編曲和導演的需求才會堅定地成形。或許因為外台劇團到劇場演出的效果並不理想,使人這條路徑產生懷疑,若真的有心給外台業者更寬廣的藝術視野,除了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與劇場磨合之外,就是要捨得淘汰。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歌仔戲家族的榮耀
七〇年代,在政府鼓吹本土意識的風潮下,歌仔戲經過幾十年來政府刻意壓制與邊緣化後,從地方的野台登上了金碧輝煌的國家劇院,在這些崛起自外台的歌仔戲班中,明華園是刻意被政府培養成象徵本土文化的政治圖騰,而他們的劇、影、視通吃的際遇,更是令許多同為來自外台歌仔戲班的同行欣羨不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鞭長莫及?還是悔不當初?
台灣是大陸戲曲最熱的海外市場,然而台灣傳統戲曲的登「陸」情形,完全感受不到相同的熱度;台灣傳統戲曲凋蔽多年,難與大陸水準抗衡,如果不能拿出具有獨特與代表的佳作,前進大陸市場恐怕仍是一廂情願想法。
-
戲曲
攀越山頭後又見風景
長久以來,有些專家學者以明華園擅長於舞台技術,將之歸類為「金光戲」。堅持「一桌二椅」的歌仔戲,必將遭時代淘汰;其實無論是傳統戲、金光戲,只要好看都是好戲。雖然《乘願再來》有其劇情不合理、前後風格不一、台語「離離落落」的缺點,但整體而言,仍算是令人感動、趣味十足的製作。
-
回想與回響 Echo
譲野台魅力持續大放送
「明華園歌仔戲」創造出台灣味十足的審美趣味,利用種種舞台元素,製造最具現代感的視覺效果。然而這次重演的《八仙傳奇》,屬於明華園特有的爆發力並沒有出現。
-
台北
瞌睡蟲不見了
左「出將」、右「入相」,中國古老舞台上鏗鏘,唱「歌仔」、說「相聲」,Y、Z世代感覺好陌生。且看薪傳、當代傳奇、明華園、相聲瓦舍和牛古,使出渾身解數把中國傳統戲劇大鬧翻天,變出新花樣。
-
即將上場
兒童傳統戲劇節
爲了讓小朋友能多認識中國傳統戲劇,此次由文建會主辦,辜公亮文敎基金會承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將邀請五個表演團體,帶來爲期一個多月的演出。 首先上場的是薪傳歌仔戲團的《黑姑娘》,此劇改編自西洋童話故事《灰姑娘》,希望藉著熟悉的故事,讓小朋友輕鬆進入歌仔戲的世界;十月則將有當代傳奇劇場的《戲說三國》、明華園歌仔戲團的《蓬萊大仙》以及相聲瓦舍的《相聲說戲》;戲劇節最末則由牛古演劇團的《老鼠娶親》做結尾,希望一系列的演出能讓小朋友更了解傳統戲劇,輕輕鬆鬆體驗奶奶的兒時歲月。
-
戲曲
戲,以及戲之外的
明華園要能夠荷擔更大的藝術期許,就必須將社會性、功能性、野台形式的演出,與藝術性、現代劇場形式的演出作一更明顯的「經營型」區隔,用更開闊的態度結合諸方力量來做藝術性的演出。
-
戲曲
歌仔戲最佳消費品牌
舞台上有衆星與明月,觀衆席有大衆歡暢的爆笑與專業人士難掩的侷促不安,三方相映,依舊是那麼尶尬。
-
戲曲
歌出豁達大度 論《燕雲十六州》音樂
本齣新戲裡很明顯地以唱腔貫穿全劇,成爲重要部分,而非陪襯地位。明華園多年來最受爭議的問題,終於有了相當程度的調整。
-
焦點
天價不抵自製 明華園新戲《燕雲十六州》
去年省敎育廳撥千萬邀明華園與台灣省交樂團合作一齣嶄新歌仔戲,幾經考量,明華園放棄了這史無前例的天價,自行製作,延聘大陸編曲家山風渡海跨刀譜曲,中廣國樂團演奏。
-
戲曲
《劉全進瓜》誇張掩不住歌弱
藝術成就的高點並非表現在流暢處,而是在轉折點,明華園捨棄了傳統的表現方式又無更好的手法替代,實爲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