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爐
-
舞蹈
「觀音聽舞」系列之《身音書寫》
光環舞集開發聲音與動作的「觀音聽舞」系列,第二部作品《身音書寫》四月中在台中21號倉庫首演之後,五月繼績轉往台北與台南演出。 以嬰兒油系列舞作聞名的光環舞集,近年來積極開發創作新素材,藝術總監劉紹爐帶領舞者延續「氣、身、心」合一的探索,結合身體動作與人聲吟唱,發展出「觀音聽舞」系列,《身音書寫》強調舞者自然呼吸發聲,身體自然隨之律動,舞者之間宛如布農族的八部音合唱,動作樸拙具儀式感。
-
交流道
接觸台北,舞動即興
教學對我而言,原本就是件愉悦的事,我非常享受這種舞蹈互動的過程。尤其是我所設計的接觸即興課程中,不只是針對專業舞者,連一般民衆都可以參與,所以工作坊的學員一開始就沒有設定對象,因為我始終認為能與不同的人、不同的身體工作並互相分享是件很棒的事。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劇場尋找神聖和救贖的可能性
劉紹爐企圖超越文字的禁錮,結合聲音和肢體動作,更直接地描述原作中各種人類深邃的情感,另闢蹊徑改編文學入舞。
-
台前幕後
銀箔地獄裡的但丁
從《草履蟲之歌》嬰兒油的精粹演練,到《神曲2001》改採「秘密武器」的突破,光環將帶領觀者進入一場穿越人界、地獄與天堂的旅程。
-
舞蹈
不安的身體黑洞的所在
《斷層》出現了一些摔倒的動作,這個讓自己「往下沈淪」的力量也是過往少見的。與其放棄嬰兒油的繼續開發,我寧可見到勇於把自己摔在嬰兒油上的光環。
-
台前幕後
傾聽身體的聲音
從一九九三年嬰兒油第一次在舞台上發光,接下來《奧林匹克》、《油畫》、《草履蟲之歌》,到去年舞團十五週年慶發表的《黑潮》──幾乎集嬰兒油舞蹈動作之大成,強調「身體自會告訴你什麼」的劉紹爐希望突破標題的限制,挖掘自我的境界,引動當下的精神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二十一世紀之舞東方紅
在「企圖擺脫西方舞蹈觀念及技法的影響,改由東方傳統身心律動哲學、技法、藝術觀點著手,重新尋找完全屬於個人的、當代的肢體美學的舞蹈」的前提之下,投入尋找「新東方肢體觀」行列的創作者衆多,使得這股新東方肢體風潮儼然成爲舞蹈的一門顯學。
-
舞蹈
舞出生命之洋流 評
嬰兒油舞蹈中特有的身體運動方式以及無阻力的流動感,恰與「黑潮」海洋的意象作了形式與主題間最貼切的結合。縱然《黑潮》的少數段落仍如樸玉,尙待琢磨,但〈春生〉、〈夏潮〉等景已如璀璨的鑽石,敎人驚豔。
-
回想與回響 Echo
危踮於薄膜之上
在鍾明德撰述的《舞道》,這本闡述所謂「劉氏舞道」的書裡,將「氣身心三合一」此一文學書寫的修辭學語詞,移植到對舞蹈技法的敍述中。然而即使在《黑潮》,劉紹爐仍然沒有解決如何將「氣」轉化爲一種表演?如何從形而上的認識論轉化爲形而下的實踐論?
-
焦點
作曲家李子聲異地發聲
《黑潮》是光環舞集首度和現代作曲家、演奏者同台演出的作品。我們在嬰兒油滑動、浮游的異次元空間中體會到舞者的呼吸、演奏者的呼吸,他們就如同一起在黑潮蘊含豐富生命物質的暖流中,自然而然地靜湧出生命的奧秘。
-
焦點
光環十年的「破立」
劉紹爐所追求的是羅丹雕塑在三度空間栩栩如生的肌理、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畫、是蒙特里安鮮明的線條藝術,但支持他這個舞蹈方向的,卻是來自於道家的哲學。與西方同類型的舞團相較,他的作品不是那麼稜角分明,而多了一分和諧安靜,不忮不求的東方精神。
-
布拉格
捷克唯一的現代舞蹈節 布拉格國際舞蹈節
六月底、七月初,布拉格所有的公立藝術機構都放暑假去了,到此地旅遊的旅客在感嘆之餘,不免被一幅大型的水藍色看板上,一位躍動的黑衣女子和〝TANEC PRAHA '98〞文字所吸引,這就是「布拉格國際舞蹈節」,也是布拉格每年夏日最大的藝術事件。
-
台前幕後
嬰兒油的秘密檔案
嬰兒油系列作品已經成爲光環舞集的最大特色。令人好奇的是:塗上嬰兒油之後,舞者怎麼跳舞?有什麼特別的準備工作?本文請到光環舞集的編舞者劉紹爐來揭開謎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十歲了!
適逢兩廳院十週年慶,除了推出「向巴蘭欽致敬」、「國際巨星音樂節」、「又一夜,我們說相聲」等精采節目慶祝,這十年來曾在兩廳院演出的本土藝術創作者,也趁此時發表他們對兩廳院的感言、建議。
-
台前幕後
肢體就是編舞家的畫筆
劉紹爐以氣、身、心合一的理念創作已有四年,如今,他的「嬰兒油舞蹈」以另一面貌重新出發,藉作品《油畫》探索繪畫與肢體的關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尋找東方
八〇年代後半是台灣舞蹈界一次蛻變的時候。新一代的舞者、編舞家紛紛從國外歸來,企圖探索身體動作之本源。這股後來稱爲「東方身體觀」的脈流,創作者包括林秀偉、劉紹爐、陶馥蘭,甚至林懷民及林麗珍。本文將從三大主題來探索這一新新觀念:宇宙、自然與生命的源起;氣論及身體觀;以及儀式與「類宗敎」的精神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譲身體做主
1.林秀偉:太古踏技巧 自西方訓練準確的規範中解放,林秀偉欲從最基本的身體活動呼吸開始,透過精神冥想提昇至更超越的層次。 舞團這三年發展出有別於我們以往所受的舞蹈訓練,累積的基礎已經到了一個階段,身、心、靈合一的禪的境界。 我的舞者有兩個出處,一個受西方的訓練、另一個受中國的科班訓練。受過西方訓練的舞者在空間、節奏都能非常準確及有效地使用肌肉的力量、彈性、柔軟度,身體動作會有一定的領域及軌跡。然而在我的訓練過程中,我會要求他們去除過去的規範,專注於舞蹈的動、靜及行進之間的空隙。這是舞者自我發現很重要的一個關卡。 掌握最微小也最大的動力 舞者在第一堂課就被要求由冥想、靜坐開始。透過「沒有」(empty)的動作來消化以往她們對身體、時間、或空間的印象。在我們的靜坐方式中我會先從呼吸開始,吸氣的時候全身漲滿,吐氣的時候從無數的毛細孔吐出來。吸、吐之間讓整個身體透明,回到微細胞的狀態,重新找到動力。 聽起來有點玄,但唱得好的京劇演員都知道所謂的氣口在哪裡,在哪裡換氣,這和呼吸有很大的關係。 在這我所謂的動力涵蓋兩種,一種是生理的(骨骼、肌肉),另一種是靈魂的(智慧、情感)部分,整個還原、分解到很微妙的狀態,發現自己的內在,達到我所謂的「柔軟」。一般認爲舉腿要很有力才行,但太極提到一個意念:「要鬆」,要鬆、要軟你才有挺立的力量。印度的《奧意書》也提到萬物長成是由地氣來的。 我從身體開始,發現與整個自然的道理是相通的。我的舞會被認爲很宗敎、很儀式性,是因爲我認爲身體必須回到生命的源頭、輪迴的週期性。所以不管是我作品或身體的呈現,都會不謀而合達到這個點上。 訓練的第二個階段,我會要求我的舞者從身體開出花來,(太古踏技巧的第一個階段「宇宙胎」)。像水、像河流一樣的流動、像煙霧一樣的蒸發、像雲一樣的襲捲。從意象的冥想出發,達到柔軟的目地。在這個過程會發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當一個舞者停住而不整個身體凝結、停止呼吸的話,你不會覺得他是靜止的。這點是西方較少提及的,但在京劇裡頭有,京劇的亮相是不呼吸的,你會
-
台前幕後
獨樂樂不如與衆樂樂
劉紹爐編舞不講什麼偉大的道理,只想讓舞者和觀衆都能「樂在其中」。在「光環」的天地裡,許多人兒時的夢可以被實現,身體所受的層層制約一步步在舞蹈中被鬆綁,再回歸到生活之中。
-
德國
掌聲之後的隱憂
在歷史悠久的德國阿亨市,當台灣的表演團體正爲路德維藝術館主辦的「現代台灣藝術」專題展,賣力地將演出帶入高潮時,掌聲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文化輸出」的問題。
-
即將上場
台南家專舞蹈科畢業公演
這次舞展結合芭蕾舞、現代舞、民間舞及爵士舞,演出舞碼包括劉紹爐《旅程》,延續其一貫的肢體風格;林怡利《藝術家圓舞曲》以圓舞曲爲主題,古典芭蕾型式演出;戴君安Game以遊戲舞蹈爲主題,電腦遊戲爲創作動機,還有許春香《火之舞》、吳幸芳《蒙古舞》,以及多齣學生創作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