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瑛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劇場導演與作家聯手探勘
四個中生代導演的冒險之旅—《看不見的城市》
黎煥雄、鴻鴻、魏瑛娟、陳立華,四位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與郝譽翔、成英姝、師瓊瑜、蔡逸君四位作家,將聯手以卡爾維諾為名,在真實與虛構,消逝與重現中不斷穿梭,展開一趟反映世界觀、隱喻現世時局、反射自我心境,以及呈現劇場美學的冒險之旅。
-
戲劇新訊 辯證愛情,魏瑛娟、王嘉明各自表述
莎妹劇團《當我們巡迴去討論愛情》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將要全台灣走透透,帶著《當我們巡迴去討論愛情》的兩個小品,要與台東劇團等在地團隊,以愛情為主題進行創作交流。 魏瑛娟《文藝愛情戲練習》首演於一九九五年,是當年小劇場膾炙人口的經典。在宛若早期文藝電影中的場景復古的路燈、遍地秋楓落葉中,二男二女演繹四個片段:一位女子追求男同性戀者的挫敗、兩個女同性戀者的相悅、一對異性情侶的交錯、兩位男同性戀者的交歡;懷舊台語歌曲,瓊瑤電影中純情男女的擬態,時而以誇張的對嘴、滑稽的舞蹈動作演出閩南語劇中男女因金錢無法結合的悲慘情節,傳達愛情裡流動的權力關係、情慾鬥爭和理想幻象的虛無。 王嘉明《請聽我說》則從日常口語中取材,並轉化為充滿節奏,或詩意或辯證的韻文口白,而在看似真理般戀人絮語的背後,卻充滿對愛情的嘲諷、以及營造出因錯置而突梯的語言喜感,構成一齣「肥皂反肥皂」劇。此次巡演,請來前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應蔚民擔任現場琴師,佐以復古懷舊配樂,讓戲充滿諧謔嘲諷,既親切又疏離的劇場魅力。(廖俊逞)
-
戲劇
甜味的殘酷,軟化的批判力
血如噴泉的經典畫面出現了,源源滾出兒童遊樂場的那種塑膠紅小球,顏色鮮豔,但毫無殺傷力。或許我不該挑剔,因為我們無論本能或教養都戮力迴避著殘酷,不過最後同樂會般年輕無敵式的謝幕方式,讓好不容易沾上心頭的一點血痕抹消殆盡。
-
戲劇新訊
殘酷劇場經典《血如噴泉》 首度登「台」
在導演魏瑛娟的領軍合作下,台大戲劇系學期公演即將挑戰法國戲劇家亞陶(Antonin Artaud)劇作《血如噴泉》The Spurt of Blood。這齣劇本僅有短短四十幾行的對白,語言中卻流露對宗教、愛、性、社會倫理等的質疑,強烈衝擊觀眾的感官及心理。 亞陶於二十世紀初提出「殘酷劇場」(The Theatre of Cruelty)概念,一反過去劇場對語言的偏重,進而強調肢體,在舞台上重現民俗儀式或各種殘酷的肢解、傷害行動,逼使觀眾直接面對,進而卸除心理武裝,獲得精神道德上的昇華,《血如噴泉》即被後世視作「殘酷劇場」的代表作之一。 為了呈現華幻流動的視覺效果,魏瑛娟、設計群與學生們可說是絞盡腦汁,除了使用環場音響與大量電腦燈外,更計劃將實體游泳池搬進台大鹿鳴堂二樓劇場。屆時如何打造出夢魘般的血腥場景,令人拭目以待。(鄭淑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配角到主角的「幸運兒」
陳建騏 二○○五年台北最in的劇場音樂人
一副黑框眼鏡、一件T恤、牛仔褲,背個深色旅行包的大學生打扮,這就是陳建騏,遊走於劇場、流行、電影、廣告音樂領域,可說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人才。 隨著音樂劇《地下鐵》的走紅、《微笑的魚》動畫配樂專輯入圍金曲獎,到擔任即將演出的《幸運兒》音樂統籌,他幾乎被視為幾米繪本的音樂代言人,而這一趟音樂旅程,陳建騏投注了人生最黃金的十年歲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個指揮與八個法斯塔夫
魏瑛娟的劇場作品風格向來聲色奪人, 肢體與音樂互動頻仍,在她的手下, 《法斯塔夫》不但要聲樂家們既聲又舞, 還把指揮簡文彬也化為演員的一部分, 整場將成為一場熱鬧繽紛的大型時尚服裝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春無敵?!
他們是一群漫遊於MTV影像、虛擬網路、電玩文化的六、七年級創作者,丟開五年級對社會所懷抱的使命感、對歷史議題的關照、文學經典的敬仰,一切從自我出發,「就是要好玩!」,表演性格與生俱來,無厘頭很正常,古今中外、各式跨界大拼貼很平常他們的劇場,果真「青春無敵」?!
-
嚐鮮
美學訴求多元,「產值」仍可期待
許多有心的創作者不但從性別理論、人性剖面與生命現象來看同志題材表演,,深具前衛與邊緣特質的同志表演藝術,未來仍有各種「產值」的可能。
-
舊剪新裁
原班人馬齊聚,重溫青春記憶
回望這個十二年前的作品,魏瑛娟說,除了對成長議題的重新思索外,原班演員再度回籠,真的像極一場「同學會」哩!
-
戲劇
聯合資源的一種集體創作
這次誠品戲劇節的郭文泰和河床劇團,與其說是策展,不如說他們企圖和四個團體進行集體創作,而資源、人才分享的精神,又有人民公社玩樂兼革命的氣質。在小劇場整體社群資源不豐富,聯繫網絡又相對密切的情況之下,這樣的資源共享也許可以激盪出某些意想不到的火花來。也讓風格不一的每個團體,發揮自己的主場優勢,強調劇團特色,帶領觀眾討論劇場的每個面向。
-
現象‧現場
當導演,也得看天吃飯?
美國表演藝術工業嚴謹,自有人才供需,所以早有一套制式的教學做法傳承,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遵循一套「好用的公式」。台灣的工業鬆散,觀眾要求不高,市場需求小,因而有許多導演人材不是流失,就是在原地徘徊。但是即使一開始沒有招牌響亮的導演老師主導校園製作,單純以演員角度考量的劇場創作,其實不難發現創意的「奇蹟」與「生機」,學問在於如何引導而已。
-
現象‧現場
一切祇因身為女人
堅持「所有的女人都應該表達自己獨特的主張」,拒絕模擬父權與男性社會的思想,是「瑪格蓮娜國際劇場聯盟計畫」的聯盟理念。台灣的女性從甘願當個家庭主婦,到走出廚房之後,似乎都不再談女性議題。身為劇場創作者,究竟生活上如何自覺自己是個女人,又該以什麼樣的眼光來創作?
-
戲劇
一場自我解構的盛宴
在《瘋》劇中,文本似乎僅提供了景觀及聽覺上的揮灑空間,而莎翁的四大悲劇並不因為拼貼之後產生新的辯證,文本中場景彼此的互文關係似乎只是一再重複已經非常清楚的主題;這樣的情況可能導因於《瘋》劇所選取的場景同質性過高、主題雷同 ,因此拼貼除了呼應類似的主題之外,還能摩擦出什麼火花呢?
-
主角上場
在劇場裡,他們瘋了!
創作者選擇呈現瘋狂的背後是什麼? 王嘉明期待給予觀眾適當的留白,在沈澱情緒後回頭思考片刻前的High與暢笑是怎麼回事。鴻鴻則期待能做到在形象之下,讓戲劇進入寓言和比喻的層次,以達到與世界相對應的效果。魏瑛娟有感於已經太過沈重的現狀,她反而試圖在一個極簡的舞台上,讓演員以華麗與輕盈的表演,去詮釋一種無力的狀態。
-
專題
捨外招重內修,吃苦當作吃補
從當年的受訓者轉變為現在的訓練者,「時空相異,天壤之別」成為他們在執行訓練時共同的感嘆,「搞不清楚是自己過去比較能吃苦, 或者是現在下的藥太猛,這些年來好像沒有人能受得了嚴格的訓練。」
-
藝術節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今年皇冠藝術節囊括五齣作品: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推出《當我們討論愛情》,由魏瑛娟、王嘉明、戴君芳分別執導〈文愛情戲練習〉、〈請聽我說〉以及〈火星五宮人〉三齣以「愛情」爲主題的作品; 《舞在一瞬間》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舞蹈之旅,由世界著名的「荷西.李蒙現代舞團」中首位華人舞者林向秀編導,台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陳芯宜、著名音樂家林慧玲共同策劃製作; 《兩根辮子一對鬍子〉是舞蹈空間舞團的創作集錦,有詹曜君的〈霧信〉、黃蘭惠的〈獨白〉、孫梲泰的〈情愛復興〉;《床上的愛麗思》,是全方位創作的鴻鴻,在導演過多部電影和舞蹈之後,重回劇場的最新力作;《閣樓》則是世紀當代舞蹈團,透過編舞家姚淑芬與三位男性表演者,以男性扮裝、性別互換的表演形式,一窺男性沙文主義下女人的身體與身分認同議題的作品。
-
現象視察
發現小劇場,既不驚喜也不意外
在公布這些「不讓人意外」的參與團隊,和這場應該是能撫慰許多不堪與不平的系列演出之後,不論哪一代的劇場創作者所顯露的情緒與焦慮,竟似一陣嬉鬧無趣的雀鳥雜音,不見回聲與蹤跡。有一股急於突破的世代能量,在對某種現實的恐懼與逃避下,遭到環境的綑綁,硬生生地被壓抑了下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好的仗還會打下去
在台灣政治改革史中,劇場人一直扮演著批判者的角色,無論是由劇場直接走入政治者如李永萍,或是用戲劇直接批判政治、台灣現況的如王墨林、魏瑛娟,他們藉由參與社運表達他們的建言,正如魏瑛娟說:「沒有任何媒介比戲劇更接近、更易表達政治立場,尤其是和觀衆直接面對面的爆發力。」
-
戲劇
別著一朵紅花的卡爾維諾
魏瑛娟過去縱然標舉自己的美學品味與姿態,仍能表達出她對人物、社會的觀感與情感,作品中的冷靜反省與抒情關懷讓人難忘。但是時至今日,在劇場中要表達的東西還不成系統、動作與構圖陷入重複的模式,徒然留下姿態與眼神,顯得有些荒涼。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肢體與文字之間遊戲
無論文學或戲劇,文字(肢體)語彙的運用,總是由博轉約,先求其多、其巧,然後不停刪減、修改、節制,而後才能純粹潔淨。「一部戲就是一場遊戲」是布魯克的名言,既然大家都玩得這麼高興,那麼,可計量的得失成敗或許就不是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