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華文戲劇節

相關文章 19 篇
  •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宣告記者會上,香港戲劇協會會長鍾景輝(中)、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左)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右)受邀為活動贈賀詞。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四月舉行 主場劇團演出香港風貌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來到第十屆,將於四月份在香港舉行。這次將有來自中國、台灣、澳門及香港的劇團製作共十檔,共上演超過四十場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作品,讓觀眾見證當代華文劇場的多元面貌。其中香港因主場優勢,推出多檔不同類型的製作,從學院莎劇到新進劇團,關注議題有歷史有當下社會,精采呈現「香港製造」!

    文字|陳國慧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焦點

    實踐劇場簡介

    實踐表演藝術學院的催生下,實踐話劇團於一九八六年創立,是新加坡第一個雙語劇團。一九九六年,實踐話劇團慶祝十週年時,鑑於向來沿用的「話劇」過於狹隘,而改名爲現在的「實踐劇場」。 郭寶崑是實踐劇場的創辦人,也一直擔任其藝術總監。實踐劇場可以說就是郭寶崑戲劇理念的實踐之地。郭寶崑認爲劇團必須同時嘗試經典與創作,十幾年來演出過的名著有德國布萊希特的《高加索灰闌記》、瑞士費立虛的《放火的人》、南非弗加德的《島》、中國曹禺的《原野》等。另外,郭寶崑幾乎每年創作、導演一個戲劇作品,不斷爲新加坡的劇場立下新的指標。 本月底將於「第三屆華文戲劇節」演出的《夕陽無限》,是郭寶崑去年參加新加坡藝術節,深受好評的作品。《夕陽無限》是關於老人院裡的一群老人的故事,是郭寶崑通過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與一批出色的新加坡演員共同完成的。這批演員,有華人、印度人、馬來人,演出時也摻雜著各種語言,表現了新加坡獨特的文化環境,其中也有因使用語言的落差而產生的特殊情事。《夕陽無限》肯定會爲「華文戲劇節」的交流,帶來不同的感受與思考。

    文字|柯思仁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X小姐》導演蔣維國帶領國立藝術學院學群,憑藉豐富的人力資源與舞台經驗,試圖將不同的手法帶進國家戲劇院。
    台北

    集體失憶的我與你──《X小姐》

    《X小姐》是姚一葦生前最後的兩個劇作之一,劇中以高度抽象的喻意,表現出當時台灣社會在解嚴後失卻定位與傳統價値面臨崩解的社會狀態,以及人在此狀態下自我的失落,與追尋自我的嘗試(卻未果)。

    文字|黃淑綾、林鑠齊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找個人和我上火星》鋪陳了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有趣故事,展現讓觀眾哭笑不得的人生百態。
    即將上場 Preview

    中港澳五團演出 各展身手解讀人生

    第七屆的華文戲劇節再度移師台北,邀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香港影話劇、劇場空間、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及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共五個團體演出,連續四天馬拉松式接力演出,規模不小。這次各團推出的劇碼,多探討個人與家庭、社會或自我面對的困境,以不同的故事解讀人生,藉此機會,或可領略不同城市的生命異同。

    文字|廖俊逞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北京人藝《茶館》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文戲劇百年 兩岸四地燦爛風華 第六屆華文戲劇節在香港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再回香港,以「華文戲劇百周年」為今年戲劇節的展演主題,頗見主辦者回顧歷史的用心,今年的展演也是歷屆最為豐富的,除了兩岸四地的精采作品,也看到香港本地的戲劇傳承樣貌,同時也展現了傳統戲曲化入現代劇場的新嘗試。

    文字|陳國慧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第六屆華文戲劇節香港登場 綠光劇團《求證》應邀演出

    第六屆華文戲劇節香港登場 綠光劇團《求證》應邀演出 集 結兩岸四地的戲劇工作者,自一九九六年起舉辦的「華文戲劇節」,將在明年一月於香港登場。今年以「華文戲劇百周年」為主題,總結與前瞻華文戲劇的發展,探 討華文戲劇在廿一世紀發展的可能性。預計共有來自北京、台灣、澳門及香港在地多個劇團參與演出,其中,台灣由綠光劇團頗獲好評的《求證》代表參加。「華文 戲劇節」其他研討展演活動包括「香港舞台中國情」展覽、「戲劇一條龍」教育推廣、「雷聲大,雨點也多銀幕上的《雷雨》」研討會及「香港舞台劇獎頒獎典 禮」等。詳情可參網站http://www.hwxj2007.org(廖俊逞) 李名覺vs.林懷民 大師對談 曾為雲門舞集設計《紅樓夢》、《九歌》等作品的美國舞台設計名家李名覺應邀來台擔任「高雄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國際競圖的評審工作,並將與台灣舞蹈大師林懷民舉辦對談。兩位創作力鼎盛的大師,浸淫在集文學、音像、舞蹈、戲劇於一體的舞台場域中。二位大師將從不同的 世界角落,看見不同的舞台世界,與大家分享藝術家創作的泉源。對談將於十二月九日誠品信義店六樓視聽室登場。有意參加者須先預約座席。詳情可參網站 http://www.tatt-oistat.org.tw/或電洽台灣技術劇場協會02-7725-0909(廖俊逞)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經營定調 文創產業、跨界藝術以及人才培訓平台 經 歷四年的研究、規劃及開發整建,「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向終於定調,明年將正式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運作。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表示,所謂的文化園 區,代表著是許多藝文活動可在此發展,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人才的培育的場域,也邀請藝術家、文化人、流行音樂、影視、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進駐華山,使 華山成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平台。 第一部分開放的將是原酒品「包裝室」及「包裝股辦公室」的空間,設計成電影實驗場,提供國片、紀錄片、短 片、獨立製片、非商業性電影等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再探華文戲劇節

    想想奧運四年才舉辦一次,而亞運也是四年舉辦一次,華文戲劇節也不必急著年年舉辦,而是如何把每次的戲劇節辦得活潑創意、多元發展才是重點,而在每兩屆之間,可以舉辦一些小型的、專題性的深度對話,以及成長導向、創意激發的交流。

    文字|吳靜吉
    第93期 / 2000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願在歷史洪流中與郭寶崑重逢 「傳奇未了──向郭寶崑致敬」演出後記

    「傳奇未了」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順利演出,票房爆滿。在「良性競爭」下每一齣戲都亮麗精采。「傳奇未了」不僅是郭寶崑個人的傳奇,更是兩岸三地、五位著名導演的傳奇。他們不要酬勞、不爭排名、不計辛苦。他們的創作因真情而感人、藝術因熟練而發光。

    文字|辜懷群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 郭寶崑
    焦點

    新加坡當代戲劇巨匠 郭寶崑

    郭寶崑自稱是「文化孤兒」,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劇本集取名為《邊緣意象》,顯示了他對於自己處境的體會,以及對於新加坡文化現狀的了悟。雖然新加坡並不處於任何源遠流長的文化的中心,可是,卻是中華、印度、回教與歐洲等偉大文化匯集的地方。

    文字|柯思仁、新加坡實踐劇場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由於對商鞅的悲劇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出色演繹,《商鞅》主角尹鑄勝(左)獲得「梅花獎」和「白玉蘭獎」的榜首。
    焦點

    殉道者的備忘錄 看歷史劇《商鞅》的悲劇高度

    筆者之所以賦與《商鞅》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出於個人的趣味和喜好,也不僅僅是這部作品所達到的人性深度和美學力度,而是因為在「文革」後所恢復和倡導的中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商鞅》是在其歷史劇領域中的最後一名完成者和集大成者。

    文字|孫瑞青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狂藍》的關注焦點是都會裡的「同志」衆生相。
    台北

    華語世界的戲劇盛會 第三屆華文戲劇節

    繼五月開始的一波藝術節熱潮之後,七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將是「第三屆華文戲劇節」,來自上海、天津、香港、澳門、新加坡等五個城市的劇團,將與台灣的「國立藝術學院」及「台灣藝人館」兩個演出團體一同獻藝。

    文字|安原良、華文戲劇節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導演把《X》劇原作從前衛戲劇推向大衆劇場,卻完全忠於原作的台詞。
    戲劇

    失落於天地間的「走影者」 評《X小姐》

    坊間論者一再提到X小姐在「尋找自我」,然而姚一葦寫的是個體喪失記憶的苦楚及其引發的社會焦慮。要說劇中涉及追尋的主題並無不可,不過那是社會衆人在尋找她的自我,而不是她本人在尋找。導演蔣維國邀請觀衆在人群中辨認X小姐的身影,恰如姚一葦請出不同的社會人士確認X小姐的身分。

    文字|呂健忠、白水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重複出現的演員換裝儀式,硬生生切割緊湊的劇情,似嫌累贅。
    戲劇

    演出務本,改編有道 評香港話劇團《仲夏夜之夢》

    從台灣劇場的生態著眼,香港話劇團的這場製作最値得稱許的,或許是改編的部分所透露導演對於原作的理解。楊世彭在保留雙關義的修辭技巧和文字遊戲的幽默筆調之餘,竟又能同時兼顧整個製作的文義格局,令人佩服。

    文字|呂健忠、白水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挾九〇年代中國巨大的改革動能,歷史人物商鞅重現於戲劇舞台上,從劇本到舞台視覺,從導演手法到表演方式,無一不為這改革者的英雄形象服務。
    戲劇

    被框住的英雄人物 評《商鞅》

    商鞅精神一如雷鋒精神,無比銳利地刺中中國國家體制,是這樣地切合實際,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才讓中國總理朱鎔基觀劇落淚吧!

    文字|紀慧玲、白水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商鞅》導演以磅礡的氣勢與緊密的節奏創造了舞台的新視野。
    回想與回響 Echo

    備忘圖象的沉澱 綜觀第三屆華文戲劇節

    如果我們對華文戲劇節的期待不止於一場嘉年華式的大拜拜,如何才能凝聚力量,將演出成果刺激學術上的精進,同時反過來以學術的探討對演出的品質產生正面的影響, 恐怕是戲劇節落幕之後更重要的智慧沉澱了。

    文字|王友輝、白水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第二屆華文戲劇節的幾齣華文劇

    去年十一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華文戲劇節」包括了學術硏討會和各地劇團的演出。這四場演出,三齣是香港本地劇團的作品,一齣來自新加坡。

    文字|馬森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 曉角話劇研進社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劇團,圖為該團將在華文戲劇節演出的《七十三家半房客之夜半奇談》。
    焦點專題 Focus

    街巷屋間 生猛有力的劇場風景

    請先撇開賭場酒店推出的炫目大秀,真正屬於澳門的劇場,其實是在隱藏在僻巷窄弄裡的閒置空間和藝文空間。在正規劇場空間欠缺的澳門,劇場工作者就用自己的方式找出演戲的方法,於是替代空間的演出,以及適應替代空間因應而生的「環境劇場」,成為澳門相當獨特的劇場風景。

    文字|林乃文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 12月16日學術研討會「戲曲與戲劇」現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首新世紀十年 探問華文戲劇創新活力

    去年十二月中旬在澳門舉行的第八屆華文戲劇節,主題為「新世紀華文戲劇研究」,旨在「探討過去十年來華文戲劇之種種面貌、創作特色、最新走向,以及對未來華文戲劇作出前瞻。」特別著眼於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華文戲劇發展,除了參與的演出希望是十年內的戲碼,在學術論文方面,也期許與會者提出對過往十年各地戲劇現象的觀察分析。

    文字|莊珮瑤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期待世界華文戲劇節

    相對於法語戲劇之於亞維儂藝術節,英語之於愛丁堡藝術節,華人散布世界各地,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應該都懂華文,而我們是否也可考慮一個世界的華文戲劇節?

    文字|吳靜吉
    第47期 / 1996年10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