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企畫特輯 Special
跨領域不受限 灑落天馬行空的幻想
跨界創作已經成為近年藝術創作最夯的趨勢,不論是戲劇、舞蹈、音樂、美術的跨領域合作,劇場與影像的交融,數位科技與表演藝術的相互滲透,皆在重新改寫與定義廿一世紀的藝術型態。由臺北藝術大學主辦的「關渡藝術節」,今年邀請了超過五十個國內外知名藝術團體及藝術家參與,逾百場的售票或免費演出,聚焦中介、跨界、跨文化的創作特色,跳躍式地打破界限與觀點,天馬行空的幻想灑落,十月的關渡天空很有「藝」思。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六
跨界/傳統音樂瀟灑跨界 演出多元風景
音樂界的跨界演出蔚然成風,其中傳統音樂團隊的跨界多元性與挑戰性更是令人驚嘆!臺北市立國樂團新樂季中,跨界類型演出相當多元,與電子音樂、擊樂、日本尺八、南美手風琴,甚至文學與攝影,都能攜手同台,令人拭目以待!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面對改變 只能「跨界」?
就跟自然界的萬物一樣,任何表演形式或任何一個作品都有其生命演化史,從誕生到茁壯,從成熟到老化、死亡,雖然它可能不會就此完全消失,但是它也絕不可能永遠維持「君臨天下」的獨霸態勢,講求直接與觀眾面對面的表演藝術,一定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動,別無其他,只因為其身處之外在環境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但「跨界」未必是面對這改變時的唯一答案
-
焦點專題 Focus
打造歌仔戲新音 人才濟濟可期
除了前文介紹的幾位資深音樂設計,在新一輩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豐富歌仔戲音樂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戲團的駐團樂師何玉光、長期和秀琴歌劇團合作的朱蔚嘉,還有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的陳歆翰。而現代音樂家如鍾耀光、李哲藝的跨界參與,也讓歌仔戲音樂增添新風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液態社會中 變動不居的藝術
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新藝術獎」,自二○○三年舉辦首屆頒獎以來,今年已舉辦了第十屆。十年以來,台新藝術獎透過提名、觀察團機制與評論,次年度以頒獎的方式推介國內具創意與突破性的展演製作,也一直跟著藝術家的創作趨勢調整評審的標準。而近年來在表演藝術上始終不歇的「跨界」潮流,更是觀察創作趨勢發展的重點。在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的相關活動中,亦舉辦了「表演藝術的跨領域與去領域」座談,透過觀察團成員的意見交流,為與會觀眾剖析此一創作趨勢的源由與意義。本刊特摘要與會者討論重點,以饗讀者。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首映會-Premiere 2.0》
你還在喝瓶裝水? 舞動環保的警示燈!
《首映會-Premiere 2.0》除了延續前作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藝術總監楊桂娟和賴翠霜媒合了資深媒體人周倩漪,共同以電腦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的模式,擷取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事件和舞蹈語彙,一人撰寫舞蹈文本,一人打造舞台風景,企圖開啟觀看舞蹈的新視角,拉近與觀眾對話的距離。
-
上海
裴艷玲《尋源問道》 本色搬演傳統真髓
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以四月十五日、「第一女武生」裴艷玲演出的《尋源問道》畫下完美句點。裴艷玲在此戲中,採取了排練加講解的形式,一臉素顏僅穿著練功時的水衣,便盡情演繹了林沖、石秀、哪吒、武松四個人物,演出了崑曲、河北梆子與京劇,展現了戲曲演員傳統功夫的精到神妙。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1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音樂
百年火花齊放 音樂節目在穩定中發展
在百年慶典的光環下,二○一一年的節目也同樣顯得色彩繽紛,縱使許多演出就像應景的火花一般燦爛而短暫,但猶不能忽略其他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壯舉背後所承載的意義與創意。在穩定中發展,是今年音樂類的普遍的現象,沒有巨大的變革,倒也不乏驚豔之作,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閃耀著光芒。
-
音樂新訊 連雅文打擊樂團跨界出擊
現代舞+街舞+打擊樂 「擊.舞」探索身體節奏
由七位樂手組成的連雅文打擊樂團於二○○四年成立,秉持「新古典.新視野.新聲響」宗旨,在藝術總監連雅文帶領下,融入劇場、舞蹈、多媒體等跨界表 演形式。今年,連雅文打擊樂團以探索身體的節奏為軸創作「擊.舞」,在打擊樂外,還加入舞蹈演出。以「小」系列舞碼聞名的林文中舞團,此次為打擊樂團編創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利用舞者及打擊樂者共同演出,將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另外也為日本當代擊樂作品Illusion in Snow編創全新舞碼。 這次打擊樂團也邀請了街舞專家彭英倫編創,帶入豐富的「肢體節奏」(Body Percussion)與「嘻哈」(Hip-Hop)的即興曲,演奏者將以自己的身體為樂器,在拍、擊、踏、打之間,雙重展現出打擊樂的活潑新面貌。
-
即將上場 Preview 姚淑芬與黃嘉祥聯手
《器官感性》 一場時尚舞蹈大秀
編舞家姚淑芬繼《婚禮/春之祭》後,再度踏上女性情慾的探索之路,新作《器官感性》重回擷取繁複元素、組合跨領域的創作路線,與時尚設計師聯手炮製一場時尚舞蹈大秀。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1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戲劇戲曲
創意策展很吸睛 七年級生成為創作主力
因應民國「百年」與文創政策催動,去年的演出可謂爆量,但在藝術表現上,「創意策展」、「獨角戲」、「七年級創作者」、「非傳統空間演出」、「戲曲的實驗與嘗試」,都是這個年度的重要關鍵詞,可由此看到台灣劇壇的發展趨勢。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1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舞蹈
開源節流跨界合作 舞蹈人才處處發光
因為台灣舞蹈教育的長期深耕及舞蹈人與團體的熱誠和創意,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大家積極開源節流、跨界合作並拓展觀眾群,促使舞蹈朝向多方發展。其結果就是舞蹈界新人輩出,年輕舞者與編舞者多方參與國內外創新製作,舞蹈人跨界參與他領域製作、或是推出跨界製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產官學試煉磨合 再現文史風華
儘管目前台南市政府單位致力推廣文化在地化,並且藉由「台南市國際藝術節」獎勵台南市表演團隊創作在地題材,但這個理念的困境就在於,強調演出風格有強烈的地方色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但是這中間卻又忽略了表演團隊的生態。嚴格來說,表演團隊的演出風格是由藝術總監掌握,每個團隊各有擅長的狀況下,如果該訴求團隊無法掌握,勢必會落入「皮相」。
-
演出評論 Review 舞蹈
高度風格化的跨界表演
《介.入》是一齣高度風格化的跨界表演,從主題鋪陳、服裝、舞台、燈光、音樂、肢體動作到造型等所有設計,皆一體成型!每個元素、細節都被慎思考量,特別是動作編排,更切入意圖與內容去發展,而非套用現代舞領域的學院派技巧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羅文瑾 堅毅稻草人 扎根守護舞蹈田園
在藝術資源相對欠缺的台南,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羅文瑾,如同矗立田中、風雨不歇的稻草人,克服重重難關,讓南台灣的現代舞也跳得有聲有色,她說:「台南機會少競爭也少,所以我想給畢業的學生舞者更多的機會,讓台南的舞蹈環境可以更好,讓她們可以回來跳舞。」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什麼最吸睛? 「跨界」到底!
成立滿廿週年的德國「脈動劇場藝術節」,邀請全球約五十名策展人參訪並召開策展人會議。大多數與會者都同意:混搭不同藝術手法,自在呈現開放而非定論式內容的演出,正在大量吸引創作者與觀眾的目光中。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四:跨界
東西交流不稀罕 樂手演戲才新奇
跨界風潮玩了多年,今朝又有新路數!跨界成精的北市國繼去年讓團員跳舞,今年乾脆讓團員演出偶像劇,仿效日劇「交響情人夢」,搬演國樂界處境。也愛跨界的NSO也不遑多讓,除了與舞蹈、偶劇結合演出,今年中頗受歡迎的「頑皮家族」也將推出第二集,由團員梁坤豪與黃日昇繼續擔綱搞笑主持,相信樂迷已經在捧腹以待了!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0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戲劇戲曲
跨文化劇場風景成形 追新貌戲曲混搭成風
二○一○年的劇場,有對政治與環保題材的探索起步,有多樣非典型劇場空間演出的嘗試,看得見製作品質呈現專業的品質提升,也讓跨界、跨文化蔚然成為台灣劇場的自然現象;另一方面,這一年的戲曲新作主要延續近年風行的女性、宗教等主題與跨界呈現,整體表現仍然多元而令人目不暇給。
-
藝@書
創造的美好時代
從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與美國設計家伊姆斯夫婦的傳記中,我們看到了創造的美好,就是自然優遊於不同的材質間,以創造之心自在地選擇最適切的表現方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十:新型態音樂會形式方興未艾
又演又跳又搞笑 音樂家跨界動起來
音樂家不只是正襟危坐看譜演奏,還得演戲、跳舞或搞笑!這個新趨勢,讓我們看到現在音樂會的演出企畫愈來愈多元,而音樂家也樂於嘗試更多面向的表演,放下樂器、放下身段,練琴之外還要練肢體,進行更多樣的跨界實驗演奏家跨界「動」起來,為音樂表演帶出了另番氣象,這是值得期待的。但無論如何變化,都必須要認清的是音樂的品質才是音樂家不可拋棄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