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伍國柱

相關文章 27 篇
  • 看戲不忘電影

    速寫賴翠霜

    進入學院前,翠霜就已經享受創作的樂趣,相對於台灣循序漸進的舞蹈環境,她早有了自己想做什麼的自覺,後來考上文化舞蹈系,主修芭蕾更愛現代,在余能盛老師介紹下,畢業後前往德國,考上福克旺舞蹈學校。這裡是她的轉捩點,在台灣學到的,在福克旺都不重要,她在這裡學到最重要的是「表演」。

    文字|貧窮男
    官網限定報導  2023/03/20
  • PAR表演藝術
    台前幕後

    我們鬥的是創意!

    「春鬥」強調雲門2引介年輕編舞新進,鼓勵較勁、爭奇鬥豔的特色,也是雲門2創團的精神和運作機制。

    文字|鄒之牧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靚 Chic & Shining

    靚世代,出列!

    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表演藝術的舞台上, 新一代的才人在哪裡? 許芳宜、伍國柱、徐堰鈴 一個現代舞者、一個編舞家、一個劇場演員 他們三十上下 不約而同 都已站上舞台的最前端 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這幾個台灣製造的舞台靚世代 如何能年紀輕輕便脫穎而出? 背後的汗水與淚水 又可訴說多少故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李靜君的《綻》,呈現花朵般的綻放,及生命裡因而流淌的幻滅與繁華。
    舞蹈新訊 向羅曼菲、伍國柱精采生命致敬

    李靜君創作芭蕾《綻》與《月光奏鳴曲》

    曾獲國家文藝獎、演出近千場的雲門資深舞者李靜君,將為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編舞創作芭蕾《綻》及《月光奏鳴曲》。現為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的李靜君,以其細膩的情感詮釋,在《綻》中呈現花朵般的綻放,及生命裡因而流淌的幻滅與繁華。《月光奏鳴曲》則是懷念二位不凡的朋友和藝術家辭世不久的羅曼菲與伍國柱,向他們燦爛而堅持的舞蹈人生致意,由客席舞者陳秋吟特別擔綱演出。 另外,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將演出古典芭蕾名作《帕吉達》Paquita婚禮一幕,持續挑戰古典芭蕾的技巧與質感,由張大湧改編,再創古典芭蕾演出熱潮。今年舞者陣容堅強,包括客席舞者陳秋吟、葉麗娟,KCB優秀舞者董鼎雯、呂思韻等二十多位優秀芭蕾舞者將精采上陣。(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照亮一台藝術的美麗與感動

    一九八八年,台北重慶南路一個簡單的地下室小舞台上,吳興國為示範太古踏舞蹈技巧做了片段演出,舞台上只有最簡單的舞台燈PAR,沒有化妝,沒有道具,吳興國素淨的身體,散發素淨的光芒。那是我至今難忘的畫面。 做劇場的人都知道,PAR是舞台上最基礎的燈具,不管科技再如何進步,PAR像是劇場裡的土壤一樣,無可取代。一盞燈便可以照亮藝術的美麗與感動。 二○○四年表演藝術雜誌再出發,我們把原來的英文名稱「Performing Arts Review」做了變奏與延伸,PAR跑了出來,就像每一場演出都是從「動機」開始,PAR在編輯上的動機就是照亮,照亮藝術家,照亮藝術家與觀眾的聚焦點,很PAR,意思是很亮,也有很「ㄆㄚ」的意思。 最簡單的,最持久。百年前的俄國劇作家契訶夫就很PAR,契訶夫說:「我寫生活。」契訶夫擅長對於生活素材細緻的觀察與選擇,習以為常的事件一進入他的作品,反而構成了具有時代特徵的素描;張愛玲不也是如此,聰明的文字裡活躍著時代生活的氣息,聞得到生活的大俗與大雅。契訶夫死後百週年,《半生緣》即將上演,都引發了本期PAR再傳述他們的慾望與熱情。 但五月PAR的光芒要照在三位年輕亮麗的舞台明星上,許芳宜、伍國柱與徐堰鈴,「靚世代,出列!」的特別企畫毫無保留地推介這三位今日之星。 紐約媒體稱許芳宜為「葛蘭姆傳人」,「台灣製造」的葛蘭姆舞者在最新一季的紐約舞壇上引起矚目,讓美國公共電視台都決定要在五月隨芳宜一起來台,瞭解台灣是如何培養出這樣的明星。 伍國柱戲劇系畢業,但卻選擇舞蹈,一種對未知的追求,讓高雄縣彌陀鄉長大的男孩一路飛到德國,南台灣情懷與日爾曼文化的相遇,化成全球化的身體語言, 伍國柱贏得德國卡薩爾歌劇院舞團藝術總監一職。 甫獲第二屆台新藝術表演類「觀察團特別獎」的「小劇場天后」徐堰鈴,在上個月演完創作社《Click,寶貝ㄦ》之後,就將暫時結束波希米亞的台北劇場生活,拿著獎學金赴紐約充電。這三位都是六年級前段班的新世代,用無數的挫折與試煉建立起藝術之路上的堡壘,擁有的自信、愉悅與技藝,讓我們不禁要大聲喝采! PAR也代表著潮流,

    文字|盧健英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雲門2在紐約首演,呈現(左起)黃翊、鄭宗龍和布拉瑞揚的舞作。
    紐約

    雲門2團首度征美 紐約演出大開紅盤

    雲門舞集2團二月起首度展開美國巡演,第一站的紐約就開出票房紅盤,在Joyce劇場的四場演出近兩千張票券售罄,更獲得《紐約時報》舞評人的肯定,為接下來的演出打開一條坦途,也希望能打造品牌,造福後來的台灣編舞家。

    文字|謝朝宗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 巴瑞辛尼可夫
    專輯(一)

    噢!這些跳舞的男人們

    近年來,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男舞者很多,他們或因舞作的角色而成為不可取代的經典人物,或因高超的技巧及表現力而令人擊掌叫好,也可能是舞而優則編則導,或實在是太有個人風格與魅力而令人難以忘懷總而言之,這些跳舞的男人們,在舞台上燃燒舞動的身影,烙印下台灣舞壇精采的一頁。

    文字|如以墨
    第132期 / 2003年12月號
  • 《斷章》整支舞大約就是在不到二十種的日常情緒動作裡,不斷進行重覆、變奏與變形。
    舞蹈 伍國柱「困境美學」的終結篇

    在《斷章》裡 看見每一個「你」

    《斷章》可說是伍國柱「困境美學」的終結篇與集大成,你幾乎可在過往的幾支作品裡分別找到《斷章》裡動作的原型:撓髮、抓癢搥胸、跺足、搯喉等,整支舞大約就是在不到二十種的日常情緒動作裡,不斷進行重覆、變奏與變形,但是當汽球出現時,原來的白癡、瑣碎動作好像也恢復了血色,同樣的動作卻出現了之前沒有的希望與意義。

    文字|盧健英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預知2006表演紀事—Top 10 & 10 Topic 十大表演紀事背後的現象與議題

    前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曾做過一次「預知二○○四表演紀事」,預告全年的表演大事,當時編輯們做得辛苦,但讀者們反映熱烈,把一年的表演大事做了一遍掃瞄,在國內表演團體往往演出的不確定因素還很高的情況下,編輯檯的「預知」風險壓力很大。 二○○六年,編輯檯重提此事。但這一回,我們放聰明些。一方面也因為現在可以照表操課的節目比過去穩定的多,另一方面,每一年其實都有一些大事,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代表意義與趨勢。於是PAR編輯檯蒐列了未來一年即將發生的表演藝術大事,涵蓋人物、場地、節目、事件共二十項,由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楊忠衡、劇場及電影導演鴻鴻,資深劇場工作者耿一偉及PAR雜誌總編輯盧健英,為讀者選出二○○六最值得期待的十件人與事,而「Top 10」的背後有十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與議題(10 Topic)。 表演人物亮眼出線 超凡的舞藝及亮眼的舞台魅力,許芳宜一開始便在無異議的情況下被評為今年「最閃亮的明星舞者」,台灣大部份的觀眾對這位來自蘭陽平原的舞者或許都還不熟悉,除了三月與葛蘭姆舞團領銜演出,今年四月她還將在雲門舞集2主跳羅曼菲為其量身訂做的獨舞。在舞蹈這一行裡,「舞星」的出線十分不易,先天條件、後天努力之外,還要加上許多環境裡的拱月因素,使得她能以身體與作品交盪出極大的影響力,並成為家喻戶曉的舞蹈藝術家。做為一位在國際上被看見的亮麗舞者,我們期待她有更多讓台灣觀眾看到的機會。 在伍國柱因病猝逝後,目前擔任雲門舞集2駐團編舞家的布拉瑞揚更受矚目,被選為「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編舞家」。長年關注布拉瑞揚的劇場導演鴻鴻認為他的作品「格局恢弘,結構奇特,多焦點調度大膽,畫面變化豐富,節奏張馳激烈」,而最難得的,莫過於「情感表達的深沈」。今年四月,雲門年度公演的組合便是林懷民+布拉瑞揚的師生檔。布拉首次從雲門2「晉級」為雲門舞集編舞,「接班人」的態勢呼之欲出。 兩廳院世界之窗系列請來的歐陸當紅導演托瑪斯.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無疑是今年「最具份量的國際導演」,十月將帶來易卜生的《海達‧蓋布樂》和東德劇作家克洛茲的《點歌時間》。曾多次到德國看歐斯特麥耶作品的鴻鴻說:「他的作品直接面對社會問題,政治氣息濃厚,肢體衝突強烈」,每有新作都會成為歐陸劇壇

    文字|楊忠衡、耿一偉、鴻鴻、盧健英、鄭淑瑩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蘭陽舞蹈團《極境》
    舞蹈 藝術活力膠囊~舞蹈包

    濃濃東方味 精覽台灣舞蹈風華

    兩廳院在四月份推出的「藝術活力膠囊系列雙十年華.舞蹈彩匯」將演出十支舞作,這十支舞作,從傳統民族舞到現代舞與芭蕾舞,從東方到西方的肢體美學,從台灣民俗到中原戲曲的舞台與動作元素,匯演了台灣舞蹈史的精華脈絡,呈現東西方文化衝擊下的舞蹈之路。

    文字|周倩漪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Flora》透過舞蹈,展示專屬於台灣女人的身體語言和姿態。
    戲劇 女人身體,有如千嬌百媚的花

    這束《Flora》,獻給伍國柱

    當年因為戲劇系同學伍國柱的建議,讓顏美珍找到天主,找到創作的匙鑰,《Flora》這齣由劇場演員發展出來的作品,就是顏美珍為紀念伍國柱而作;《Flora》由雲門舞者邱怡文擔綱編舞指導,讓一群會跳舞、喜歡跳舞的演員,從日常生活的動作出發,將展示專屬於台灣女人的身體語言和姿態。

    文字|廖俊逞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 林懷民《陳映真‧風景》
    特別企畫 Feature 雲門舞集秋季公演

    林懷民舞說陳映真的小說世界

    《陳映真.風景》:林懷民再度為台灣人塑像他站在那,就是一幅偉岸的風景;而他筆下的創作,早已迤邐成一幅幅動人的景觀。 這樣的人物,並不多見。陳映真,正是一位。 台灣的文學健將,林懷民的少年偶像。十七歲那年第一次讀到陳映真的作品,成為終生的陳映真迷。磨劍多年,終於在今朝,以舞呈現《陳映真.風景》。 風景裡,台灣民眾的生死故事呼之欲出,生活裡的血肉、愛恨、纏綿,悠悠流轉。 「挫敗與奮起」,是這支舞,以及陳映真作品屢屢散發的迷人力量。王孟超設計的舞台上,以一座兩公尺高的斜坡橫跨整座舞台。這是由陳映真小說〈山路〉的意象發展出來的佈景,舞者吃力地推著一輛台車上坡,每一回,推到坡頂,好像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把它拖回來,台車倒退下坡,衝進後台,發出強撼的撞擊聲。再推,再上坡。 除了〈山路〉,還有〈將軍族〉、〈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哦!蘇珊娜〉等小說情節,閃爍在這支舞中。 音樂的主調,是德步西的鋼琴曲,穿插著李臨秋的〈補破網〉。還有,蔣勳、雷光夏等人朗讀陳映真作品的口白,勾勒著舞作的起承轉合。 服裝設計林璟如以李梅樹等前輩畫家的人物肖像為本,舞者們,既是從畫中,也是從生活中,從人們記憶中走出來的人物。 燈光設計,出自國際間讚譽為「他的燈光會呼吸!」的張贊桃之手,一起溫潤著這支舞。 到時,國家劇院防火牆的鋼牆鐵壁將成為背幕,上面打出台灣海山林木的幻燈,鋪陳著整支舞的推進。這是林懷民繼《薪傳》、《我的鄉愁,我的歌》,及《家族合唱》之後,再度為台灣人塑像的嚐試。 觀眾,將不只是在觀舞,也是在觀台灣的大河小說,觀台灣的生命故事。 《在高處》:伍國柱想問:「現在的人到底相信些什麼?」 舞蹈對伍國柱來說,是與內心的對話,與舞者的對話,到了舞台上,即是與觀眾的對話。《在高處》源自於他在想:「現在的人到底相信些什麼?我願不願相信?要不要相信?」 如果說,林懷民與陳映真的作品,總泛出淡淡輕愁,和優雅的暴烈,歷史的記憶,讓人觀舞時嘴角泛

    文字|楊孟瑜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伍國柱過去的作品曾被評為「太像碧娜‧鮑許」,但新作《在高處》已被認為是他這幾年來最成熟的一支作品。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創作者的鮑許DNA

    一九九七年,碧娜‧鮑許與烏帕塔舞蹈劇首度訪台,當年認識她的觀眾也許不多,但在表演藝術界早已引起一陣驚嘆,有些人甚至流露出追星一族的迷濛眼神。其實,鮑許的舞蹈作品,早已隨著留洋求學歸國的藝術家,以及各式各樣的影像資料、文字資料,在台灣播灑種子發展影響力,從編舞家陶馥蘭、伍國柱到劇場導演黎煥雄等人,無不因此得到啟發,進而發展出新的創作風景。

    文字|李小霽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舞蹈

    搧風點火之外,還有……

    「道具」的運用在這次演出中佔有相當吃重的比例,但是舞蹈最重要的本質還是「肢體動作」,除去這些搧風點火的道具與畫面之外,如何將抽象主觀的意念轉化成傳達意念的肢體動作,然後編排設計成舞蹈作品,這種轉化過程與呈現方式,似乎値得三位原創意頗佳的年輕創作者仔細思考。

    文字|張永煜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 舞蹈

    再NG一次吧

    看到一個有潛力的年輕編舞家理性地在舞台上 構築工事、調兵遣將,營造畫面的張力,算計重覆堆疊後崩裂的效果。 然而在這些技術性的操作之後還能看到甚麼呢?

    文字|如以墨
    第109期 / 2002年01月號
  • 林懷民與羅曼菲
    其他分類

    現代舞的家庭傳奇

    在藝術性與宗教性臻於一的世界裡,其實有兩個雲門存在,一個是天上的雲門,一個是地上的雲門。因為曼菲和柱子的離去,地上的雲門掌門人,林懷民固然掉了左右兩根手臂,不,兩根翅膀;然而,天上的雲門大開,把他心愛卻早夭的一對兒女收了回去。

    文字|楊澤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羅曼菲以自己在醫院裡的見聞體驗編作《醫院裡的春天》,舞者化裝成病患、護士,在病床、診台間,生命與疾病的對抗,宛如官兵抓強盜的追逐戰。
    舞蹈

    他們起舞,終結悲哀的日子…

    羅曼菲以《醫院裡的春天》述說她的醫院見聞,伍國柱以《斷章》刻劃困頓中的憂傷與希望,布拉瑞揚以《星期一下午2:10》標誌一個靈光乍現的經驗,夏洛特‧文森的《9Table》則是一支數字與舞蹈的遊戲。

    文字|楊莉玲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右)指出,二○○四年的台灣表演藝術活動,如果要概括的來說,其特色就是「變」。圖為《中華民國九十三年表演藝術年鑑》發
    表演藝術年鑑專文PERFORMING ARTS YEARBOOK 表演藝術二○○四年度回顧

    從「變」中尋找新契機!

    由《PAR表演藝術》雜誌所出版的《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年鑑》,自民國八十四年出版以來,一直是國內表演藝術界重要之出版品。今年邁入第十本,並且嶄新改版。正如文化評論大師南方朔在今年年鑑年度回顧評論文章所說,此刻的台灣,無論政治、企業、文學、藝術,都已到了人的世代交替、標準的新舊交替、方向的新舊交替的新階段。去體察這種「變」,並在「變」中尋找新的契機,或許也是表演藝術界格外要用心揣摩的吧!

    文字|南方朔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賴翠霜在《變形蟲》中試圖探討人性的虛偽與空虛,有著近似舞蹈劇場的批判精神。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年輕編舞家的鮑許熱:1990之後

    揭露底層、吶喊自己的台灣舞蹈劇場精神

    碧娜.鮑許的創作影響,在年輕一代的編舞家身上仍持續延燒,或像伍國柱、賴翠霜直接負笈鮑許母校福克旺舞蹈學院吸取舞蹈劇場源頭養分,或如布拉瑞揚以舞蹈劇場的精神,呈現對社會的強烈批判;另外如吳碧容、姚淑芬、何曉玫等都在舞作中各自發揮。對動作情感真實性的要求、人性的關懷與批判意識、舞台空間的使用、蒙太奇式的拼貼結構等舞蹈劇場面向,已成為台灣編舞家可以自由運用的元素。

    文字|張懿文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唯一一件看起來舒服的是由葉童穿著彩色橫條拼接的禮服,頗具特色。
    現象視察

    這模糊的「時代容顏」!

    我們無法期待每一個人的作品都是大師級的設計,永遠有無人能及的創見,這次我們卻期待一個在時裝領域之外的人,能提出對時裝的另一種看法。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中,我們什麼也沒有看到;更沒有看到所謂的時代是指哪一個時代?容顏指的是誰的容顏?哪一種人的容顏?

    文字|王世信
    第117期 / 2002年09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