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
-
藝史探索
文人伶人攜手,共創藝史新局
在對推廣國劇有強烈使命感的齊如山鉅細靡遺的籌畫下,加上梅蘭芳精湛的演出,成功地將觀衆群擴大到華人以外的東、西方觀衆,產生了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擴大了中國戲劇對西方世界的影響,為中國戲曲的海外傳播開創了新的局面,換言之,是齊如山協助梅蘭芳適時地站上了這個高點。
-
戲曲
繁華落盡之後 觀賞《龍女牧羊》
「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對演出意義的肯定,而曲終人散後,要問的是它體現了幾分梅派的本質?在「繁華落盡」之後,這齣戲剰下的是什麼?是眞淳、還是簡單?
-
戲曲
希求梅韻的《龍女牧羊》
「抒情」功能原是古典戲曲的傳統特質,十分符合老戲迷與老票友的審美情趣。然而對於年輕的現代觀衆來說,總覺得在主題意識、敍事結構、情節安排、人物塑造、歌舞、意境的營塑上,都顯得相當薄弱平淡,似乎無法散發出「戲味」來,也難以引領觀衆沁入梅派的神韻中。
-
焦點
梅派新戲《龍女牧羊》
《龍女牧羊》是梅蘭芳晚年留下的一齣未完成劇目,透過幾位曾經親炙梅藝的先生,透過再傳弟子魏海敏的領會實踐,希望能俱足表演一齣是梅派藝術的《龍女牧羊》。
-
戲說舊話
魯迅的戲劇觀(下)
或許魯迅與戲劇的關連,最弔詭的情況就是,他留給我們一部自以爲與舞台演出無關的散文詩劇,而在他逝世之後一個甲子的今天(魯迅逝世於1936年10月),我們卻發現〈過客〉不但可以上演,還和當前的實驗劇場所做的前衛藝術探索,是同一個脈絡的創新工作。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台大戲劇硏究所即將成立 台大戲劇硏究所已報經行政院核准成立,預定明年起招生,目前設有籌備委員會,委員包括林耀福、胡耀恆、彭鏡禧、曾永義、石守謙等人,由林耀福兼任召集人。入學考試除一般科目外,需考中國戲劇史、西洋戲劇史及中外名劇等科目。 (編輯室) 陸光國劇隊赴歐公演 透過當代傳奇劇場的穿針引線,陸光國劇隊在今年十一月赴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三國展開八場巡迴公演,期望延續當代傳奇劇場在法國掀起的旋風,宣吿台灣京劇時代的來臨。 法國世界報曾評論當代傳奇劇場道:「不似大陸京劇受到文革的渲染,台灣京劇演員將傳統戲曲賦予深刻的情感,透過特殊的藝術形式,帶領觀衆走入絕美的戲劇殿堂。」 陸光國劇隊將推出膾炙人口的《天安會》迎接歐洲的觀衆,劇隊相信以朱陸豪精湛的猴戲和堅強的武打陣容,必能爲台灣在國際間再次贏得肯定與矚目。 (編輯室) 〔法國〕 巴黎歌劇院閉館整修 巴黎歌劇院(Palais Garnier)將封館整修到一九九六年三月,這項整修包括觀衆席和後舞台的翻新,並增添餐廳及空調等設備。在這期間所有的舞蹈及歌劇節目將移至巴士底歌劇院搬演。 Mugues Gall將於1995年接任劇院總監,目前總監一職由Jean-Paul Cluzel代理。平衡預算和減少龐大的債務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附屬的芭蕾舞團將減少新節目的製作,增加巡迴公演。 休館期間所有的員工也將移轉至巴士底歌劇院。 (編輯室) 〔丹麥〕 蕭富斯接掌丹麥皇家芭蕾舞團 原任柏林德意志歌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彼得.蕭富斯受聘回到故鄕哥本哈根,於今年八月接掌丹麥皇家舞團,並開始計畫製作新的古典舞劇取代舞團現有的版本。
-
特別企畫 Feature
溫溫的想念
站在中國京劇發展的長河中,來紀念梅蘭芳的百年誕辰, 忽然意識到梅的百年行程,包括他1961年逝世後 一直延續至今的潛在影響,正好延伸到二十世紀的世紀末。 站在世紀末回首世紀之初,感懷自然比單純紀念誕辰來得深刻。 (徐城北)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父親梅蘭芳對《貴妃醉酒》的革新
在表現宮廷貴夫人醉後失態中,追求美的閃光點,力戒把楊貴妃演成淫佚放蕩的婦女形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學不來的! 衣箱師傅談梅蘭芳的爲人
劇裝廠裡的工人想看梅先生的戲,梅先生說:每人二張戲票,爲了不影響工作,分二天給;「票錢我給,可你郭岐山請客。」就這樣,《穆桂英掛帥》演出時,我每天給劇裝廠送四百張戲票,二天共八百張。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就照這樣改了!」 從《霸王別姬》看梅蘭芳的虛心雅納
我提議給覇王的愛騎烏騅增加一個馬僮的角色,梅先生說:「爲了戲的完整,留傳後人,應該把戲改的更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父親梅蘭芳的敎學思想
父親敎學的突出特點是:因材施敎、破門戶之見。不少弟子在師承梅派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多方面探索、求師,逐步形成獨具風格的流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聽戲」到「看戲」 梅蘭芳的審美實踐
梅蘭芳不僅完善了王瑤卿開創的「花衫」(靑衣和花旦的結合)這個新行當,同時更進一步把由譚鑫培通過漸變而逐步迫近的「看戲」新習俗,達到了最後的完成。
-
特別企畫 Feature
豪華落盡見眞淳 梅派戲的藝術境界與編劇特質
由於這些文人劇作家們對於梅的藝術有深刻認識,因而劇本編撰方式正能和表演相互輝映,「豪華落盡見眞淳」乃成爲梅派戲「表演」以及「編劇」的共通特質。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才爲世出 梅蘭芳的表演藝術
經過梅家改編或新創的劇本,無論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塑造,歌的聲情旋律、舞的情意語言,無不合乎情理、入乎自然。劇情的戲趣雖乏艷異,一經付諸舞台,其所完成梅家藝術的韻致,則是獨具的一種梅藝組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揚「梅」吐氣 梅蘭芳與中外文化交流
二〇、三〇年代梅蘭芳四度出國獻藝:二次赴日,在中日關係惡化與政治局勢緊張之際,未造成文化界的震撼;訪美公演,轟動雖如曇花一現,卻讓海內外華人感到揚眉吐氣,尋回失落的民族文化自尊;訪蘇之行,風虎雲龍,梅的表演爲西方劇壇印證了不同層面的戲劇理論,影響深遠。
-
主題 Feature
花神的午后──華文漪.胡耀恆.白先勇對談《牡丹亭》
兩廳院主任胡耀恆,也是戲劇學者,與崑曲名旦華文漪九月九日午后在國家劇院一樓咖啡廳進行了一場對談。眉眼神韻盡是風情的華文漪與幽默風趣的胡耀恆使整個對談過程充滿流暢娛人的氣氛。從中西戲劇訓練表現之異同,到傳統戲曲演員的唱作、感情表達,一路談來,賓主盡歡,彼此互道受益匪淺。這場對話,在兩天後由小説家兼崑曲迷白先勇的出現,欲罷不能地「加場」演出。 對談種種,雖云瑣瑣,卻也錙銖必及,内容整理紀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