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
黑夜白
晚熟風格
我們的童話閱讀便一直是以英雄旅程為模型,多的是如苦兒流浪記、孤兒尋親記,從身世之謎、旅程考驗到發現新世界,就連《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也得在打妖時不斷面對慾望和自身的迷惘。那是一場關於「我」的蛻變。說自己的故事,說的是迷惘之後蛻變的可能,衝撞世界之後夢的變異。喜歡童話故事的讀者應該都會同意,故事的魅力來自於內在那核心有力的折射鏡。但我們常見的創作卻好像尚待在家中、還未開啟旅程去尋找身世的少年。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意象勝於具象的《西遊記》
導演與文案推翻了或將演變成鬧劇的角色扮演與故事鋪陳,另起爐灶地將《西遊記》精神昇華為「兩段式的生命歷程」。配合著樸實流暢的舞台與點到為止的身段,或許著實讓現場部分想看孫悟空翻筋斗的少年觀眾摸不著頭緒,也賞了節目單引言所謂「中國人不善於抽象的概念演繹」一記耳光。美中不足的是,彷彿刻意走相對通俗路線的音樂,在意境與音響上似與文案的定調不甚契合。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采風樂坊 融合劇場元素七十二變
樂器扮角 《西遊記》師徒合奏拼前衛
繼二○○五年首先推出大型器樂劇場《十面埋伏》備受各方矚目後,采風樂坊即將再度廣邀跨領域表演人才,上演眾所熟知的傳奇名著《西遊記》,與《十面埋伏》最大的不同處就是更多劇情的添加,在音樂中包含劇情,也有樂器與樂器間的對話、對抗、互動、融合等等。最有趣的,是在表演中以樂器的形象來指涉人物鮮明的性格及特色。
-
藝視窗 News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台灣】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當藝術碰上科技,會有多好玩?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將要帶來一場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新媒體慶典!11月23日至12月2日以「玩開 Openplay」為主題策劃了國際邀請展、數位藝術作品表演、藝術創作論壇、台北數位藝術獎四大活動,展演最流行、最hot的數位藝術新趨勢。參展藝術 家和作品包括紐約塗鴉研究實驗室(Graffiti Research Lab)的《雷射塗鴉》、西班牙龐部法布拉大學「互動音訊」團隊的《互動音樂桌》、日本東京大學的阿法羅.卡西那立(Alvaro Cassinelli)的作品《時間投影機》、加拿大團隊拉斐爾.迪安哲亞、麥斯.狄恩,以及麥特.唐納文合作的《電動椅》,倫敦的隨機國際 (Random International)的《光之滾刷》以及華倫蒂娜.芙斯科(Valentina Vuksic)的《哈迪斯可》。詳見網站:http://www.dac.tw/daf07。(廖俊逞) 文建會2007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即將決選 睽違兩年的「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在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的支持及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奔走下,終於恢復辦理。本屆比賽類別僅有「藝術創作 類」,取消原有的「全民舞蹈類」,且該舞蹈創作必須是從未正式發表過的作品。初選日期為10月30、31日,初選入圍的三十個作品,先頒發新台幣一萬元獎 勵金,並將於11月17、18日假台北市社會教育館城市舞台舉行決選,將選出八個作品,得獎作品將於12月2日、8日分別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演藝 廳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興堂巡迴演出,歡迎索票入場。(周倩漪) 【國際】 國際劇評人協會泰莉獎候選名單出爐 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
-
戲劇
打嘴砲比打手槍爽
在這一齣超過三小時半的戲裡,導演掌握著精準的控制能力,既能讓觀眾笑,又能讓演員哭,導演真是徹底把他的劇場當做一個「作秀場」,讓他的觀眾在這裡想要得到的,就像看一場電視綜藝節目那樣消費他者、娛樂自已罷了!
-
專題
說「旅遊」
說「旅遊」 文字 林奕華 《西遊記》導演 旅遊是一種自我放逐,最好沒有目的地,像風箏上了天不見得知道要在什麼地方落下來。所以,孤單是旅遊的最佳心情。沒有什麼人非要遇見不可,沒有哪個人在哪裡想念自己,自己也沒有哪個人放不下。然後說走便走。眼前景物連定格拍張照也是多餘之舉,因為旅遊就是「放下」。當旅遊結束,人生已到了另一境地:貪嗔痴妒全是負擔,從今之後沒有比較,只有成全。 旅遊是一種治療。最適宜出門遠遊的藉口,是情傷。沒有什麼人非要遇見不可,沒有哪個人站在想念的彼岸。然後說走便走。那份自由的感覺,是享受飛機、火車、公路、巴士與步行時一個人的先決條件。而且習慣之後,淒風苦雨與風和日麗都是好天氣。皮膚與心情同樣受惠於變幻莫測,因為孤獨的人什麼都能承受。旅遊帶著冷眼,使一個人變成殺手不是說他有毀滅性,而是,他就是他的目標,一步一驚心,尋找他自己。 旅遊是一種帶著悲觀的樂觀。在別人的世界裡,我本來是可以不存在的。沒有什麼人非遇見不可,沒有哪個人一定在回憶裡勾尋我。然後說走便走。但世事總是難料,我在找到自己之前,他很有可能還是被另一個人先找到了。尋尋覓覓,是很多人旅遊的推動力。但旅遊好像不應該淪於兜兜轉轉,到不同地方都只看相同的東西,例如心上的海市蜃樓。 沒有目的地的旅遊是因為一個人敢。敢便是一種樂觀,樂觀便是不錯的歇腳處。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旅.行
旅行,在隨著人類繁複的現代文明演化之後,有了更多的風情與樣貌:島嶼渡假、定點慢遊、奢華享樂、購物shopping、單車環島、生態賞鳥、古文 明巡禮有時候它也因為某些原因,而在生命中成為一種不得不的狀態出現:忙碌的人是因為工作的需要、浪漫的人可能為了追求愛情、或是有些人禁不住血脈的呼 喚,而踏上省親、返鄉之旅。但是,不管它的真正目的為何,旅行,這兩個字,總是為我們平凡的日子,帶來一絲期待與想像。 「旅遊是一 種自我放逐,最好沒有目的地,像風箏上了天不見得知道要在什麼地方落下來」這是林奕華的旅行觀;「我不喜歡寒帶,喜歡熱一點的地方」這是張孝全對旅遊地點的偏好;而「原來旅行就是發掘自己的旅程」則是張翰在旅程中的醒悟。旅行,這一種自古就暗藏在人類心中,不時蠢動的深沉渴慕,在暑假期間,懊熱難擋的 季節裡,似乎尤其容易引爆。所以在本月的【藝活誌】單元裡,我們除了有一貫帶著讀者去世界邊緣行腳的導演魏瑛娟之外,還特別請到了《西遊記》的演員現身說 法,由他們自身的經驗出發,看看「旅.行」這兩個好動分子,在不同的靈魂衝撞下,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至於我,則是因為日前參訪了莫斯科的「契訶夫國際藝術節」,所以也經歷了一場忙碌而奇特的北國之旅。當然,在這次的【國際藝識】單元中,也有當地第一手的表演藝術資訊,要與大家分享。 此外,你還想知道一位全球巡迴滿檔,一年待在家鄉不足三個月的天才遊子,也就是即將來台被喻為「現代達文西」的羅伯.勒帕吉,他對旅行的看法又是如何嗎? 「通常當我們設法尋求未知時,即代表我們結束對已知部分的發掘旅行,不斷發現另外的世界,另外的文化,反而可以提醒我們這點。」(註1)看來旅行之於大師,不只是對外追尋的途徑,更是他對自我深沉探索與認同的一種方式。 雖然旅行,它像是個開始,但卻也始終是為了歸途而作準備。而在這段時空中旅人所承受的酸甜苦辣,遭遇到的悲歡離合,最後,也都將成為那出發的生命所得。正如 同勒帕吉所說的:「這些年我在出國巡迴的經歷豐富了我,以及我所屬的劇團工作。但我們也因此保留了更深刻的魁北克性格。這也是我回到魁北克省更精確地 說,魁北克市的動
-
專題
張孝全 喜愛獨行 跟著直覺走
去年底張孝全以林奕華導演《水滸傳》站上國家劇院舞台,他充滿直覺、本能的演出,媚惑不少女性觀眾。他的旅行觀如同演出,跟著陽光、直覺走。
-
專題
王耀慶 活在當下 愉悅旅行
活躍於電視螢光幕的王耀慶,觀眾對他的印象或許停留在綜藝式的喜感之中,然而在去年底上演的《水滸傳》裡,卻在王耀慶的身上看到了最精到的舞台細胞,讓觀眾不禁大呼過癮,如此的多樣王耀慶是否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旅行經驗,值得期待。
-
專題
張翰 修煉旅行 內在發光
張翰,旅遊衝動型水瓶座,去過日本九次、大陸的內蒙雲南北京上海,他屈指歷數:「巴黎、雪梨、洛杉磯、曼谷、普吉島、峇里島、尼泊爾」繁如天星,就像他的經歷一樣多元:他是電影與舞台劇演員、紀錄片與廣告片導演、廣播電台主持人,還有,目前仍是自由行遊客,嚮往成為真正背包客去年張翰在林奕華的《水滸傳》中飆演兄弟情義,今年的《西遊記》,則變成一場修煉,旅行就是修煉。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西遊記》
林奕華不是第一個拿《西遊記》談現代人生活的導演。二十年前兩廳院開幕大戲就是賴聲川的《西遊記》,談唐代、清代、現代的三種取經心路;東方的龍頭被斬,必須向西方求道,那齣戲可算是一部野心宏大的留學生文學。 林奕華則選擇從原著的話本特色出發,讓困在機場的旅客,展開一場「十日談」式的說故事比賽。以旅遊的渴望作為分析對象,應可抓住現代人急於逃離生活困局的心。光看這結構,無須導演表白,這齣戲已必然和《水滸傳》及《包法利夫人們》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應該是其語言的鋒利:這是林奕華的看家本領。他的劇場無疑是「話劇」的借屍還魂,觀眾可以輕易領會語言的抒情、議論、搞笑、質問,但不凡的空間和音樂處理,定會帶來更多言外之意,甚至是讓主旨更「盡在不言中」。是實驗,大型實驗,但也是娛樂,特種娛樂。放心進場,應該又是一個知性感性開放性俱能滿足的夜晚。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西遊記》
號稱清朝四大奇書之一的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但一經林奕華搬演上台,所謂的西天取經,則成為要通過磨難,去尋找通往極樂世界的一本護照。 一如林奕華過去的大部分作品,語言遊戲皆先從劇名出發,然後在舞台上由演員反覆玩弄。透過文宣初步理解導演的原創概念,在周杰倫的「范特西」專輯與吳承恩的《西遊記》之間,唯一的聯繫竟是牽扯在旅行經驗上。對於在旅程之中,追求人生答案的我們,或能在《西遊記》裡,獲得自由與解放的救贖。 文字|林家惠 不能飛渡異鄉旅行時,就搭著公車,在台北城裡晃蕩遊走;無法看透自己人生時,就走進戲院,看著台上的人影,演繹擺劃更多糾結的故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賴聲川:它是我「永遠的家人」
我和兩廳院的「第一次」,其實是個可怕的回憶! 一位外國導演曾對我說:「一個新的劇場,五年之內都不能去碰它!」我想他是對的。一九八七年,我應邀為兩廳院的開幕季製作《西遊記》,這是當時國內首齣現代音樂舞劇,其宗旨是「透過戲劇方式來呈現兩廳院所有舞台設施」,於是,我認真地在舞台上搭了一個三層樓的建築、七個壯觀的場景,除了主角吳興國外,還有兩百多個角色,而旅美音樂家陳建台所譜的樂曲,也動用了八十人的樂團,結合了國內表演藝術界傑出人士,總製作經費高達七百萬元。 但當時兩廳院對於國內團體演出卻有許多僵硬不合時宜的規定,例如裝台時間只有三天(紐約市立芭蕾舞團卻可以十二天)、經費核銷程序繁複、舞台機械使用動輒得咎等等,除了讓我身心俱疲外,還負債累累,真是哭笑不得。 說實在的,兩廳院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劇場,它是根據十九世紀德國歌劇院所建造,再搭配中國宮殿式的外觀。對於劇場人來說,它的舞台鏡框裁口太大,第一排觀眾距離舞台上的演員太遠,不符合現代劇場的「親和」要求,所以我一直覺得兩廳院不好用,它讓我覺得太冷,演員無法和觀眾產生熱切的互動,這個想法直到一九九○年才被打破。 一九九○年一月,表演工作坊在兩廳院加演《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這是一齣成熟的劇碼,由金士傑和李立群主演,記得當時觀眾從頭笑到尾,笑聲之大,幾乎把水晶燈都給震動了!我們一共加演了四個晚上,場場震動,說也奇怪,震動過之後,我突然發現兩廳院的質感變了!從此之後,兩廳院的劇場就變得很好用了。 《這一夜》之後,表坊又陸續推出許多新劇碼在國家戲劇院首演,在劇院演出變得愈來愈舒服,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他們居然都能接受。像二○○一年的《等待狗頭》,我搭了一個通道從觀眾席延伸到舞台最深處,而戲就在這個通道上進行;到了二○○五年的《如夢之夢》,我甚至打破了鏡框舞台格局,取消了一樓的觀眾席,讓觀眾在台上看戲(也成為戲的一部分),而且演出時間長達七小時。這些創意在國外劇場都不一定能接受,但是兩廳院卻願意嘗試,而我在得到尊重的同時,也無不竭盡所能來回饋劇場與觀眾。 明知道劇場不完美,但是台灣劇場界也就這麼蠻幹下去,而兩廳院也敞開心胸,欣然接受,對照國外劇場的謹慎保守,一股驕傲感便從我心裡油然而生。二十年了,兩廳院對我來說,就像是個未
-
戲劇 偶戲《悟‧空來也》告訴你
戈壁沙漠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
「無獨有偶」的作品首次加入京劇元素,以京劇中耳熟能詳的角色孫悟空為主角,加上京劇中的臉譜與象徵符號,結合現代偶劇形式,並運用現代劇場的特性,重新建構天地人三者空間的關係。
-
美國
話劇《西遊記》到美國一遊
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去年在美國被搬上舞台,並獲得芝加哥杰夫獎中的兩個獎項。該劇從西方的角度詮釋東方經典,還原唐僧「主角」地位,並佐以現代舞台觀念,中戲西演的古裝英文話劇《西遊記》的確令人耳目一新。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裕隆藝文季 呈現客家文化 第四屆裕隆藝文季以「客家戲夢.原鄕之歌」爲主題,內容分爲三部分,「台灣客家歌、風騷新寶島」於十月上場,是由新寶島康樂隊(陳昇、黃連煜)的搖滾客家音樂帶動大衆關懷這個逐漸抬頭的本土音樂;「戲說客家今與昔──客家風情美術攝影展」由二十五位畫家和攝影家,將客家風土民情的繪畫與攝影作品原貌呈現,巡展地點、時間爲: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0/15〜30)、台北市國父紀念館(11/3〜10)、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1/25〜12/10)、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2/14〜25)。 最後的重頭戲部份是「原鄕之歌舊曲新調──客家鄕情發表會」,由客籍音樂創作者曾興魁、柯芳隆、徐頌仁、蘇凡凌等創作客家樂曲,三場音樂會時間如下:台中中興堂(11/ 12)、高雄市立文化中心(11/16)、台北國家音樂廳(11/17)。 (編輯室) 海峽兩岸舞蹈文化交流硏討會 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爲促進海峽兩岸舞蹈學術交流,擬於今年十二月二十日至八十五年元月二日期間,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舞蹈文化交流硏討會。」硏討會將分別於台北、台中、台南三地舉行,並有系列演講、座談及敎學示範等活動。歡迎各地舞蹈敎師、學生及相關敎育文化人士一同來參與,以促進兩岸舞蹈文化及敎學狀況之瞭解。 本次應邀來台的大陸舞蹈界學者專家有:北京舞蹈學院院長呂藝生,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編導及舞蹈評論家游惠海,民間舞及現代舞編導名家楊美琦,及中國舞蹈家協會副秘害長李福、楊大林等人。硏討會示範敎學內容著重在民間舞素材敎學,而講座題綱則涵蓋了「演員的表現與氣息的關係」、「舞蹈美學理論硏究現況」、「中國舞蹈敎育現況」、「現代舞在中國發展的思考」、「舞蹈與社會群衆文化」、「動作不說謊──舞蹈/動作治療」等範疇。 台北硏討會訂於十二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假國立師範大學綜合大樓五樓舉行,欲報名參加硏討會者,請治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張維文(02)3914204。 (編輯室) <str
-
九四回顧
舞與戲的聯姻 當舞蹈遇上「劇場」……
一九九四年舞蹈界有許多劇場人加入,新成立的兩個舞團──「台北越界」、「風動」就分別與「臨界點」與「綠光」劇團合作。而年底法國瑪姬.瑪漢帶來的《May B》則代表舞蹈家跨入荒謬劇場的世界。這種舞蹈與劇場漸漸融合的現象,爲台灣藝術工作者提供了更寛廣的創作空間。
-
舞蹈
冷面笑匠式的幽默 舞蹈空間演出《西遊記》
《西遊記》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早就滾瓜爛熟。面對一個如此「熟稔」的題材,大部份人是提不起興緻的,覺得好像變不出什麼新的花樣。然而看著一幕幕帶著彭錦耀「冷面笑匠」式的幽默,精心設計改良的新潮版《西遊記》,卻讓你不想笑都很難。
-
即將上場
舞蹈空間《西遊記》
舞蹈空間藝術總監彭錦耀繼《三打白骨精》之後,與副總監馮念慈一起編了一齣分爲六段的大型舞劇《西遊記》。定位在老少咸宜,並參考了目前流行的卡通、漫畫及港氏喜劇片的這個舞劇,有旅居香港的英國音樂工作者彼得.小話及香港著名服裝設計師黃志強等人的鼎力相助,再配合上「嬉游西遊記」的系列活動,相信能讓觀衆對吳承恩的名著有全新的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