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瘋狂的能量儀式  「物」的音樂會劇場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瘋狂的能量儀式 「物」的音樂會劇場

米耶.沃洛普的音樂會表演《勞動果實》

比利時藝術家米耶.沃洛普首演於二○一六年的作品《勞動果實》,今年六月底於巴黎近郊的Pantin演出。這個演出即是一場live音樂會,是一場炙手可熱的雕塑物劇場和音樂表演,舞台中心是一個失控的鼓樂隊,圍繞著音樂進行各種高能量的實驗。沃洛普玩弄時間的感知,破解物理定律,將破碎的物件拼湊在一起,達到新的平衡。

文字|詹育杰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自從她……之後所遺下的空缺

帕帕約安努為烏帕塔舞蹈劇場編創的Since She

Since She是烏帕塔舞蹈劇場邀請希臘視覺藝術與編舞家迪米特里.帕帕約安努編創的作品,舞作結合了兩種美學:既有碧娜舞蹈劇場,從日常生活姿態的引用中,截取身體動作,來探索「為何而動」的內在深層動機;又有帕帕約安努從自身希臘神話與形上學所提煉出的寓意,落實在其視覺藝術的美學之中,混合人體與素材如木頭、塑膠、金屬等,形塑而成馬戲般特技的肢體展現。而從這個作品裡,也讓人感受到導演對碧娜與烏帕塔舞蹈劇場,一份深摯的情感與祝福。

文字|葉根泉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物質感官的身體政治

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的警世寓言

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物質感官劇場」。她不但透過自然材質的變化,喚醒觀眾對生命的細微感知,也用身體介入現實議題,突顯表演藝術的詩意效果與政治效力。二○一六年她應德國卡賽爾文件展之邀,依「以雅典為鑒」和「身體議會」兩個題目開展了「非道德童話」三部曲,《母親家屋》為第一部,斐雅.美娜在其中運用物質與身體間的角力,創造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並製造出豐富且開放的舞台意象。

文字|王世偉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個社會的基礎動詞的「身體化」

瑞典籍荷蘭舞蹈家凡.丁特的Plateau Effect

剛上任柏林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莎夏.瓦茲與喬漢納.歐門,在他們的第一個劇季找來瑞典籍荷蘭舞蹈家凡.丁特,演出其二○一三年作品Plateau Effect。凡.丁特企圖透過舞者與物件的互動實驗表演高潮的起伏與建立,藉由一塊舞台大幕,將社會中與人際間的基礎運作元素「傳遞、溝通與建立」,透過身體來具象呈現。

文字|樊香君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紐約

小王子的芭蕾課 讓跳舞男孩站出來!

日前美國晨間電視節目主持人Laura Spencer因語帶嘲笑地討論英國喬治小王子將上「芭蕾」課程,而引發美國舞蹈界強烈批評,在社群網站上#BoysDanceToo和#ballet4boys等標籤也蔚然成風,而大約三百名男女芭蕾舞者更在隔幾天的清早群集時報廣場快閃跳舞,聲援喜歡芭蕾的小王子與其他小男孩。這顯示了對男性學舞的偏見仍在,也是男性舞者難以堅持的原因之一。

文字|謝朝宗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柏林

以文化預算為題 極右政黨AfD介入表演藝術生態

歐陸近年右翼勢力漸盛,在德國尤其以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為代表,該黨秉持鮮明的反移民難民、反猶太主義和親納粹史觀等立場,更不吝於以其意識形態來企圖影響文化藝術發聲。該黨於柏林的政客即不只一次企圖藉由提案刪減預算,來打壓與該黨不同立場及為移民難民發聲的劇院。

文字|陳成婷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倫敦

俄國特務遭毒殺事件搬上舞台 黑色笑點展現政治荒謬

前俄國特務利特維南科在英國遭人以釙201毒害的事件,由英國劇作家露西.佩蓓兒改寫為《一帖極其昂貴的毒藥》一劇,並搬上倫敦老維克劇院舞台。這齣劇以在「真實歷史事件」與「故事」間來回穿梭的手法敘事,並探索「歷史事件」作為「故事」的各種可能性。佩蓓兒透過微小的生活細節、看似愚蠢的笑料,強烈地突顯了這個慘劇核心的荒謬性。

文字|林大貂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亞維儂

第73屆亞維儂藝術節落幕 高朋滿座卻名不符實?

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於七月廿三日畫下句點,總監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以「振奮人心」形容今年藝術節的成就。四十三齣創作在廿天中累計了二百八十二場演出,吸引約十三萬八千多名觀眾進場,售票率高達95.5%!但漂亮的成績單卻無法平息批評浪潮。為何標榜「讚揚歐洲精神、歌頌自由主義、關懷難民同胞」的藝術節失去推陳出新的力量和反映現世的功用,成為劇場人士的眾矢之的?

文字|王世偉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北京

聯盟十三城市資源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登場

之前總在跌撞中上場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展現了不同以往的面貌,除了與北京國家大劇院合作引進俄羅斯著名的《安娜.卡列妮娜》,還從法國、立陶宛、比利時和巴西邀來四部前衛新作,也呈現來自國內各地的作品十六部,作品可看性也大為提升。青戲節更主動結合杭州、深圳、濟南等十三個城市的青年戲劇節,成立「中國青年戲劇聯盟」,加大了各地年輕戲劇人的交流互鑑,為未來戲劇發展培植更全面的力量作準備。

文字|王泊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上海

「神劇」來臨 上海首啟實名制購票阻擊「黃牛」

曾由香港話劇團搬上舞台的經典劇作《德齡與慈禧》,今年重新復排,並邀來九二高齡的資深影后盧燕與中國劇場界的大腕演員濮存昕主演,號稱「鑽石劇本,黃金卡司」,在北京演出時已造成票券秒殺盛況,九月的上海演出,也引來黃牛蠢蠢欲動,為此上海大劇院率先推出全場實名購票、憑身分證入場且不得轉讓的措施,讓黃牛無法從中作亂牟利。

文字|李翠芝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以記憶訴說城市 映照當下風景

2019香港城市當代舞蹈節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

文字|郝妮爾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尋找貫穿古今的悲劇性

凡.霍夫和米洛.勞從希臘悲劇省視當代恐怖主義

二○一九上半年,《奧瑞斯提亞》Orestie席捲歐陸劇場,凡.霍夫(Ivo van Hove)、米洛.勞(Milo Rau)、拉弗東(Georges Lavaudant)紛紛重探這部史詩鉅作。為何這些導演都選擇在此時重探家族骨肉相殘的神話?他們是否從兩千五百年前腥風血雨的復仇故事之中,察覺嘈雜現世的隱喻?

文字|王世偉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紐約

非裔劇作家傑作頻發 正面檢視種族問題與權力結構

近年美國劇壇上,非裔劇作家傑作不斷,量多質佳且內容多元,而近期引起話題的作品,更正面挑戰美國種族問題裡最敏感的黑奴及白人掌控的權力結構。如將在九月轉戰百老匯的《奴隸戲》與普立茲獎得主帕克絲新作《白噪音》,將奴隸情節搬上舞台,獲今年普立茲獎的劇作《美景》讓演員在舞台上向觀眾公開叫陣,點出他們身為現有權力結構的維持者,膽識非比尋常。

文字|謝朝宗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柏林

「舞在八月」新服務 推行「觸覺導覽」與「口述影像」

文化平權已成為世界潮流,讓更多人能親近藝術、體驗藝術,是許多藝術界人士努力的方向。今年柏林的「舞在八月」藝術節也首度正式對視覺障礙觀眾提供了「觸覺導覽」與「現場影像口述」,選了三個節目施行。發起人寇帝斯與其團隊推行GRAVITY ACCESS SERVICES計畫多年,他表示合作的口述員都是編舞家或表演者,熟悉身體感及劇場狀況的他們,更能即席發揮。

文字|陳成婷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倫敦

楊維克劇院《樹》 在歡樂派對與悲傷記憶間共舞

由楊維克劇院的藝術總監奎俄瑪與英國知名演員暨 DJ厄爾巴共同創作的《樹》,帶給觀眾特別的劇場體驗。這齣劇從厄爾巴的專輯《曼德拉》出發,故事圍繞著一個在倫敦出生長大的混血青年凱伊羅,跟著他回南非尋根的足跡,觀眾圍著巨大的半島舞台,全程站立觀賞這個透過對話、音樂與舞蹈傳遞的故事。在這短短一個半小時,《樹》讓觀眾在歡樂的派對與悲傷的過往間切換,也提出對特權與身世來歷的辯證。

文字|林大貂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上海

「一雞三吃」暗箱操作 劇壇黑幕撕開一角?

近期一篇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爆料文章引爆了京滬劇壇乃至整個戲劇界,文中寫出主管大陸戲劇藝術工作的某文化官員熱中創作戲曲劇本,並向各地戲曲院團推薦排演,作品上演後再申報代表專業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的「文華獎」,甚至一劇三團演,一本三稿酬,號稱「一雞三吃」雖然目前的爆料尚不足構成內幕交易的證據,但黑幕揭開一角後,接下來呢?

文字|李翠芝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香港

抗爭愈演愈烈 街頭上演另類「幻彩詠香江」

香港「反送中」行動自六月初迄今愈演愈烈,香港表演藝術界人士也沒有置身事外,透過相關的演出如《5月35日》、《我舞嘢講》對事件表達參與與關切。而當抗爭成為日常,創意也就被激發,為了聲援被警察誣指購買「鐳射槍」的學生,近千人響應呼籲用鐳射筆照向太空館外牆測試「起火」的可能性,即興上演了一幕另類的「幻彩詠香江」。

文字|陳國慧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時代崩壞下的冷酷生命

黎海寧的《冬之旅.春之祭》

今年適逢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四十周年,長期與該團合作的編舞家黎海寧,重新呈現了兩部卅年前的舊作,併為一晚演出《冬之旅.春之祭》。從應用的文本到演出的歷史,層疊了許多時代的風景線,這兩支舞碼接連了文化與城市不斷變異的景觀,映照當代香港的處境,著實令人深思。作品於今年四月底五月初於香港首演,並於九月訪台演出。

文字|洛楓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紐約

美國經濟雖長旺 管絃樂團勞資糾紛仍不斷

近幾年來,美國的管絃樂團時不時就傳出財務危機,或引爆勞資糾紛,即使美國經濟經過有史以來最長的熱火期,問題並沒有好轉,如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今年三、四月間,發生了近兩個月的罷工,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也從六月起因合約談不攏而取消演出。可見樂團的經營危機,不只是大環境經濟因素,還有許多深層的問題。

文字|謝朝宗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柏林

香港旅歐藝術家余美華 以自身語境介入歐亞藝壇

香港藝術家余美華與法籍藝術家薩維耶.勒華偕同創作的《回顧》,將在八月底於柏林的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展出,這個由勒華開啟的創作已走過多個國家並有數個版本,而與余美華的合作則始於二○一四年。創作散見各大洲的余美華,在《回顧》的柏林版本中與在地藝術家合作發展,爬梳各自的身體語彙,出身移民家庭的她,從自身的歸屬課題出發,期待讓藝術創作中的「共感」與「普世」定義不再平板與單薄。

文字|陳成婷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倫敦

《悲慘世界》的家大翻修 女王劇院將更名桑坦劇院

自一九八五年首演迄今仍人氣不輟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其在倫敦西區的固定演出劇院女王劇院於七月中起關閉整修,預計在十二月重新開張,整修期間該劇則以「全明星舞台音樂會」的概念風格在格古德劇院繼續演出。而重新開張的劇院,也將以音樂劇詞曲作家史蒂芬.桑坦之名,更名為桑坦劇院,並在開幕時推出《悲慘世界》的全新製作。

文字|林大貂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蒙彼里埃

夏日戲劇盛會「演員春天」 扎根地方放眼國際

在法國眾多夏日藝術節當中,「演員春天」近年來特別獲得國際劇場界的關注,因為它不僅融合跨領域的表演形式,也邀請到許多知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有別於逐漸市場化的亞維儂藝術節,「演員春天」強調與民同樂的節慶氛圍,如法國劇評尚-皮耶.漢(Jean-Pierre Han)所言:「『演員春天』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擁有一種法國、甚至歐洲其他地區都無法比擬的人情味。」

文字|王世偉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北京

音樂劇培訓基地揭牌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養成專業人才

中國的音樂劇演出市場近幾年快速成長,國內外音樂劇演出蓬勃,但票房收益大的大都是國外劇目,國內自創與自製的能力明顯不足,因此音樂劇人才的培訓有其急迫性。日前以演出音樂劇為主的天橋藝術中心,宣布掛牌「音樂劇人才培訓基地」,將展開首期三年的培訓計畫:第一年將以製作人與舞台監督為主;第二年加入演員培訓;第三年將展開自製劇目,提供所培訓人才實踐的機會。

文字|王泊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香港

表演藝術圈人事變動 本地人才青黃難接

去年才迎來西九戲曲中心開幕的西九文化區,今年上半年就傳出了高層人事的變動,擔任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近十年的茹國烈不再續約,暫由來自美國的表演藝術總監方美昂署任(代理),但也顯露了本地相關人才青黃難接的隱憂。另香港管絃樂團的藝術策劃總監林丰則遭解雇,遭樂評人批「樂團成為主席的私人樂團」、輕視本地人才。

文字|陳國慧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